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5 例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该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广泛应用,同时左氧氟沙星的副作用较小,本研究对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对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左旋体,其作用与氧氟沙星相似。
不仅对葡萄球菌属、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等G+菌,以及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菌显示强力杀菌及抑菌作用。
而且对消化道链球菌及淋病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亦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与同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但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
无体内蓄积性。
临床适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1药代动力学特点左氧氟沙星是一种酸性药物,口服后吸收较快,食物对其影响较小,进食后会延迟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应饭后食用。
该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为6~9h,在扁桃体、皮肤、胆汁、唾液中的浓度较高,多数经肾脏排出体外[1]。
2临床应用2.1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多种病原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一线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超强的抗菌效果,在组织渗透性强,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药物浓度高,血浆半衰期长;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
同时还能够对肺结核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左氧氟沙星能够对结核分支杆菌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进行作用,对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进行抑制,同时联用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达到了良好的抗菌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2.2消化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对消化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等肠道感染有良好的效果;左氧氟沙星相比氧氟沙星治疗肠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
同时部分消化道感染是由幽门螺杆菌导致,幽门螺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有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联用阿莫西林及埃索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非常高,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0-12-02T16:49:47.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晋萍[导读] 左氧氟沙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
王晋萍(西山煤电集团西曲医院山西古交 030200)【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142-02 左氧氟沙星是1994年由日本开发研制,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外消旋体氧氟沙星的光学异构体,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达到抗菌作用[1]。
现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54 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54例,年龄22~79岁,平均64岁。
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头痛;心慌、心悸;胸闷等。
1.2方法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本组54例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有37例(68.5%),年龄<60岁患者有17例(31.5%);静脉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51例(94.4%),口服用药致不良反应者3例(56%);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47例(87.0%),单独用药致不良反应7例(13.0%)。
2.2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依次为消化系统22例(40.7%)发生率位居首位,皮肤及附件反应14例(25.9%),中枢神经系统9例(16.7%),心血管系统5例(9.3%),呼吸系统2例(3.7%),内分泌、泌尿系统各1例(1.9%)。
2.3治疗及预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调整滴速或停药后大多自动消失,部分较严重的给予药物治疗,经及时处理54例患者均完全痊愈。
3 讨论左氧氟沙星适用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中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近年来发现还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与异烟肼、利福平并用于治疗结核病[2]。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左氧氟沙星俗称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片剂、利复星、可乐必妥、来立星、来立信、乳酸左旋氧氟沙星,为合成抗微生物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的作用,对多数大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有着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本品抗菌作用强,疗效作用持久,临床应用广泛,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 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现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该院泌尿内科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该院泌尿内科18~60岁患者中,抽取45例患者参与该次研究。
45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第1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
第2组23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两组患者所患均为膀胱炎或肾盂肾炎。
1.2治疗方法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给予第一组患者左氧氟沙星400mg/d,分为两次静脉滴注,给予第二组患者加替沙星400mg/d,同样分为2次静脉滴注。
两组患者暂停其他药物,且均连续注射7d [1]。
1.3体征指标两组患者在接受用药前均进行了清洁中段尿液培养检查及需常规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详细数据,分别在患者用药前,用药3d 后,用药7d 后复查的数据记录中做出比较与分析,尤其注意血、尿白细胞比值,以及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另外,在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应每日测得患者的体温,并作好记录,实时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2]。
1.4疗效评价方法参考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判断,以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为参考标准,WBC 在5个HP 以内的,视为治愈;WBC 在5~10个HP 之间的则判断为有治疗效果WBC 在10~20个HP 之间的判断为有作用;WBC>20个HP 的视为无效[3]。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作者:李秋根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8例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中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关键词: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左氧氟沙星;分析;观察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由各种细菌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
左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抗菌谱同于氧氟沙星,抗菌性极好,高于氧氟沙星。
现将本院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共诊治的68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为34例,其中男为20例,女为14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7.5±4.5)岁,其中患者有低钾血症的为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为10例患者;研究组34例患者,其中男为19例,女为15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49.5±5.5)岁,其中患者有低钾血症的为3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为7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1.2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对喹诺酮类药物出现过敏者;精神疾病或者癫痫者;有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患者全身应用其他抗菌类的药物者;曾在1个月以内接受过药物实验者;1.3方法本文中治疗组34例患者给予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生产商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为:2ml,0.1g),剂量为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或者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3d为1疗程;研究组34例患者给予采用庆大霉素,剂量为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或者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7~14d为1疗程。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尽管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它也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例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物的认识和警惕性。
