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 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 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189 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
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
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
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
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
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
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
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
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
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
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
”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
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
甲骨文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
《甲骨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是利用动植物的骨骼或龟、鱼等的甲壳来刻写文字的。
这种文字的发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甲骨文的特点
1. 形状独特:甲骨文有着独特的形状,多是由直线和弯曲线组成的。
2. 字形丰富:甲骨文的字形很多,包括人物、动物、器物等。
3. 内容广泛:甲骨文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三、甲骨文的研究方法
1. 骨学鉴定:通过对甲骨的材质、形状、年代等进行研究,确定其真伪和时代。
2. 字形考证:通过对甲骨文的字形、构造、用法等进行比对和分析,解读其含义。
3. 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工作,发现更多的甲骨文,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四、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1. 历史记载: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工具: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五、结论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现,以进一步揭示甲骨文的奥秘。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精选3篇(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在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用骨头和龟甲等编写的文字。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我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甲骨文记载了古人们的祭祀仪式、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其次,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对象的描绘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学习甲骨文需要细心观察和推敲,因为一个字形背后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们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精神。
再次,甲骨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明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习甲骨文需要耐心和毅力。
甲骨文的解读并不容易,需要阅读大量的甲骨文文字材料,并且需要对古代汉字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心。
总之,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工作。
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甲骨文,探索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助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2)精选3篇(二)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甲骨文,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天文、地理、生物、人文等方面的认知已经相当深入。
甲骨学的研究报告总结甲骨学是一门研究甲骨文化和甲骨文字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国古代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甲骨文石器。
甲骨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内容。
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谋索、刻考、辞材和比较”。
谋索是指研究者通过阅读和分析甲骨文石器的铭文和内容,探索其中的线索和信息。
刻考则是对于甲骨文的形态和文字的学科研究,通过对甲骨文的编码和解析,识别出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辞材则是指研究者对甲骨文石器中的词汇和术语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参考。
最后,比较是指将甲骨文与其他古代文献和文字作比较研究,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探索其中的含义和内涵。
甲骨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甲骨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逐渐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它不仅仅是用来纪录祭祀活动和刻写巫觋卜筮的工具,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是怎样的,诸侯国家的地位和角色如何分工,官僚制度和分封制度是如何运行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和制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了解巫觋的角色和影响,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方式,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信仰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甲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甲骨文的名人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遗产,它记录了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在研究甲骨文的领域,存在着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为理解这种古老文字的起源、意义和用途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篆刻家李学勤:李学勤是中国著名的篆刻家和甲骨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文字的破译和研究有重要影响。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篆刻技艺,为甲骨文的保存、整理和破译作出了卓越贡献。
2. 考古学家殷墟发掘者郑振铎:郑振铎是中国考古学家,他领导了中国大陆首次大规模的商代遗址——殷墟的发掘工作。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他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牌和卜辞,为解读甲骨文的用途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3. 甲骨学家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学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王国维提出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解释理论,并对甲骨文的字义、句法和文化内涵做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4. 学者闻一多: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多提出了甲骨学与语言学、考古学和
