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未来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类移民火星的可能性与挑战在人类的探索史上,火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人类移民火星的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
本文将就人类移民火星的可能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
一、人类移民火星的可能性1. 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空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火箭发射、太空舱设计以及生命维持等关键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人类移民火星提供了技术保障。
2. 存在适宜条件:尽管火星表面的环境恶劣,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利于生命存在的迹象。
例如,火星冰帽下的水冰藏量、火山喷发带来的有机物等,都为人类在火星上生存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
3. 资源开发潜力:火星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氧气、金属等。
如果能够成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为人类提供持续的能源和物质保障,进一步促进人类移民火星的可行性。
二、人类移民火星面临的挑战1. 高昂的成本:人类移民火星不仅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成为实施人类移民火星计划的重要难题。
2. 交通与定居问题:人类从地球到火星需要完成长期的航天飞行,这对太空航行技术和航程的可行性提出了要求。
此外,需要解决在火星上建立起适宜的定居点,确保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3. 生命维持与适应:人类在火星上生存所需的生命维持系统需要长时间的运行和完善。
同时,火星的环境与地球差异极大,人类需要适应重力、气候等多方面的不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心理难题:对于人类来说,离开地球、长时间在火星上生活,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如何解决在太空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人类移民火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解决挑战的可能途径1. 科技突破: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可以解决人类移民火星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例如,超高速宇航器、长期生命维持系统、适应火星环境的装备等,都有望帮助解决相关挑战。
火星未来的希望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这使得人类开始关注和研究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和资源来源。
而在所有可能的行星中,火星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地。
本文将探讨火星未来的希望,展望人类在火星上的潜在发展和可能的挑战。
一、潜在发展机会1.资源潜力火星的地表和地下潜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
研究表明,火星地表土壤中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以及丰富的氧化物和水冰。
此外,地下还可能存在丰富的地下水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将为火星上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2.科学研究价值火星是人类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在火星上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火星和地球的异同之处,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演变规律。
此外,火星上的地质构造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地球上的类似过程,推进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3.航天技术突破人类登陆火星的过程必然需要巨大的航天技术突破。
为了实现火星探索和居住的目标,人类需要掌握高精度导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动力学和航天器着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给航天领域和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创新,并推动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能力。
二、挑战与未解之谜1.环境适应挑战火星的环境与地球迥然不同。
火星的大气稀薄,没有地球上的呼吸氧气,而且极高的辐射水平对人类有着严重的影响。
此外,火星上的气候极端,温度变化大,夜间温度甚至可以达到零下100摄氏度。
因此,人类首次登陆火星需要应对诸多的环境适应挑战,如防护设备、氧气供应和温控措施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2.长期居住条件火星上的长期居住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与地球上丰富的生态系统相比,火星上生命支持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类需要解决食物供应、水资源、能源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满足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和持续的资源供给,同时也需要借鉴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智慧。
3.道德和伦理问题火星上的居民面临的不仅仅是科技和生活条件上的挑战,还牵涉到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一篇:《火星的未来与展望》课题:火星的未来与展望组长:沈耀鑫成员:沈泽森涂坤茂黄皓派黄佳伟王虎雄指导教师:许少蒿班级:桥东中学2012级高一(1)班摘要:火星目前还是不具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的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实现去火星上居住的梦想。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不断在进步,或许经过科学家与冒险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改造火星环境。
不断地解决种种的困难与阻碍,实现送人类到火星居住的梦想。
一、课题的由来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人类的发展速度是飞快的,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的资源广阔足以应付人类的成长,一旦地球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接下来将会有无情的战争与人类的灭绝,人类唯有向外太空发展才能使文明不断延续。
所以科学家们努力去探索另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就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人类最理想的第二星球。
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资料阶段(2012、12、1~2013、1、1 )搜索收集相关火星的资料,以及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可能存活生命,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1、1~2013、4、5 )1、确立课题,制定研究专题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2、生命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3、火星上是否有大气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4、火星是否拥有人类生活的适宜温度。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5、火星是否有水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3、4、5、~2013、5、20 )汇总|整理课题资料信息,加以科学分析、提炼。
