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称内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称校准规范1.目的:通过对电子称的内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电子称的内部校准。
3.职责:由品管员进行校准,并填写相关记录。
4.校准频率:(1)新购回首次适用前;(2)长时间未使用重新使用前;(3)正常使用时,每次班前校准。
5.校准项目及技术要求:(1)校准电子秤示值误差: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2)重复性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3)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4)正常温,湿度中进行校准。
6.校准方法:在使用前首先按以下方法进行校准:(1)检查内校电子秤,外观是否清洁,电子秤开关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清晰;。
(2)电子秤零位是否正确。
(3)取电子秤标准砝码,在电子秤的四角,及中心点进行校准,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4)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电子秤台的中心位置,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校验,发现电子称读数不准,则采用下面方法进行校准。
METTLER TOLEDO 牌cub 系列电子天平的校准方法:(1)将称“短路”,显示“51 0”;(2)按“清零”键,显示“52 0”;(3)按“清零”键,显示“53 0”;(4)按“去皮”键,显示“53 1”;(5)按“清零”键,显示“5p.3. 0”;(6)按“清零”键,显示“L-------”;(7)按“清零”键,显示“L------1”;(8)放置相应砝码,按“清零”键,显示“54.1”;(9)取下砝码,连续按“清零”键3次,显示“E 0”;(10)再次按“去皮”键,显示“E 1”;(11)再次按“清零”键,完成校验。
METTLER TOLEDO 牌IND211系列电子天平的校准方法:(1)同时按住“0”与“F”键,显示“nASEEF”;(2)按“0”键,再按“T”键,接着按“0”键,再按“T”键,之后按“○1”键,显示“F1.2.3”;(3)再按“○1”键,显示“E5 EL”;(4)再按“○1”键,显示从“10”校正至“1”后,按“○1”键,显示“000025kg”;(5)放置砝码,按“○1”键,显示从“10”校正至“1”后,取下砝码,到“F6”后,按“○1”键,完成校验。
电子天平校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Sartorius MSA型、Satorius SQP型电子天平内部校验管理规程,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及数据真实可信。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Sartonius MSA型、Sartorius SQP型电子天平内部校验的操作。
3.定义日校验:每天使用前,对分析天平的校验。
实际分度值d:相邻两个示值之差(代表天平的可读性)。
检定分度值e:用于划分天平级别与进行计量检定的,以质量单位表示的值,检定分度值e由生产厂根据天平准确度级别要求选定。
最小称量值:小于该载荷值时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时的值。
电子天平的最小称量值是一个与称量环境、称量要求等因素有关的一个数值,具有不确定性。
最大秤量:不计添加皮重时的最大称量能力。
重复性:同一载荷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同一载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误差:用各点示值与中间点示值之差绝对值中的最大值表示。
4.职责4.1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执行,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4.2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3 QA: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电子天平信息卡的审核。
5.内容5.1电子天平日校验5.1.1校验前准备5.1.1.1检查电子天平的使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天平周围无震动、无磁场、无气流、无热辐射、无腐蚀性气体;温度湿度适宜,温度10℃-30℃,湿度≤70%。
5.1.1.2外观检查:电子天平须有制造厂名和标记,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准确级别,最大秤量,检定分度值e和实际分度值d,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电源电压和电源频率,电子天平的读数显示器的亮度应均匀,数字应在显示器窗口的适中位置,无显见的倾斜现象。
有水准器的天平,气泡必须居中,天平外框应严密。
5.1.1.3电子天子一般有内部校准和外部砝码校准,不同天平的自检方法应参照相应天平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5.1.2内部校验天平校验前均需进行天平内部校准,具体操作参照《MSA224S/223P型电子天平标准操作及清洁维护保养规程》、《SartoniusSQP型电子关平标准操作及清洁维护保养规程》。
苏州合祥纺织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测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文件编号:HX/GF7602
版本 /次:A/0 更改单号:
第 1 页,共 1 页生效日期:2013.6.25 一、目的:
籍借标准砝码校正公司内电子秤,保证称重的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公司台秤(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三、校准标准:
1、一组M2级砝码标准装置;25kg,10kg ,5kg。
