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校准规程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电子秤校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对电子商业秤、电子计量器等电子秤的校验操作。
第三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维护仪器设备功能完好。
第四条质量检测机构应加强对电子秤校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第五条校验单位应对校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校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电子秤校验操作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校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七条校验单位应定期对校验操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第八条本规程的遵守和实施由校验单位负责。
第二章电子秤校验前准备第九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先进行系统性的准备工作。
第十条检查校验设备的完好情况,生成出厂检定证书,确保校验设备可靠。
第十一条校验单位应保证校验设备与校验标准设备的连接正确可靠。
第十二条校验单位应对校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第十三条校验单位应确认校验设备与被校验对象之间的电子连接线路正确连接。
第十四条校验单位应确认校验设备的电源充足,以确保正常的校验操作。
第十五条校验单位应做好周边环境的准备工作,确保校验操作的稳定性。
第十六条校验单位应建立校验设备的档案,记录设备的规格、型号、校验日期等信息。
第十七条校验单位应制定校验设备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第十八条校验单位应定期检查校验设备的封存情况,防止被人为篡改。
第三章校验操作流程第十九条校验单位在进行电子秤校验操作前,应制定详细的校验操作流程。
第二十条校验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确认被校验电子秤的相关参数和规格。
第二十一条校验单位应使用校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零位校准。
第二十二条校验单位应按指定负载,对电子秤进行负载校准。
第二十三条校验单位应对电子秤进行不良环境试验,检测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电子台秤的校准方法
电子台秤校准的方法:
一、内置校准
1、打开电源,通电,将秤上杠杆拨到最大量程。
2、在被测量物体处放一块重量稳定、表面光滑的金属块,用校准砝码钩挂上去。
3、调节电子秤上的A和B键调准,用10克砝码调节量程使“0”回到“0”。
4、将砝码钩上挂砝码,如50g,100g,200g,等重量,依次调整A和B键,使数字指示和指定量程值相等,即完成内置校准。
二、空载校准
1、把被测量物体放空,把电子秤上的杠杆拨到最大量程。
2、按照电子秤上的说明设定内置校准,按“TARE”把零点调到显示框上。
3、调节A和B键,使数字指示全球无负数。
4、将砝码钩上挂砝码,如50g、100g、200g等,依次调整A和B键,使数字指示和砝码值相等,即完成空载校准。
三、定标校准
1、将秤上的杠杆拨至最大量程,或按照实际需要拨至校准时的指定的
最小量程上。
2、按照厂商规定的定标条件,做定标校准:即拿一块重量稳定、表面光滑的定标金属块,将它按电子秤厂家规定的定标重量放在被测量物体上,近似地调节电子秤上的A、B键,使秤显示符合定标值即可。
四、复用校准
1、将秤上的杠杆拨至最大量程,等待一分钟或者按照电子秤厂商规定的时间等待稳定。
2、拿一块重量稳定、表面光滑的复用金属块,根据质量盒内复用金块的重量放在被测量的物体上,将A和B键调整,使秤显示和指定重量相等,即完成复用校准。
电子秤台秤校准规范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校准规范规定了台秤(电子秤)自校项目与技术要求,校准用标准器具,自校方法和校准结果及周期,实施日期。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公司台秤(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三、校准标准:
1、一组 M2级砝码标准装置;25kg,10kg ,5kg。
四、校准项目及技术要求:
1、校准电子台秤示值误差: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2、重复性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3、台秤(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一个1个分度值。
4、正常温,湿度中进行校准。
五、校准方法:
1、检查内校台秤(电子秤),外观是否清洁,电子秤开关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清晰;。
2、台秤(电子秤)零位是否正确。
3、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砝码(重量在台秤、电子秤量程范围内),依次测量重量,记录稳定后的读数。
