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永安初中学七语文上册一冰心诗四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您来稿)苏教版七年级)《冰心诗四首》教案(您来稿)王军波预设目的:⒈简介作家生平⒉通过个别诵读和集体诵读相结合。
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并让学生讨论朗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到轻、重、快、慢、有的放矢。
⒊通过学生讨论,体会小诗的形象和哲理。
⒋结合奥运会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述自己对《成功的花》的理解⒌结合《嫩绿的芽儿》寓意,写一段文字,设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教学课时:二课时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理解诗的大意,力争会背。
⒉你对哪首诗的印象最深入,准备谈谈体会二、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
中国是诗的国度,谁能为大家朗读几首诗?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有感情,有姿势〕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
〔板书课题〕。
看投影,理解冰心生平。
㈡简介现代诗的特点,开展诗歌朗读会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读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正确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㈢教者适当点拨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在次根底上听录音,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㈣研讨新课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入?〔并准备谈理由〕根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一样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根据1、2、3、4首诗的顺序答复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时机。
〔老师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有没有答复到以下重点内容,答复不到的老师应适当点拨让学生讨论考虑,假如学生答复到的感悟点较为新颖,只要言之有理,即予肯定与表扬〕⒊赏析第一首诗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平安……〕,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请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冰心诗四首教学案某某班级(2)学习《纸船》Ⅰ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
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美国),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Ⅱ朗读《纸船》,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明确: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Ⅲ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①“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诗人要用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②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③诗人为什么“含着泪”叠?明确: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的大海,她孤独,是思念的泪。
④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明确: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诗人采用“卒章而显其志”的方法,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实的意境与想象的母亲梦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来,是全诗的高四、巩固延伸:1、《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例,我从不肯乱花一分钱,总是留着留着,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为母亲捎上一支康乃馨,……(流星、月亮、千纸鹤等)2、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回忆《纸船——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1.诗中好几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的手法,把它们找出来,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用了两处反复修辞手法,“我从不肯放弃一X纸,总是留着、留着。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表现了作者愿望的强烈与诚挚,为全文做出感情基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3 课《冰心诗四首》教案苏教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真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这四首诗,推断语言,品尝诗意。
2、经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赏识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课重难点:1、增补课外资料指引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课假想:指引学生运用品读剖析第一首诗的方法,贯通融会,自主、合作研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指引学生从要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要旨等方面设疑发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① 你以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语?为何?② 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出诗的形象?③ 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如何去做?)3、分组议论。
(环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研究,追求适合、合理的答案,鼓舞有创意的答案。
)教课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课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昼夜想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喊。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给予纸船特其他含义。
纸船象征流浪无依的孤单,象征想念母亲、想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贞洁、美好的愿望。
教课步骤一、导入( 1):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一样?(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沟通,教师评论,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照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照,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照,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广博无边、伟大无量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 2):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想念。
第三课冰心诗四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前两首诗。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像、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学习重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深刻哲理学习难点:两首诗感情的侧重点不同。
学法指导:通过自己反复诵读,结合自己情感,尽量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真挚母爱;感受冰心诗歌细腻、清新、俏丽、淡远而又不乏深沉的风格。
一、自主学习先把几首诗大声的读一读,再用正楷字答题。
词语卡片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叠.着巢.里抛.下倘.若惊羡.2、词语解释惊羡:浸透:明艳:妄弃:倘若:无端:二、合作探究1、划出朗读的节奏。
2、《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着回想一下,你也有过这种体验吗?给大家说说好吗?3、《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挚爱,相信你也能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对母亲的感情?4、读完这两首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品位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和小组同教学思路学生纠错学探讨一下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5、比比看,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把两首诗背下来。
三、盘点收获四、达标检测阅读《纸船》回答问题。
1、为什么我不肯妄弃一张纸?2、“总希望有一只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一句中的“总希望”三个字表达了什么情感?3、你怎样理解“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一句?4、“我”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5、诗人借“纸船”寄托了怎样的感情?揭示全诗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6、纸船一诗最鲜明的抒情方式是()A、以小见大 .B、借物抒情C、托物喻理D、情景交融学后反思:教学思路学生纠错。
第三课冰心诗四首【理论支持】《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认为:教学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学习,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冰心诗四首》的课案设计,以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
2.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树立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朗读、品味、背诵诗歌。
2.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朗读诗歌,体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查找冰心的有关资料,阅读《繁星》、《春水》。
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⑴由“文坛祖母”导入⑵介绍作者2.检查预习⑴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⑵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诗歌的初步感受。
3.自主阅读⑴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①《母亲》诗中的两个“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②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的“叠着叠着”?③你认为《成功的花》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④《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和果儿说的话能否互换?我们中学生应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⑵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4.小组合作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质疑问难,互相释疑解答,合作学习。
