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产生原理及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3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或分离过程中,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静止电荷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常常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困扰,如衣物被静电吸附、电子设备因静电而损坏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以及有效的消除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静电问题至关重要。
一、静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之间的摩擦或分离过程。
当两种不同材料互相摩擦或分离时,电子将在两材料之间转移,造成一方带正电荷,另一方带负电荷的电势差。
这种转移电荷的不平衡状态就是静电的基本原理。
静电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导电性、表面特性、湿度等。
具体来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静电产生原理:1. 摩擦电荷分离: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表面的电子会转移至另一种材料上,造成带电现象。
例如,我们摩擦塑料梳子时,梳子会带负电荷,而我们的头发则会带正电荷。
2. 感应电荷分离: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另一个未带电体时,受到带电体的电势影响,未带电体的电子被吸引或排斥,从而使未带电体带有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这种现象常见于靠近电荷的金属物体上。
3. 接触引起电荷转移: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这个过程通常会导致带电体的电荷分散,同时使另一物体带有与之相反的电荷。
二、静电的消除方法由于静电产生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消除静电,以减少静电带来的不便和风险。
1. 提高空气湿度:空气湿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现象的发生。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易于积聚和产生。
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盆水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可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
2. 改变材料组合: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其与其他材料的组合。
例如,在穿衣服时,选择天然纤维的衣物,如棉质或丝质,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
3. 避免干燥环境:在静电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带电体的接触。
例如,在电子设备较多的地方,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并注意及时清洁电子设备表面的灰尘,以降低静电的积聚。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1.静电的形成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 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2.静电的危害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体而发生爆炸;工业中的危害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其一:ESD造成的危害: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其二,ESA造成的危害: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3.静电的工业防护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 达到100V则要求R=×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 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5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GB12014-2009 防静电服EN1149-1 防护服装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三部分:电荷量;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电阻率;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纤维泄露电阻;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动态静电压;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
电装生产线防静电技术与防静电产品简介概述关于电装生产中的防静电技术,已讨论多年,市场上也有很多防静电产品, 但防静电问题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解决,原因很多。
本文仅对此与近年来国际先进防静电技术的发展做一简介,希望能对改进国内的电装生产线的防静电技术有所帮助。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产生的原理从原理上讲,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对于后二种方式比较容易预防与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最难控制的主要是第一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而且主要由于人体的动作及设备的运动而产生。
常见静电的数量级首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静电放电情况:当人能够听到放电声时,此时的静电电压为2至3千伏;当人能够感到静电电击时电压已达3至4千伏;而当人能够看到静电放电火花时,电压则至少在5千伏以上!它对产品的危害性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需要引起我们在电装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不同条件下各种动作所产生的静电情况现在再来看一下电装生产中几项常规动作所产生的静电电压范围(单位伏):相对湿度动作人在塑胶地板上行走人在工作台面的动作从塑料管中取出 DIP从塑料盘中取出 DIP从泡沫塑料中取出 DIP从塑料包装中取出 PWB用泡沫塑料包封 PWB由此可见,一个很常见,很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相当高的静电电压,这也正是在电装生产中静电的产生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
静电放电的危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静电破坏,是指由于静电的放电而造成的破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装领域人们常说的”防静电”,并非是防止静电的产生,而是防止静电的放电,在谈到防静电问题时常使用的英文词ESD是指Electricity Static Discharge, 也是这个意思。
通常,静电放电对元器件所造成的损坏主要有:1.PN结的软击穿,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2.击穿芯片单晶硅金属镀膜,造成废品。
3.击穿器件内引线,造成废品。
以下列出的是部分元器件对静电的敏感度:元器件类型损坏电压RF-FETS (MICROWAVE) 1-5VMR-HEADS 5VPENTIUM 5VV.MOS 30VMOSFET 100VEPROM 100VJ.FET 140VSAW 150VOP AMP 190VCMOS 250V因此,按电子行业标准的要求,常规条件下的电装车间,其防静电等级为100V。
一、静电的产生、特点和危害(一)静电的产生静电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
两种不同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物质,失去电子的物质就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质带负电,这样就产生了静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是很多的。
