赣江公路(景观)大桥方案设计汇报共63页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63
跨江大桥策划书3篇篇一《跨江大桥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跨江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拟规划建设一座跨江大桥。
二、项目目标1. 满足过江交通需求,提高通行能力。
2. 促进两岸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3.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三、项目选址1. 江面较窄,有利于降低桥梁建设难度和成本。
2. 两岸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桥梁的建设和维护。
3. 周边交通便利,有利于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连接。
四、项目方案1. 桥型选择[桥型特点]适用范围广施工难度低2. 桥梁长度和宽度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行需求,确定桥梁的长度和宽度。
初步设计桥梁长度为[具体长度],宽度为[具体宽度]。
3. 结构设计[结构优点]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4. 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桥梁照明、防撞设施、观景平台等,提高桥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五、项目实施1. 前期工作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
2. 建设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建设周期为[具体年限],计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建设。
3. 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4. 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六、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跨江大桥的建设将带动两岸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
同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社会效益跨江大桥的建设将加强两岸区域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 环境效益减少过江交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安全风险等。
134桥梁结构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6月第6期DOI:10.16799/ki.csdqyfli.2019.06.035关于樟树赣江二桥景观构思的几点思考肖留华(江西省樟树市交通运输局,江西樟树331200)摘要:以在建樟树市赣江二桥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樟树市赣江二桥工程方案征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建议桥梁景观构思需结合调查分析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特色,并提出了构思准则和构思基本方针,为指导城市景观大桥的桥型景观构思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桥;景观;构思;城市;地标建筑;历史文化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6-0134-03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但建成的大桥是否给人以美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大桥不仅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座标志性建筑物。
作为建设管理方有责任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重视桥梁的美学价值和景观功能,使得建成的大桥满足人们的观赏愿望叫国外的桥梁工程师都长期和建筑师合作,特别是在多方案比较的概念设计阶段,桥梁的美学评定往往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一些大跨桥梁的国际设计竞标中,美学评价甚至会超过技术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
反观我国的一些大桥,由于在设计中对美学不够重视,缺少建筑师的参与和合作,对各种可能方案的比较做得不够,往往留下不少遗憾,给人以笨拙、呆板和粗糙的感觉叫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大桥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景观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桥梁景观与时代性、地域性、人文性是密不可分的,桥梁景观是城市、区域可识别的重要特征,具有时代风貌的桥梁景观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城市桥梁工程建设不但要重视质量还要重视景观,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建收稿日期:2019-01-22作者简介:肖留华(1974-),女,学士,工程师,从事公路桥梁飆管理工作。
桥梁方案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桥梁方案设计1.1桥梁工程1.1.1设计规范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一、上跨贵黄高速公路桥本桥梁工程位于金阳宾阳大道延伸段道路K1+360处,为跨越贵黄高速公路而修建,桥起点桩号为K1+193,终点桩号为K1+527。
桥梁全长334m,采用两联4×40m装配式预应力小箱梁,桥面全宽54m,分左右两幅,单幅:8.0m(人行道)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1.1.2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60km/h2、道路等级:主干道3、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kN/m24、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桥区为Ⅵ度区,按Ⅶ度设防。