四、校准项目及技术要求:
1、校准电子台秤示值误差: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2、重复性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3、台秤(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一个1个分度值。
4、正常温,湿度中进行校准。
5、每5公斤±10g公差
五、校准方法:
1、检查内校台秤(电子秤),外观是否清洁,电子秤开关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清晰;。
2、台秤(电子秤)零位是否正确。
3、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砝码(重量在台秤、电子秤量程范围内),依次测量重量,记录稳定后的读数。
(允许用代替法三次)
4、取电子秤1/3量程载荷的标准砝码,在台秤(电子秤)的四角,及中心点进行校准,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5、台秤(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台秤(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台秤(电子秤)盘的中心位置,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允许用代替法)
六、校准结果的处置:根据校准结果作出不同的标识处理。
七、校准周期:12个月。
八、实施日期:本校准规范从颁布之日开始执行。
1。
电子天平的内校和外校介绍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制药、化工、食品加工、医疗等行业。
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子天平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需要进行内校和外校,以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内校内校是指在计算机程序内部进行的电子天平校准,通常由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软件完成。
内校可以进行自校和手动校准两种方式。
自校自校是一种自动内校方式,由电子天平自动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将空秤皿放在电子天平上,等待电子天平自动稳定。
2.按下仪器设备上的自校键,等待仪器进行一次自动校准。
3.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电子天平自动进行三次自校。
自校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内校方式,适用于日常使用较多、误差较小的计量设备。
手动校准手动校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调整和校准。
具体步骤如下:1.将空秤皿放在电子天平上,等待电子天平自动稳定。
2.使用校准质量物来校准:将质量物放在秤盘上,记录显示数值。
3.将质量物取下,然后再次将其放入秤盘上,观察电子秤显示值和标准值的差异。
4.根据差异值进行调整,如需更准确的校准,需要进行多次手动校准操作。
手动校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通常由专业人士或技术人员进行。
外校外校也称第三方校准,是指将电子天平送至校准机构进行校准。
外校的校准机构应该是国家承认的第三方技术机构,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实验室条件。
外校具有以下优点:1.确保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避免了因自己校准不当而导致的误差。
3.可以获得第三方机构的校准报告,对于一些设备更加严格的认证,外校报告是必要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校周期不能超过两年,否则校准效果会大大降低。
另外,外校的价格相较于内校会更加昂贵。
结论电子天平的内校和外校都是为了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总结如下:1.内校是指在计算机程序内部进行的电子天平校准,可以进行自校和手动校准两种方式。
2.外校是指将电子天平送至校准机构进行校准,以确保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电子秤内校操作规程电子秤是现代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测量工具,它通常用于对物体的重量进行精确测量。
为了保证电子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内部校准操作。
下面是电子秤内校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电子秤内部校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备准备1.检查电子秤及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将电子秤置于干净、平整、无震动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周围环境无电磁干扰。
3.按照相关要求,连接电源和其他必要的设备。
二、校准操作步骤1.打开电子秤电源,等待电子秤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根据电子秤的使用说明,确定校准模式,进入校准模式。
3.清零校准:将称量盘或容器置于电子秤上,记录当前重量值,然后按下清零按钮,将其重置为零。
4.施加标准质量:使用已知重量的标准物体(如校准砝码),将其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显示的重量值。
5.记录读数: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点,在不同的负载范围内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应的读数。
6.调整修正系数: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和标准物质的重量,计算修正系数,并根据电子秤操作菜单调整修正系数。