病例概况:患者为一名45岁的男性,因左侧肺炎入院治疗。
在入院后,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确诊为肺部链球菌感染,因此医生决定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开始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逐渐好转,但在用药的第五天,患者突然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皮疹、休克等症状。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后,确认为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
分析和讨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通常可以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结构特点,左氧氟沙星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包括致命的心律失常、皮肤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
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皮疹和休克等症状,很可能是由于左氧氟沙星引发的变态反应导致的过敏症状,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心血管系统的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此类不良反应事件,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
加强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和判断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开展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医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该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说明,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我们也呼吁加强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
即使是常见的药物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本文中,将分析一例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5岁。
患者因尿路感染症状明显,包括尿频、尿急等症状。
患者前往就近的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尿路感染,医生开具了左氧氟沙星口服药物治疗,并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和多饮水。
患者遵医嘱服药并注意饮水,但在用药的第二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
患者急忙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全面检查和诊断,确认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反应。
讨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广谱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
尽管其疗效显著,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常常发生。
此案例中的患者出现了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属于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于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肝功能损伤等。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
针对本病例,首先需要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过敏原检测、呼吸道通畅性评估等,以便及时处理和干预并发症。
患者还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应当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进行相关的过敏原检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没有过敏史的患者,也应当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并停用药物。
医生和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定期进行相关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9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退热、止泻等基础治疗,其中研究组加以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5例(95.74%),对照组总有效38例(80.85%),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采用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的方法,对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就诊后均采用予补液、退热、止泻等基础治疗。
其中研究组患者静脉滴注0.5g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ml生理盐水,每天1次,以3天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0.1g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0.9%生理盐水250ml,每天2次,3天为1疗程。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与大便常规检查。
1.3 疗效评定指标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定指标,以痊愈、有效、无效表示。
痊愈:治疗后,患者腹泻、腹痛、呕吐、发热、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与大便常规均正常。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明显好转,但为完全恢复。
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将显效、有效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治疗后,研究组血常规有1例(2.13%)仍增高,对照组6例(12.77%)增高;研究组大便常规2例(4.26%)增高,对照组20例(42.55%)增高。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与大便常规指标,研究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左氧氟沙星调研报告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
它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并且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下面是对左氧氟沙星的调研报告。
首先,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口服抗生素,可以方便患者在家中自我治疗。
它在胃肠道吸收良好,并且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浓度,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此外,左氧氟沙星也可用于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其次,左氧氟沙星对多种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具有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以及一些少见的致病菌都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这使得左氧氟沙星成为治疗复杂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
第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安全性较好。
根据临床试验和研究,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一般轻度,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很罕见,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避免药物过量引起药物相关的损伤。
最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应依医生的建议。
虽然左氧氟沙星属于非处方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应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患者是否对该药物敏感。
此外,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的用药剂量进行治疗,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并且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它的用药安全性较好,且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然而,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应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治疗感染疾病。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也可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损伤、皮疹、关节痛等。
患者是一名58岁的男性,在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出现了肝损伤和皮疹。
患者之前没有肝病或其他相关疾病的病史。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第5天,患者开始感到乏力、食欲不振和腹痛。
他还出现了黄疸和腹泻的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肝脏肿大,并有皮肤瘙痒和疹子。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升高,如总胆红素、AST、ALT和碱性磷酸酶。
血液和尿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
患者的左氧氟沙星治疗被停止,并给予肝保护治疗,包括解毒剂和肝组织修复剂。
在停止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几天,患者的乏力和食欲不振症状逐渐缓解,黄疸也减轻。
肝功能指标开始下降,并在几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的皮疹症状仍然存在,并伴有关节痛。
患者接受了皮肤病科的咨询和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口服抗过敏药物。
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疹和关节痛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消失。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相关症状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根据该病例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肝损伤和皮疹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
