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你至少需要知道这5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68 KB
- 文档页数:2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副作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它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
下面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1. 头晕和疲劳: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能导致头晕或疲劳感。
这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和注意力。
2. 消化系统问题: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腹泻。
3. 鼻塞和喉咙痛:有些人可能会出现鼻塞、喉咙痛或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4. 水肿: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尤其是脚踝和腿部。
5. 心率改变: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心率不规律或心悸等心脏相关问题。
6. 头痛: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尤其是在刚开始使用药物时。
7. 肌肉疼痛:偶尔会有人出现肌肉疼痛,但这个症状通常轻微。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药物的使用逐渐减轻。
然而,如果您感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请记住,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具体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咨询医生。
制剂研究总结1、处方开发过程1.1开发背景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全球已有近10亿人患高血压,推算2025年将达到15亿人。
全球高血压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为美国黑人约40%,英格兰、瑞典和意大利约38%,西班牙约45%,德国最为严重约55%。
目前,中国的高血压发生率也已超过25%,而且这种升高势头仍在持续。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经治疗的控制率仅为2.9%。
因此,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但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形成了巨大反差。
据WHO预测,到2020年费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大力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已迫在眉睫。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治疗可能获得的降压达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率不足50%,对于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研究结果证实,单一使用降压药的临床需求在降低,而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已成为一种趋势。
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能够以分别较小的剂量获得与单一药物加倍剂量相似或更大的降压幅度,因而大大提高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降压达标率。
在多个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联合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即使对重度高血压患者,亦能获得更好的疗效,降压幅度更大,血压控制达标率更高。
同时,由于使用分别较小的剂量以及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长期接受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显著提高。
目前,各地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方案,例如,ACEI与利尿剂、ACEI与CCB、ARB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等联合用药方案。
在畅销500强药品中已有9个复方制剂,分别是缬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氨氯地平+贝那普利、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喹那普利+氢氯噻嗪、莫西普利+氢氯噻嗪、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说明书
一、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说明书二、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禁忌有哪些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以空腹服用吗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说明书1、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说明书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本品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氨氯地平每日1次2.5-10 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320 mg。
在每日1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10 mg的氨氯地平和80-320 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缬沙坦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
2、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
本品包括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活性成份,这两种成份在控制血压方面作用机制互补 :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类药物。
两种成份合用的降压效果优于其中任一成份单药治疗临床前安全性信息 :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在大鼠和狨猴中进行持续13周的动物研究,并在大鼠中进行对胚胎毒性的研究。
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不良反应
本品的研究:在超过2600名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评价;其中超过1440名患者接受了6个月以上的治疗,超过540名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治疗。
不良反应通常轻微且短暂,只有极少数情况下需要停药。
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非剂量依赖性且与性别、年龄和种族均无关。
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组有1.8%的患者由于副作用而停药,安慰剂组中此患者比例为2.1%。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禁忌有哪些1、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口服缬沙坦氨氯地。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在治疗高血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分析中,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副作用较少且较轻。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重点关注该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进一步完善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部分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
高血压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有必要对这种药物组合进行深入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详细调查,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
此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否能达到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 正文2.1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联合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成分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发布时间:2022-11-07T03:09:56.17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5期作者:霍宇军[导读]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
霍宇军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7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和实验组(37例,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压、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约90-95%的病例为原发性高血压。
其是中风、心肌梗塞(心梗)、心衰竭、动脉瘤(如主动脉瘤)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肾病的起因之一,即使轻度的动脉血压升高也能缩短期待寿命[1]。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了对高血压患者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11-2020.11月1年内治疗高血压的患者74例。
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0.49±5.93岁)和实验组(37,男19例,女18例,年龄在60.52±5.84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68),口服,初始剂量5mg,最大剂量10mg,1次/d。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方法。
在背景介绍了该药物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即为了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结构、原料制备、制备方法、工艺优化以及药物性质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过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深入了解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过程和相关科研进展,为药物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剂制备、工艺优化、药物性质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缬沙坦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降压效果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降压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目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制备工艺上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本文旨在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提高药物的质量和产率。
