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963.33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调查在中国大学生中,对大众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以及在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并探讨其对信任度较低的原因。
调查对象:中国大学生调查范围:各个大学校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样本:500名来自不同大学的大学生二、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以下是中国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报道信任程度的分析:1.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对大众媒体报道存在一定程度的怀疑或不信任。
2.大学生普遍认为大众媒体报道存在以下问题:报道内容不客观、有主观色彩;报道缺乏事实支持;偏袒特定政治立场或商业利益。
3.许多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搜索获取新闻信息,而不是依赖传统媒体。
4.大学生对具有专业背景、声誉良好的媒体机构更加信任。
三、对信任度较低的原因分析1.错误报道:大众媒体报道中常出现错误事实、失真或夸大事实的情况,这使得大学生对其报道产生怀疑。
2.信息泛滥: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泛滥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大学生很难判断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商业利益驱动:一些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这可能导致报道出现偏见和不客观。
四、提高大学生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的建议1.提高媒体报道的对象性和客观性,加强事实核实和真实性把控,减少失真和夸大报道。
2.加强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记者和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加强媒体监督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媒体报道进行监督和评价。
4.推广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
5.鼓励媒体与公众互动,增加公众参与媒体报道的机会,增强媒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报道的信任程度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大众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调查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传媒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扮演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逐渐受到质疑。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态度和看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大学生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来获取数据。
问卷设计包含了关于传媒报道的信任度、信息来源、报道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涵盖了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学生。
调查结果:1. 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整体上较低。
有65%的受访者对传媒报道持怀疑态度,仅有2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信任传媒报道。
这种低信任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爆炸导致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二是传媒报道的不客观和倾向性。
2. 传媒报道的信息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和社交媒体。
约有8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相比之下,仅有30%的受访者选择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
这也反映了传统媒体在年轻人中的较低影响力。
3. 传媒报道的内容满意度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媒报道内容客观真实,有70%的受访者认为传媒报道存在一定的倾向性。
其中,政治类报道受到更多的质疑。
讨论与分析:大学生对传媒报道的信任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爆炸导致真实性难以判断。
在网络时代,大量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真假难辨,容易被谣言和虚假信息所欺骗。
二是传媒报道存在一定的倾向性。
一些媒体可能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三是少数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行为影响了整体的信任度。
另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
这可能导致信息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并非都经过严格的采编流程。
这使得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下降,并对传统媒体的报道持怀疑态度。
XX大学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专业:小组:_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5 年12 月29日1绪论新的媒介环境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产生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舆论发展生态,在此之中,手机新媒体功不可没。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人,在网民中的比例高达65.5%,预计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5.83亿,手机将成为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终端。
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互动社区,随时、随地、随人的“公民报道”成为可能。
新闻客户端、微博客户端、社交网络客户端等便捷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多,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入新闻传播过程、参与舆情讨论,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民工也加入网络舆论场,这些正深刻改变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新闻媒介的传播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手机新闻客户端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的,作为以手机为物质载体的应用,它以手机为接受终端,即时更新和推送新闻消息。
在手机新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形式使新闻文本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物理伴随型媒介,可以承载起更多的传播任务,通过集纳专题、新闻推送、话题投票、个性定制、互动分享等功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个性化与专业化,被认为是手机媒体新的重要传播形式。
除了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之外,人民日报及南方周末等报纸也纷纷设计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通过不断与用户互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求发展,其每一次革新都是建立在用户的使用和评价上的再创新,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也参与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全过程。
而用户中的大学生群体则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总是走在前列,他们的使用习惯和评价对客户端开发者创新完善其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于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我们以专科生、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使用新闻客户端、使用新闻客户端的频率、使用原因及对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满意程度等问题。
