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
- 格式:ppt
- 大小:177.14 KB
- 文档页数:22
材料作文五步训练法材料五步训练法要想写好供料作文,可以分五步走:第一步,认真阅读;第二步,提炼观点;第三步,联想素材;第四步,列出提纲;第五步,撰写成文。
( www.整理)实战心得根据师生们的实战经验,要写好供料作文,就必须有一个工作程序。
一步一步地来,成功把握大。
否则一会翻看所给材料,一会提笔写上几笔,只会乱了阵脚,一败涂地。
下面,即以北京市某校高一年级考题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考题内容如下: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
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
”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
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解答过程如下: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
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
于是,提炼观点如下: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
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
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第四步,列出提纲。
五步结构法作文第一步,审题立意。
这就好比是出门前先确定目的地。
有时候吧,这审题就像猜谜语似的。
比如说有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我当时就懵了,啥是小确幸啊?我还以为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可又不太确定。
我就想啊,也许就是那些生活中不起眼却能让自己开心的小事呗。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方向错了,那整篇作文就“凉凉”了。
第二步,找素材。
这就像是准备旅行的行李一样。
我这人吧,平时生活里的事儿可多了。
就拿那次写小确幸来说,我想到了早上妈妈给我做的煎蛋,那蛋黄就像个小太阳似的,金黄金黄的。
还有路边的小花,虽然没人在意,但它们开得那么灿烂,这是不是也算小确幸呢?不过我也犹豫啊,这些素材会不会太普通了?也许别人也会这么写呢。
第三步,列提纲。
这提纲啊,就像是给房子搭框架。
有了框架,房子才不会倒嘛。
我就想啊,开头就用个设问句:“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小确幸是什么吗?”然后中间就把那些素材一个个写上去,结尾再来个总结升华。
可是我又想,这样会不会太套路了?哎,真是头疼。
第四步,写初稿。
这时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把食材都下锅炒起来。
我开始写的时候,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啊。
把煎蛋的香味儿都写出来了,“那煎蛋的香气就像小手一样,直往我的鼻子里钻。
”我还把小花描写得像个娇羞的小姑娘。
但是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有点跑题了,光写煎蛋和小花的美好了,没体现出这就是小确幸。
哎赶紧把思路拉回来。
第五步,修改润色。
这就像是给衣服打补丁、绣花一样。
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有些句子特别啰嗦,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就删删减减,把一些平淡的词换成了更生动的。
比如“好看”改成“赏心悦目”。
最后再通读一遍,感觉还不错。
五步结构法作文,听起来好像很有套路,但实际上还挺好玩的呢。
先说审题立意这第一步。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曙光。
我记得有次作文题是“挫折与成长”。
我一开始就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写遇到挫折后怎么变得更强大嘛。
可是再仔细一琢磨,这也太宽泛了吧。
2018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2018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
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
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
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
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
高中五步构段法作文范例素材大全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什么叫五步构段法呢?它就像是写作文的小秘诀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把作文写得更好、更有条理。
五步构段分别是:中心句、现象描写、原因分析、联系生活、作出总结。
跟着这五个步骤走,作文就不会乱糟糟的啦!接下来就通过一些范例,让大家看看五步构段法究竟是怎么运用的吧!比如说写关于"同学情谊"的作文,中心句可以这样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永不枯萎。
"然后,你可以描写下同学之间有趣的经历和场景,让人如临其境;再分析一下你们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联系到生活,说说友谊对人生的意义;最后做个总结,重申中心思想。
写完之后,作文就有头有尾,一气呵成了。
再比如写"理想"的作文,中心句可以是:"理想就像天边的彩虹,美好却又似乎遥不可及。
"接着,你可以描述下自己对理想的憧憬;分析一下理想为什么对人很重要;联系生活,谈谈理想如何指引你向前;最后作出总结,勉励大家要去追求理想。
看,只要稍加修改,五步构段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作文题材哦!重点是中心思想要明确,各步骤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连贯、富有内涵。
不管是写人生理想、亲情友谊,还是校园生活、社会现象,只要掌握了五步构段法,相信你一定能写出精彩绝伦的好作文!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裨益。
加油喽,小伙伴们!篇2好啦!我会给你写一篇以小学生口吻写的"高中五步构段法作文范例素材大全"。
文章会长约2000字左右哦!让我们开始吧~高中五步构段法作文范例素材大全大家好啊!我是一个小学生,今天给大家讲讲我对于高中五步构段法作文的理解。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中学园的学生,我觉得有必要提前学习这个知识,以便将来在高中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
首先,什么是五步构段法呢?它就是在写作文的时候,把每一个段落划分成5个部分,分别是:1.中心句2.论证例子13.论证例子24.论证例子35.推广总结句听起来很复杂吧?其实并不难!只要按照这个步骤一步一步来,作文就可以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了。
【“五步法”操作说明】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不要写成读后感。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
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
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
“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
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
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
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
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新材料高考作文:五步成文法新材料高考作文:五步成文法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新材料高考作文:五步成文法,欢迎阅读。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服务;同时根据中心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去。
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千万别又搞出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套路来。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就需要训练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
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二、找角度: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
三、联实际:高考作文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
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
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
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
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
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
四、立论点: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
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
就给材料作文来讲,所确立的论点应该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扣材”,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在引论部分对材料只字不提,就摆出论点;或置所给材料于不顾,另选材料,并据此确立论点,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现,不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
“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
如前所述,找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
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自选角度”,那么从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从一般意义上讲,此说也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在应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也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来立意的。
高考考场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例谈——作文写作指导高考考场材料作文“五步法”写法例谈【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
上述材料属于后者。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给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方式,倍受命题者青睐。
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一九九五年的十九年中,这类作文题被采用了十四次之多。
这是因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
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我根据自己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作为引“玉”之“砖”。
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⑪:“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谈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成文法”【概述】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注意】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训练目的】学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因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审题立意五步法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