磨擦、液体流动、气体流动、搅拌等均可导致静电的产生。
(1)静电电量不大,而静电电压很高。
(2)静电放电:静电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中和及泄漏。
中和主要是通过空气消失的。
泄漏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消失的,如绝缘体上静电的消失,由于绝缘体表面电阻和体电阻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
(3)静电感应:静电感应就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其表面不同部位感应出不同电荷或导体上原有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由于静电感应,不带电的导体可以变成带电的导体,即不带电的导体可以感应起电。
在现场,由于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可能在导体(包括人体)产生很高的电压,有时是导致危险的火花。
(4)静电屏蔽:在爆炸危险场所,可利用静电屏蔽原理,防止雷云等静电的危害静电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酿成的事故。
静电可以在爆炸混合物的场所发生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静电还可以给人类造成一定程度的电击,以及妨碍生产等。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静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会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静电的产生会妨碍生产,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事故。
对于静电引起的爆炸和火灾,就行业性质而言,以炼油、有机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化纤等行业事故较多。
人体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衣着等固体物质的接触和分离以及由于静电感应等原因,均可产生静电。
当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放电时,人即遭到电击。
消除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采取措施,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石油静电的预防技术1、控制流速2、选择合适的静置时间3、油罐和管道和可靠接地和跨接金属油罐景点接地点按油罐周长计算,每30m接地一处,且不得少于2处;接地体与管理距离应大于3m。
防静电的本质是什么原理防静电的本质是通过控制和消除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以减少或避免静电对物体和人体的危害。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现象,当两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接触或靠近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摩擦电荷:当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
2. 电离:当物体处于高温、高压或强电场等环境中时,分子或原子会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电荷。
3.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内的电子会被排斥或吸引,导致导体表面带有相反电荷。
静电的积累会对人体和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1.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有静电时,接触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人体触电,引起不适甚至危险。
2. 物体损坏:静电会对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等敏感物体产生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
3.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粉尘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可能引发火花,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电接地:通过将物体与地面或大地连接,使得物体上的电荷能够迅速地流失到地面,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的积累。
导电接地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导电屏蔽等方式实现。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相反电荷并中和静电的装置。
它通过释放相反电荷,使物体上的电荷中和,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的积累。
静电消除器可以采用电离风机、电离棒等方式实现。
3. 防静电材料:防静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导电或抑制静电的材料。
它可以吸收或分散静电,减少静电的积累。
防静电材料可以采用导电聚合物、导电涂层等方式实现。
4. 静电屏蔽:静电屏蔽是一种通过包裹或覆盖物体,阻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的方法。
静电屏蔽可以采用金属网、导电涂层等方式实现。
5. 湿度控制:湿度对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更容易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是指什么?防静电是一种通过抑制、消散或屏蔽静电的技术手段,以防止静电对人体、设备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措施。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不加以控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和掌握防静电技术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静电的形成和危害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因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电势差。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或分离时,产生的摩擦电荷会使物体带电。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静电可能对人体和设备产生严重的危害。
例如,工厂中的静电可能引发爆炸性的火灾,医院手术室中的静电可能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了解静电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是有效防范静电的第一步。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的影响:静电会引起身体不适、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心脏病发作等严重后果。
2. 对设备的影响:静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数据丢失、信号干扰等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
3. 对环境的影响: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静电的基本原理防静电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控制和消除静电:1. 接地屏蔽:将静电引导到地面,避免在人体和设备上积聚,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通过接地连接,将带电物体和地面相连,使静电能够安全地消散。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利用电离风机、高压电离器等设备,将环境中的离子释放出来,中和静电荷,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3. 静电屏蔽材料:使用导电材料将静电屏蔽在物体表面,阻止静电的蔓延和积聚。