7.保存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将修正系数保存到电子秤的存储器中,使其在每次启动时自动加载。
8.退出校准模式:根据电子秤的使用说明,退出校准模式,并返回正常工作模式。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内校操作之前,应确保电子秤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且没有外部干扰,如电磁场、振动等。
2.校准时,应注意避免身体接触电子秤或称量盘,避免误读。
3.在校准过程中,应使用已知准确度的标准物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在校准后,应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负载点的重复校准,以验证修正系数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校准频率1.对于高精度的电子秤,应每月进行一次内部校准。
2.对于一般的普通电子秤,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内部校准。
3.在电子秤发生重大操作故障或更换重要零部件后,应立即进行内部校准。
总结:电子秤内校是确保电子秤准确测量重量的重要操作,并对电子秤的修正系数进行调整,确保其准确性。
电子天平内校指导书1.0目的规范电子天平校验的操作,确保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电子天平(以下简称天平)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3.0职责3.1正确使用计量标准并负责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2执行计量技术法规,进行计量检定工作。
3.3保证计量检定的原始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完整、真实。
4.0检定条件4.1环境条件检定应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进行,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为室内温度。
稳定的环境条件是指:在检定期间所记录的最大温差,不超过天平温度范围的1/5,对于三级天平不大于5℃。
相对湿度:对于三级天平不大于85%;环境压力:大气压力。
4.2其他影响量振动、大气中水汽凝结和气流及磁场等其他影响量不得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3供电电源4.3.1由制造厂标明天平的电压和频率范围。
当供电电源出现下述变化时,天平应能保持计量性能:电压范围-15%~+10%;频率范围-2%~+2%。
4.3.2使用电池供电的天平,当电压低于制造厂规定的数值时,应出现电压过低的提示信息,这时天平可继续正常工作或自动停止。
5.0检定项目与方法5.1外观检查检定前应对天平进行下述目测检查。
5.1.1计量特征:准确度等级、最小秤量Min、最大秤量Max、检定分度值e、实际分度值d。
5.1.2标记:法制计量管理标志。
5.1.3天平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5.2水平指示器天平应安装水平指示器,并将水平指示器牢固安装在操作着明显可见的位置。
未安装水平指示器的天平,不应有显见的倾斜。
5.3置零装置5.3.1天平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置零装置;5.3.2置零装置的效果不得改变天平的最大称量;5.3.3初始置零装置的效果不应超过20%最大秤量。
5.4零点跟踪装置天平应具有零点跟踪装置,零点跟踪装置在出厂时默认为开启状态;置零装置和零点跟踪装置的总效果,不得超过最大秤量的4%。
核准审查制定制定部门品保部制定日期2019/11/21 页码2/3一、环境要求:1、场地:电子称使用场所.2、温度:15℃~30℃。
3、相对湿度:30%~70%。
二、校验人员1、仪器厂商认定内校人员2、第三方认定合格内校员3、经过厂内培训并颁发《仪器资格证》人员三、校验对象1.电子称2.电子天平四、校验规范1.校验周期为6个月,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照客户特殊要求执行。
2.允收标准为:量程允收公差校验标准荷重1Kg以下±0.01g 50g1Kg-30Kg ±5g 200g30Kg-60Kg ±10g 200g60Kg 以上±50g 500g3.校验标准件为砝码。
4.每次内校按标准取点,并记录于内校报告。
五、校验步骤操作说明图示注意事项1.把电子称称盘用无尘布擦拭干净,避免校验数据误差大。
(如图1 擦拭时,禁止用力压测试台,尽量避免电子杠杆损坏2.把电子称调至水平通过观察水平仪,调节电子称底座高低,以达到称重平台水平。
(如图3)图1图3图2制定部门品保部制定日期2019/11/21页码3/33.将电子称归零(如图4.图5)4.确认砝码校验有效(如图6)拿取砝码时应配带干净手套。
(如图7)5. 分别把砝码放置在电子称的四个角秤重.并记录数据。
6.把砝码放置在电子称的中间,并记录数据值(如图9)测量砝码用相应标准荷重。
NO使用工具用量 NO 使用工具 用量 1. 电子称 1台3. 无尘布 1张 2. 标准砝码 3个4.图4图8图9图5图6图7。
电子秤内校作业规范
1.目的:
为正确、规范的指导计量人员进行电子秤内校作业,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电子秤内校作业。
3.依据:
电子秤使用说明书,电子秤计量检定规程。
4.权责单位:
品质部计量室
5.标准器具:
标准砝码
6.校验环境:
温度:20±5℃相对湿度:80%以下
7.校验项目和步骤:
(一)、外观及功能检查:
a、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损伤、碰撞、LED显示屏是否缺划,显示是否正常,按键功能是否正常;
b、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是否良好,立脚是否遗失、损坏。
(二)、示值误差校验:
a、校验作业前需将电子秤托盘放置水平,受力脚无腾空现象。
b、根据电子秤量程大小选择校验砝码,砝码从小到大、砝码数量可根据校验需要进行叠加。
c、此时电子秤显示值为校验指示值,砝码重量为校验标准值(载荷L)。
d、示值误差=校验指示值—校验标准值,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正负0.5.