{未来的火星}.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誊写论文。
三、研究成果1、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未来的火星}.人类要在一个地方生活是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比如,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火星探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与此同时,对于太空探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其中,火星探测技术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有技术以及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最早对火星的探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和苏联先后派出了多个探测器进行探测。
其中,美国的“火星快车号”、欧洲联盟的“火星快车2号”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火星探测任务愈加复杂,成本也随之增加。
不过,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技术方案和手段,包括火星车、缆索和球形探测器等,这些都给后续的探测任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2003年,美国NASA首次成功地将“机遇号”、“震惊号”等探测器送到了火星表面,这标志着火星探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其中,“机遇号”在火星上探测了超过10年,对火星地质、气候等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好奇号”、“机遇号2号”等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则进一步提高了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现有的火星探测技术当前,火星探测器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以“好奇号”为例,它的质量达到了899千克,可以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
这种探测器拥有一系列各种仪器,可以测量火星岩石的化学成分、瞄准火星天空、拍摄照片等。
它能够在表面找到水痕迹、检查岩石样品、探测火星大气层等,可以说是目前火星探测的代表。
此外,球形探测器也是火星探测技术中的一种。
当航天器到达火星轨道后,球形探测器将会被弹射出去,进入火星大气层,并利用降低阻力的特性下降到地面。
这种探测器可以克服火星表面复杂无比的地形,同时与地球的距离也可以更近,其技术优势明显。
三、未来的展望未来,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方面,火星上的表面氟化物和磷酸盐等物质污染了当前的探测器,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对探测器进行高浓度氟和盐酸处理等改进,从而提高其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火星探测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需要继续探索更高效、更环保的新型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探测器的稳定性和计算能力。
火星探测器技术发展及未来展望近年来,探索太空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同目标。
而在这其中,探索火星则成为了许多国家以及私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火星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愈加重要。
一、火星探测器的历史首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是美国NASA的“维京一号”(Viking 1),它于1976年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成为了第一个在行星上活动的机器人。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洲和苏联开始了相继的火星探测计划,其成果如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Mars Express)和俄罗斯的“火星96”(Mars 96)等,这些计划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火星的地貌和气候。
2004年,美国NASA的另一个火星探测器——“机遇号”(Opportunity)和“瑞典号”(Spirit)一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它们最初的任务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成。
但由于它们的设计和技术在发展中越来越成熟,这些探测器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直到今天。
而在2012年同样属于NASA的“好奇号”(Curiosity)登陆火星时,人们又走了一步更远。
二、火星探测器技术的发展火星探测器有许多种不同的设计,它们用于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但在所有这些探测器中,它们的基本构造是相似的,包括控制系统和各种科学仪器。
在这些仪器中,火星探测器最令人瞩目的是激光器粒子分析仪(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LIBS)。
它利用激光照射矿物质,使其发生低温等离子体形成,同时利用光谱学分析从中散射的光线,可以识别出矿物成分。
这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方法,现用于许多探测器上。
例如NASA的“好奇号”上配备的“化学与矿物学实验室”(CheMin)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分析样品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
与前面提到的火星探测器相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天问一号”更加高端。
它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器任务,使用了将地外探测技术与天文观测技术完美融合的技术。
三、火星探测器的未来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来看,未来火星探测器的目标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与未来计划人类自诞生以来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一种无尽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行动。
而火星作为地球邻居的一个行星,自古以来就备受人类的关注。
本文将回顾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并展望未来计划。
一、火星探索的历史1.1 古代人类对火星的观察和臆测从古代人类开始,火星就作为神秘的星球被仰望和描绘于很多神话传说中。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火星,就是受到了这种古代对火星的推测与崇拜。
1.2 现代人类对火星的观察与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通过望远镜观察火星,得到了初步的关于火星的信息。
此后,人类探索火星的步伐加快,包括探测器的发射和太空任务的进行。
二、人类探险火星的重要里程碑2.1 火星1号和2号探测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苏联分别发射了火星1号和2号探测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火星发送探测器的国家。
2.2 火星计划1996年,美国NASA自上世纪80年代起策划了一系列的火星探索任务,其中包括了“火星探测车”等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3 火星律动2012年,NASA成功发射了“好奇号”火星车,这也是目前进展最为显著的火星探索计划之一。