大学生对政府公信力态度的调查方案设计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对政府公信力的态度对日后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采取相关调查。
二、调查目的1、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政府公信力的看法。
2、针对调查内容,给出分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出谋划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对象和单位调查对象: 安工大本科学生调查单位:安工大东校区每位本科学生四、调查内容此次大学生公信力的调查,我们小组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影响政府公信力各种因素在大学生中的印象设置了13个问题,其中1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
在问卷的设计上力争做到主题明确,形式简明,文字通俗,容易理解,便于回答。
五、抽样方式结合调查目的,综合考虑下来,初步确定以所在学校的就读的大一,大二,大三同学为调查对象。
由于情况的特殊性,我们有针对的性的将调查群体分为人文经管类和理工科类,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式,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总共100人。
具体如下:首先,把安工大东校区的学生分为两大类,理工科类和人文经管类,各分发50份问卷(共100份);其次,力争做到大一、大二、大三的受访人数无太大差别,我们将用进入寝室分发问卷的方式,即发即收;最后,问卷汇总、整理、分析完毕,得出陈述报告,并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
所得调查数据采用Word、Excel 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
六、进度安排(2010年4月15日——2010年6月15日)确定调查题目,起草调查方案----- (第七周)起草问卷,确定方案------ (第八周)问卷设计和修订印刷----- (第九周)实地调查----- (第十周)数据录入和分析并撰写报告----- (第十周,第十一周)提交调查报告初稿----- (第十二周)陈述报告----- (第十三周)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七、小组成员确定及工作安排小组成员:三人(丁飞亚、梁涛、杨龙)分工合作:制定总体方案杨龙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修改和制作丁飞亚发放问卷全组成员统计资料,数据录入全组成员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梁涛八、经费预算:打印20元政府公信力调查问卷引言:您好!为了真实反应政府公信力程度,了解目前在政府取得公众的信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能探索促进政府为大众服务的途径,从而提高政府形象。
大学生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调查作者:石雪飞郑紫怡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面向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现状。
研究发现,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程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大学生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速度、深度等方面整体满意;新闻内容与广告的比例、关系、处理方式上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在公平、报道完整、正确三个方面整体达到了满意程度,而在无偏见和可信赖两个要素上有许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关键词新闻App;公信力;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44-02传媒的公信力是离不开公众的主观评价的。
西方学者梅耶关于传媒公信力的测量体系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信赖。
本研究根据梅耶公信力测量体系设置关于国内主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调查的问题,并展开调查。
1 设计和修订问卷为了防止调查数据的趋中效应,选用李克特式六点量表。
基于梅耶的量表的五要素来进行编写问卷,分别是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信赖。
共涉及了24个问题,经过试测、修改,最终形成了修订稿。
在问卷的正式测试阶段,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了207名对象进行测试,采用网络发放形式展开调查。
2 调查结果2.1 关于“公平”的调查结果“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做到真实报导,新闻报导不含虚假、猜测和虚构的成分?”一题的结果显示,大众对于新闻App真实性的满意程度总体较高。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对有争议的新闻,平衡报导争议各方的情况,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结果显示,“满意”和“有点满意”的选择率最为靠前。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的结果显示,选择对新闻App是否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感到“满意”和“有点满意”的民众较多。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以平等的姿态面对读者观众,而不是高高在上、傲慢自大?”的结果显示,满意倾向明显。
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信任程度的调查报告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班级:2010级口腔医学技术2班课题组成员:夏建艺、朱易唯、胡家黎、周玲、邓依林、秦吉翠、冉霞、邹虎指导教师:张丽芳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信息正呈铺天盖地之势向受众席卷而来,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不论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机构,还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业等职能机构,抑或是个人自身,都在利用网络的强大技术和新兴功能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而大学生正是其中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群体,不论是其对网络信息的接收、传播还是辨识、思考、评价和持有态度,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次调查,就是着重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进行的调查研究。
这对于相关网络媒体的反思与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问卷结构设计基于上述诸点,我小组五名成员合力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信任程度的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阶段历时一周,发放问卷100份整,调查结束时全数回收无废卷。
调查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49:51,年龄区间在18至25岁之间。
问卷共设题干17例,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调查主题,同时严格遵循了“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的原则。
全卷围绕主题下设四个具体版块:2-5题属“网上购物”版块,6-9题及11题属“网络新闻”版块,13-16题属“网上交友”版块,1、10、12、17题则直接考察“网络信息受信度”。
各话题均与当代大学生活息息相关,又是时下关注热点,可以说是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我们又采取“口头询问、及时记录”的形式对个别问卷填写人进行了随机访问,以期对问卷调查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分析及结论更加有据可依。
此次调查,是我组成员以所学课程知识试水实践活动、进行“将理论联系于实际-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稚拙探索。
我校大学生最火APP调研报告引言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应用软件(APP)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种不同类型的APP层出不穷,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选择合适的APP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使用最火APP的情况,以及了解他们对各类APP 的评价和需求。
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我校1000名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问卷中包含关于APP使用频率、喜好的APP类型、对APP功能和界面的评价等问题。
调研结果1. APP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使用APP的次数在1到5次之间,约占受访者的75%。
