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3.53 KB
- 文档页数:4
高血脂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进展。
方法:查找近三十年文献,从相关文献中梳理并总结出高血脂症的中医药治疗情况,以了解中医药对高血脂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结果: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历史悠久,无论是单味中药,方剂,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都有确切的疗效。
结论:中医药对高血脂症的治疗有效果,但中医药对高血脂症治疗的相关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仍需我们努力。
【关键词】高血脂症;中医药;研究【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363-02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的疾病。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多盐多脂,高血脂症成为临床的常见病。
高血脂和饮食结构、运动、心情、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关系。
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对高血脂症有一定的研究,本文拟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了解中医药对高血脂症的研究治疗进展。
1.中医对高血脂症的认识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血脂”之名,在《黄帝内经》中有“脂者”、“油脂”、“脂膜”等相关的记载。
在《灵枢·卫气失常》中有“脂者,其血清,气滑少”的记载。
在历代医藉中,痰饮、心悸、真心痛、眩晕、卒中等病症中,都有对高血脂引起的很多并发症的表现和治法的记载。
中医认为高血脂症的形成与痰有密切的关系,病因有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和嗜酒;情志失调影响肝胆的疏泄;年老体虚肾气不足等。
嗜食肥甘厚味和缺乏锻炼在高血脂症的形成中占有很重要的饮食,因此治疗高脂血症时,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和锻炼占有很高的比例。
高血脂症临床辨证分型可分为:痰湿内阻型、肝胆淤滞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
临床治疗时根据具体的辨证分型,具体治疗。
2.单味中药对高血脂症的治疗2.1 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单味中药治疗高血脂,如决明子、山楂、荷叶泡水代茶治疗高血脂。
综述中药降脂研究进展王宇辉 周超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研究所 北京100700)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及中医对它的认识。
方法:以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为主,并进行统计、排列和汇总。
结果与结论:许多中药有很好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途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往往是较好的降脂药。
可见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药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且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已形成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药治疗 药理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降脂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经过广大医药科技人员的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有很好的降低血脂作用,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
现将降脂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概述如下:1 降脂中药药效的研究经过近20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
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中药相对少一些。
1.1 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这类中药有:蒲黄、泽泻、人参、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
最近报道沙棘油能够降低老年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L DL-C)含量,以降低T C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L DL-C)的趋势[1]。
利用荷叶生物碱制剂饲喂高脂血症小鼠,其血清T C含量有明显的降低[2]。
以长梗薤白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脉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血清T C、动脉硬化指数(A I)下降和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而T 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变化[3]。
半夏水煎液给大鼠灌胃,正常动物T C略降低,对给予高脂饲料动物能预防和延缓T C增高,并能降低高脂动物血清T C含量,而对T G的作用不明显[4]。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
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
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
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
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
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
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
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
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介绍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增高而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它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和临床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湿气和瘀血,调节脂肪代谢,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高脂血症与脾胃湿热、肝胆郁滞、脾肾阳虚、瘀血堵塞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茯苓、草莓叶、决明子等。
这些中药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血脂水平:有些能够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吸收,有些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还有些能够增加酶的活性,促进脂肪的代谢。
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某项研究发现,服用茯苓饮片治疗高脂血症的患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下降。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饮食调理包括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合理分配膳食比例等。
例如,中医认为多吃些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的时间和方法,例如将一日三餐分为四餐,吃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脂的升高。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也可以用来治疗高脂血症。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以达到调整血脂水平的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足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等,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6202投稿邮箱:sjzxyx88@1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西药有肯定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但降血脂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却有中医辩证分型的独特优势。
