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89.38 KB
- 文档页数:6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稳定性研究[摘要]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稳定性。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分别在冰箱、室温避光、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
结果左氧氟沙星在0.5~200mg/L范围内具有优异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冰箱和室温避光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不发生变化;在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放置2周后,其含量仅为起始值的51%,且左氧氟沙星发生降解和氧化,产生4种新的物质,分别为去甲基左氧氟沙星(m/z=348.14)、去羧基左氧氟沙星(m/z=318.13)、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m/z=378.15)和去侧环左氧氟沙星(m/z=264.13)。
结论在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时,要注意避光存储,避免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结构发生变化。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液相色谱;质谱;降解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适用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性疾病,是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一类眼科抗菌药物,其主要组分为左氧氟沙星[1]。
针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注射液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左氧氟沙星含量检测、药代动力学分析、质量控制评价等方面,对左氧氟沙星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2-4]、紫外分光光度法[5]、荧光分析法[6]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具有分析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小、定量准确性高等优点获得普遍应用。
相关研究报道表明[7-8],左氧氟沙星在高温、光照等条件下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检测到降解产物。
然而,对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尤其是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如何变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法,跟踪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和结果,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检测参考。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不同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摘要: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中的一种抗生素药物,是此类药物中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药物。
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细菌感染。
临床上应用该药物时,往往会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但却存在一定的配伍禁忌。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配伍;稳定性1 可与左氧氟沙星配伍的药物1.1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稳定,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伍溶媒。
实验表明,6h内,室温下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10%氯化钾、维生素C注射液在5%葡萄糖输液中配伍6h内稳定,对配伍液进行以相应对照液为空白与单一的8.0μg/mL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紫外图谱相比,其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收峰位及峰形均未变化,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均维持在原浓度的98%以上。
1.2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氯唑西林钠、阿米卡星、替硝唑、甲硝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配伍后,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吸收度均无明显变化,紫外扫描未见其他吸收峰,表明没有新物质生成。
结果提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与上述9种药物配伍使用。
1.3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和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溶液颜色无显著变化,亦无不溶物出现,pH值及含量无变化,可以配伍。
2 与左氧氟沙星有配伍禁忌的药物2.1与注射用丹参配伍 5%葡萄糖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ml混合在一起。
另外0.9%氯化钠溶液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5ml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ml混合在一起,放置5~10min,观察结果发现两组混合液中都出现了絮状沉淀物。
但5%葡萄糖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比0.9%氯化钠溶液加注射用丹参混合液组沉淀物更多,存在配伍禁忌。
2.2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配伍取5%葡萄糖250ml加入0.125g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先后输入夫西地酸钠液与左氧氟沙星水针,发现莫菲氏滴管内液体很快产生乳白色小团块状结晶体,将莫菲氏滴管静置20min,乳白色小团块状结晶体仍未消失,重复操作结果一致。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研究作者:游蓉丽韩佩莲乔玉峰胡晓琴李明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研究。
方法: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为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乙腈(85:15),检测波长为294nm。
结果:该方法的重复性RSD=0.08% n=6。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53-02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法进行方法学研究,确认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1.仪器与试药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 LC-20AT高压二元泵、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AX1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2550)。
试剂:乙腈(色谱纯)、磷酸(优级纯)、醋酸铵、高氯酸钠、盐酸(均为分析纯)。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规格:0.1g(C18H20FN3O4),批号:1106051、1106081、1106111),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
3.方法与结果3.1 系统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6.0mg的左氧氟沙星的溶液,摇匀,即得。
空白辅料溶液:称取处方量的辅料,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稀释制成空白辅料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适量,用0.1mol/L盐酸溶液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2µg 的溶液,摇匀,即得。
杂质A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杂质A对照品约18mg,置100ml量瓶中,加6mol/L氨溶液1ml与水适量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作者:王琴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对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含量测定。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分布广泛、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久、有抗菌后效应等特点。
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有广谱杀菌作用,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也具有较强的活性。
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比起右旋体强8-128倍,可达氧氟沙星的1-2倍,不良反应少。
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显著疗效。
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的活性,诱导DNA的SOS的修复[1]及产生新的自溶酶所致细菌溶解。
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通常是环丙沙星的2-4倍,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环丙沙星的4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
左氧氟沙星的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剂。