5、桥下净空:大于6m。
6、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安全等级:一级;1.1.3桥梁设计方案+16.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24.5m。
1)下部结构a、0号左幅桥台、8号桥台均为重力式U型桥台,桩基础,0号右幅桥台采用埋置型桥台,桩基础;桥墩均采用柱式墩,桩基础,由于暂无地勘资料,桩长均暂定为20m。
b、桥台台身和扩大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承台、桩基础、台帽、垫石及挡块采用C30混凝土;桥墩采用C40混凝土;小箱梁、梁底楔形块采用C50混凝土。
c、桥台与路堤衔接,台后填土较高,为了防止填方沉降后引起桥头跳车和避免冲击对桥台的损害,台后设置长度为6米的钢筋混凝土搭板。
赣江公路大桥检查与养护手册赣江公路大桥检查与养护手册赣州赣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2009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大桥检查及养护的基本目的和安排 (1)1.2赣江公路大桥概况 (2)1.3大桥维护基本要求与程序 (6)第二章主桥 (10)2.1主桥技术状况检测及评定 (10)2.2主缆的检测、维修和养护 (12)2.3吊索的检测、维修和养护 (19)2.4索塔的检测、维修和养护 (30)2.5钢箱梁的检测、维修和养护 (32)2.6特殊检查及检查方法 (39)第三章引桥 (41)3.1引桥设计概况 (41)3.2检查和巡视 (42)3.3维修与养护 (44)第四章桥面铺装及桥梁附属设施 (46)4.1桥面铺装 (46)4.2支座 (47)4.3伸缩缝 (48)第五章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线 (50)5.1交通安全设施 (50)5.2交通标志、标线 (51)第六章技术管理 (52)6.1交通流量、重车轴载统计 (52)6.2桥梁结构安全监测 (53)6.3地基基础安全监测 (53)6.4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54)第七章桥梁评定 (55)7.1桥梁结构技术状况(BTS) (55)7.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57)第一章总则1.1大桥检查及养护的基本目的和安排1.1.1为了加强赣江公路大桥的维修管理养护工作,提高维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和现有设备实施维护作业,确保大桥在寿命期内结构安全可靠、运营正常,根据《公路桥梁养护规范》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章、政策的要求,特制定本手册。
1.1.2大桥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桥况的日常性、周期性检查和养护维修工作,建立、健全桥况技术档案,制定符合实际的养护维修措施,使大桥及其附属设施在大桥的寿命期内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1.1.3为了进一步提高维护管理水平,规范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并与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的建立相配套,在本手册试行过程中,应结合工作实践和已有的经验,及时反馈修改建议和意见,提高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将大桥维护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大桥亮化工程,位于我国某重要交通枢纽,旨在提升大桥夜景视觉效果,增强城市夜景氛围。
工程内容包括大桥桥面、桥墩、桥梁附属设施等亮化设计及施工。
工程总投资XXX万元,工期为XXX天。
二、施工组织部署1. 施工队伍组建:成立大桥亮化工程项目部,下设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材料组等,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进度安排: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 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有序。
三、主要施工方法1. 桥面亮化:采用LED照明灯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亮度均匀、节能环保。
2. 桥墩亮化:采用嵌入式LED灯具,对桥墩进行环绕式布置,展现桥梁的雄伟气势。
3. 桥梁附属设施亮化:对桥梁栏杆、桥墩扶手等附属设施进行亮化设计,增加桥梁的层次感。
4. 雷电防护:在桥面、桥墩等部位安装防雷装置,确保施工及后期使用安全。
四、工期保证措施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加工、运输等环节,确保工程材料供应充足。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五、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水平。
3.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4.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六、安全生产措施1.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
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4.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七、现场文明措施1. 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2. 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 设立垃圾回收点,确保施工现场垃圾及时清理。
特大桥方案设计汇报特大桥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
主桥桩基础为变截面直径380cm~300cm的群桩基础,3.8m超大直径变截面桩基属国内首例;大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
桥梁方案构思的主要原则拟建特大桥距大坝约700m,桥位处水面宽约130m。
桥为处呈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表为2~5m残积的砂质粘土覆盖。