例如,在医院手术室中,手术设备通常采用抗静电材料制作,以防止静电对手术过程干扰的发生。
三、防静电的应用领域防静电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电子制造业:静电对电子器件的影响非常大,操作人员在操作电子器件时必须穿防静电服,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以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害。
2. 医疗行业:在手术室和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防静电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电的产生、危害和利用静电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现象,但是许多人对静电的印象、知识停留在脱化纤衣服时会产生电火花这样的概念上,实际上静电不仅仅是这样,它有许多的应用,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重大的危害。
本文将简要介绍静电的产生、危害和人们对它的利用。
标签:静电危害防护应用技术日常生活中,静电随处可见,门把手、梳头、脱衣服都能够听到静电啪啪的响声,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还能够看到火花,这就是人们对静电的一般印象。
但是静电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现象,它利用的好是人类的好帮手,利用不当就是疯狂的野兽。
一、静电的产生静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种:1.摩擦起电。
具体表现为脱化纤类的衣服时,黑暗中可以观察到电火花。
其原理是两种不同物质紧密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时候,会产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使它们各自表面出现异种电荷。
2.静电感应。
由于电场的存在,导体内部产生了电荷的定向运动,导致导体表面的电荷积聚。
3.电离起电。
当物体处于强电场中的时候,分子和原子可能发生电离,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做定向运动积聚,形成静电。
静电是很奇妙的,普通人可能意识不到,人们身上带的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伏。
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电压呢?电容、电压和电量有这样的关系。
而电容与极间距离d有关。
当物体紧密接触时,如间距为2.5×10-8厘米,此时接触电位差很小,当两极距离增大到0.1厘米时,距离增大为原来的40万倍,电容缩小为原来的40万分之一,这样即使原来的电位差只有0.01伏,此时也有4000伏了[1]。
因此数万伏的静电电压是不足为奇的。
电压虽高,电流极小,总能量很小,不会致命,但是有研究表明电压过高也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
如飞机在高空中与空气、水汽、灰尘不断摩擦,使飞机的机体带电,如果不能及时的清除,会对飞机上的无线电系统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干扰。
印刷场中,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印刷时造成极大的不便。
静电的原理静电的原理一、概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静电现象。
那么, 静电到底是什么, 它的产生机理以及它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和消除这些危害, 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静电?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在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失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电荷在产生与消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的总称,如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静电现象。
2.为什么要防静电?由于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体积小、集成度高的器件得到大规模生产,从而导致导线间距越来越小,绝缘膜越来越薄,致使耐击穿电压也愈来愈低。
而电子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压却远远超过其击穿电压阈值,这就可能造成器件的击穿或失效,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降低其可靠性。
由此可见,静电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所以预防静电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为使电子器件及产品在购买、入库、发料、检验、储存、调测和安装等过程中免受静电危害,了解静电产生的机理和一些防止静电产生危害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电子行业中静电障害的形成电子行业中静电障害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静电引力引起的浮游尘埃的吸附;二是由静电放电引起的介质击穿;1.静电吸附在半导体元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由于大量使用了石英及高分子物质制成的器具和材料,其绝缘度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可造成其表面电荷不断积聚, 且电位愈来愈高。
表1列出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使用环境中部分物品表面的静电电位。
从表1可见,它们的静电电位都很高。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在这种情况下, 很容易使工作场所的浮游尘埃吸附于芯片表面,而很小的尘埃吸附都有可能影响半导体器件的良好性能。
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必须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且操作人员、器具及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以防止和降低静电危害的形成。
2.介质击穿的分类由静电引起元器件的击穿是电子工业中静电危害的主要方式。
实验室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防护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是电子在材料内部或者在材料之间移动(含极化和传导)的产物。
两种不同的材料互相接触,它们之间的小于一定的距离,如10-25cm时,由于隧道效应,两种材料内的电子穿过界面而相互交换。
当交换达到平衡时,材料间将产生一定的电势差,界面两侧出现了等量正负电荷。
若把接触后的两种材料分开,两种材料将分别带上等量正负电荷,这就是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摩擦起电、传导带电、感应带电。
摩擦起电:因不同材料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由于不同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种不同材料物质接触或者摩擦时,外围电子将转移到束缚能力大的一方,导致一材料带正电,另一材料带负电。
传导带电:因为在导体而言,电子能在他的表面自由移动。
当与带电体接触时,电子会从发生电荷转移,导致两者电荷平衡,从而形成静电现象。
感应带电:是指邻近电场的感应,对于导体,电子在导电材料表面自由移动,若将该导体放置在另一个静电场中,由于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正、负离子就会发生转移,该导体因静电场感应导致正、负电荷不平衡而形成带电。
从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可以看出,在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整个环节中,很多工序都可能产生静电。
电子制造工序中都可能使操作人员、工作台面、工具、元器件及包装等产生静电,只要存在静电,就一定会有一个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过程,主要是在瞬间放电电流对电路的感应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放电电流使基准地电位如产品地、信号地的电位发生偏移波动,从而导致对电路正常工作的干扰。
