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货币银行学1
- 格式:ppt
- 大小:215.02 KB
- 文档页数:38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l.利息与利率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总额的比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
2.利息的本质(1)威廉.配第:利息报酬说,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2)约翰.洛克:利息报酬说,利息是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报酬。
(3)达德利.诺思:资本租金说,利息是资本的租金。
(4)约瑟夫.马西:利息源于利润说,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5)亚当.斯密:利息剩余价值说,利息一部分源于利润,一部分源于其他收入。
(6)纳骚.西尼尔:节欲说,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报酬。
(7)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利息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8)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利息是不耐的指标。
(9)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利息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10)马克思:利息产生于作为资本的使用,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利率的种类(1)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由借贷双方事先约定。
一般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2)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
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
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3)按照利率的作用可划分为: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的不同利率,一般按贷款期限、行业、项目、地区的不同分别设置,受到基准利率制约和影响。
(4)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二、货币流通规律: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为了保证生产流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2、因素:待售商品数量W、单位商品价格P、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
3、模型(公式)M=(W*P)/V。
4、W与M*P(V不变)成正比,M、V成反比三、纸币流通规律:1、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数量=货币的必要量,如果货币发行过多单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产生通货膨胀,反之过少就紧缩。
2、因素:这是由纸币本身性质决定的,不足值货币代表金币流通执行货币职能,无论发行多少代表只能是货币必要量。
3、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必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4流通纸币代表的价值量与纸币的发行总量成反比,与金属货币必要量成正比。
四、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1、货币金属(币材)与货币单位2、本位货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3、纸币的发行流通程序4、金准备制度五、金属货币制度特征:1、自由铸造、自由融化2、资本可以自由输出输入3、可以自由兑换黄金4、建立黄金储备金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六、货币计量 M=现金M1=M+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第二章信用与利率一信用形式【重点是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1商业信用(直接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类型:赊销,预付,分期付款,委托代销局限性:资金量,流通方向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优点:促进加快商品流转缺点:造成债务链互相拖欠2银行信用(间接信用)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类型:吸收存款、筹集资金、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发展.3国家信用(直接信用,民间个人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中心从国内国外所取得的借款收入,其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和为筹资建设资金. 作用: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
《货币银行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功能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3.1 金融市场的概述3.2 金融市场的类型3.3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3.4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4.1 金融机构的概述4.2 银行业金融机构4.3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4.4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五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5.1 商业银行的概述5.2 商业银行的业务5.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5.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6.1 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能6.2 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运作6.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6.4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与分析第七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秩序7.1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7.2 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管机构7.3 金融市场的秩序维护7.4 金融违法行为及处罚第八章:国际金融市场8.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8.2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功能8.3 外汇与汇率8.4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挑战第九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9.1 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动因9.2 金融创新的产品与工具9.3 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影响9.4 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十章:货币银行学前沿问题探讨10.1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10.2 金融科技与金融普惠10.3 影子银行与金融风险10.4 宏观金融与国际金融政策协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的职能补充和说明:详细讲解货币的演变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货币的出现。
阐述货币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储藏和世界货币等。
重点环节2:信用制度及其功能、利率及其决定因素补充和说明:深入分析信用制度的组成要素,如信用主体、信用工具和信用市场等,并讲解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