(允许用代替法三次) 4、取电子秤1/3量程载荷的标准砝码,在台秤(电子秤)的四角,及中心点进行校准,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5、台秤(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台秤(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台秤(电子秤)盘的中心位置,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允许用代替法)
六、校准结果的处置:根据校准结果作出不同的标识处理。
七、校准周期:12个月。
八、实施日期:本校准规范从颁布之日开始执行。
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子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准确的计量能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为了确保电子秤的准确度和安全性,需要进行调校,并且需要遵守一些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个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调校流程1.准备工作在开始调校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电子秤、校准重物(已知准确质量)、电源、校准手册等。
确保所有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可靠。
2.校准秤体将电子秤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确保其稳定性。
连接电源并打开电子秤的电源开关。
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找到秤体的调校装置,并根据手册中的说明对秤体进行调整。
3.校准指示器在校准过程中,需要调整指示器以确保其准确度。
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找到指示器的调校装置,并根据手册中的说明对指示器进行调整。
4.完成调校在调校过程中,根据校准手册的指示进行调整,直到电子秤的准确度达到要求为止。
在调校结束后,关闭电子秤的电源,并进行最后的检查。
二、安全操作规程1.安全防护在进行电子秤调校操作时,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如手套和眼镜,以确保人身安全。
同时,需要确保调校环境的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对身体的侵害。
2.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在调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调校前检查在开始调校之前,需要对电子秤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
检查电子秤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件,如果有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4.防止外界干扰在电子秤调校过程中,需要确保调校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干扰对调校结果的影响。
禁止在电子秤附近进行剧烈运动或产生振动。
5.操作人员要有基本技术知识进行电子秤调校操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对电子秤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正确操作和处理调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结起来,电子秤调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确保电子秤调校过程中安全和准确性的重要指南。
磅秤、盘秤、电子秤校验规程1.0目的为保证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磅秤、盘秤、电子秤。
3.0校验人员校准负责人负责制定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校准程序,并依照该指导书执行对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校准工作。
4.0校准条件4.1校准工具:标准砝码4.2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3±3)℃相对湿度:≤70%RH。
5.0校验及评定内容5.1将被校磅秤、盘秤、电子秤放在平台上使载物面保持水平,清洁被校秤的载物台面,进行归零。
5.2分别使用(1、2、5、10、20)kg的砝码或根据被校秤实际量程范围内平均3-5点进行校准。
每个重量读数三次取平均,记录载《检定/校准记录》中。
5.3根据下式计算误差:△(%)=(G-g)/G×100式中:G---标准砝码示值;g---电子称读值。
5.4所有校准值的误差均在±1%以内,判校准合格。
5.5测量结果处理完成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校准工作之后,需对校准结果作出判断。
1)如果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校准结果被接受,则在磅秤、盘秤、电子秤或包装盒上贴上校准合格标签,以确定其使用状态。
