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高一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八)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7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册第一章: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1. 下列能使氧化性受到增强的离子是()A. Ag+B. Na+C. Fe2+D. Hg2+答案及解析:正确答案是 A. Ag+。
Ag+ 是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所以能使氧化性受到增强。
2. 下列混有酸和碱的溶液,其 pH 最接近于 7 的是()A. 1 mol/L KOH 溶液B. 0.1 mol/L KOH 溶液C. 0.01 mol/L KOH 溶液D. 0.001 mol/L KOH 溶液答案及解析:正确答案是 B. 0.1 mol/L KOH 溶液。
pH 值接近 7 代表酸碱平衡,而 0.1 mol/L KOH 溶液在溶液中的 OH- 浓度适中,能够使溶液的 pH 值接近于中性。
...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1.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变化价态的金属元素是()A. Fe+2 → Fe+3B. Cu → Cu+C. Sn+2 → Sn+4D. Pb →Pb+2答案及解析:正确答案是A. Fe+2 → Fe+3。
在这个反应中,铁(Fe)的价态从 +2 变化到 +3。
2. 某电池x 的标准电动势为 E1, 某电池y 的标准电动势为 E2,x 和 y 在串联时的总电动势是()A. E1 + E2B. E1 - E2C. E1 × E2D. E1 ÷ E2答案及解析:正确答案是 A. E1 + E2。
当电池串联时,总电动势等于各电池标准电动势之和。
...第三章:化学量计算1. 某种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32%,则这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A. CO2B. H2OC. Na2OD. SO2答案及解析:正确答案是 C. Na2O。
考虑到氧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 32%,而钠(Na)的原子量为23,所以当两个钠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时,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就会接近于 32%。
2. 设有一粒质量为 m 的金属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质量为mO 的金属氧化物。
必修2综合质量检测(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Ag 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海南高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榨油脂不及时干燥脱水易变质B.聚氯乙烯可制作食品内包装材料C.维生素C可作预包装食品抗氧剂D.卤水点豆腐本质属于蛋白质聚沉【解析】选B。
新榨油脂若不及时干燥脱水,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等物质可以将油脂氧化,使油脂变质,A正确;聚氯乙烯为3类致癌物质,具有毒性,不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B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预包装食品的抗氧化剂,C正确;向豆浆中加入卤水,是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聚沉,属于蛋白质的聚沉,D 正确。
2.化学语言既是化学思维的载体,又是化学思维活动的体现;化学语言是化学学习中记忆、理解、思维和应用等各项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中介。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0O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C2H4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D.-CH3(甲基)的电子式为【解析】选C。
A项,左上标表示质量数,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A错误;B项乙烯的结构简式中不能省略碳碳双键,故B错误;C项该模型是乙烯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C正确;D项甲基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3.(2020·天津等级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B.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解析】选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两者水解的最终产物都为葡萄糖,A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则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B 正确;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酸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故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C正确;天然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上万,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还不到1000,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D错误。
模块综合测评(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 A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O,A错;Na2S的电子式为,C错;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188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D错。
]3.下列反应确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②Mg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③燃烧反应④中和反应⑤复分解反应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C.仅①②③④ D.仅③④⑤C[金属与酸反应、中和反应、全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复分解反应则不愿定是放热反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确定是羧酸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③自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⑤蛋白质溶液中加浓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更叫变性A.③B.③④C.②③D.①⑤C[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错误;②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俗名甘油),正确;③自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正确;④淀粉、纤维素属于自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属于小分子,错误;⑤蛋白质溶液中加浓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K2SO4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这种变更叫盐析,错误;正确的有②③。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旁边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B.短周期ⅣA族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C.N、C、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确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加B[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旁边的元素具有确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过渡元素包括副族元素与Ⅷ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短周期ⅣA族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为AB4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合价确定值之和均为8,满足8电子结构,故B正确;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氨基酸或蛋白质或碳酸铵等,其中氨基酸中没有离子键,故C错误;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加,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没有此规律,如非金属性Cl>S,而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D 错误。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氯气、白磷、金刚石等都含有非极性键B.化合物氯化氢、硫酸、甲烷中都含有极性键C.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过氧化钠中都含有共价键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反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B.有机反应多为可逆反应而且比较缓慢C.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可能是电解质D.有机物只能来源于有机体3.下列关于试剂保存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带有橡胶胶塞的细口瓶中B.碳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有橡胶塞的广口瓶中C.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D.过氧化钠密封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4.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C.乙烯分子不具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中的C==C键很难断裂5.不能用来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的试剂是()A.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澄清石灰水D.溴水6.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氧化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水解反应7.对于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都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和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8.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t1~t2,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t2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9.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a>b>cB.b>a>cC.c>b>aD.b>c>a10.聚氯乙烯简称PVC,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热塑性塑料之一。