静电危害与一般防雷或电磁干扰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隐蔽性:一般的静电放电人体并未感知,而元器件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伤。
潜在性和累积性:一些元器件受静电放电损伤后,仅表现出某些性能参数下降,但尚未失效,在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效,所以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预防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
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
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
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
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
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
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
而且随着转速加‘快。
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
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
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
4.粉尘在研磨。
搅拌。
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最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制定一套全面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最新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内容:开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静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静电,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本规范标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导原则。
1. 静电产生原理与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可能由摩擦、接触、分离等过程产生。
静电的危害包括损坏敏感电子元件、引发火灾和爆炸、影响人体健康等。
2. 静电防护材料- 选用抗静电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抗静电包装材料等。
- 确保所有材料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具有明确的抗静电性能指标。
3. 静电防护设备- 在生产线上安装静电消除器,如离子风扇、离子棒等,以中和静电。
- 使用静电测试仪器定期检测设备和环境的静电水平。
4. 静电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穿戴抗静电服装和鞋,如防静电服、防静电鞋等。
- 在工作区域内使用抗静电工作台垫,确保操作过程中静电的有效控制。
5. 静电防护环境- 保持工作区域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于干燥的环境。
-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避免灰尘积累,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 静电防护培训-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
-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产生原理、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
7. 静电防护监控- 建立静电防护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环境中的静电水平。
-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静电危害的扩散。
8. 静电防护法规与标准-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静电防护的法律法规。
- 参照国际标准,如ISO 1210等,制定和更新企业自身的静电防护标准。
结尾:通过上述规范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生产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静电防护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发展。
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静电是指物体上存在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导致物体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本文将讨论静电的产生原理以及常用的消除方法。
一、静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平衡所引起的。
当物体只有正电荷或只有负电荷时,它会带有静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原理:1. 摩擦产生静电: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它们带有相对的正负电荷。
2.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时,不带电的物体会发生电荷的重新分布,使其一侧带电。
3. 电离:当物体与高电压或强电场接触时,其中的原子或分子可能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静电的产生。
二、静电的消除方法静电可以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静电。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静电消除方法:1. 接地: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球接触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
通过将物体连接到地线,多余的电荷会通过地线流失。
2. 防静电涂层:在静电易产生的物体表面涂覆一层防静电涂层,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3. 绝缘材料:使用绝缘材料来隔离带有静电的物体,减少电荷的传导。
4. 湿度调节: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产生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通过增加室内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现象。
5.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装置,可以通过释放电荷来中和静电。
6. 避免摩擦和摩擦性材料: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摩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此外,避免使用容易积聚静电的材料,如尼龙和塑料。
7. 静电引导装置:在需要防静电的环境中安装静电引导装置,可以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
结论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和常用的消除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静电现象。
通过合理地利用静电,我们可以减少静电对人体和设备造成的损害,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物理实验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5卷第1期。
静电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静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电荷积累和相互吸引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静电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静电产生的原理、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静电的一些特性。