2)如果磅秤、盘秤、电子秤的检定结果不被接受,则需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6校准记录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6.0校验周期校准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最多不超过1年;7.0参考文件JJG42-2001工作玻璃浮计检定规程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8.0记录表格校验记录校验记录型号: TGT-500A 仪器编号: CD-01 标准砝码编号: CKFM-01 允差:±0.02。
电子秤校准操作规程一、引言电子秤校准是保证秤的准确性和精度的重要步骤。
本文旨在规范电子秤校准的操作流程,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校准前准备1. 环境准备:- 确保校准现场无强磁场和振动干扰。
- 检查温湿度是否符合校准要求。
- 若秤台需要使用校准砝码进行校准,确保秤台平整且无异物。
2. 工具准备:- 校准砝码(以校准范围为准)。
- 校准软件(根据秤的型号和品牌)。
- 电脑或校准仪器。
三、校准步骤1. 打开电脑或校准仪器上的校准软件,接通电子秤电源。
2. 进入校准模式:- 根据校准软件的界面指引,进入相应的校准模式。
- 选择校准类型:例如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等。
3. 零点校准:- 确保秤台无放物,即秤台为空。
- 按校准软件的要求,执行零点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完成零点校准。
4. 量程校准:- 将已知质量的校准砝码放置在秤台上。
- 按校准软件的指引,执行量程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记录校准结果。
5. 线性度校准:- 使用校准砝码分别在不同的秤量程内进行校准。
- 按校准软件的指引,执行线性度校准操作。
- 等待秤的显示稳定后,记录校准结果。
6. 其他校准(根据需要):- 按校准软件的功能和校准要求,进行其他校准操作。
- 如温度校准、非线性度校准等。
7. 结束校准:- 按校准软件要求,退出校准模式。
- 关闭电子秤电源。
四、校准结果处理与记录1. 处理校准结果:- 将校准结果与设定的准确值进行对比。
- 计算误差值并判断校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 若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重新校准。
2. 记录校准数据:- 记录校准的时间、校准人员等基本信息。
- 记录校准的类型、校准结果等详细信息。
3. 校准报告:- 生成校准报告并保存。
- 校准报告应包括校准的基本信息和校准结果。
五、校准周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合理的电子秤校准周期。
一般情况下,电子秤的校准周期为一年。
六、校准后操作说明1. 校准标志:- 在校准合格的情况下,在电子秤上粘贴或标注校准标志。
电子秤校准方法(49种)
一、根据标准重物校准电子秤
(1)步骤1:准备标准重物:使用标准重物校准电子秤之前,首先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精密重物,将这些重量范围从最低精度到最高精度依次排列。
(2)步骤2:置重物:将标准重物按照先后顺序,从小到大,精确置于电子秤的梁上,注意准确程度,避免让梁发生变形或者有晃动的情况。
(3)步骤3:校准:将标准重物放置完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校准,按照秤器上校准步骤进行操作,只有正确执行,才能使电子秤在各量程范围正确测量。
二、通过算法校准电子秤
(1)步骤1:计算内漂校准系数:计算内漂校准系数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进行计算,根据测量的各个点的偏差来确定内漂系数大小,从而得出增益系数K和偏置量B。
(2)步骤2:确定秤的原始偏差量:将电子秤与标准重物相比,来确定电子秤的原始偏差量,通过测试确定误差,便可得到电子秤正确测量时应具备的参数。
(3)步骤3:根据系数运算:将计算出的内漂系数与原始偏差量,带入运算公式中,计算出正确的秤的测量值,以更新电子秤的参数。
三、校准原理校准
(1)步骤1:准备测试重物:在校准电子秤的过程中,首先要准备数个已知重量的质量测试物,以比较它们的总重量与所测量的重量值。
(3)步骤3:根据偏差量修正:将确定的原始偏差带入校准原理的运算公式,通过按照校准原理的要求修正,使电子秤能够返回准确的测量值。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使用电子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电子秤的校验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电子秤进行校验的人员。
第三条电子秤的校验是指通过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检测和调整电子秤的准确性和故障情况,保证其工作正常。
第四条所有进行电子秤校验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校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校验前准备工作第五条在进行电子秤校验前,应确保校验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件。
第六条校验人员应对电子秤进行检查,确保其外观无损坏,且电源线、仪表屏幕和其他外部零部件完好。
第七条在校验电子秤前,应将电子秤所在的工作区域清理干净,确保环境整洁,并关闭相邻区域的有干扰电源设备。