历史学的关联性,并深入探讨了甲骨文的句法结构和演变过程,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名人各自在甲骨学的不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和参考,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学者加入到甲骨文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这一古代文字的神秘之处。
公元2003年,恰逢甲骨学史上第一部甲骨著录《铁云藏龟》刊出二百周年,一部代表了当代关于卜用甲骨发掘、整理、著录、研究优秀成果的大型甲骨文著作《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下称《花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此书将一大批前所未见的新鲜资料与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奉献给国内外学术界,这不仅是对百年前敲击甲骨学研究之门的《铁云藏龟》的最好纪念,而且也为甲骨学研究新阶段的到来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花东》是一部以精确著录花园庄新出甲骨刻辞与详备论述其科学发掘,整理与研究成果并重的甲骨学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刘一曼、曹定云两位先生把传统的与现代的著录方法汇于一书,采用拓本、摹本、影本与释文互补互校的手段,把界内人辨识吃力、界外人视为天书的甲骨文字清晰、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仅就该书的刻辞著录而言,已堪称上乘之作。
甲骨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把甲骨学研究从单纯的铭刻资料的研究延伸到甲骨本身、以至甲骨的发掘与整理,把文字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是继《小屯南地甲骨》之后的又一成功范例。
殷墟花园庄甲骨出土的H3,是一处专门用于埋藏甲骨的窖穴,其储放的甲骨层层堆叠,因埋藏年代久远,原来完整的龟甲往往已经断裂成几十片甚至一二百片。
如处理失当,就会因人为的扰动使甲骨难以复原。
发掘者采用的逐层绘图、编号的方法、用麻纸粘贴一次剥离同一龟版若干碎片的方法,都不失为成功的创举。
而后依次进行的清洗,去除土锈、粘对、缀合、拓墨、照相、摹写刻辞、摹绘钻凿痕迹、释文并对疑难字、新见字做出说明与考释,借助刻辞内容分析卜辞性质,结合出土层位、钻凿形态辨别甲骨的年代,以至编制甲骨文原形的与经过隶定的部首索引、各部纳字索引与部中字所涉语词索引等。
从1991年底开始发掘,到2002年底全部工程结束,费时11年。
这是一项有条不紊地科学发掘、科学整理的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审慎严谨地探索与研究的工程。
其工作规范与研究历程,为此后同类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效法的范例。
汉字演变发展历史的研究方法
研究汉字演变发展历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古学研究:通过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出土的古代文字材料,包括
铭文、文书等,从中推测和分析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方言学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方言的比较研究,探讨汉字的音变演
变情况,揭示汉字的发展历程。
3.甲骨学研究:研究甲骨文,探索骨刻文字的形态、用途和演变规律,从中获得汉字演变的重要线索。
4.字形学研究:通过对古代文字的形状、结构和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分
析和比较,推测和探讨汉字的变形、变体和演变原因。
5.文献学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汉字使用
情况,探寻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和变化规律。
6.比较语言学研究: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探讨和比较汉字与其他
文字之间的关系,揭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以上方法常常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以求得较为准确的汉字演变历史
研究结论。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大规
模的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方法,对大量的古代文字材料进行自动化处理,
以加快研究进程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甲骨的研究报告引言甲骨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物,以其独特的形态、文字和内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
本文将对甲骨的研究进行探讨,包括甲骨的历史背景、甲骨的发现和研究方法以及甲骨所揭示的历史信息。
甲骨的历史背景甲骨是中国古代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一种卜辞载体。
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阶段。
商朝时期的甲骨是最早的一类,主要有龟甲和兽骨两种。
随着商朝的衰落,甲骨的用途逐渐从祭祀转向政治活动,成为记录各种仪式和事件的载体。
甲骨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甲骨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河南安阳殷墟,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遗址,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甲骨。
在安阳殷墟以及其他地方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甲骨,并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研究。
甲骨的研究主要包括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文字学方法甲骨所刻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文字学方法主要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译和对比研究来分析甲骨所记录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对甲骨文的进一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和文本分析技术来辅助甲骨文的解读。
历史学方法甲骨所记录的内容涉及到商代和西周的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重要信息,因此历史学方法在甲骨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甲骨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等资料,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背景。
考古学方法考古学方法主要通过甲骨的形态特征、材质等方面的研究来推测甲骨的用途、制作工艺以及时代等信息。
甲骨的形态特征、纹饰、铭文等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审美观念、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甲骨所揭示的历史信息通过对甲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历史信息。
首先,甲骨揭示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甲骨上记录了大量的祭祀活动、神灵崇拜和预测神谕等信息,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敬畏。
其次,甲骨还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报告1. 前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系统中最早的记载形式之一,于龟甲、兽骨等上刻写而成。
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甲骨文的来源、发现和研究方法、甲骨学的意义,以及甲骨文对古代社会的相关洞见。
2. 甲骨文的来源2.1 起源甲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商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
当时,商代的王朝使用甲骨进行卜辞,将问题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然后通过烧烤或刺痕的方式读取神谕。
2.2 资源甲骨文主要来源于殷墟,即今天河南安阳附近的一个遗址。
殷墟是商朝时期的都城,经过几十年的发掘,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碑铭。
