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7.87 KB
- 文档页数:2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特征(附43例分析)
张骏;熊先骥
【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7)003
【摘要】43例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发现均为单侧动眼神经受累,无单纯眼内肌麻痹。
动眼神经炎及痛性限肌麻痹经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炎性疾病。
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清理机制和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特点为:仅损害眼外肌,而不累及瞳孔,按糖尿病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可基本恢复。
【总页数】2页(P219-220)
【作者】张骏;熊先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602
【相关文献】
1.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治(附15例分析) [J], 马杰科;幸兵;王任直;连伟;姚勇;邓侃
2.小儿癫痫CT特征与病因-附100例分析 [J], 曾雪飞
3.头部外伤继发动眼神经麻痹43例分析 [J], 阮善平
4.产后阴道壁血肿的病因和特征(附84例分析) [J], 鲍利琴
5.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单中心研究 [J], 冯超逸;孙平;陈伟民;汤建军;赵桂宪;李振新;孙兴怀;沙炎;洪汝建;王敏;陈倩;田国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收集26例住院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病因中属动脉瘤占30%,居第1位,糖尿病者占19.2%,居第2位。
此外,有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肿瘤,感染及不明原因者。
结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应尽早明确病因,尽可能排除颅底动脉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诊治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诊断极为困难,而有些常可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收集了孟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2007年住院的26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病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共收集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
孟津县人民医院入院后常规检查血糖、血脂、血黏度、肝肾功能、血压等项目。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MRI检查10例,MRA检查10例。
结果颅底动脉瘤8例,平均年龄45岁,住院期间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经治疗死亡2例,存活1例,5例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均痊愈出院;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5例,平均年龄56岁,治疗后好转5例;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3例,平均年龄65岁,治疗后好转3例;肿瘤3例,平均年龄50岁;感染2例,平均年龄40岁,治疗后痊愈2例;不明原因者5例,平均年龄60岁,治疗后好转5例。
发病前先有头痛、恶心、呕吐者16例。
2 讨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诊断容易,病因诊断较为复杂。
国内有人报道,颅内动脉瘤占26.7%,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占20%,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和肿瘤各占10%,感染占6.7%,不明原因者占26.6%[1]。
本组病例颅内动脉瘤占30%,糖尿病动眼神经病变占19.2%,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和肿瘤各占11.5%,感染占7.7%,不明原因占19.2%。
两组报道基本符合。
2.1 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的最常见原因。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4例临床分析葛英1,肖佐才1,胡向阳2,杨雍2(1.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病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病因以动脉瘤诱发居首(45.83%),其次为糖尿病(33.33%),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亦较常见。
经手术(介入)治愈9例,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消失1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未治1例。
结论: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点;治疗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24-02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Clinicalanalysisof24casesofunilateraloculomotorparalysisGEYing1,XIAOZuo-cai1,HUXiang-yang2,etal.(1.ThePeople'sHospitalofMianyang,Sichuan621000,China;2.TheCentralHospitalofMianyang,Sichuan62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tiopathogenesis,diagnosisandtreatmentofunilateraloculomotorpalsy.Metheds:Toanal-ysetheclinicaldatain24casesofunilateraloculomotorpalsytreatedinourhospital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firstetiologicalfactorwasaneurism(45.83%)、thesecondwasdiabetes(33.33%).9patientswascuredbyoperation,symptomrelievedin11patientsandsymp-tomvanishedbycombinedtherapy1patient,1casewasineffective,1casedied,1caserefusedtotreat.Conclusion:Itwasimportanttocleartheetiopathogenesis,guidetreatmentandimproveprognosisbycarryingoutneuroimagingandlaboratoryexaminationinthepatientsofunilateraloculomotorpalsy.【Keywords】Oculomotorparalysis;Clinicalcharacteristic;Treatment(2)54例鼻骨骨折在表麻下行常规复位方法,10例在表麻下不能耐受者+筛前神经阻滞麻醉,90%复位后鼻部畸形消失。
208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年11月第3卷第22期・临床研究・单侧动眼神经麻痹36例临床分析刘约楠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 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州 325000[摘要]目的 探讨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诊断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文中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50.0%),其次为颅底动脉瘤(22.2%);Tolosa-Hunt 综合征(8.33%),外伤性(8.33%),虽然经一系列的检查(如:DSA、MRI、颈内血管超声等)仍有l1.1%的患者不能明确致病原因。
病因不同预后不同。
收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最多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21例),神经外科(6例)、内分泌科(5例)以及眼科(4例)。
结论 引起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多样;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临床遇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该充分考虑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动脉瘤;Tolosa-Hunt综合征[中图分类号] R7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208-03Clinical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LIU Yuen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ingli Clinical College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enzhou, Wenzhou 32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oculomotor paralysis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for early treatment and as far as possible reduce the damage of complications. Methods36 in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June 2012 were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cause of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in the article was the diabetic peripheral nerve paralysis(50.0%), followed by the basilar artery aneurysm(22.2%), Tolosa-Hunt syndrome(8.33%), trauma(8.33%).There were still l1.1% patients unable to clarify the causes after a series of examinations(such as DSA, MRI, internal carotid ultrasound).The prognosis wa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auses. The most department having the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was neurology department(21 cases), neurosurgery department(6 cases),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5 cases) and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4 cases) in turn.