第八条校验人员应检查电子秤的相关标志和证书是否齐全,并做好记录,以便参考。
第九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所需的测试物体进行确认,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第三章:校验操作步骤第十一条校验人员应按照使用手册或相关规程,正确连接电子秤和校验仪器。
第十二条校验人员应按照电子秤的规格和要求,输入校验仪器所需的参数和参考值。
第十三条校验人员应将测试物体放置在电子秤上,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第十四条校验人员应按照校验仪器的要求,进行校验操作,并记录各项测试结果。
第十五条校验人员应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电子秤的参数和参考值,并重新进行校验。
第十六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符合要求。
第十七条校验人员应将校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备份相关数据。
第四章:校验后处理工作第十八条校验人员应将电子秤和校验仪器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相关设备的清理和维护。
第十九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第二十条校验人员应对校验仪器进行校准、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校验人员应将校验结果和相关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
电子秤校验安全操作章程
作业前
5.1.1 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校验前对各秤清空,注意称重显示是否在零位如不要先归或调然后再进行秤校验。
5.1.2 参加校称的所有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5.1.3 与操作人员联系,断开搅拌机电源并挂牌。
5.1.4 指定专人用对讲机和中控随时保持联系。
5.2 作业中
5.2.1 搬运砝码要轻拿放,不得撞击称体,摆放要均衡防止坍塌和物体坠落。
5.2.2 中控员要随时用对讲机与加砝码人保持联系,证校验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
5.2.3 严禁在校称时启动搅拌机。
5.3 作业后
32 /186
5.3.1 清理现场,按指定位置整齐摆放砝码。
5.3.2 与中控人员联系确认后恢复供电。
5.3.3 填写工作校称记录表。
6安全应急措施安全应急措施
6.1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根据害情况进行处置。
6.2 发生高空坠落时,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止血固定措施并根据害情况处发生高空坠落时,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止血固定措施并根据害情况处置。
電子稱內校規範1.校正件規格:電子稱(量程0-60KG) 。
2.校驗週期:半年。
3.校驗標準件:砝碼:(1g;5g;10g;20g;50g;100g;200g;500g;1 kg;2 kg) 巿質量計量監督檢測所認定合格標準件,儀器編號(FM-01; FM-02) 。
4.校驗環境:溫度10℃~30℃,濕度在40%~75%之间。
5.校驗內容:5.1外觀檢驗:5.1.1.目測電子稱,不得有影響計量精度的外觀缺陷。
5.1.2.觸摸各按鍵,觀察彈性及功能是否正常;按鍵上印字是否清晰可見。
5.1.3.檢查電子顯示屏顯示數字是否清晰可見。
5.2內校:5.2.1.內校時將電子稱置于水平面,盡量保持在封密環境下(避免空氣流動對測量精度影響) 。
5.2.2.常溫常壓下靜置并觀查3分鐘,看顯示屏上數字是否有跳動現象。
5.2.3.用外校合格的標準砝碼對電子稱進行校驗、比較,分別取電子稱量程20%、50%、90%作為校驗點,如重量為300g的電子稱分別取60g、150g、270g作校驗。
5.2.4.取用砝碼時要用鑷子或手套拿取,輕拿輕放,防此將其掉落地上。
5.3制訂結果:顯示值與砝碼實際重量誤差不超過下表所列數據時,判定合格。
6.檢驗注意事項:6.1校驗合格后,貼上校驗標簽。
6.2校驗不合格時,依實際情況暫停使用送廠商維修,嚴重作報廢處理。
6.3將校驗結果登入在“量規儀器校驗履歷表”上。
6.4電子稱每半年內校一次.品質政策:以品質爭取訂單、以服務回饋客戶、以誠信永續經營。
環保政策:開發選用環保材料、製造生產環保產品、持續改進環境績效。
电子秤校准操作规程表电子秤校准操作规程1. 概述电子秤是一种通过电子传感器测量物体质量的设备。
为了确保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定期进行校准操作。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电子秤校准的正确步骤和方法。
2.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2.1 确认电子秤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需要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校准。
2.2 验证校准标准物,确保其质量准确可靠。
2.3 准备好校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校准质量物、校准计算机软件等。
3. 校准步骤3.1 连接电子秤与校准设备根据电子秤的接口类型,确定正确的连接方式,确保电子秤与校准设备正常通信。
