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瑞雪3-沪教版复习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21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瑞雪》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瑞雪》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雪的意义和象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查找和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5.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瑞雪》。
2. 图片资料:有关雪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雪的文化背景资料。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如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表达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找和学习重点词汇。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产生兴趣。
瑞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3、4教学准备:瑞雪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自学要求如下: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
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
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
先说说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三、指导朗读1、朗读指导要点:(1)第三自然段,应读出夜静、雪大。
“一会儿就白了”,“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句,应认真体会并读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仅要读出雪大,还要读出雪美、孩子乐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应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原因“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读出作者联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瑞雪》教学设计沪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分(fèn)”,理解“凛冽、霎时间、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意思,积累“分外耀眼、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壮丽雄伟”等词语。
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感受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结合课题中“瑞”字,抓住关键词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3.借助课后练习,结合文本情境,说说雪后孩子们的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感受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难点: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漫天大雪缺乏直观体验,难以对课文表现的中心产生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给课文标注小节号,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课文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积累描写雪景的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师:同学们,大家肯定都见过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雪的课文。
首先,我们先看一些雪景。
媒体出示图片:瞧,下雪了。
看了画面,请用一、二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媒体演示:“我看见了。
”(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我觉得。
”(说说你的感受)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瑞雪。
板书课题: 瑞雪齐读课题中“瑞”是什么意思?板书:吉祥那么瑞雪也就是吉祥的雪。
(生齐说)3.师:为什么把这场雪称为瑞雪呢?过渡: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欣赏瑞雪,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并带着小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师:学生们都已经读完课文了,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两个生字。
媒体出示:●巍师:“巍”的部首是山字头的,而“巍巍”是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掷师:请同学们开火车,注意读准“掷”的翘舌音。
开火车读“掷”。
师:“掷”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系,就是用力扔的意思。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瑞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教学目标:1.围绕研读专题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顺序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专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23瑞雪1/ 7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现在就让大家来汇报一下,出示生字词:瑞雪凛冽昏暗霎时间笼罩分外耀眼巍巍群山眉开眼笑掷雪球追逐纷纷扬扬山川白蒙蒙红日茫茫银装壮丽北国风光丰年一望无际老农传遍2.上一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默读课文,研读深究过渡: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把它们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1.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进行默读指导。
2.默读好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顺序不固定,主要根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教师适应调控,初拟交流重点如下:---------------------------------------------------------------范文最新推荐------------------------------------------------------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荡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指名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
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
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笼罩、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
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37 瑞雪1一、预习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在文中圈出;根据词语表括出词语。
2、读课文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标出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积累词语“瑞雪、凛冽、纷纷扬扬、笼罩、白蒙蒙、耀眼、一幅、一望无际、眉开眼笑”;重点理解词语:瑞雪、凛冽。
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二读:把课文读通顺,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以及文中的谚语,二、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凛、冽、罩、霎、耀、巍、馒、掷”;能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分”;积累词语“瑞雪、凛冽、纷纷扬扬、笼罩、白蒙蒙、耀眼、一幅、一望无际、眉开眼笑”;重点理解词语:瑞雪、凛冽。
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
3、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以及文中的谚语,背诵第3小节课文。