高中同步测试卷(四)集训4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子式中,不正确的是( )A .Na ×B .Na ··Cl ••••·· C .[··Br ••••··]-D .[H ··]-Ca 2+[··H]-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B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C .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D .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原子与氯原子反应生成NaCl 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B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离相当小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 .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C .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D .只要有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6.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氟气发生反应:4NH 3+3F 2===NF 3+3NH 4F ,其中NF 3分子构型与NH 3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白烟产生B .NF 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NH 4F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B.硫酸分子中有H+和SO2-4两种离子C.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卤族元素可能形成离子键,也可能形成共价键D.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实质都是电性的相互作用8.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氧气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训练(共20套含解析)
第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
第1时原子核核素
时训练1 原子核核素
基础夯实
1任何原子都具有的粒子是( )A质子、中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质子和电子D中子和电子
答案C
2(m+n
Ca=b+m-nDa=b-m-n
答案A
解析aX失去m个电子变成aXm+,aXm+的电子数为(a-m);bY得到n个电子变成bYn-,bYn-的电子数为(b+n)。
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m=b+n,即a=b+m+n。
7导学号5214006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关于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A错;13C是一种原子,C60是碳的一种单质,两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15N与14N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对;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为8,D 错。
8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m g R2+中含电子。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二部分阶段测评卷阶段测试卷A(集训1~4)(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F-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D.NH3的电子式:2.锗(Ge)是第4周期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3.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He,每百吨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He原子中的质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B.3He原子不是微小的实心球体C.3He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D.3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3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烈的引力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5.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事实,判断下列变化,其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白磷在260 ℃时转化为红磷B.石墨在高温下转化为金刚石C.NaCl熔化D.五氧化二磷吸水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金属元素C.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都是胶体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8.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将大量48Ca离子加速去轰击人造元素249Cf,从而制造出3颗新原子。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水(H₂O)B. 氧化钙(CaO)C. 甲烷(CH₄)D. 氢氧化钠(NaOH)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 (CH₄)B. 葡萄糖 (C₆H₁₂O₆)C. 氯化钠 (NaCl)D. 乙醇 (C₂H₅OH)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氧化钙(CaO)B. 碳酸(H2CO3)C. 乙醇(C2H5OH)D. 硫磺(S)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B.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都相似C. 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D.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5、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CH4)B. 二氧化碳(CO2)C. 乙醇(C2H5OH)D. 乙炔(C2H2)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乙醇(C2H5OH)C. 氯化钠(NaCl)D. 乙酸(CH3COOH)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B. 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都相同D. 有机化合物都是通过生物体合成的8、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水 (H₂O)B. 氯化钠 (NaCl)C. 二氧化硫 (SO₂)D. 乙醇 (C₂H₅OH)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甲烷(CH4)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CO2)D、苯(C6H6)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水(H2O)C. 乙醇(C2H5OH)D. 乙炔(C2H2)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乙醇B、甲烷C、二氧化碳D、苯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只含碳元素B.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碳原子形成的四个共价键有关C.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一般较小,沸点较低D. 有机化合物都是生物体合成的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二氧化碳(CO2)C. 乙醇(C2H5OH)D. 乙酸(CH3COOH)14、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烃类的是:A. 甲烷 (CH₄)B. 乙烯 (C₂H₄)C. 苯 (C₆H₆)D. 乙醇 (C₂H₅OH)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乙醇(C2H5OH)C. 水(H2O)D. 乙炔(C2H2)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乙醇B. 二氧化碳C. 苯D. 乙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在实验室中,学生甲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认识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鲁科版必修2单元试卷: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1.613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613C表示的碳原子()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原子符号Z A X的含义以及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解答】解:A、613C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故A错误;B、613C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故B错误;C、613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所以原子序数为6,故C错误;D、613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所以原子序数为6,中子数为13﹣6=7,故D正确;故选:D.2.