因此近年来降血脂中药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这其中又分为单味药的研究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1.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降脂中药药效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期间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
从效果方面来看,降低胆固醇是降血脂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主要有:泽泻、蒲黄、灵芝、人参、当归、五加皮、山楂、川芎、荷叶、沙棘、大豆、薤白、陈皮、怀牛膝、半夏、漏芦和柴胡等。
②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中药主要有:绞股蓝、大黄、何首乌、女贞子、银杏叶、枸杞、三七、冬虫夏草、葛根、桑寄生、茶叶、水蛭、姜黄、大蒜、虎杖、马齿苋、决明子和月见草等[1,2]。
1.2 中药降血脂的主要机制①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泽泻、豆类、蒲黄、海藻等等;②促进胆固醇排泄,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等等;③调整血脂代谢,如蜂蜜、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类中药[3,4]。
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因为高脂血症会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而根据不同症型设立不同的复方制剂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复方制剂的研究较多。
复方制剂的治法大多主要进行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疏肝利胆和利水消痰。
金智生等[5]对正常和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由山楂、白术、泽泻、五加皮、姜黄、柴胡和水蛭组成的健脾降脂灵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清TC、TG,可升高HDL-C,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和LDL-C 都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可明显升高HDL-C。
张秋华等[6]的研究显示,由丹参、黄芪、泽泻、川芎与何首乌等组成的益气活血方能够对脂代谢及脂蛋白进行调节,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水平和LDL-C 水平得到降低,使HDL-C 水平得到升高;促进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高切、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益气活血方对由于血脂升高与脂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抑制,让血液处于低浓、低粘、低聚和低凝状态,这样就能使高脂血症的发展得到有效避免,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
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探索有效的高脂血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一)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控制血脂的关键。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此外,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精制谷物和糖的摄入,也对血脂控制有益。
(二)增加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的燃烧,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三)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正常范围内(185 239 kg/m²),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
(四)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过量饮酒会增加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戒烟限酒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二、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或血脂水平过高的患者,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升高。
长期以来,药物治疗一直是高脂血症的主要手段,但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并且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探索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穴位注射丰隆穴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丰隆穴位于背部,是治疗高脂血症的经典穴位之一。
经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发现穴位注射丰隆穴对于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穴位注射丰隆穴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
研究发现,在高脂血症患者中进行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后,其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此外,穴位注射丰隆穴还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从而进一步改善血脂水平。
实验研究支持了临床观察结果。
在动物模型中,研究发现穴位注射丰隆穴可以降低实验动物体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穴位注射丰隆穴可以通过调节胆固醇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可能与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有关。
首先,刺激丰隆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和排泄。
其次,穴位注射丰隆穴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平衡。
最后,丰隆穴的刺激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病理过程。
然而,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验证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穴位选择、穴位操作等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因此,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浅谈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进展【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5-02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结果.血脂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目前,西医降血脂药物发展较快,但因其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以及较重的经济负担,都使得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祖国医学中医中药方法治疗高血脂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有着极好的临床意义.研究中医中药降低血脂的有效方法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高血脂症属本虚标实,属中医学“痰湿”、“湿浊”、“血瘀”等范筹。
临床辨证多归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浊、气滞血瘀…,治疗时大多采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清热通便、消食化痰之法。
1 中药治疗高血脂症1.1 中药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证实中药对高血脂症有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以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1﹞。
部分中药通过抑制机体对外源性脂类的吸收和胆固醇转化物胆酸在肝肠循环中减少胆酸重吸收的数量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2﹞,如何首乌、草决明、虎杖、大黄等;部分中药通过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减少胆汁酸重吸收的数量,不仅增加胆汁酸及其衍生物的排泄量,还能通过反馈机制增加胆汁酸合成限速酶活性,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胆固醇目的﹝3﹞,如甘薯、枸杞、决明子、海带、大豆等;部分中药通过抑制脂类的合成来起降血脂作用,如绞股蓝总皂苷、大黄、香菇、阿魏等;部分中药通过抗过氧化来实现降血脂,如山楂、荞麦、银杏、黄芩等;部分中药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来实现降血脂,如南瓜、月见草、泽泻、姜黄、山楂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