下伏基岩为粗粒花岗岩,差异风化作用明显,全、强风化层厚度变化大,中风化基岩埋深一般10~30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地震烈度6度)。
(一)、桥式方案构思的主要原则1、桥式美观2、结构合理3、施工方便4、设计创新5、耐久实用6、有利环保(二)、桥式方案选择的重要控制条件1 风景区2 水资源保护区3 大跨径曲线宽桥大跨径:一跨跨越库区,主墩设置在库区淹没设计高程176.02m以上,结合桥区地形地貌及覆盖层厚、基岩埋深大的特点,主跨跨径不宜小于200m,若为了避免岸侧开挖过多,将主墩置于两岸山丘顶,则需进一步加大跨径,此时跨径约260m。
曲线桥:全桥位于R=1800m的圆曲线上。
桥幅较宽: 为预防危险品运输车过桥时侧翻污染库区,在双向6车道桥幅(标准宽度33.5m)基础上,需要加宽设置隔离防护带。
当左、右幅桥合修时,半幅桥宽19.75m,全幅桥宽约40m。
当左、右幅桥分修时,半幅桥宽23m,全幅桥宽约46m。
4 桥区交通极为不便库区内基本不通行大中型船只。
道路交通除大坝附近县道可通行中小型车辆外,难以通行大型车辆。
5 地形地质条件桥位处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横断面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盖层厚,中风化层埋深达10~30m。
各类桥式方案分析主跨在200~260m范围,可考虑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或矮塔斜拉桥)方案。
(一):梁式体系桥梁若采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支座吨位大,费用高且更换困难。
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部结构高度较高,墩柱高度有限,要考虑对两岸山体做一定的开挖。
2 建设条件赣江是江西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亦是长江支流之 一,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赣江下游属平原性河 流,河道蜿蜒于冲积平原中,平均比降0. 06〜0. 10%>,河宽约1 000余米,洲滩多,河道两岸二阶台地较低。
袁河是赣江下游左岸一条主要支流,于樟树市汇人籍收稿日期:2020-05-121 工程概况赣江二桥是樟树市“十字加双环”骨架路网的内环 路跨越赣江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是粤赣高速经楼出口 到樟树中心城区的连接线工程。
路线全长4 188 m ,其 中桥梁长度2 529 m ,主桥为400 m 跨双塔双索面组合 梁斜拉桥,桥宽29. 2 m ,引桥为50 m 和30 m 跨的预 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宽为26. 5 m 。
双向四车道, 两侧各布置3. 0米宽非机动车道和1. 7米宽的人行道 (检修道)。
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设计 车速为60 km /h 。
荷载等级为公路一I 级。
大桥位于赣江下游,江心有座沙洲将赣江分成两支。
赣江西支为两个111(3)级双向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20年一遇,通航净宽150 m ,通航净高10 m ;赣江东支为两个V (3)级单向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10年一遇,通航净宽2X 40 m ,通航净高8 m 。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为三百年一遇。
大桥按照两阶段两水准设防,主桥和引桥第一设防水准分别为1.0倍和0.61倍的50年10%,第二设防水准的超越概率为50年2%。
主塔墩船舶撞击力按船舶吨级DWT 1 000 t 、船速暂按3 m /s 考虑。
樟树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百年一遇 设计风速为23. 9 m /s 。
樟树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江。
桥位断面位于袁河与赣江合流处附近,至桥位断 面前约400 m 分为左、右两汊,右汊为支汊,左汊为主 汊,两汊之间为一长约3. 2 km 、宽约11 k m 形似弯月 状三角形的大砂洲誉家洲,为赣江的行洪断面一 部分。
观景路改造桥梁工程施工方案(一)明挖扩大基础桥台基础开挖施工前,先根据图纸放样,然后按图纸标高开挖至基底,经检测地基承载应力需满足设计要求300MPa 才能进行基础底板砼施工。
基础施工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现场搅拌站砼浇注。
基础按设计层次结构顺序施工,施工时必须严格测量定位,模板安装完毕后,再次测量校正,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才能进行浇筑砼。
(二)U形桥台桥台含台身、台帽、背墙、挡块,施工方法同上。
(三)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方法(1)支立模板模板支立前,应仔细核对孔道的坐标,检查预埋件是否齐全和位置是否准确。
涂脱模剂要均匀,模板支立要稳固,接缝处贴止浆海绵,模板安装后,要用测量仪器检查水平度和垂直度。
(2)钢筋加工及绑扎钢筋要调直、除锈,下斜、弯制要准确,加工好的半成品钢筋要分类挂牌存放。
绑扎后要核对钢筋,在钢筋外侧以水泥砂浆垫块垫好,以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
(3)孔道、预埋件就位制孔器采用波纹管,孔管安装位置要准确,管节连接应平顺,孔道端口与锚垫板垂直。
各种预埋件应齐全,位置要准确。
(4)砼拌制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砼,拌和时间为120~150s。
上料顺序为碎石→砂→水泥,采用电子自动计量设备计量,各部分材料配合比用量精确到1%。
砼采用小型机动车装运,人工入模,随时测定砼坍落度,按规范要求制作和养护试件。
(5)砼浇筑从中间向两侧分层浇筑,浇筑时先浇筑底板部分,振捣器整平后,安放提前加工好的芯模框架,绑扎其它部位钢筋,继续浇筑侧板、顶板砼,砼振捣侧模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模内配小直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浇筑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管道、芯模、预埋件的位置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操作人员不得踩踏钢筋。
(6)抽拔管成孔和抽拔芯模砼浇筑完成后,待其强度达到0.5~0.8Mpa时(一般为120个温度小时)即可抽拔孔道管。