4、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以及文中的谚语,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并仿照课文第3小节,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雨后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谚语的意思。
这里“理解文中谚语的意思”可以作为重点,不必作为难点,借助课外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凛、冽、罩、霎、耀、巍、馒、掷”;能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分”;积累词语“瑞雪、凛冽、纷纷扬扬、笼罩、白蒙蒙、耀眼、一幅、一望无际、眉开眼笑”;重点理解词语:瑞雪、凛冽。
理解“凛冽”、“笼罩”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
3、学习课文的第1、2小节内容。
体会下雪前寒风凛冽;下雪时,雪花飞扬,大雪笼罩大地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
1、师:现在已经冬天了,在北方,一到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播放雪景图片)2、学生欣赏雪景图。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的雪景。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雪有关,揭示题目,板书:瑞雪齐读课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6个生字及部分新词,知道课文的内容。
2.知道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和方法。
3.初步体会北国风光的雄壮,培养学生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知道部分新词。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幻灯片、找表示时间的词。
四、教学进程:(一)揭题1.(出示课题)齐读,注意“瑞”的翘舌音。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瑞”的意思是。
那么瑞雪呢?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的?(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那么写雪景的是哪几段?写人物的又是哪几段?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读完后完成作业本第7题。
(请一生做在投影片上,校订、改正)看作业本连说课的主要内容。
3.检查生字新词读音。
(三)回想本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投影片)(四)学习第1段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出示活动投影片)同桌讨论怎么整理,是按什么顺序整理出来的?(指名整理回答)2.默读第1段,用“”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
(“顿时间”表示时间很短,它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它跟其他四个词又有别。
齐读“昨天中午、下午、傍晚、整整一夜”,我们都能说出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并有先后顺序,而“顿时间”只表示“一会儿、一瞬时”,你能说出它指的是什么时候吧?它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能划上)3.引读:昨天中午,天气有什么变化?傍晚,天气又产生了变化,开始,大雪下了。
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1—3格(出示小黑板)指名写,校订改正。
4.结合小黑板上的表格看看书,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男、女生分读刮风、下雪的句子,理清刮风和下雪的关系。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瑞雪沪教版执教:课题37 瑞雪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多音字〝分〞,积聚〝纷繁扬扬、掩盖〞等词语,了解〝冰冷〞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诵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背诵课文第3节。
3、积聚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南国绚丽宏伟的风景。
4、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缘由,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欢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诵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积聚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南国绚丽宏伟的风景。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欢之情。
相关链接搜集描写雪景的优美语句。
第一课时课件内容教学进程导退学习出示课题:37 瑞雪一、导退学习1、同窗们,你见过雪么?谁来说说下雪时是什么情形?2、明天我们就要学一篇写〝雪〞的文章,标题就叫——瑞雪。
3、〝瑞〞在字典中有三个意思,想一想,〝瑞雪〞中的〝瑞〞是什么意思?〝瑞〞:〔1〕现代作为凭信的玉器。
〔2〕不祥,好预兆。
〔3〕姓。
4、〝瑞雪〞的意思就是不祥,好预兆。
5、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这场雪有什么特点?2、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二、初读课文过渡:这场雪有什么特点?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效果来学习课文。
把书翻到129页,请同窗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研读课文出示:昨天半夜,冰冷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黄昏,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繁扬扬地飘落上去。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掩盖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三、研读课文1、过渡:你从哪些句子的哪些词语看出这是一场大雪呢?请同窗们默读第1、第2小节,划出句子,圈出词语。
出示第一小节文本。
2、依据交流,出示划线句:黄昏,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繁扬扬地飘落上去。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掩盖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瑞雪3-沪教版课程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学期:上学期•出版社:沪江教育出版社•书名:瑞雪3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春天的味道》2.了解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味道3.学习《春天的味道》生字词4.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春天的味道5.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教学内容课程主题讲解内容第一课引入- 与学生们交流:你们最喜欢春天的哪些气息?- 感受春天的气息学习《春天的味道》- 听课文录音- 阅读课文- 理解课文生字词- 鲜花- 蝴蝶- 凉茶练习- 识字活动- 语文游戏第二课回顾- 通过语文游戏,复习昨天学习过的生字词小组合作活动- 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春天的味道第三课拓展- 通过比较夏天、秋天、冬天的课文,了解四季的气息教学方法•演讲•录像•阅读•课堂练习•讨论•小组活动教学评估•课堂发言能力•课堂练习表现•小组合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教学资源•课本:瑞雪3•录音机•电脑•项目准备材料课堂互动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感受春天的味道,你还记得春天有哪些气息吗?和同桌一起讨论,说出你所感受到的春天气息。
作业布置思考:你还能想到哪些春天的气息和春天的味道?请在家里仔细观察,写下你的发现,并列举其中5个词描述春天的味道。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瑞雪3-沪教版的全部教学内容。
希望本节课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味道,从而更好地理解春天这一季节。
瑞雪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分(fèn)”,理解“凛冽、霎时间、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意思,积累“分外耀眼、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壮丽雄伟”等词语。