3.2 校准前的检查3.2.1 对电子秤进行表面清洁,确保无灰尘、污渍等物质影响测量结果。
3.2.2 检查电子秤的秤盘和支架是否稳固,无松动或破损现象。
3.2.3 校准前应待秤上的物体彻底静止后开始校准。
3.3 初始设置3.3.1 打开校准软件,根据软件指引进入校准设置页面。
3.3.2 输入电子秤的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序列号等。
3.3.3 根据校准质量物的质量值,设置校准标准值。
3.4 校准操作3.4.1 将校准质量物放在电子秤上,记录下测量结果。
3.4.2 在校准软件中输入测量结果,与校准质量物的真实质量进行比对。
3.4.3 根据比对结果,进行调整校准参数,使测量结果与真实质量值尽可能接近。
3.4.4 重复上述步骤,至测量结果稳定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3.4.5 校准结束后,保存校准参数,并进行校准参数确认。
4. 校准后的验证4.1 校准完成后,应进行校准结果的验证工作,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2 将校准质量物放在电子秤上,检测测量结果是否与校准标准值相符。
4.3 如果校准结果仍有较大偏差,需要重新进行校准操作。
5. 校准记录和报告5.1 在校准操作完成后,应记录校准日期、负责人、校准结果等必要信息。
5.2 根据记录生成校准报告,包括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校准步骤和校准结果等内容。
5.3 将校准报告保存存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查。
台秤(电子秤)校准规程1、目的通过对电子秤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可靠,本规程适应公司台秤(电子秤)。
2、校准前的准备秤体稳定放置在水平台面上,调节电子秤水平气泡至中心位置,四周无物体相碰,秤台上无杂物,正常温、湿度中进行校准,观察其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置零”键置零,若不能置零,按不合格计量设备处理。
3、校准首先进行角差校准,然后进行线性校准,角差校准:选择1/3max砝码(max为电子秤最大称量数),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4角,分别进行称量,4个角的读数偏差均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线性校准:选择用20%max和60%max砝码,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中央,分别进行称量,读数与标准砝码对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误差(计量精度按单台秤额定能力计算)。
4、校准结果记录填写《电子秤校准记录表》,根据校准结果作出不同的标识处理,品管建立《计量器具管理档案》。
5、不合格及报废处理校验结果不合格衡器处理:封存后停止使用。
通知维修人员或厂家进行修复。
修复后重新校准,确认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报废处理:不能修复的衡器,进行停用报废处理,报废衡器不得在车间其他岗位使用,悬挂封存或报废停用标识。
6、要求标准频率:①新购回首次使用前;②长时间未用重新使用前;③正常使用时每班前一次,班中一次;④不准岗位交换使用和借用。
标准职责:使用台秤(电子秤)岗位的班、组长负责规程的具体校准工作,车间主任负责校准工作监督管理并做好记录。
品管、他储部门计量管理员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对电子秤进行送外修复和定期外检及第三方监督并负责监督记录,归档。
卫生清洁:①做好防腐、防尘、防水工作,不得用水、油、清洗剂、气体直接对衡器进行清洗(扫),需用干抹布进行擦拭。
②不得用铁器或其它硬物对衡器本身进行造成表面或内部伤害的物质进行污垢清理及敲打;③非校准人员不得使用配置衡器的砝码进行校正或与校准无关的项目。
生产部2014年10月28日。
1.目的
为电子称校准的准确性,有效性,提供依据。
2.规范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电子称的校准。
3.定义
3.1 校准环境:温度:20℃±5℃
湿度:45%~75%
3.2 校准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
校准周期:12个月
允许误差:
4、职责
4.1 校准人员:负责校准电子称精度追溯;
4.2 使用部门:负责对电子称之清洁、维护保管及送校。
5、内容和步骤
5.1 电子秤上应有型号、名称、出厂厂名、最大称量、分度值;
5.2 检查外观是否正常,不得有明显的碰伤或其他缺陷;
5.3 将砝码或砝码组轻轻放置在电子秤的测量盘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并与砝码的标准值做比较,其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是,则
合格。
反之则不合格,须重新调整使之达到误差允许范围内;
5.4 载荷在不同位置的示值误差须在允许误差范围中,单个砝码应放在测
量区的中心位置,若使用多个砝码,应均匀分布在测量区域内。
如图:
5.5 电子称须平放无倾斜现象,应清洁无灰尘,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5.6 校准时需将电子秤等温30分钟后进行仪校;
5.7 每次校准过后须填写相应的《内部检定报告》
6、相应文件
JJG 539-2015 数字指示平
7、记录清单
电子称校准规程编号:SRPV-ZY-PG-029