小组长列出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在全班交流。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四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全班交流)二、导1.全班交流⑴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冰心诗四首》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2. 朗读并背诵四首诗.3. 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教具和教学手段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母亲》1.导入新课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请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2.“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3.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4.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纸船》1.导入过渡: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
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
”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大声朗读《纸船》。
冰心诗四首1.熟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3.感悟母爱的伟大与真挚,进而激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崇尚“爱的哲学”。
有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空巢》;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惊羡:惊叹羡慕。
(2)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泪泉:指眼泪。
3.概括内容。
(1)《母亲》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表现了诗人寻求母亲呵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2)《纸船》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现出诗人对母亲、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
(3)《成功的花》这首诗,表达了这样一个主旨: 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而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多少艰苦奋斗乃至牺牲换来的结果,并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
(4)《嫩绿的芽》诗中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一个纯洁的心灵和现实的世界。
同时,也讴歌了美好的青春和积极的人生。
问题一:试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七年级冰心诗四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冰心的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特色。
2、难点对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展思维。
4、仿写练习法: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进行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冰心的诗歌世界,领略她那充满爱与美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冰心(1900 年 10 月 5 日-1999 年 2 月 28 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的作品大多围绕着母爱、童真和自然三大主题,以清新、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三)诗歌朗诵1、学生自由朗读四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改进朗读技巧。
1、《母亲》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中的“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躲”字在诗中的含义?2、《纸船——寄母亲》诗人为什么要叠纸船并将其抛入大海?诗中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3、《成功的花》诗中的“花”和“芽儿”分别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嫩绿的芽儿》芽儿、花儿、果儿的话分别体现了它们怎样的人生态度?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内容预览:3、课题:冰心诗四首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所包蕴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明白得诗的内涵;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以后,设计自己的人一辈子;重难点点拨。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明白得诗的内涵;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以后,设计自己的人一辈子;导、学、练【预习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惊羡()浸透()嫩绿()叠着()巢()2、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等。
3、依照课文填空。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2)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轻松课堂】1、按要求完善句子,使之分别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来。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烘托出主人公轻巧愉悦的心境:(2)烘托出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境:2、仿照已给句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
悲观者说:期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久走不到。
乐观者说:期望是悲观者说:风是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3、下面对《纸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截了当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的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了的悲伤情怀到母亲的周围。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运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的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4、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明白得。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期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点去。
5、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⑴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⑵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伤归去。
⑶然而起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 朗读诗歌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
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
有关作品等)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1.朗读诗歌:(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二、学习《成功的花》1.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2. 讨论问题:(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3.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冰心诗四首导学案
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
3、背诵并会默写前两首诗歌。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抛.下( ) 倘.若( )叠.成()惊xiàn( )
cháo里( ) să遍( )
2、填空。
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
代、、、。
主要散文集有、。
她的诗以书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3、熟读课文。
4、根据情境补写句子。
一只蜗牛艰难地在墙壁上爬行,一会儿就从高墙上摔下来了,它翻过身又
继续向上爬……
(1)悲观者说:
(2)乐观者说:
二、学习研讨:
(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
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
1、交流自学情况
(1)字词(2)作者简介(3)根据情境补写句子
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思考: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品读课文:
(1)学习《母亲》
Ⅰ、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你有过亲
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Ⅱ、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补充栏:
Ⅲ、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①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Ⅱ朗读《纸船》,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Ⅲ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①“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②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③诗人为什么“含着泪”叠?
④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3) 比较:《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
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下边诗句中的“着”该怎么读,请从下列注音中选出正确的。
时间正翻着①书页,请你着②笔!
A.zhāo B.zháo C.zhe D.z huó
着①:________ 着②:________
2、找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 )
A、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
《文学》。
B、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
麻麻的繁星。
C、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D、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天上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
怀里。
3、课文默写:
默写《纸船》
有的被 ,有的被 , 。
我仍是,总希望。
四、巩固延伸:
1、《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
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例,我从不肯乱花一分钱,总是留着留着,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为母亲捎上一支康乃馨,……(流星、月亮、千纸鹤等)
2、阅读训练:
(1)课内阅读:回忆《纸船——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好几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的手法,把它们找出来,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求它载着她的爱河悲哀归去”一句的感情,说说“求”字用得好不好。
3.怎么理解诗中所说的“泪”和“悲哀”?
(2)课外阅读:
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1~7题
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1、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有什么作用?
2、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⑴⑵⑶
3、你怎样理解“我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和泰戈尔《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五、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
3、背诵并会默写后两首诗歌。
学习研讨:
一、整体感知《成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