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APP的时间超过2小时,而较少数受访者每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
2. 喜好的APP类型在所喜爱的APP类型中,社交类APP占据了首位,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社交APP,并且每天都使用。
其次是视频类APP,约有60%的受访者喜欢这类APP,频繁进行观看和分享。
其他受欢迎的APP类型包括音乐类、游戏类和阅读类。
3. 对APP功能和界面的评价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好的APP应该具备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和易于操作的功能。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界面美观、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APP,并且愿意在这方面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受访者也表示对广告的容忍度较低,对于频繁插入和过于侵入的广告表示不满意。
4. 对APP未来发展的期望在对APP未来发展的期望问题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APP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一些受访者希望APP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智能推送。
受访者还希望APP能够提供更多的互动功能,使得用户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和互动。
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社交类APP、视频类APP等受到大学生的热捧,而音乐类、游戏类、阅读类APP也备受喜爱。
大学生对APP功能和界面的要求较高,更加倾向于使用界面美观、功能丰富的APP。
题目网络新闻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调查与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新闻的日益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已成为许多人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仍时时受到质疑,网络新闻传播仍陷于信任危机。
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用户是未来网络用户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
要实现中国的信息化,与世界同步发展,大学生网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是关键。
大学生作为典型的高学历群体,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象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新闻认可度的调查具有代表意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搜集了大量数据,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网络新闻认可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提出提升网络新闻认可度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新闻认可度Title The invest and research of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nline news in undergraduateAbstractAs the Internet in the global scop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springing up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news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From the Internet access new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one informed about current events. But meanwhile, network news authenticity is constantly questioned, network news spread still trust crisis in.In the long-term, the college is a major power user in the future of Internet. To realize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 with the world Internet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the colleg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u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network quality is the key. As a typical college education groups, their behavior is a kind of symbolic significance, has certain representatives. Therefore, it is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for network new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in the survey, collected a lot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the probl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promotion of the online news recognition.Keywords Undergraduate Online News Recognition目录前言 (1)一、研究概况 (2)(一) 研究背景 (2)1. 网络新闻的概念 (2)2. 国内网络新闻的发展 (2)3. 关于网络新闻认可度 (3)(二) 研究概况 (3)(三) 研究目标与意义 (5)1. 研究目标 (5)2. 研究意义 (5)二、研究数据与分析 (6)(一) 大学生网络新闻接触行为分析 (6)(二) 大学生网络新闻认可度分析 (12)(三)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分析 (15)三、调查结果分析 (17)(一) 数据整体分析 (17)1.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17)2. 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新闻持信任态度 (17)3.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二) 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18)1. 受众既有媒介态度 (18)2. 网络新闻类别 (18)3. 受众媒体接触选择 (18)4. 网络新闻本身 (19)四、研究建议与思考 (20)(一) 政策适当引导 (20)(二) 媒介自身优化 (20)(三) 受众素养提升 (21)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前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各种网络应用应有尽有。
2017年第3期 NEW MEDIA RESEARCH
传媒的公信力是离不开公众的主观评价的。
西方学者梅耶关于传媒公信力的测量体系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信赖。
本研究根据梅耶公信力测量体系设置关于国内主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调查的问题,并展开调查。
1 设计和修订问卷
为了防止调查数据的趋中效应,选用李克特式六点量表。
基于梅耶的量表的五要素来进行编写问卷,分别是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信赖。
共涉及了24个问题,经过试测、修改,最终形成了修订稿。
在问卷的正式测试阶段,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了207名对象进行测试,采用网络发放形式展开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关于“公平”的调查结果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做到真实报导,新闻报导不含虚假、猜测和虚构的成分?”一题的结果显示,大众对于新闻App真实性的满意程度总体较高。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对有争议的新闻,平衡报导争议各方的情况,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结果显示,“满意”和“有点满意”的选择率最为靠前。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的结果显示,选择对新闻App是否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感到“满意”和“有点满意”的民众较多。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以平等的姿态面对读者观众,而不是高高在上、傲慢自大?”的结果显示,满意倾向明显。