三、火星探索计划的未来展望3.1 有人登陆火星的计划目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提出了有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并希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
3.2 火星继续探索计划除了有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外,NASA和其他国家的太空探索机构也正在筹划未来的火星探索计划,包括利用探测器获取更多有关火星的数据和信息。
四、火星探索意义与挑战4.1 科学意义人类探索火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为人类了解宇宙和地球提供更多可能。
火星上的地质、气候和生命的研究,能够为地球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启示。
4.2 技术挑战人类登陆火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包括长时间太空旅行、火星表面的生存与探索等。
这需要人类不断突破技术难题,提高太空探索技术水平。
火星探测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宇宙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火星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其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火星探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火星探测技术的历史火星探测始于1960年代末期。
当时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发射了数次火星探测器,但都没有成功。
直到1971年,前苏联发射的“火星3号”成功着陆火星,但是无法进行采样和分析。
1986年美国的“火星观测器”成功完成了火星对地观测任务,随后美国陆续发射了几次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如“火星探险者”、“火星机遇号”等,这些探测器成功地传回了大量的图像和数据。
其中,“机遇号”探测器于2018年在火星表面停止运行,结束了长达15年的探测任务。
我国也参与了火星探测。
在2011年和2012年,中国相继发射了“嫦娥2号”、“探月工程嫦娥三号”等探测器,成功的首次登陆月球,而在火星,中国也开始了探测之旅。
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并传回了火星表面的图像和数据,这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技术的全面提升。
二、火星探测技术的现状当前,人类对于火星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中,火星探测器是最常见的火星探测工具。
当前主要的火星探测器有以下几种:1.轨道器:轨道器是指绕火星轨道飞行的探测器,它主要用于拍摄火星照片,监测火星天气和地形等。
轨道器可以把火星整个表面都拍摄一遍,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全面的数据平台。
2.着陆器:着陆器是指着陆于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它们可以获取火星表面的一些生物学、地理学和化学性质等数据。
着陆器中配备有各种科学仪器,如气象仪、摄像头、机械臂等,可以对火星表面进行详尽的勘测和研究。
3.漫游器:漫游器被认为是最直观的火星探测器,它能够穿越火星表面,探查更多的地形和岩石,也能对一些特定区域搜集海量数据。
漫游器着陆时交叉着陆,其载具比较大,中央配备有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可以在火星表面通过对太阳电能的转化实现动力自身运行。
火星探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火星,这颗神秘的行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也愈发深入。
本文将就火星探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论述。
1. 火星探索的发展历程从人类第一次观测火星开始,人们就对这颗红色行星充满了好奇。
20世纪60年代,火星探测任务开始全面展开。
1965年,美国首次发射“金星4号”,成功飞越火星。
此后,美国、苏联、欧洲空间局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派出了多个探测器进行火星探索。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975年的“维京号”任务,它成功地在火星地表降落并发回了大量有关火星的数据。
2. 当代火星探索情况2004年,美国航天局成功发射“机遇号”和“精神号”两个火星探测器,成为了第一次同时在火星表面运行的探测器。
这两个探测器的任务是寻找迹象表明火星的地表曾经存在过液态水。
近年来,火星探索进入了快车道。
2012年,“好奇号”登陆火星,对火星的地质构造、大气层成分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2018年,“InSight”着陆器探测火星的地震活动以及内部结构,成功深入火星表面。
3. 火星探索的现状火星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火星的特殊环境条件使得有效探测火星变得困难重重。
行星间的通讯受到限制,火星天气变化大,给探测器带来了不稳定的工作环境。
其次,探测器的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因此,在未来的火星探索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成果和资源,以提高任务的成功率和效率。
4. 火星探索的未来趋势虽然火星探索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乐观的。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更高级的探测器将被开发出来,能够更全面地观测火星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等。
其次,人类的火星探索也进一步升级。
已经有计划将人类送上火星,建立火星基地。
这需要人类克服空间封闭环境、重力差异等种种问题。
最后,火星探索与太空资源开发的结合也具有潜力。
水、氧气等资源在太空探索中都是宝贵的。
未来,火星可能成为人类探索太空资源的重要基地。
火星探测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火星是目前人类正在探索的行星之一,其与地球最接近的距离也只有6,700万公里,是人类比较容易抵达并进行探测的天体之一。
火星探测技术是科学家多年来的研究重点,本文将从火星探测的目的、探测技术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火星探测的目的1、探寻生命迹象生命是人类一直追寻的话题,而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也不例外。
火星因其较为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是寻找外星生命迹象的最佳候选地之一。
当前,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考古地层和水下冰层中都保存有一些化学物质和有机分子,这些物质有可能是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重要线索。
因此,发现火星上的一些生命形式将为人类提供外星世界生命形式的重要样本。
2、了解行星演化规律通过对火星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行星的演化历程和规律,为地球的未来演变提供依据。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火星的大气演变及水分迁移规律,得出未来地球上水循环的演变方向,为地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3、拓展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边界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边界已经超过了太阳系,而火星探测是人类太阳系内探索的一个重要部分。
人类探索外太空除了了解和研究宇宙的奥秘外,还为未来太阳系内的资源利用和殖民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火星探测技术火星探测涉及到很多学科和技术,包括火星观测技术、火星着陆技术、火星表面移动技术、火星大气及水文分析技术等。
1、火星观测技术火星的观测技术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等观测手段,对火星进行研究。
