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7.48 MB
- 文档页数:128
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本文介绍了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的准备、配合的要点,并就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进行了总结。
标签: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显微神经外科1 临床资料108例中男42例,女66例,年龄40-73岁,平均52.6岁。
术前均有蛛网膜出血史,并全部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经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其中一例死亡,5例偏瘫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手术方式一般选择改良翼点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皮瓣电凝止血,气磨钻颅骨钻孔,铣刀铣开骨瓣,5*12小针0/4线悬吊硬脑膜固定于帽状腱膜上。
切开硬脑膜,固定硬脑膜,用棉片保护脑皮质,蛇形牵开器连接脑压板暴露手术野,将套好无菌保护套的显微镜推至手术野,备好各型打湿的小棉片和明胶海绵,备好显微器械,沿动脉走向找到瘤体,显露动脉瘤体,根据瘤体位置,大小,术者要求,选择长度、角度、大小合适的动脉瘤夹,施夹钳夹好动脉瘤夹,夹闭于动脉瘤颈。
彻底止血后,逐层关颅。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访视术前一日访视病人。
通过病历、摄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各项化验报告结果,头颅CD扫描、DSA报告所示瘤体的大小、形状、位置。
向清醒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方式及术前注意事项。
向他们介绍成功手术病例,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稳定情绪,以利于手术的成功。
2.2 物品准备常规开颅器械、脑科显微器械、脑科蛇形固定器、气磨钻、各型动脉瘤夹及施夹钳、显微镜及其无菌保护套、强生止血棉花、明胶海绵、各型规格棉片、电刀、双极电凝、头架及其配套头钉、两套吸引器、颅骨固定锁及器械等。
3 手术配合3.1 巡回护士配合3.1.1 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调节室内温度为22-24度,湿度为50%左右,合理安排室内物品摆放,根据手术部位的左右侧,一般将麻醉机放在手术床的中部。
手术部位的对侧,电刀放于术者的右侧,吸引器放在左侧,显微镜与麻醉机同侧,洗手护士与术者同侧。
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摘要动脉瘤是有破裂倾向的脑血管结构的病理性局灶性扩张。
动脉瘤性SAH后果严重,大约10%的动脉性SAH病人未到医院即死亡,25%的病人在24小时内死亡,40~49%的病人在3个月内死亡。
据估计死亡率高达65%,大部分病人在临床早期死亡。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外科技术集中于将动脉瘤排除于脑循环之外,并减轻动脉瘤对临床结构的占位效应。
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和位置,已发展了多种手术入路,通常将动脉瘤夹夹到动脉瘤颈上并保留瘤动脉,争取不残留动脉瘤的任何部分,以免动脉瘤再发,据估计使死亡率降低为30~35%.关键词动脉瘤;动脉瘤夹;手术配合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3~62岁。
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
2术前准备2.1 病人准备入院后意识状态差的病人鼻饲饮食,意识清楚的病人进软的多纤维饮食;避免应用咖啡因,动脉瘤性sah后的第一周,钱议在安静较暗的环境中卧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 器概物品准备备颅内手术常规器概和敷料类,显微剪刀,显微剥离子,动脉瘤持夹器,动脉瘤夹。
2.3 与麻醉师配合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心里上安抚,协助病人摆好麻醉体位并告知配合要求,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3 手术配合常规消毒手术部位铺手术巾后,固定手术膜。
切开切口,一般不用头皮夹子,用双极电灼止血;离断颞肌,用7号线圆针悬吊缝合;游离骨瓣,暴露手术野;剪开硬脑膜,打开側裂池基部和颈内动脉瘤放出脑脊液,用自动脑压板牵开颞叶脑组织,用珠网膜刀离断珠网膜。
分离暴露夹闭动脉瘤:术者暴露动脉瘤颈后用显微剥离子探查瘤颈,选择合适的动脉夹子夹闭动脉瘤。
临时阻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应随时提醒;用凝血海绵填充在动脉瘤夹周围以保护及固定瘤夹,并用罂粟碱冲洗。
缝合硬脑膜缝合硬脑膜前清点物品,用脑膜镊,针线缝合硬脑膜,缝合后清点物品。
骨瓣复位:使用钛夹或10号线进行骨瓣复位,逐层缝合骨膜,帽状腱膜,皮下及皮,用齿镊、针、线缝合,清点物品。
contents •手术概述•手术前期准备•手术配合流程•手术难点与对策•手术注意事项•手术案例分享与讨论目录手术概述0102这种突起可能导致血管壁变薄,并在血压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酗酒、遗传因素等。
受损并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
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颅内动脉瘤的风险。
头痛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和呕吐。
眼痛和视力障碍可能是由于颅内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眼动脉所致。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痛、视力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A、MRA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等方法。
手术夹闭是通过开颅手术将颅内动脉瘤夹闭,以防止其破裂或再次形成。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等设备将颅内动脉瘤栓塞或植入支架等方法进行治疗。
01020304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手术前期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患者心理准备医生在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手术方案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
医生心理准备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安静、安全,准备好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急救物品等。
根据患者体型和手术需要,调整手术床位至合适的位置,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舒适、安全。
手术床位手术室环境准备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所需的常规器械,如显微器械、头架、头灯、吸引器等。
特殊器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方案,准备相应的特殊器械,如微导管、弹簧圈、栓塞材料等。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术前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禁食、禁水,排空膀胱,进行皮肤准备、备皮等。
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流程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案及特殊需求,做好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