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8 D.X+18【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不同周期相邻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不同,对于处于其他主族元素而言,不同周期相邻主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也不同.【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4.故选B.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m+n B.a=b﹣m+n C.a=b+m﹣n D.a=b﹣m﹣n【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之间的关系计算,【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减去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为X m+和Y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 m+和Y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X m+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m,b Y n﹣的核外电子数为:b+n,a则:a﹣m=b+n.故答案为:A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第116号元素Lv的原子序数为116,故A正确;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C.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16,故C正确;D.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错误.故选D.5.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考点】同素异形体;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C元素的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B、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C、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即可,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D、镁燃烧放出强光,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C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C6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Mg有3个电子层,Mg2+为Mg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故半径r(Mg2+)<r(Mg),故B错误;C、该反应为:2Mg+CO22MgO+C,此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故C正确;D、该反应放出光,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且生成物仍具有能量,故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C.氯分子的电子式: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简式.【分析】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B、氯离子(Cl﹣)为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氯气为双原子分子,最外层均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17+20=37,故正确应为:1737Cl,故A错误;B、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氯气中存在1对氯氯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正确的结构简式为:H2C=CHCl,故D错误,故选C.7.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的大小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反应热和焓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A、元素在周期表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与其核外电子排布有关;B、电离常数越大说明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即键能,断开化学键与形成化学键决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A、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B、相同类型的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越大说明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故B正确;C、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则分子晶体的稳定性决定于其中的化学键,故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否则吸热,即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故D正确,故选C.8.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解答】解:A.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B.单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选;C.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不选;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故选B.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真题集萃.【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 >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故选D.10.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Na+ B.Mg2+C.O2﹣ D.F﹣【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分析】电子层越多的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据此来回答.【解答】解:四种离子均含有2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排布相同,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O2﹣>F﹣>Na+>Mg2+,所以O2﹣的半径最大,故选:C.1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 B.114 C.191 D.268【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及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的关系计算.【解答】解:对19177Ir来说,质子数是77,质量数是191,则中子数为191﹣77=114,故选B.12.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据此结合选项判断即可.【解答】解: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那么Z为P,T为As,Y为Si,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O>S>P,故H2O>H2S>H3P,故A错误;B、S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单质,常在火山口附近,故B错误;C、YX2为SiO2,属于原子晶体,该固体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As处于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上,具有半导体的性能,T2X3为As2O3,As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故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13.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先根据信息,推出各元素: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氮,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是氖,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是氯,然后比较氧化性强弱;【解答】解:由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氮,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是氖,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是氯,A是氮元素,B是铝元素,C是氖元素,D是氯元素.氖为稀有气体元素,很稳定,铝是金属元素,单质具有还原性,氯和氮均为非金属,氯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更容易得电子,所以电子氧化性最强.故选D.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结合质子能力:S2﹣>Cl﹣【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真题集萃;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D.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解答】解:A.非金属性:Cl>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故B正确;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D.酸性HCl>H2S,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故D正确.