版本:A/0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发布。
电子台秤内部校准规程
一、是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数字指示称的内部计量校准。
数字指示称:装有电子装置的称。
如电子计价器,电子台秤,固定式电子秤等。
二、计量和技术要求
1准确度等级
2检定分度值
检定分度值与实际分度值相等
及e=d
三、最大允许误差:
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下图为加载或卸载时的最大允许误差表。
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是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
例如:一台最大称量500kg的Ⅲ级电子台秤,检定分度值e =0.1kg 即: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为
0≤m≤50kg时最大允许误差为±0.05kg
50kg<m≤200kg时最大允许误差为±0.1kg
200kg<m≤500kg时最大允许误差为±0.15kg
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误差是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
四、重复性
对同一载荷,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该称量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五、偏载
按照上图所示放置砝码,同一砝码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其误差应不大于该称量的最大允许误差。
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秤校准规程
目的:规范电子秤的校准操作,确保电子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子秤的校准操作要求。
责任:计量主管、兼职计量员及相关人员。
内容:
1、外观检查:
1.1校准前检查制造厂及商标、规格型号、产品编号、准确度等级、最小称量:Min=、最大称量:Max=、检定分度值e和实际分度值d。
1.2校准标志应贴在秤的明显易见的部位,不易损坏。
2、测试前准备:
2.1将秤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调节到水平,四周无物体相碰,秤上无杂物,观察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将其至零。
2.2测试前应预加一次载荷到最大使用秤量。
3、校准:
3.1载荷应从零开,始逐渐往上加载砝码,直至最大使用秤量,然后逐步减少砝码,直至零载为止,测试至少应选定5个秤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4、重复性:
4.1分别在50%最大称量和接近最大秤量进行两组测试,每组至少重复3次。
每次测试前,应将秤调至零点位置,如果秤具有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装置,测试时应运行。
4.2对于同一载荷,多次秤量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该秤量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偏载:
5.1同一砝码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其误差应不大于该秤量的最大允许误差。
6、允许误差
7、电子秤校准周期为一年。
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秤校准规程
目的:规范电子秤的校准操作,确保电子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子秤的校准操作要求。
责任:计量主管、兼职计量员及相关人员。
内容:
1、外观检查:
1.1校准前检查制造厂及商标、规格型号、产品编号、准确度等级、最小称量:Min=、最大称量:Max=、检定分度值e和实际分度值d。
1.2校准标志应贴在秤的明显易见的部位,不易损坏。
2、测试前准备:
2.1将秤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调节到水平,四周无物体相碰,秤上无杂物,观察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将其至零。
2.2测试前应预加一次载荷到最大使用秤量。
3、校准:
3.1载荷应从零开,始逐渐往上加载砝码,直至最大使用秤量,然后逐步减少砝码,直至零载为止,测试至少应选定5个秤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4、重复性:
4.1分别在50%最大称量和接近最大秤量进行两组测试,每组至少重复3次。
每次测试前,应将秤调至零点位置,如果秤具有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装置,测试时应运行。
4.2对于同一载荷,多次秤量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该秤量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偏载:
5.1同一砝码在不同位置的示值,其误差应不大于该秤量的最大允许误差。
. .. .. .
6、允许误差
7、电子秤校准周期为一年。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