拔管顺序应先上后下,抽拔时间及用力方向应与管道中心线方向一致,用力要均匀,抽拔速度要稳缓。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11月摘要随着南昌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方便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南昌市近些年来的交通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其中,赣江两岸新建与往日的桥梁交辉在一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了南昌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而我作为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赞憾于这些桥梁的宏伟外,还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案。
为此,接下来将就南昌市跨越赣江的生米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赣江大桥和洪都+英雄大桥的各种施工方案进行初步介绍。
关键词:南昌市;桥梁;施工方案;一、生米大桥南昌生米大桥主桥为(75+228+228+75)m双连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属于刚性拱柔性系杆结构。
主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主跨矢跨比f/L=1:4.5。
桥面以上有4根Φ900钢管拱组成空间桁架结构,拱肋高4.0m宽2.6m。
桥面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肋断面为箱形。
边拱采用悬链线拱,拱肋高5.0m,宽3.0m,为现浇混凝土拱,外形上做成和主拱相似的形状。
主桥基础采用桩基承台结构形式,其中主墩为28根2.5m钻孔桩,边墩为24根 2.5m钻孔桩,桩长均为50m,嵌岩22m左右。
主墩及边墩承台尺寸均为55.6mX14.2mX4.5m,迎水流方向设圆弧形端面,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墩及边墩拱座是连接拱与下部基础的重要部件,断面为梯形,高度约为6m,拱座横向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一)桩基施工由于生米大桥主墩28~31号墩位于舌状江心滩上,32~34号墩位于主航道上。
因此桩基施工采取两种方案,即江心滩桩基施工和水中桩基施工。
其中,江心滩由赣江泥沙长期淤积而形成 ,顶面标高在12.6~14.8之间,枯水期江心滩露出水面,因此江心滩桩基采用筑岛围堰法施工。
28号~29号墩基础采用钻孔桩施工。
施工时采用 @K-250 型冲击钻钻孔,泥浆使用膨润土,掺加Na2CO3。
钻渣使用取渣筒打捞,清孔使用气举反循环法。
赣江大桥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言为圆满完成某大桥公路工程B2合同段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某大桥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B2合同段工程量清单及设计图纸。
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三、《投标须知补充说明》、《关于投标须知补充说明的答疑》及《新干县赣江大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需澄清的问题》。
四、招标文件明确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
五、我单位类似工程的实绩和已有的装备。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五、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新干赣江大桥引道起于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昌傅至泰和段高速公路南安互通立交),经新干县廖圩水库、梅塘水库、于河头处跨越赣江至华东地质大队263厂后山,终于河东塘头乡接105国道,全线长16.80405公里(不含105国道平交)。
B2合同段,起点里程为K14+935.3,终点里程为K16+684.05,合同段内无短链,线路全长1.74875公里。
二、主要工程数量详见第十章表1。
三、自然概况(一)地形及地质条件B2合同段地处赣江河流及其河谷平原,地面高程35-40米,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低洼。
工程地质条件:上部1-3米为风化残坡积含碎石粘土,下为含砾粉砂岩,粉砂岩强弱风化。
目录1.概述及总则 (1)概述 (1)总则 (5)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9)现有工程概况 (19)建设项目概况 (20)项目建设方案 (2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35)交通量预测 (35)建设进度 (36)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37)源强核算 (40)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9)自然环境概况 (49)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63)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63)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8)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8)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9)5.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02)技术可行性分析 (102)施工期 (102)经济可行性分析 (110)6.环境风险评价 (112)评价目的 (112)评价依据 (112)风险识别 (113)环境风险分析 (113)环境风险管理 (114)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9)经济效益分析 (119)环境损益分析 (119)环保投资 (120)小结 (120)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环境管理 (121)环境监测计划 (124)9.