一、静电产生的原理1. 原子的结构静电产生的原理首先要从原子的结构来理解。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而电子是绕原子核运动的。
在原子内部,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因此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即没有净电荷。
2. 原子的摩擦当两个物体因为摩擦而接触时,它们的表面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些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中的一些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
这种现象就是静电产生的原理。
3. 电荷的转移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变得带正电荷;而另一个物体则获得了这些电子,变得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转移导致了物体之间的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性质1. 吸引和排斥带正电荷的物体和带负电荷的物体会相互吸引,而同种电荷的物体会相互排斥。
这是静电现象最常见的性质之一。
2. 静电的传导和绝缘电荷在金属等导电体上能够自由传导,而在绝缘体上则很难传导。
这对静电的控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静电的积累静电可以在物体表面积累,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放电现象。
这种积累导致了许多静电相关的现象和应用。
三、静电的应用1. 静电除尘静电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污染物,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除尘,提高空气质量。
2. 静电印刷在印刷行业,静电可以用来吸附印刷纸张,促进印刷的平整和精准。
3.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涂装技术,通过静电作用将喷涂物质喷涂到物体表面上,使其均匀覆盖。
4. 静电释电静电积累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电荷的放电,这种放电可以被应用于静电除湿、静电疗法等领域。
静电的产生原理及危害
交通学院441101班44110124 夏静林
摘要:作为电的一种静电现象十分普遍,在日常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静电的产生不可避免,正确认识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对利用和防护静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静电产生危害防御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静电无处不在,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 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 在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 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正电, 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在与大地绝缘情况下,电荷无法泄漏而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不流动的电荷称为静电。
常见的静电现象有: 摩擦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冲撞带电、破裂带电、飞沬带电等。
静电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摩擦、接触、分离等机械作用而引起的,物体产生的静电,一部分被消灭,常称为静电的漏泄;另一部分被积蓄起来,电阻或固有电阻大的物体,静电的积蓄多。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制品)迅速被广泛推广使用。
特别是化学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 使之不仅在通信等电子设备和建筑材料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是人员的衣着也大量用化学合成制品制作。
当两种这类高分子材料相互摩擦时,便会产生静电,由于其电阻率很高,产生的静电荷不易流泄,越积越多,静电电压就会很高,据称可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这种程度的静电其影响已不容忽视。
/ 静电的产生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因为相对湿度高,则意味着空气中含的水分多, 物体表面吸附的水分子也多。
我们都知道,水是一种良导体,物体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越多,其电阻率越低,静电荷就可由高电位传到低电位而聚集不起来。
因此,静电的产生随季节而改变。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 进行各种活动时人体身上的静电电压也不同,由此可见, 静电的产生与所在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是密不可分的, 长春地区处于北方, 年降水量少, 气候干燥, 静电易产生且高,因此预防和消除静电尤为重要。
. / 人体的穿着对静电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化学纤维工作的发展, 多数人都已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穿带化纤制品的服装, 这些产品在相互摩擦中产生的静电传给人体,使人体带上了电荷。
如果人体穿的鞋是塑料底或人造橡胶底的, 袜子又是尼龙制品的,则它们之间的相互摩擦,以及鞋底与活动地板的相互摩擦,也将产生静电,最终传导给人体, 致使人体带电。
据有关研究显示,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人体带电情况与所穿衣服、鞋的不同其静电电压也不同。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所接触的设备如各类台、架、柜及桌子、椅子等。
其表面往往是用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制成。
例如塑料贴面板、人造革、泡沫、橡胶等,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摩擦, 从而产生静电。
再如当人鞋底接触的地板, 不管是木质活动地板, 还是金属活动地板, 其表面多是高分子合成材料, 当人活动在地板上行走时, 都会产生摩擦引起静电产生。
这些静电当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 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在黑暗中可以看见放电火花。
这也是为什么冬季在穿
或脱衣服时常看见有火花放出。
、/ 由静电引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涉及面广, 它不像雷电造成的破坏能够显而易见,一旦遭到损失是极其惨重的。
静电所造成的危害有时是随机性,不经意间发生的,如由静电引起的计算机故障往往是随机故障,重复性不强,无明显的静电损害痕迹,因此,故障原因一般很难查清楚。
其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尤为明显!当人体带有静电当达到一定能量且存在电位差时,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就会产生放电现象,给人以触电似的感觉,当人体受到静电电击后有时会造成精神紧张、心脏颤动,身体其他部位不适等,给人造成精神负担, 影响工作及生活等。
. / 静电对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使之无法工作。
另外静电的能量在不断积聚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还能产生放电现象。
静电在放电时能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灾。
静电放电通常有三种类别: ( 1 )电晕放电(2)刷形放电(3)火花放电,其中火花放电通常是在一瞬间即放出全部电荷, 且伴有明亮的闪光和爆裂声,在易燃易爆场所,火花放电是静电中引起爆炸和火灾的主要原因,将会对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
静电的产生和来源可以说在当今生活中无处不在,要想完全消除静电,不让静电产生是很困难的, 只能尽量减少或降低静电的产生,预防静电所造成的危害,减少因静电原因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