2.3 研究成果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商代历史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殷墟的考古挖掘和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对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方法3.1 发现方法甲骨文的发现主要依靠考古发掘。
在殷墟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学家常常会发现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
3.2 解读方法甲骨文的解读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知识。
常见的解读方法包括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等。
通过对甲骨文中文字的词法、语法的分析,可以逐渐揭示甲骨文中隐藏的含义。
4. 甲骨学的意义4.1 辟谣功能甲骨学有助于解开许多历史谜团。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验证或纠正早期关于商代历史和文化的一些错误观点。
4.2 文化传承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制度等。
4.3 文字学研究甲骨学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比较古代文字系统,对于研究文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 甲骨文对古代社会的洞见5.1 社会结构与制度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
例如,甲骨文中记录了古代政治系统中的君主、贵族、祭祀等重要角色。
研究甲骨文的学科甲骨文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早期文字的代表,也是研究中国史前时期、商周历史以及文字演变的重要资源。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甲骨文的相关学科。
## 甲骨学甲骨学是研究甲骨文的学科,主要研究商朝时期使用的甲骨文及其典籍。
甲骨学主要分为甲骨文的解读和研究以及甲骨文的分类和整理。
甲骨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和进步。
## 甲骨文字学甲骨文字学是研究甲骨文及其演变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甲骨文中的文字结构、音韵、语法以及古汉语的演变。
甲骨文字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认识前人的文化和思想。
## 甲骨分类学甲骨分类学主要是对甲骨文进行分类整理,每种甲骨文的特征、时代、地域等都会进行考证。
这种分类方式协助我们在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上,理解商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
## 甲骨史学甲骨史学是研究商周历史和甲骨文史料的学科。
商代最早使用甲骨文,因此研究甲骨文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研究,更是对于商代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甲骨史学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商周时期文化、社会变异有着重要价值。
## 甲骨文研究应用学甲骨文研究应用学包括了甲骨文的数字化、机器识别、自动翻译等技术的应用。
其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加快速、高效地研究甲骨文,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史学、文学、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
总的来说,甲骨学是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集合体。
研究甲骨文,更是研究早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甲骨文的价值,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甲骨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哎哟,说起来甲骨文,我这心里头就有点激动。
咱们这甲骨文啊,可不是随便什么石头上刻的字画,那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每块甲骨上都藏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故事。
记得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在图书馆里头泡着,偶然间翻开了一本甲骨文研究的书。
哎哟喂,这甲骨文的研究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书里头说了,甲骨文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是咱们老祖宗用来占卜、祭祀、记录事情的。
那可都是几千年前的玩意儿啊!你看,那甲骨文上面一个个字,虽然看起来奇形怪状的,但是细细琢磨起来,还真有味儿。
就像我和朋友小明聊天时说的:“哎,小明,你说这甲骨文里的字咋那么有创意啊?像‘马’字那四条腿,活灵活现的。
”小明瞪大了眼睛:“可不是嘛,咱们的老祖宗那时候就懂得通过文字来表达事物了,了不起!”咱们不说远了,单说甲骨文研究的学术价值。
那可真是多到数不过来啊!首先,甲骨文研究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
我有个朋友小刚,他对考古特别感兴趣。
有一次,我们一起讨论甲骨文,小刚说:“你看,甲骨文上面的记载,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还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等。
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史书!”我点头赞同:“没错,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先人的智慧。
”再说了,甲骨文研究还能帮助咱们破解古代的谜团。
比如,有些古代文献里提到的一些神神秘秘的传说,通过甲骨文的研究,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
我有个朋友小丽,她特别擅长研究甲骨文。
有一次,她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段关于古代祭祀活动的记载,竟然揭示了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禁忌。
哎呀,真神奇!还有啊,甲骨文研究对咱们今天的汉字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有个朋友小华,他对汉字特别有研究。
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小华说:“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对于我们研究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甲骨文,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我感慨万分:“是啊,咱们今天的汉字文化,离不开甲骨文这个宝贝。
甲骨学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撰写甲骨学的研究报告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引言:首先介绍甲骨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说明为何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2. 文献综述: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讨论现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
3. 研究方法:描述你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包括获取甲骨文物的途径和鉴定技术,如何对甲骨文进行解读和研究分析的方法等。
4. 研究结果:陈述你的研究结果,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可以包括甲骨文中的文字内容、字形特征、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图表和示例可以用来支持你的结论。
5. 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并与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强调你的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分析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 结论:总结你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你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
7. 参考文献:列举所有被引用的参考文献,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编写。