其作用特点如下:①该药抗菌谱广、杀菌作用迅速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②应用临床时间较短,耐药细菌产生较少因而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
1.1泌尿系感染该药物在体内部分经胆管系统排出,大部分从泌尿道以原形排出,故对单纯性或复杂性敏感菌尿路感染疗效确切,适应症包括: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肾盂肾炎、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
周韶伟[2]等用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与单使用阿奇霉素的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2呼吸道感染喹诺酮类药物在肺支气管中有较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药物。
其治疗范围主要包括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
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销售左氧氟沙星原料及片剂,并现在已在英国、美国等多国上市。
目前国内已批准上市的左氧氟沙星有乳酸盐、盐酸盐和甲磺酸盐,三种加酸根的左氧氟沙星均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上市。
本次验证根据《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相关物质方法学验证方案》开展验证工作。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验证主要项目有专属性、耐用性、精密度等。
1、仪器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电子天平CP225D(北京赛多利斯仪器公司);酸度计(上海大普仪器公司)2、主要试剂表1主要试剂及来源试剂名称级别来源醋酸铵AR 天津市优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氯酸钠AR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AR 重庆川东华东(集团)有限公司磷酸AR 重庆川东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乙腈GR 雷尼韦尔(上海)贸易有限公司3、对照品来源及批号表2对照品来源信息表对照品名称来源批号左氧氟沙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0455-200604 130455-201005氧氟沙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0454-200604 环丙沙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0451-200302 杂质A 欧洲药典标准品Batch 2.0 杂质E 欧洲药典标准品Batch 3.0 4、样品来源及批号4.1中试产品表3中试产品信息表批号规格包装形式4.2原研试剂来源及批号表4原研制剂产品信息表批号规格来源1205E59 100ml:0.5g 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5、方法与结果5.1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 g和高氯酸钠7.0 g,加水13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 (85∶1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下表5进行线性梯度洗脱。
柱温为40 ℃;流速为每分钟1 ml。
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者:试验日期:20xx年02月-20xx年08月资料保存处:xxxx制药有限公司联系人:电话:xxxx制药有限公司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稳定性考察方法1.1、试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仪利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智能溶出试验仪 ZRS-4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智能崩解仪 ZB-1B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1.2、药品供试样品: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自制批号为:xx0216 xx0217 xx02182、稳定性试验方法2.1、加速试验将盐酸左氧氟沙星片(xx0216 xx0217 xx0218)铝塑包装板(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性状、有关物质、崩解时限、含量)检测。
2.2、长期试验将盐酸左氧氟沙星片(xx0216 xx0217 xx0218)拟市售包装(铝塑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性状、有关物质、崩解时限、含量)进行检测。
12个月以后,分别于18月、24月、36月取样进行检测。
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3、检验项目及结果3.1、加速试验20xx年02月23日到20xx年08月28日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进行了加速试验,对性状、含量、有关物质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并在0月、6月末对微生物限度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
HPLC图谱附后表1、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稳定性试验结果 (0月)表2、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1月)表3、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2月)表4、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3月)表5、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6月)3.2、长期试验从20xx年02月23日开始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进行了长期试验,对性状、含量、有关物质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并在0月、6月末对微生物限度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6、表7。
含左氧氟沙星补救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方案研究进展Hp感染是全球性问题,而我国为感染率较高国家之一。
Hp的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
根除Hp不但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以预防溃疡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2]。
被认为标准方案的以两种抗生素与铋剂或PPI联合组成的三联疗法的疗效逐渐下降,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Hp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3]。
左氧氟沙星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的Hp仍保持抗菌活性[4]。
下面把常用的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多种方案总结如下。
1 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补救方案吴霞在左氧氟沙星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抗幽门螺杆菌失败时补救治疗的疗效观察中用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对治疗前1w内接受Hp治疗失败的42例Hp患者进行治疗,根除率为95.2%[5]。
陈宗立等在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补救根治幽门螺杆菌疗效中用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60例常规抗Hp治疗失败的Hp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根除率92.59%[6]。
陈成龙等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补救治疗疗效观察中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62例经根除治疗失败的Hp感染者进行治疗,根除率为87%[7]。
2 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补救方案王震华等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中用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枸橼酸铋钾+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入选的33例初次治疗失败的Hp感染者的进行补救治疗,根除率为83.87%[8]。
鲁月娥等在含左氧氟沙星四联抗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42例疗效观察中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对初次抗Hp治疗失败的42例患者进行治疗,根除率为88.1%[9]。
冷爱民等在含左氧氟沙星四联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中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对进行过1次或多次Hp根除治疗失败的41例患者进行补救治疗,根除率为86.5%[10]。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
该药物对多种急慢性感染均有良好效果。
临床上左氧氟沙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通过总结左氧氟沙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标签: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文献分析;研究进展左氧氟沙星是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
左氧氟沙星抗菌的主要机制是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通过抑制细菌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起到抗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高,用药100mg,1h后血药浓度的峰值能达到1.35mg/L;在扁桃体、胆汁、痰液等组织体液中浓度比较高,血浆半衰期(t1/2)4~6h,24h内80%~85%以原形可由肾脏排出体外[1]。