故选C.1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有①②③【考点】原子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原子的特点知识来回答.【解答】解:①原子可分,还有更小的夸克,故①错误;②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同位素见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质量数不等,所以质量不等,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②错误;③原子不是实心的,有原子核和电子运动的空间组成,故③错误.故选D.16.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解答】解: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B.1H与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D正确,故选C.17.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I B.NaBr C.KCl D.CsF【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分析】题目中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根据同主族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解答.【解答】解: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离子,非金属离子比较最大的是I﹣离子,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故选A.18.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A.ⅠA族为H和碱金属,Ⅶ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第二周期元素中,F没有正价;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越难水解;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越难失去电子.【解答】解:A.ⅠA族为H和碱金属,Ⅶ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H与卤族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第二周期元素中,F没有正价,则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5,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越难水解,如卤族元素中,碘离子还原性最强,不水解,故C错误;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越难失去电子,如第三周期中,Na比Al容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故选A.19.“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A.Pu与U互为同位素B.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C.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C.不同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解答】解: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Pu与U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Pu与Pu均为原子,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Pu与U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D.Pu与Pu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D.20.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中含离子键D.C60的分子量是720【考点】同素异形体.【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C、根据C60中成键情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 错误;B、C60、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 正确;C、C60碳原子和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了分子,故C错误;中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D正确;故选:BD.21.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A.Al B.P C.Ar D.K【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元素X形成的离子中,K、L、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8,与S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X的核电荷数应大于S的核电荷数,符合要求的元素是K,故选D.2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真题集萃.【分析】短周期元素w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2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Y、Z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WY2分子中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第ⅢA族,原子序数X大于W,故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故Z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小于氯元素,故Y为Si或P或S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第ⅢA族,原子序数X大于W,故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故Z 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小于氯元素,故Y为Si或P或S元素,A、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弱,Y若为Si元素,则电负性C>Si,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Al >Y>Cl>C,故B错误;C、若Y、Z形成的分子为SiCl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正确;D、WY2分子为CS2,分子结构式为S=C=S,双键中含有1个δ键、1个π键,故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1:1,故D错误;故选C.2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酸性:H2CO3<C6H5OH<CH3COOHB.碱性:Ba(OH)2<Ca(OH)2<KOHC.熔点:MgBr2<SiCl4<BND.沸点:PH3<NH3<H2O【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A.酸性应为C6H5OH<H2CO3<CH3COOH;B.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C.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最低;D.NH3和H2O都含有氢键,沸点较高.【解答】解:A.三种酸中,醋酸酸性最强,苯酚酸性最弱,应为C6H5OH<H2CO3<CH3COOH,故A错误;B.金属性Ba>K>Ca,则碱性:Ca(OH)2<KOH<Ba(OH)2,故B错误;C.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最低,BN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应有SiCl4<MgBr2<BN,故C错误;D.NH3和H2O都含有氢键,沸点较高,由于水中含有氢键数目较多,则水的沸点最高,在常温下为液体,而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则沸点:PH3<NH3<H2O,故D正确.故选D.2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据此解答.【解答】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A.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 的Na2S2,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S得电子能力比Cl弱,故C错误;D.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A.2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 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高中同步测试卷(八)集训8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用球棍模型表示的某有机反应的过程,则该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是()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聚合反应D.酯化反应2.下列物质既能使溴水退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A.B.C2H4C.CCl4D.C3H8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B.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lCH2CH===CH2的反应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反应D.乙烯与HCl气体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4.工业上获得大量的乙烯、丙烯、丁二烯,采用的方法是()A.石油分馏B.催化裂化C.裂解D.催化重整5.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A.制备溴苯时,将苯与溴水混合,剧烈振荡B.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苯,用力振荡,紫红色退去D.在苯中通氢气制备环己烷6.下列物质不能用加成反应制取的是()A.CH2Cl2B.CH3CH2ClC.CH3CH2OH D.CH2ClCH2Cl7.下列反应中,能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A.燃烧B.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C.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D.苯的硝化反应8.