通过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结构、原料制备、制备方法、工艺优化和药物性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优化方法,以提高药物制备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药物性质的评价,了解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药效特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大规模制备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该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工艺优化和药物性质评价,不断完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为药物制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2. 正文2.1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结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它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混合而成的。
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主要组分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显白色。
适应症1、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2、本品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规格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用法用量1、氨氯地平每日一次2.5mg至10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mg至32 0mg。
在每日一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mg-10mg的氨氯地平和80mg-320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2、缬沙坦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既有剂量依赖性的(主要是外周水肿)也有剂量非依赖性的,前者比后者常见。
3、用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
4、添加治疗: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进行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发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以较低剂量的单药成份联合另一成份来达到血压控制效果。
5、替代治疗:为方便给药,接受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单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改用相同剂量的本品进行治疗。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可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
建议本品与水同服。
6、肝肾功能损伤: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肾功能损伤慎用。
肝损伤患者或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也应慎用本品。
临床应用及指南1、王崴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出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5):86-87.)2、林义轩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伴高血脂中的价值,得出结论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有效调节血压和血脂水平,保护其血管和心肌细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32-33.)不良反应1、按照系统器官分类列出了本品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组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0.2%)列于下文。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评价高血压肾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肾脏造成的各种病理变化而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有很多种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方法,其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进行评价。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壁和肾小球的作用,降低血压。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作用是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流入的钙,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降低。
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功能的损害,促进肾小球动态平衡,达到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效果。
一项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或缬沙坦相比,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状态,从而进一步减轻肾脏的负担。
另一项研究则从临床实践出发,选择了8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一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除了上述的临床研究外,还有一些实验研究证明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
如一项动物实验发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进一步减轻肾脏的负担,并且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得到了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证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配伍,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化学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建议在治疗高血压肾病之前,患者应该尽可能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组合。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结果分析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临床研究、治疗、副作用、安全性、应用前景、局限性、未来方向、研究结果、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常伴有其他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副作用明显、疗效持续性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药物选择,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对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总结BBT总结缬沙坦氨氯地平片(trade name: BBT)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它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这两种药物的组合制剂。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而氨氯地平则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
这种组合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主要作用是放松血管,从而增加血管的直径,减少血管的阻力,使血压降低。
缬沙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减少血管收缩和增加血管扩张。
氨氯地平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BBT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组合药物,具有双重机制降压的作用。
相比于单一药物治疗,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其次,它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具有持久的作用。
使用BBT 后,患者的血压可以长时间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减少了患者需要频繁用药的情况。
再次,BBT的安全性较高。
它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微的,并且很少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BBT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不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
由于BBT的双重降压机制,它不适用于那些已经通过单一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压的患者。
其次,BBT也有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乏力、腹泻等,而且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因此,在使用BBT之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其安全使用。
总体而言,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具有双重降压机制的高血压药物,通过放松血管的作用,有效降低血压。
它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虽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适用范围的限制,但BBT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适当的患者中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选择之一、在使用BBT之前,患者需要经过详细评估,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何安全使用缬沙坦如何安全使用缬沙坦缬沙坦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然而,正确使用缬沙坦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安全使用缬沙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使用指导1. 药物剂量按照医生的指示和处方正确使用缬沙坦。
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50毫克,根据个体情况逐渐调整至100毫克,但具体剂量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2. 用药时间缬沙坦一般每天一次,最好在早晨或餐前服用。
请确保按照规定时间坚持服药。
3. 口服方式将药物整片吞服,并用足够的水吞下。
不要咀嚼、压碎或分成两半服用,以确保药物的正常释放和吸收。
4. 遗忘服药如果不小心忘记服用一次缬沙坦,应在尽快发现遗忘后的任何时间内补充剂量。
如果离下一次服药时间很近,则不要补充遗忘的剂量,以避免过量。
二、注意事项1. 遵循医嘱请不要停止或改变药物剂量,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如果您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请随时咨询您的医生。
2. 不良反应监测在使用缬沙坦期间,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皮肤发红等。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3. 配合其他治疗缬沙坦通常结合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如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请按照医生指导同时使用其他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4. 孕妇和哺乳缬沙坦对孕妇和哺乳妇女可能产生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怀孕或计划怀孕,请尽早告知医生。