2.2 关于“无偏见”的调查结果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客观呈现新闻事件原貌,不加入报导者的偏见?”的结果显示,“满意”和“有点满意”的选择率持平而“不满意”和有点“不满意”与前两者相差不多。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关心处于困境的弱势群体,比如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结果显示,虽然依然是“有点满意”和满意二者所占比例较高,但是“有点满意”的比重略高。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广告比例适当?”的结果显示,虽然仍旧是“满意”为主,但不满意倾向也非常高。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做到不刊播广告新闻、有偿新闻、软广告?”的结果显示,尽管对新闻App不刊播广告新闻、有偿新闻、软广告的满意度中,整体满意。
2.3 关于“报道完整”的调查结果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对新闻事件完整报导,不回避新闻事件中的任何重要事实?”的结果中,满意的占主体。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尽可能报导一切民众想知道的新闻事件?”的结果显示,受众选择“满意”的为主体,且选项中“非常不满意”、有点“不满意”和“不满意”的选项比例相对较少。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够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解释?”的结果显示,“满意”的民众占绝大多数,“有点满意”其次。
2.4 关于“正确”的调查结果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新闻报导实实在在,不唱高调、不打官腔?”的结果显示,整体趋势上来看,“非常不满意”到“满意”整体呈递增的趋势,
大学生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
满意度调查
石雪飞,郑紫怡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 本研究面向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度现状。
研究发现,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程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大学生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速度、深度等方面整体满意;新闻内容与广告的比例、关系、处理方式上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在公平、报道完整、正确三个方面整体达到了满意程度,而在无偏见和可信赖两个要素上有许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关键词 新闻App;公信力;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44-02
作者简介:石雪飞,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APPLICATION RESEARCH 应用研究
依然是满意占主体。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做到不发布虚假广告?”的结果显示,基本满意。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有新闻格调高尚,不随意炒作粗俗不雅的新闻?”的结果显示,尽管选择“满意”的调查对象占比重最多,但“不满意”选项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位。
2.5 关于“可信赖”的调查结果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做到敢于针砭时弊,批评性新闻 比例高、批评力度大?”的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趋势上来看,受众的选择“非常不满意”到满意整体呈递增的趋势,依然是满意占主体,但选择“非常满意”的比重大大低于选择“非常不满意”的。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新闻报导迅速及时,有时效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一题中,新闻App报道新闻迅速及时,受众的整体意见还是满意的。
“您所选择的新闻App是否能够经常有独家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题则较为具体,独家新闻是指由一家新闻媒体发出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
在调查中的几个国内主流新闻App中,独家新闻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也可以满足受众们对于独家新闻的需求,所以调查结果整体来看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满意认可的。
3 分析和讨论
依据梅耶的传媒公信力的测量体系中的五个要素,在分析和讨论时,以公平、无偏见、报道完整、正确和可信赖五大方面来展开。
3.1 关于“公平”方面
大部分新闻App在新闻报道中对新闻内容真实性的要求基本可以,但仍有不足;主流新闻App在公正性原则上有较高的水平;新闻报道中考虑民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优点,但就目前结果来看,尚不能达到令民众“非常满意”的要求;绝大多数的新闻App在于读者的关系上处理较好,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一点与新媒体飞速发展后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改变密不可分,新闻App能够做到谨慎小心对自身公信力影响非常重要。
3.2 关于“无偏见”方面
在新闻App的内容中,编者的个人偏见有时会影响到新闻作品;新闻App作为新闻报道的载体,依附于手机,变读者观众为用户,很容易就会丢失自己的新闻格调,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减少自己的公信力;在新闻App的发展中,广告的比例可能略多,给受众群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满,如果要保证或者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正确处理好新闻内容与广告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3.3 关于“报道完整”方面
受众对于新闻App中新闻事件完整报导,不回避新闻事件中的任何重要事实的情况基本满意;主流新闻App在报道中,对于民众兴趣点的新闻把握较好,能够从受众读者出发,报道民众想知道的新闻事件;新闻App在报道中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把握比较好,能够保持对新闻深度的追求,也是提高公信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3.4 关于“正确”方面
新闻App即使是新媒体中的一员,但仍然具有传统媒体对自身的约束,整体上能够做到踏实求真和与受众的平等关系;广告的比例可能设置不当,但是新闻App对广告内容真实性的把控还是可以的;在新闻格调上,很多新闻App仍有不足,部分新闻App容易急功近利,为了达到扩大受众影响力的目的而忽视了自身作为媒体的使命。
3.5 关于“可信赖”方面
新闻App在保持自己格调、敢于针砭时弊、敢于批评上做得较好,能够整体保证公正和关心民众,但仍有一些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媒体载体的发展变化中,追求新闻时效性,也就是新闻传播的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国内主流新闻App中,独家新闻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也可以满足受众们对于独家新闻的需求。
4 结论
受众对国内主流新闻App公信力的满意程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受众对于国内主流新闻App 在新闻报道的真实、速度、深度等媒体的专业性方面整体较为满意;国内主流新闻App在日常发布的新闻中,新闻内容与广告的比例、关系、处理方式上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在梅耶的传媒公信力的测量五要素中,国内主流新闻App在“公平”“报道完整”“正确”三个方面整体达到了观众心中的满意程度,而在“无偏见”和“可信赖”两个要素上依然有许多可以提高的地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而新闻App兼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质,在市场竞争中既有很强的竞争力又有着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新闻App的公信力也是会在市场竞争变化中不断改变的。
参考文献
[1]闻学峰.传媒公信力的概念及测量-兼论梅耶的传媒公
信力测量体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1):37-40.
[2]李东.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互动”培养模式构建[J].沈
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36.
[3]薄立波,王晓明.略论新闻的娱乐化走向[J].沈阳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3-24.
[4]赵昕.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与发展空间[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4.
[5]陈洁.社交媒体公信力测评模型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
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