8. 附录:可以附上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图片和其他支撑材料,以供审阅人查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在不同的研究报告中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助于展示你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结构和逻辑清晰度,并确保文献引用和格式的准确性。
甲骨学
甲骨学是研究甲骨文的学科,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朝晚期至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种古老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事件。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书写文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当时,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后来被称为“殷墟甲骨”。
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因此这些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历史尤为关键。
甲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甲骨文的分类与分期:根据甲骨文的风格、字体、内容、出土地点等因素,对甲骨文进行分类和分期,以了解不同时期甲骨文的特点和发展。
2.甲骨文的解读: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解读古代的文字和语言,从而揭示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生活和经济状况。
3.甲骨文与古代文献的对比研究:将甲骨文与后世文献相对照,验证古代文献的准确性,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
4.甲骨文的书法艺术研究:甲骨文作为一种古老的书法艺术形式,其书法风格和艺术价值也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5.甲骨文的考古学研究:通过对甲骨文的考古学研究,探讨甲骨文的制作过程、使用方式以及与古代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关系。
甲骨学的研究不仅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影响。
随着新的甲骨文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甲骨学将继续为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面貌做出贡献。
甲骨学研究
甲骨学研究小史
甲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和与其相关联的殷商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日益渗透到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之中。
自1899年甲骨文被有意识地收藏开始,甲骨学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曾将甲骨学的百年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草创时期(1899—1928年)、发展时期(1928—1937年)、深入时期(1949年至今)。
奠定甲骨学研究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甲骨
文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1899年甲骨文被鉴定。
王懿荣、王襄和孟广慧都为甲骨文最初的发现与鉴定出了一己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告诉记者,甲骨文从发现到研究,两位学者贡献卓著,一位是罗振玉,另一位是王国维。
首先,在甲骨的收集方面,罗振玉促成刘鹗出版了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罗振玉自己也致力于甲骨的收集工作,编写了《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等。
其次,罗振玉查明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村,使得一度被古董商垄断的甲骨可以为学术所利用。
此外,罗振玉辨明了甲骨出自晚商都邑,学者从此可以将其与文献中有关商代历史的记载联系起来。
再次,在考释文字方面,罗振玉完成了《殷商贞卜文字考》,此后,随着《殷虚书契考释》和《增订考释》的出版,他考证出了大部分的商王名号,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而王国维则开启了甲骨缀合的先河。
在罗振玉工作的基础上,他通过甲骨缀合纠正了《殷本纪》中商王世次的错误。
在《殷卜辞中所见商先公先王考》及《续考》两篇文章中,王国维系统研究了甲骨文中出现的商先公先王的名字,并与《史记》的记载相印证。
此后,他进一步提出将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甲骨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是从1928—1937年。
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先后开展了15次科学发掘,一共有12次发掘获得了带字甲骨,总数达24900余片,这一时期出土的甲骨文都有明确的坑位和层位记载,并伴有出土遗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其中以1936年6月的第13次发掘最为重要。
当时发现一个完好的H127窖藏坑,共发现甲骨17096片,这是甲骨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在殷墟发掘期间,围绕着甲骨文所进行的殷墟考古各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其主要突破是基于考古学发掘成果开展的殷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
董作宾首次提出了“贞人”说,为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研究打下了基础。
他在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把殷墟甲骨文划分为5个不同时期,从而把商代各王历史的研究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郭沫若
为甲骨文的释读作出巨大贡献。
“他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到现在都是甲骨学入门的必读书。
他将甲骨文的释读与金石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联系起来。
虽然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但是方法至今影响着后学。
”冯时说。
甲骨学研究走向深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恢复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年来大批经由科学发掘的甲骨文不断出土。
除安阳殷墟小屯村持续有甲骨出土以外,在后冈、四盘磨西地、大司空村等处先后发现了商代甲骨文。
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出刻辞甲骨5335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非常有助于甲骨文的分类、断代研究。
1991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甲骨窖藏坑,出土刻辞甲骨689片。
这是继1936年小屯北地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这一阶段,甲骨文材料的整理和公布取得了重要成果。
比如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自1978年出版至1982年出齐,皇皇13巨册,共收甲骨41956片,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部书集70年来出土甲骨文之大成。
此外,甲骨文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冯时介绍说,目前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有了更广
阔的视野。
此外,就甲骨发现地点而言,以往只集中于殷墟,现在范围不断扩大,郑州商城、山东大辛庄一带也发现了甲骨;除了王卜辞,还有非王卜辞;除了商代的甲骨,还有西周、先周的甲骨,其丰富性与以往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同时,学界对于甲骨学怎么与考古学、历史学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
考古学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可以与甲骨文的研究相结合,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另外,除甲骨文本身的研究不断完善以外,甲骨学研究更深地影响到商代史研究的诸领域,如政治、军事、农业、礼制、天文历法等。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4日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