5. 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合理调整饮食、控制体重、适度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请与医生和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您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三、药物相互作用1. 其他药物在使用缬沙坦期间,避免或减少使用非处方药、中草药或其他药物,以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不可避免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请提前咨询您的医生。
2. 酒精和烟草饮酒和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对药物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请尽量戒烟、限制饮酒,以及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
核准日期: 2009年9月29日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英文名称:Valsartan and AmlodipineT ablets(I)汉语拼音:Xieshatan Anludiping Pian【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显白色。
【适应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本品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规格】80/5mg: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用法用量】氨氯地平每日一次2.5mg至10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mg至320mg。
在每日一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mg-10mg的氨氯地平和80mg-320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缬沙坦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既有剂量依赖性的(主要是外周水肿)也有剂量非依赖性的,前者比后者常见。
用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
*添加治疗: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进行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发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改用本品,以较低剂量的单药成份联合另一成份来达到血压控制效果。
*替代治疗:为方便给药,接受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单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改用相同剂量的本品进行治疗。
停用β受体拮抗剂的相关信息,请参见【注意事项】。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可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
建议本品与水同服。
肝肾功能损伤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如果重度肾功能损伤,则应慎用(见【禁忌】)。
肝损伤或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也应慎用本品(见【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本品的研究:在超过2600名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评价;其中超过1440名患者接受了6个月以上的治疗,超过540名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治疗。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一、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远效型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细胞内Ca2+的进入,从而阻断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血压。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互补作用,增强降压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二、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观察1. 疗效观察一项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明显。
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心脏负荷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与单独使用缬沙坦或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安全性观察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药物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不良反应较小,主要是头痛、眩晕、乏力等,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并且,由于两种药物的互补作用,联合使用时的药物剂量相对较小,对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害也较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为安全可靠。
三、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调整用药剂量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伴随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因此在给予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
2. 定期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3. 配合生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老年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配合生活调理,全面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改善血管弹性,更好地控制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分别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方案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5~2020.5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8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44),分别实施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的病例所在组以对照、实验组,对2种药物治疗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病例,实验组病例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
结论: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实施缬沙坦治疗可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目标,更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水平高血压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极为常见,中老年人群为常发人群,高血压以原发性为主,其致病原因在临床上尚不明确。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因素等,以血压水平提升为典型表现,且伴随头晕、乏力、头痛等症状,一旦控制不佳,会导致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本次研究主要对2种药物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5~2020.5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8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44),分别实施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的病例所在组以对照、实验组,实验组基本资料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4、20(例),(59.75±6.28)岁为年龄平均值,以45~76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对照组基本资料为: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3、21(例),(59.89±6.25)岁为年龄平均值,以46~77岁为该组病例年龄区间,统计学处理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性无(P>0.05),2组可实现比较。
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你至少需要知道这5点!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单片复方制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你至少需要知道下面5点。
一、如何选购?认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识”:
优先选购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二、一次服几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有两种规格: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缬沙坦氨氯地平(Ⅱ):每片含缬沙坦160mg,氨氯地平5mg。
缬沙坦单药有效剂量为80mg至320mg,氨氯地平单药有效剂量2.5mg~10mg。
氨氯地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如踝部水肿,而且与剂量有关。
剂量越大,外周水肿发生率越高。
也就是说: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Ⅱ)用法用量为:每次1~2片,每日一次。
不可超量服用!三、最佳服药时间食物不影响氨氯地平的吸收,餐前和餐后服用均可。
食物显著减少缬沙坦的吸收,可使吸收总量减少48%,达峰浓度降低59%。
但是,从给药后8小时起,进食和空腹状态下的血药浓度相似,不会导致治疗作用出现临床显著性降低。
因此,可以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缬沙坦。
作者建议:缬沙坦氨氯地平可以餐前或餐后服用。
为减少血压波动,应固定服药时间,要么餐前服用,要么餐后服用。
四、不良反应:1 1<2氨氯地平引起水肿的发生率与给药剂量有关,且女性发生率比男性高。
钙拮抗剂引起水肿的机制:钙拮抗剂对微循环中前毛细血管(动脉)的扩张作用强,结果造成微循环的血流量增加;对微循环中的后毛细血管(静脉)的扩张作用弱,结果造成静水压增加,致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引起足踝部水肿。
钙拮抗剂引起的水肿与液体潴留无关,因此口服利尿药无效。
缬沙坦等沙坦类降压药,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可以消除钙拮抗剂引起的踝部水肿。
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口服同剂量氨氯地平的水肿发生率。
五、相互作用缬沙
坦几乎不经过代谢,相互作用较少见。
氨氯地平主要通过CYP3A4代谢,需要格外关注的相互作用:1.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可显著升高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的患者,辛伐他汀的剂量不得超过20mg 。
2.西柚汁西柚汁可抑制CYP3A4,增加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
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的患者,尽量避免食用西柚或西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