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飞夺泸定桥教案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战术特点,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过程、战术特点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战斗中的战术运用及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
(2)简介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斗中的战术特点。
3.班级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讲述战斗过程。
(2)讨论战斗中的战术特点,如:奇正相生、灵活多变、勇敢拼搏等。
(3)分析飞夺泸定桥战斗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4.案例分析(1)展示飞夺泸定桥战斗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战术运用。
(2)讲解战斗中的关键环节,如:强渡大渡河、攀爬铁索桥等。
(3)分析战斗中红军战士的勇敢、机智、团结品质。
5.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模拟红军战士,进行战术演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机智、团结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扬红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板书设计1.飞夺泸定桥战斗过程2.战术特点奇正相生灵活多变勇敢拼搏3.历史意义4.红军精神五、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绘制飞夺泸定桥战斗的示意图。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对飞夺泸定桥战斗过程的详细讲解,通过时间轴让学生明白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行动和决策。
通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直观理解战术部署和战略移动。
对话设计: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张飞夺泸定桥的地图,谁能告诉我在地图上哪些地方是红军的关键突破点?学生甲:老师,我认为关键突破点是泸定桥的东桥头和西桥头。
教师:很好,那么红军在突破这些点时采取了什么特别的战术呢?学生乙:他们使用了奇正相生的战术,正面强攻结合侧翼迂回。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9篇飞夺泸定桥 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
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
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战役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参与方。
2. 强调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飞夺泸定桥战役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场战役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纪录片片段。
2. 学生分享对战役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战役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内容介绍。
2. 课文中描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注意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讲解。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课文《飞夺泸定桥》。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课文讨论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分析。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写作练习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战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写作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战役的短文。
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重点字词。
大渡河的图片。
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教法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
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归纳整理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3.飞夺结果如何?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
(小组合作交流)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第一、第五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 桥上,桥下,对岸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1)敌人的阻击击溃(2) 饥饿疲劳不顾(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3)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奋进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平,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共同努力维护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细节描述,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
(2)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背景。
(2)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景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飞夺泸定桥(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
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
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
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快快拿去用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红*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状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为了北上*,必需夺取被敌人占据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北上*,他们想出了什么阴谋?我*如何粉碎这一阴谋?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二)、学习第三段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成功的?3、提问:战士们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
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4、显示:虽然,但是。
他们啊!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灵,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灵,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成功。
(显示:英勇机灵)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决。
(三)、学习第四段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照旧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2、指读第六节,思考。
飞夺泸定桥——红色经典教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及意义;(2)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尊重和敬仰;(2)传承和弘扬飞夺泸定桥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导入(1)播放飞夺泸定桥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背景;(2)教师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2.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经过;(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2.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过程及历史背景;(2)分析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弘扬飞夺泸定桥精神。
2.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飞夺泸定桥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升华。
三、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教师播放飞夺泸定桥事件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2)教师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经过;(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3.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飞夺泸定桥事件的历史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3.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飞夺泸定桥事件的过程及历史背景;(2)分析事件中的英雄事迹,弘扬飞夺泸定桥精神。
3.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飞夺泸定桥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升华。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基本内容。
2. 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5. 总结本课时:教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5. 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飞夺泸定桥》课文。
2. 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历史背景资料: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的资料。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
(2)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查找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2)让学生通过讨论,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教师讲解:(1)对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2)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阐述。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作文。
(2)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文章的朗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2.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
3.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教案设计
9 飞夺泸定桥
——教科版四年级教材
加信小学
张翠平
课题:9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理解“天险”,感悟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重难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天险”,感悟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教法:切入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多媒体
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播放短片,简介背景
1、导言:孩子们,这就是天险大渡河,这里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中间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泸定桥。
70多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4万士兵就因为没有及时渡河而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蒋介石扬言,要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
因此能否及时渡河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途。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迅速渡河,红军和敌人在大渡河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桥大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飞夺泸定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中心词是什么?“飞”和“夺”各是什么意思?从“飞”和“夺”两个字你能体会出红军具有怎样的精神?指导读课题
小结:就这样带着你们的体会去读,读出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或请教同桌;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本课生字词。
大屏幕出示词语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联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
三、浏览课文,切入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夺”的内容?
2出示句子“守城的敌人……飞过来吧!”引出“天险”
过度:从字面上“天险”是什么意思?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四、朗读体会,理解“天险”
1轻声读第6自然段:泸定桥险吗?都哪儿险?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感受到的?动笔画一画
2汇报交流
交流找到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桥险:重点抓住“摇摇晃晃、荡秋千、抽掉”等词语和几个具体的数字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桥险。
指导朗读
水险: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从三方面描写水险的:水的颜色、水的流势和水的声音。
理解“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的意思。
把“泻”字换成“流”字行吗?为什么?播放水险视频指导朗读
地势险:出示桥头地势图片,教师描述;“泸定城背靠着山而建,西门正对着桥头,敌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敌人又在桥头修建了暗堡,敌军在明,红军在暗。
”
小结:这样险的桥、这样险的水、这样险的地势就是天然形成的险境——
天险。
正是凭着天险敌人才疯狂地向红军喊叫……
4“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敌人的心态怎样?(疯狂、狂妄、嚣张、阴险、毒辣……)带着这种体会读出这句话。
指导朗读小结写法:作者从桥上到桥下在到桥对岸是按照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写出了桥险、水险、桥头地势险。
同学们在平时观察事物时也要做到有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
5播放视频,观看天险
五、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结束语:桥越是险,红军战士夺桥越艰难,夺的越是艰难越能体现出红军战士的英勇。
红军是如何英勇夺下泸定桥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9飞夺泸定桥
桥险
天险水险
地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