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is diverse; As the clinical data accumulate, the best treatment method of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caused by various etiological factors will determine. The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oculomotor paralysi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the risk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Key words] Oculomotor paralysis; Diabetes; Aneurysm; Tolosa-Hunt syndrome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60例分析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临朐县老年病医院确诊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历资料60例,入院后行血、尿常规,肝功生化等各项检查,对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其次为颅内动脉瘤、脑干缺血性血管病、痛性眼肌麻痹。
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需仔细鉴别、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标签: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临床特点动眼神经源自动眼神经核,由三部分组成: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正中核,位于两侧E-W 核之间,主管两眼的辐辏运动;埃-魏(E-W)核,位于正中核的背外侧,主管晶状体变厚、瞳孔缩小以视近物,并参与缩瞳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路径复杂,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能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病因多样。
本文收集临朐县老年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8.9±14.9岁。
排除标准:颅脑外伤、颞叶沟回疝、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甲亢性眼肌病、线粒体脑肌病)、先天性疾病、病例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入院后行血、尿常规、肝功生化、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血沉、类风湿因子、甲功测定及神经电生理、腰穿。
部分患者进行CT、CTA、MRI、MRA、DSA等检查,寻找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2 结果本组中29例是由糖尿病引起,为第一位致病原因;13例为颅内动脉瘤引起,为第二位致病原因,其他依次为脑干血管病变12例、痛性眼肌麻痹2例,其他病因有鼻咽癌颅底转移、结核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各1例。
治疗好转48例,10例无效,2例死亡。
3 讨论文献统计糖尿病最多累及的神经是动眼神经,且以单侧为著,并可以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2]。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病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病因以动脉瘤诱发居首(45.83%),其次为糖尿病(33.33%),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亦较常见。
经手术(介入)治愈9例,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消失1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未治1例。
结论: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点;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错综复杂,给诊治带来困难,个别病因因诊治延误可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治十分关键,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并收住院治疗的24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4例住院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5~88岁。
突然发病20例,反复发作4例;病变累及眼外肌8例,合并眼内肌麻痹16例;伴头痛19例,发热3例,恶心、呕吐8例,复视9例,脑膜刺激征3例,同侧外展神经麻痹2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
1.2 影像学检查:头颅C了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核磁共振发现左鞍旁脑膜瘤和脑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各1例,三维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NRA)发现动脉瘤6例,最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11例。
1.3 病因诊断及临床类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瘤1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占9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1例),合并SAH1例;检测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8例,脑动脉硬化性血管病1例,痛性眼肌麻痹1例,左鞍旁脑膜瘤1例,原因不明2例。
1.4 治疗方法及效果:11例动脉瘤病例中,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动脉瘤栓塞术介入治疗;1例因突发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
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7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目的:探讨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
方法:对72例單纯性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糖尿病性占36.1%,动脉瘤占33.3%,脑干梗死8.3%,其他12.6%,原因不明9.7%。
结论:(1)缺血性因素是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主要原因;(2)动脉瘤是第二位病因。
标签:动眼神经麻痹;单纯性;病因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126—02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颅神经损害,但其病因复杂,有时明确诊断较困难。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诊治,现对2005年1月—2012年7月72例因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4~85岁,平均(58.3±12.1)岁,病程3 h~35 d,其中急性起病50例,亚急性起病20例,慢性起病2例。
1.2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排除合并其他颅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既往有糖尿病史20例,高血压病史30例。
表现为单纯眼外肌麻痹的32例,单纯眼内肌麻痹的17例,同时存在眼外肌及眼内肌麻痹的23例;伴眼痛28例,伴有头痛9例,伴发热1例。
1.3 影像学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及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或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15例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DSA)。
1.4 其他实验室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生化全套、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常规检查,部分病例行甲功全套、自身免疫全套、肿瘤相关指标、脑脊液、新斯的明试验、糖耐量试验等检查。
2 结果本组病例结合既往病史、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合并有其他颅神经麻痹患者。
详见表1。
3 讨论动眼神经由中脑动眼神经核发出,经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间,与后交通动脉平行向前至海绵窦外侧壁,与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共同经眶上裂入眶后,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