肝损伤可能与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而皮疹可能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引起的。
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肝保护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并缓解肝损伤的症状。
对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给患者合适的抗过敏药物以缓解皮疹和关节痛症状。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停用药物后逐渐缓解,但需要持续的随访和治疗以确保症状完全消失并预防复发。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及早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避免进一步损害。
氧氟沙星治疗急性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刘桂红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03(006)002
【摘要】@@ 作者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72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刘桂红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左氧氟沙星联合思密达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赵亮
2.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与进口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比较 [J], 徐亚利
3.蒙脱石散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52例临床观察 [J], 叶文伟
4.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J], 倪扬
5.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与进口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比较 [J], 徐亚利;姜敏;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霉素钠粉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常规(红细胞、脓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检测结果与治疗有效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例红细胞异常,1例白细胞异常,治疗有效率97.30%。
对照组2例红细胞异常,1例脓细胞异常,5例白细胞异常,疗有效率83.78%。
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前言: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由细菌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属肠道传染病的一种,需及时治疗,以对炎症产生抑制作用[1]。
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容易引发患者休克,需输液治疗[2]。
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方面效果显著[3]。
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样本,对左氧氟沙星的疗效进行了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观察组患者共37例,男性18例,女性19例。
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8.88±20.03)岁。
对照组患者共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
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59.00±201.4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2)患者年龄>18岁。
(3)患者无严重精神类疾病。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5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
方法:在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400 mg / 次,1 次/ 天口服,疗程5 ~7 天。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针0.4G / 次,1 次/ 天静滴,疗程5 ~7 天。
结果:经χ2 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说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同。
结论: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口服用药方便(本药也可适合用于旅行性腹泻),与左氧氟沙星针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相同。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尤其是在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片;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
因各型痢疾杆菌毒力不同,临床表现轻重各异。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5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各45 例,两者均效果满意,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90 例,均为轻、中度患者。
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所确诊(细菌培养结果:福氏菌群51例,志贺氏菌群20 例,宋内氏菌群19 例)。
随机分成2 组:治疗组45 例,男23 例,女22 例,年龄在20 ~62 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对照组45 例,男24 例,女21例,年龄在21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31岁。
二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有可比性(P >0. 05),临床表现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每天 3 ~10 次不等,伴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有不洁饮食史。
均三线培养(志贺菌、沙门菌、02 群霍乱弧菌)治疗同时均应用口服补液盐,所有病例均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无肝、肾功能损害或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史,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在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400 mg / 次,1 次/ 天口服,疗程5 ~7 天。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针0.4g/ 次,1 次/ 天静滴,疗程5 ~7 天[1]。
治疗期间每日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和里急后重等。
细菌学疗效按是否清除痢疾杆菌来评定。
查大便常规1 次/ d、大便培养1次,大便常规正常后,培养粪便1 次/ d,连续2 次,5-7天疗程结束,停药。
1.3 疗效评价: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
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正常;
有效:全身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常规仅见少量白细胞;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里急后重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表 1 显示,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里急后重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2.2 治疗结束后2 天复查大便三线培养,全部复查的90例全部转阴,清除率为100%;治疗组:治愈41 例,治愈率91.11%,无效4 例;对照组:治愈43例,治愈率95.56%,无效2例;无效者均因为对左氧氟沙星细菌耐药,无效者更换药物,使用敏感药物后,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2.3 两组治愈率:经χ2 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说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同。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制剂是新一代的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且毒副作用大大降低,是目前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佳品种之一。
它的主要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细菌拓朴异构酶Ⅳ及DNA旋转酶(均为Ⅱ型拓朴异构酶)的活性,从而阻断DNA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的作用,其特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于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组织分布广,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体内不代谢,85%的药物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对肝肾功能几乎无影响,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2],安全性大,疗效好,无交叉耐药,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感染[3],同时价格适中,大部分患者能接受。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与左氧氟沙星针疗效相同。
目前临床上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经验治疗常选用左氧氟沙星针治疗,而且疗效明确,但是针剂存在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使用不方便,价格贵等缺点。
左氧氟沙星片,口服
后吸收完全,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血浆消除半衰期(t 1/2β)约为6~
8小时,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呈现剂量依赖性,有抗生素后效应(PAE),不良反应小,临床耐受性良好,价格便宜[2]。
本文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口服用药方便(本药也可适合用于旅行性腹泻),与左氧氟沙星针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相同。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尤其是在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6-467 [2]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第6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1
[3]汪复.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