结论 (126)项目概况 (126)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2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7)污染物总量考核指标 (130)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30)环境管理与监测 (130)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130)综合结论 (130)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周边关系图附图3:项目现状照片附件4:项目周边敏感点示意图附图5:项目地表水、噪声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图6:项目区域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图附图7:新干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范围图附图8: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图附件:附件1:发改委立项批复附件2:环评委托书附件3:地表水、噪声监测报告附件4:2019年江西省吉安市六项污染物浓度年均值截图附件5:建设单位营业执照附件6:环评合同附件7: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附件8:承诺书附件9: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附件10:编制单位营业执照附件11:标准复函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1.概述及总则概述1.1.1.项目由来新干原名新淦、新赣(淦通赣),古称上淦。
南昌至赣州客运专线赣州赣江特大桥钢栈桥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广西防城港昌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日期:2015年11月目录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 (2)2、施工条件 (2)2.1气象 (2)2.2水文 (2)2.3地质 (2)二、总体施工方案 (2)三、主栈桥设计、施工 (3)四、施工作业平台设计、施工 (7)五、主要机械设备和人员安排 (10)六、施工进度计划 (11)七、安全保障措施 (12)7.1安施措施 (12)7.2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13)7.3防洪计划 (14)八、质量保障措施 (15)8.1质量保证体系 (16)8.2质量保证措施 (16)8.3施工注意事项 (16)九、环水保措施 (17)9.1环水保护体系 (17)9.2环水保措施 (17)9.3环水保技术方案 (18)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赣江特大桥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本桥为跨越赣江的大跨径重点桥梁,岂止里程为DK404+541.36~DK406+697。
其中DK404+541.36~DK405+060范围地形稍有起伏,多辟为民居;DK405+060~DK405+505为赣江右岸阶地,地质平坦,植被多为灌木;DK405+505~DK406+072为赣江主槽;DK406+072~DK406+697范围位于低山山边及山谷,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多为灌木。
桥址处位于赣江支流章江、贡水两江汇合口下游1.9km,现有赣江公路大桥上游1.1km。
桥址处线路与河流夹角87°。
桥址处河道顺直;河槽宽约600m,水深2~8m。
小里程侧河滩较宽,多为荒地,大里程侧河滩较窄。
赣江两侧无既有河堤,小里程侧规划有水东堤,水东堤初步位于DK405+485.60~DK405+502范围内。
该桥全长2155.64m,中心里程DK405+619.180,全桥孔跨布置为:1-32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1-32m+3-24m+1-32m+1-24m+22-32m)简支梁+1-(35+40+60+300+60+40+35)m斜拉桥+(4-32m+2-24m+11-32m)简支梁。
1 章江大桥初步设计1.1 工程概述章江大桥位于江西省境内的赣州市地区,东西向横跨赣州市主要河流—章江,是江西省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桥的建设对推动赣州市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桥总体设计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水文、航运、河床特征、防洪等因素, 在满足大桥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力求体现景观协调、结构经济安全、方便施工。
1.1.1 桥位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章江特大桥位于赣州市主要流域章江,桥位与河道两岸基本顺直,桥址河床断面属宽滩式河床断面,两岸筑有防洪堤,两堤间距大约720m,主河槽紧靠东岸,宽约460m。
西岸一级阶地为浅滩,枯水季节仅东岸主河槽存有河水。
东侧主河槽在里程桩号K0+620至K0+660在枯水季节河床较浅,仅1m深。
河床全断面无明显高差,地势较为平坦,河床地层较为平整,无断裂带和岩溶地区,仅在桩号K0+860至K0+880之间20m范围内存有坍塌区,桥梁布墩时尽量避开该区段。
2.工程地质桥位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存在形式主要有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等,主要集中在桥址断面中心西侧。
水下基岩为中细粒砂岩,粉砂泥质岩、泥质粉砂岩。
自河床中心以东, 岩层在东岸完全裸露。
据钻探揭示, 桥址处于该段中部,根据基岩的风化程度, 岩体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微风化带及新鲜岩体。
强风化带, 岩石结构已遭破坏, 岩体破碎, 成碎屑块状,或土柱状,且易折断,风化裂隙发育,层厚约0. 5~3.37m,抗压强度170~200KPa;中等风化带, 岩石结构部分破坏, 解理裂隙较发育,厚度约3.6~12.17m,抗压强度400~880KPa;弱风化带,岩体偶见风化裂隙,岩质新鲜较硬,厚度约0.6~8.17m,抗压强度400~880KPa;新鲜岩体带,岩体完整, 强度高, 岩芯多呈长柱状,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0~25MPa。
3.气象水文桥址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8℃,极端最高气温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