由于左氧氟沙星抗菌活性较强,所以,临床应用广泛,对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均有良好效果[2],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
1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其抗菌活性高。
丁连明等[3]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包括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急性气管炎、肺恶性肿瘤伴感染患者。
治疗组用该药物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两组用法均为2次/d,疗程为7~10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素。
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可达90.16%,细菌的清除率可达83.33%。
美国胸科学会与感染病学会2005年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治疗指南中指出,初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推荐使用左氧氟沙星[4]。
周忠明[5]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83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阿奇霉素0.25g、左氧氟沙星0.3g分别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用7~14d,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9.2%;表明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研究进展摘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属于第3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根据临床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这种类型药物在临床当中的使用,常常需要和其他的注射液之间进行联合使用,这样可以产生更加理想的抗菌作用与效果。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并非和每一种注射液都能够进行配伍操作,因此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梳理这些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进一步为临床合理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抗毒;抗病毒;沉淀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抗菌方面的活性是氧氟沙星2倍左右的水平。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抗菌方面的作用比较强,即使对于医院体感染也能够产生比较理想的作用和效果,在临床当中一般会用在敏感症所引发的重度或者重度感染的治疗当中[1]。
这种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其他药物之间配伍的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2]。
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方面的合理性,需要明确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适合和哪些药物配伍,对于不适合配伍的药物要禁止进行配伍操作,避免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和影响。
基于此,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显得十分有必要[3]。
一、和常用大输液的配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常用的大输液配伍一般会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稀释在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当中,此外在相关的液体组成成分当中,还要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一般来说在临床当中还会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时也会加入林格氏液,按照250毫升的分量来进行组合[4]。
将这样的液体放在传闻当中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紫外吸收光谱的观察和检验工作,可以发现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在紫外扫描当中也没有出现吸收峰。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这5种输液进行配伍,符合医学当中的相关操作,不会出现不良的反应[5]。
在其他的配伍当中,也有选择和浓度为5%的木糖醇注射液进行配伍,这两种药物在室温下6小时之内的配伍是比较稳定的,倒是长时间的放置有可能出现稳定性下降的现象。
左氧氟沙星的研究报告唾诺酮是一类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药物,左氧氟沙星作为唾诺酮第三代药物,不仅具有具有抗菌谱广、血药浓度高、半衰周期长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等感染,突出优点是不良反应最小。
本文对此药物逬行综述。
左氧氟沙星唾诺酮类来源用途不良反应唾诺酮类(quinolones )药物是指含有4-唾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列,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与具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抗菌后效应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按问世先后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1962年合成的荼睫酸,因吸收差、毒性大、抗菌作用差, 已被淘汰;第二代是1973年合成的毗哌酸等,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第三代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世的氟唾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第三代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患非常重要的药物;有文献将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生产的氟唾诺酮类称为第四代,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等。
第三代^第四代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患非常重要的药物。
但是第四代唾诺酮类药物治疗治胆襄炎往往不如盐酸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可乐必妥)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2倍,临床用星为氧氟沙星的1/2 ,其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割。
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2〜4倍,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4倍,对肠杆菌科的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
除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致病菌抗菌活性极强外,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良反应远低于氧氟沙星,是目前氟唾诺酮类药物中最小的。
—、左氧氟沙星的来源二、左氧氟沙星的作用唾诺酮类药是杀菌列,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
40• 文献综述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研究进展许雷(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药剂科,山东莱芜 271126)【摘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和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加以梳理,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040-03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体外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抗菌作用强,且对衣原体感染也有较好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一些中、重度感染。
随着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日渐广泛,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也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但其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仅注明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500 mL,静脉滴注;药物相互作用仅注明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镁、钙等溶液在同一输液管中使用和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其他不详。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杂志和文献关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现综述如下。
1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常用大输液配伍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中至250 mL,于室温下分别在0、2、4、6、8、24 h进行外观、含量、紫外吸收光谱等的观察和检验,发现均无明显变化,紫外扫描也无其他吸收峰出现。
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以与这5种输液配伍[1]。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5%木糖醇注射液模拟临床用药浓度进行配伍,在室温下,0~6 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紫外扫描显示最大吸收峰无位移,吸收曲线形状未发生改变,表明两药在室温下6 h内配伍是稳定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