2001年,美国发射“火星勇气号”探测器(简称“勇气号”),在火星轨道上对行星进行研究。
勇气号主要的任务是拍摄卫星高清晰度照片,研究火星岩石和矿物的成分及构造特征,查找曾经存活的生命迹象,并对火星大气及水情况进行分析。
2、火星着陆技术火星着陆技术是对火星进行探测的重要环节。
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不同的火星着陆探测器,如:美国“火星探路者”登陆探测器、月球三号等等。
在未来,火星可能成为人类的新家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探索火星的努力,人们对于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地的设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那么,未来星球火星上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呢?首先,火星上的定居点将会是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城市。
高科技的生态舱和穹顶将成为城市的标志,这些设施将为居民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
由于火星上的大气稀薄,居民将需要依赖于密封环境和生态系统来获得氧气和食物。
因此,生态循环系统和氧气生成设施将成为城市生存的重要基础设施。
其次,生活在火星上的居民将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景。
火星的极端环境条件将需要人们采取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水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居民将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并开发出适应火星环境的新型科技。
同时,火星上独特的地质结构和资源储备也将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许多研究和开发的机会。
此外,火星上的社区将是一个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集聚地。
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将齐聚一堂,在这个新的星球上共同谱写未来的篇章。
居民将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必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
最重要的是,火星将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重要据点。
人们将在那里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探索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并寻找解决地球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新途径。
同时,火星将成为人类未来深空探索的起点,人们将从这里出发,继续探索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和卫星。
在未来,火星上的生活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作为人类的新家园,火星将见证人类的勇气和智慧,也将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眺望星空时,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火星上闪烁着明亮的灯光,那里定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星球。
课题:火星的未来与展望
组长:沈耀鑫
成员:沈泽森涂坤茂黄皓派黄佳伟王虎雄
指导教师:许少蒿
班级:桥东中学2012级高一(1)班
摘要:火星目前还是不具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的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实现去火星上居住的梦想。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不断在进步,或许经过科学家与冒险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改造火星环境。
不断地解决种种的困难与阻碍,实现送人类到火星居住的梦想。
一、课题的由来
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人类的发展速度是飞快的,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的资源广阔足以应付人类的成长,一旦地球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接下来将会有无情的战争与人类的灭绝,人类唯有向外太空发展才能使文明不断延续。
所以科学家们努力去探索另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就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人类最理想的第二星球。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资料阶段(2012、12、1~2013、1、1 )
搜索收集相关火星的资料,以及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可能存活生命,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1、1~2013、4、5 )
1、确立课题,制定研究专题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
2、生命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
3、火星上是否有大气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
4、火星是否拥有人类生活的适宜温度。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
5、火星是否有水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3、4、5、~2013、5、20 )
汇总|整理课题资料信息,加以科学分析、提炼。
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誊写论文。
三、研究成果
1、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人类要在一个地方生活是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比如,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5O℃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水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都离不开水,甚至在人体中水约占75%。
其次,空气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如氮气、氧气与二氧化碳,而这些气体是生命的存在的必须条件,各有不同的功用。
例如氧气对呼吸很重要,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使食物转化为热能,但是需要的量不必太多,所以一般正常的“新鲜”空气中的氧气保持在稳定的21%的比例,稍多或稍少,都可能造成身体细胞的损伤。
其他气体,如氮气和二氧化碳,也都保持在人体所需的极佳比例,稍有增减,都可能造成生命窒息。
空气中各种气体是在不断消耗和转换的运动状态,而且新的气体不断补充进去,是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健康条件。
所以,地球上的各种植物每天就能产生1900亿吨的氧气,补充消耗,其他的气体也同时在大自然环境中按比例地自动产生和补充需要。
地球上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的功能是助长了植物的繁荣和茂盛。
另外,要有适宜的温度也很重要,人类才能生活得舒适。
生命体中所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适当的温度要求,温度太高生物有机分子必然运动过剧有时甚至分解;温度过低,生命过程分解缓慢甚至停顿。
此外,引力也要有。
要是没有引力人们的脚可能就要天天绑着一个铅球了(为了不让自己飞起来)。
地球的物质和体积正是恰到好处而产生地球所具有的引力和磁场,使它自己在太阳系的空间家族中处于最合适的位置和轨道上。
如果体积小一些,或大一些,引力和磁场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的居住环境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2、火星有可能适宜人类生存吗?