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感受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结合课题中“瑞”字,抓住关键词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3.借助课后练习,结合文本情境,说说雪后孩子们的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感受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难点: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漫天大雪缺乏直观体验,难以对课文表现的中心产生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给课文标注小节号,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课文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积累描写雪景的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师:同学们,大家肯定都见过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雪的课文。
首先,我们先看一些雪景。
媒体出示图片:瞧,下雪了。
看了画面,请用一、二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媒体演示:“我看见了。
”(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我觉得。
”(说说你的感受)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瑞雪。
板书课题: 瑞雪齐读课题中“瑞”是什么意思?板书:吉祥那么瑞雪也就是吉祥的雪。
(生齐说)3.师:为什么把这场雪称为瑞雪呢?过渡: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欣赏瑞雪,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并带着小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师:学生们都已经读完课文了,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两个生字。
媒体出示:* 巍师:“巍”的部首是山字头的,而“巍巍”是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 掷师:请同学们开火车,注意读准“掷”的翘舌音。
开火车读“掷”。
师:“掷”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系,就是用力扔的意思。
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一做“掷”这个动作。
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背诵课文第3节。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4、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雪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范读配乐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雪景图片。
把你看到的雪景说一说?出示雪景图片
2、从回答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雪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再次去感受这种乐趣吧。
3、板书课题: 37瑞雪齐读课题。
过渡:到底什么是瑞雪?瑞雪又有哪些特点?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雪的。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
ppt 播放轻音乐。
2、交流,填空。
(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清早)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了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
相机板书: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早上雪前、雪中、雪后
过渡: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来认读一下本文中的生字词。
4、
5、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 凛冽、笼罩、分外、耀眼、巍巍、馒头、霎时间、掷雪球、白蒙蒙眉开眼笑
4、指名读,齐读。
正音: 白蒙蒙..(meng);‚笼.
罩(lǒng)过渡:凛冽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试着用凛冽词说一句话。
三、研读课文(一)学习雪前
1、出示句子: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2、
3、指名读。
3、昨天中午,发生了什么事?——刮起了凛冽的大风。
板书:寒风凛冽“凛冽”字形,书空,什么意思?严寒刺骨。
4、冰冷的寒风吹在脸上是一种什么感觉?指导朗读,齐读句子。
过渡:刺骨的寒风就这样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到了傍晚,下雪了。
(二)学习雪中出示下雪图片,感知雪大
1﹑这场雪大不大?你从文中哪里能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默读课文的1、2节,找出相关词语,做上标记。
出示句子: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回答:句式:我从()一词可以看出雪下得()。
(2)同桌交流。
(找到哪些词语,原因是什么?)预设:大片大片、纷纷扬扬....(指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霎时间、全都、笼罩、白蒙蒙(说明下雪范围广,都体现了雪很大)相机板书:大片大片纷纷扬扬
(3)全班交流。
检查出示积累描写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顷刻间,转眼间,一眨眼,马上,立刻。
(4)指导朗读。
男女生赛读,齐读。
过渡:就这样,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
雪后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雪后出示图片,感知雪后的美景。
出示句子: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1、这段话,把雪后的情景写得很美,同桌对读,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4、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呀!指名读,男女分读
4、填空引读。
今天清早,雪,天。
一轮红日,把雪后的
大地。
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好一派,好一幅,。
齐读。
5、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壮丽雄伟交流并板书:壮丽雄伟)
过渡: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幅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这还是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板书:喜人图画
(四)学习第四、五节
1、理解:喜人,文中使谁感到高兴,感到欣喜呢?默读课文的4、5小节,找找答案。
2、交流。
(老农、孩子)
3、老农:(1)从哪个词可以看书老农很高兴?眉开眼笑(2)有经验的老农为什么感到高兴呢?
4、理解谚语出示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出示释义:今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多,雪水融化后渗入泥土,对小麦的生长很有利,明年就会得到丰收,简直可以用馒头当枕头来睡觉了。
因此,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
板书:眉开眼笑补充:冬雪..能杀虫,能保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被人们称为瑞雪。
4、出示第4节,指名读,师生对读。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之情。
过渡: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出示第5节。
5、交流。
相机板书:玩耍嬉戏
6、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堆、掷、奔跑、追逐
7、交流,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6、想象说话︰孩子们在雪地里玩什么呀?(填空、交流)
练习说话: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可选用课文中句子描写)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 ,还有的
________。
(说清干什么) 6、齐读,感受欢乐。
四、总结全文
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
这场雪不仅景色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这真是一场吉利的好雪!冬雪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难怪作者也称这场好雪为——瑞雪。
(齐读)
作业: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37、瑞雪
昨天中午:寒风凛冽
傍晚:大片大片纷纷扬扬今天清早:壮丽雄伟喜人图画瑞雪
老人眉开眼笑
孩子嬉戏玩耍
37、瑞雪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