将29.5 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 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A.75% B.50%C.30% D.25%9.在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苯分别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C.1∶3 D.1∶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与甲烷性质相似,因此苯为饱和烃B.苯的结构简式为,有三个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产物有两种11.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油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与提高能量的功效,有利于增强机体的耐力与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癌症的防治,是一种无毒性的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下列关于角鲨烯的叙述有: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②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③角鲨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④角鲨烯能发生取代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结构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 A.15个B.16个C.17个D.18个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石油产品均为纯净物B.沸点:汽油>煤油>柴油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过程,而裂化和裂解属于化学过程D.直馏汽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14.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苯环取代,可得如图所示的分子,下列有关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5H20B.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该分子不属于烃15.对比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的独特性质具体来说是()A.难氧化(燃烧除外),易加成,难取代B.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燃烧除外)C.易氧化(燃烧除外),易加成,难取代D .因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结构,故易加成为环己烷16.据报导,上海雪炎物流有限公司槽罐车曾涉嫌向河中违法倾倒油性废弃物,导致部分水域苯乙烯()等污染物超标严重,影响到下游的松江区泖港地区,造成泖港地区全面停水。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B .苯乙烯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 .苯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 .苯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水退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0分)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已知分子式为C 6H 6的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1)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Ⅱ能________,而Ⅰ不能________。
(填字母)A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B .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D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1 mol C 6H 6与H 2发生加成反应,Ⅰ需________mol H 2,而Ⅱ需________mol H 2。
(2)今发现C 6H 6还可能有另一种如图所示的立体结构,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18.(10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验证乙烯性质的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CH 3CH 2OH ――→浓硫酸170 ℃CH 2===CH 2↑+H 2O 。
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溴的CCl 4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6分)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上制取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制取乙烯的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不饱和烃,如石油的分馏产物之一十六烷发生反应:C 16H 34――→催化剂△C 8H 18+甲,甲――→催化剂△4乙,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得知,乙烯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为了探究溴水与乙烯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有同学认为可以测定B 装置中的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性,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知,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将气体通入水中B .将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气瓶中C .将气体通入盛有酸性KMnO 4溶液的洗气瓶中D .将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20.(16分)如图所示是制取溴苯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 是吸收瓶,瓶内盛有CCl 4,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装置B ,装置A 、C 直接相连,该套实验装置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将装置A 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________(填“下”或“上”)层为溴苯。
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75700141] 解析:选B 。
题图表示的是乙烯的加成反应。
2.[导学号75700142] 解析:选B 。
C 2H 4既能使溴水退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CCl 4、C 3H 8既不能使溴水退色,又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因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之退色,但其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 正确。
3.[导学号75700143] 解析:选D 。
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 错误;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lCH 2CH===CH 2的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选项B 错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选项C 错误;乙烯与HCl 气体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选项D 正确。
4.[导学号75700144] 解析:选C 。
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种烃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其产品是石油气、轻质油和重油。
催化裂化是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使烃的长链变成短链以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裂解是以石油加工产品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深度裂化制取气态烯烃。
催化重整主要提高轻质油的质量,提高芳香烃的产量。
5.[导学号75700145] 解析:选B 。
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A 、C 错误。
苯与氢气反应需要加热、催化剂等条件,D 错误。
6.[导学号75700146] 解析:选A 。
A 项CH 2Cl 2只有一个C 原子,起始物不可能含有不饱和碳碳键,因而不能由加成反应制取CH 2Cl 2。
B 项可由乙烯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制取;C 项可由乙烯和H 2O 发生加成反应制取;D 项可由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7.[导学号75700147] 解析:选C 。
苯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结构。
8.[导学号75700148] 解析:选D 。
乙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1,2二溴乙烷,故溴水增重即为混合气体中乙烯的质量。
7 g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7 g 28 g ·mol -1=0.25 mol ,乙烷的物质的量为29.5 g -7 g 30 g·mol 1=0.75 mol ,故D 项正确。
9.[导学号75700149] 解析:选C 。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1 mol 乙烯消耗1 mol 氢气;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 6H 12),1 mol 苯消耗3 mol 氢气。
10.[导学号75700150] 解析:选C 。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属于不饱和烃,A 错误;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分子中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此其邻位二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C 正确,B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