科学家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被探索和研究的星球中,火星是最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地方,因为火星和地球有很多共同之处。
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火星的表面上有水存在的迹象,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另一颗行星,人类也就有可能向火星移民,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要远半倍,因此使得火星比地球要冷一些。
白天,火星的温度有时可达17℃(大约是华氏63度),而到晚上,气温会降到-90℃(约华氏-130度)。
因为火星上的平均气温要低于冰,所以在它的表面上没有液态水,但是也不尽然如此。
从绕火星作圆周运转的宇宙飞船所拍摄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火星表面上有干涸的河道。
这个情况说明,在远古时代,火星比现在要温暖潮湿许多。
正因为这个原因,火星成为在我们太阳系中,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寻求外太空生命最重要目标。
火星日非常接近于地球日,每天24小时37分;其黄道夹角为24度,也非常接近于地球的,这样它就有与地球寒暑相当的四季变化。
一个火星年是669个火星日(即680个地球日),火星
上的一个季节是地球上的两倍长。
火星很大,虽然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但由于火星上没有海洋,这就使得这颗红色星球的表面积与地球的陆地面积大致相当。
火星离地球最近为6千万公里,最远为4亿公里。
利用现在的太空先进设备,到火星去,单程需要6个月的时间,跟阿波罗号火箭相比(到月球),仅用3天的时间来说,显然要长得多,但仍在人类经验的范围里。
火星的大气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火星的大气不到地球的1%。
它对人体危害主要是:浮尘、静电放电和尘暴。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在火星的土壤和浮尘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质,如有毒的金属、石棉和有机化合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航天员在火星上吸入这些有毒物质后,轻者可能会患硅肺或肺组织遭受损伤,重者可得癌症。
火星大气很稀薄,平均大气压为700帕,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其次,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3%,此外还有氮和氩,分别占2.7%和1.6%;火星大气中也有氧和水汽,但含量极微,分别占0.13%和0.03%;第三,火星上气温很低,赤道部分白天大约20℃,夜间则降至零下50℃以下,两极地区夜间温度可低至零下128℃。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而氧气含量极少。
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为这样,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火星的引力也不够,所以常常会失重。
地球表面是1克重力,而火星表面是0.38克的重力,属于低重力环境,所以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如果进入失重状态以后,流体静压消失以后,滞留于下肢的血液便返回到胸部和头部。
四、研究建议
1、科技的帮助
火星环境改造, 经过很长的一段时期后,可能把火星改造得像地球一样。
如果水冰融化了(火星的水是固体),水开始流动,植物就能生长,这些变化将缓慢地把二氧化碳气转变成可供呼吸的氧气。
那我们怎么让水溶化呢?我们可以制造水,用制造水的公式:H2O。
经过几百年以后,这些移民也许不穿宇航服就能够在火星上漫步(第一批人类移民火星必须穿宇航服)。
水是有了,但空气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制造空气。
空气主要由 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许多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火星的大气稀薄,而且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空气制造公式来制造大气,让火星上的大气适合人类呼吸。
我们还可以建造一个拱形大屋顶的火星基地让人类来生活居住。
人只能用飞来代替行
走,因为火星没有足够的引力。
拱形大屋顶的玻璃是用塑胶做的。
这种塑胶是聚乙烯,它里面含有大量的氢原子。
这种塑胶是可以防宇宙辐射的。
2、总结与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火星目前还是不具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的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实现去火星上居住的梦想。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不断在进步,或许经过科学家与冒险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改造火星环境。
不断地解决种种的困难与阻碍,实现送人类到火星居住的梦想。
201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