e、测定结果判定:比较各载点的示值误差E是否超过该天平相应载荷时的最大允许
误差绝对值MPE。
f 、举例说明:以JZC-3S 电子秤为例
(三)、偏载校验(四角误差): a
、载荷点确定
b 、方法;在秤盘上,按上图的1,2,3,4,5位置依次放入规定砝码(1000g ),记录天平显示值;
c 、结果计算与判定:测试结果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偏载误差(四角误差),偏载误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 。
d 、举例说明:以JZC-3S 电子秤为例。
电子天平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各类电子天平的校准。
2、引用文件电子天平校准规范3、概述电子天平是通过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该物体质量,并采用数字指示输出结果的计量器具。
天平用于砝码质量量值的传递,物体质量测量等。
4、计量特性4.1 示值误差:天平任何单次测量的示值与对应输人的砝码参考量值之差. 4.2 重复性:同一载荷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4.3 同一载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误差:用各点示值与中间点示值之差绝对值中的最大值表示。
4.4 实际分度值(d):指相邻两个示值之差。
4.5 最大秤量:不计添加皮重时的最大秤量能力,Max。
5、校准条件5.1 标准砝码选择使用经过检定合格且具有检定证书的砝码,并且按照下表选择砝码。
5.2 校准环境校准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除特殊情况外,校准工作应在天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行。
对于Max/d≥5×105以上的天平,校准期间温度的最大变化不应超过1℃;相对湿度变化不应超过10%。
其他天平,校准期间温度的最大变化不应超过2℃;相对湿度变化不应超过15%。
震动、大气中水汽凝结、气流、磁场等其他影响量不得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对于任何试验载荷(包括无载荷),只有在天平示值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读取和记录天平的示值。
5.3 校准前的准备5.3.1 校准通常在天平使用地点进行。
5.3.2 检查天平的铭牌或产品标识,应有型号、实际分度值、最大秤量、编号、制造商等信息。
5.3.3 天平在校准前应经过适当时间的通电,如天平说明书规定的预热时间,没有规定,天平预热时间应不少于30min。
5.3.4 天平应保持水平状态。
6、校准项目和方法6.1 示值误差的测量6.1.1应在需校准的称量范围内均匀选取测量点,至少需有6个不同的试验载荷点,其中需包括零点、最大秤量点或接近最大秤量点。
6.1.2在测量之前,应将示值设置为零,测量可以从零载荷顺序增加至最大秤量,在测量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卸载载荷,卸载后需检查零点,如果零点示值不为零,应将示值设置为零。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目的:
规范公司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食品公司内所有正常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
3、职责
3.1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季度内校,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3.3 各使用部门协助品控员进行计量器具的内校。
4、工作程序
4.1由品控内校人员通知使用部门内校安排,使用部门按要求收集好本月度需内校的计量器具,要求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方可开始内校工作,使用部门协助内校人员进行内校。
4.2 各计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
4.2.1电子称内校的操作流程
4.2.1.1标准砝码的确定
将公司内每个型号的标准砝码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公司内校使用标准砝码规格:10g、50g、100g、200g、1kg、2kg及20kg。
4.2.1.2标准砝码的选取:
注1:常用范围在3kg以下的,按最接近现有标准砝码来选取。
4.2.1.3允许误差的判定.
依电子称的用途及最小检测值来定,如果是用来配料的电子称,则选用较小的允许误差。
4.2.1.4校正内容
4.2.1.4.1针对新投入使用的电子秤进行外观检查:
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制造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
B.计量特征:制造厂的名称与商标;准确度级;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校正分度值(e)。
C.铭牌以及校正标志和管理标志。
4.2.1.4.2检查电子秤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存放环境是否妥当。
4.2.1.5校准
4.2.1.
5.1校准前的准备
将进行内校的电子秤放在洁净的平板或平台上,准备好相应的标准砝码.
4.2.1.
5.2称量测试:
A.选定五个测试点:电子称的四角及中央。
B.将标准砝码依次放到电子称的四个角及中央处,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电子称的读数;移开砝码后应等电子称回归零点后再进行下一个测试点的检测。
4.2.3温度计内校的操作流程
4.2.3.1标准温度计的选取:选取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数显温度计1支,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4.2.3.2 校准用基准设备的准备
1)标准温度计(精度0.1℃)
2) 盛冰、水的透明容器
3) 冰、水
4) 30℃和80℃的水。
4.2.3.3 校准步骤
4.2.3.3.1检查被测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
4.2.3.3.2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及相应温度的水溶液。
4.2.3.3.3先用标准温度计的探头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再把把被测温度计的探头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记录读数。
允许误差数±1.0℃。
4.2.3.3.4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相应温度。
允许误差数±1.0℃。
4.2.3.3.5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允许误差数±1.0℃。
4.3 判定依据及内校结果的处理
4.3.1 判定依据: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计量器具判为合格。
如有疑似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则视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应选最接近以上三个检测值来进行校准。
4.3.2若被校准的各个测试点的误差平均值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即为合格;若大于规定的误差,则须对其进行调整,若调整后仍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3.3 内校合格的计量器具,方可在现场使用,对可能改变计量性能的器件或直接影响到测量值的部位加印封或铅封。
对内校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品控发出《不合格计量器具处理通知书》,禁止使用。
对经维修后可以使用的计量器具,需经品控人员校准后方可正常使用。
4.4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校准内校频率
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校准周期为:每季度校准1次,一个季度内将所有计量器具轮替校准完毕。
由负责内校的人员将校准的相关信息填写在《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5、相关文件
《计量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6、记录表格。
《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
《不合格计量器具处理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