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嘉兴段)遗产构成和保存评估一览表—嘉兴市级20100607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8
象为遴选出的370项在全国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即“中国大运河遗产”。
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背景环境,规模总计7692平方公里。
3、项目成果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分段规划图纸和表格、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以及GIS支持系统等。
规划文本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了认定,对遗产价值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原则、目标与基本策略;明确了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制定了保护措施,提出了遗产的利用与展示以及管理的方案。
同时对遗产的研究和近期的工作也进行了规划。
图1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是保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区位图、大运河遗产分段示意图、历史沿革图、遗产构成总图及分段图、保护等级现状图分段图、遗产年代图、保存现状评估图、河道遗存管理现状图、水资源利用现状图、航运功能现状图、遗产展示现状图、考古工作现状图、规划重要点段分布图、保护区划图、展示规划图和近期规划图等,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将中国大运河分为十个大段,为了更好的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分省分段的编制了分段规划。
图2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图纸图4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GIS支持系统:大运河遗产GIS支持系统建立了准确、完整的大运河遗产数据库,建成大运河遗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对大运河遗产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研究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大运河保护管理、利用、研究的基础信息平台。
该系统用户登陆执行“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支持系统”目录下的“大运河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exe”文件,就可进入程序启动。
GIS系统界面由系统标题、系统菜单栏、图形显示控制区、图形显示窗口、鹰眼图窗口和动态提示栏构成。
图6 GIS定位测量界面定位测量: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按钮或“地图操作”菜单中的“点位量测”项,系统会自动弹出消息框,显示用户在地图中点击的当前点的坐标值。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文:----------------------------------------------------------------------------------------------------------------------------------------------------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大运河遗产,是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浙江段的河道和遗产点。
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应当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第三条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当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优先、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第四条省和相关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综合协调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所需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大运河遗产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应当明确部门职责,协调解决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
综合协调的具体工作由文物行政部门承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辖区内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大运河(27段58点,安徽一点一段,山东8段15点,江苏6段22点,河南4段3点,河北一段一点,浙江杭州5段6点宁波2段1点绍兴3点一段?)8省份27河段申遗成功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大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安徽一点一段入“世遗”据了解,安徽共有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两个申遗点入这次“大运河”申遗,是“一点”、“一段”。
申遗成功后,安徽省共有三处世界遗产。
其中柳孜运河遗址主要在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全长41.5公里。
1999年,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在公路建设中被发现,当时出土了8艘唐代木船,一座北宋时期的石筑台体,以及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瓷器。
这一考古发现不仅明确了运河流经柳孜的位置,也因此找到了从河南洛阳到江苏盱眙这一段通济渠的走向,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通济渠泗县段共长47公里,其中有水故道28公里,此次申遗的重点展示有6公里。
这里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场考察,称赞它是“活态运河”。
据了解,申遗成功后,两处运河所在县均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加大柳孜运河遗址保护力度,同时还将在大运河遗址上建大运河遗址公园,供人们了解历史。
山东段遗产点超四分之一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
据专家介绍,大运河山东段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
桑万琛;刘曼云;石拓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4(40)4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大运河沿线文化实证消失、文化特色泯灭的现象明显,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文化断裂的情况,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文化基因理论和基因的转录、翻译、变异等特质,解析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传承与创新框架,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探索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期为指导大运河沿线的规划建设、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及留住地方记忆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40-47)
【作者】桑万琛;刘曼云;石拓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二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性特征的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以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为例
2.基于文化线路视野的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安徽段隋唐大运河为例
3.
文化空间视角下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4.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路径探讨——以浙江嘉兴落帆亭为例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以大运河淮扬段里运河和中运河区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和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01•【字号】嘉政办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和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责任分解的通知嘉政办发〔20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责任分解》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面落实“十大提升行动”,以嘉兴的“稳”“进”“立”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努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
各牵头单位要切实承担牵头抓总责任,对标先进、拉高标杆,细化工作举措,把工作做成特色、做出亮点,确保重点任务高质完成、走在前列。
各相关单位要树牢“一盘棋”意识,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1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注: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
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责任分解。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嘉政办发〔2022〕37号•【施行日期】2022.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的通知嘉政办发〔2022〕37号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桐乡市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7月29日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浙江省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通则》等精神,加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打造彰显运河古韵的文化活力传承带、展现现代治理的生态文明展示带、弘扬中华文明的运河旅游休闲带、重现千年古道的航运发展示范带、承接国家战略的沿河开放利用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文件,编制本细则。
1.2 工作原则保护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强化引领,实施规划管控;古今融合,传承历史文脉;因地制宜,突出嘉兴特色。
1.3 适用范围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包括拓展河道监控区)内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应遵循本细则。
2 管控分区划定规则2.1 起始线和终止线划定规则以河道临水边界线为起始线,以具体地物或地形(道路、河流、桥梁、自然山体、建〔构〕筑物外围界线等)实际使用的地理空间边界为终止线。
建立起始线、终止线数据库,纳入嘉兴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因岸线整治、河道改道等情况改变河道临水线的,起始线及核心监控区范围原则上不作调整。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嘉兴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名
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1.18
•【字号】嘉政发〔2018〕2号
•【施行日期】2018.01.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嘉兴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的通
知
嘉政发〔2018〕2号
南湖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提出的“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要求,对嘉兴市区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建筑进一步加强保护与管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公布张百子桥等53处建筑为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
市文化部门要会同市规划建设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划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设置保护标志,建立记录档案,切实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
作。
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宣传。
附件:嘉兴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18年1月18日附件。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公布文件第一章总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田园水乡的生态优势和城乡统筹特色,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重视嘉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强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彰显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人文、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实现嘉兴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面积为4223.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两区全部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986.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南湖区的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长水街道、城南街道(部分)、七星街道、余新镇(部分)、大桥镇(部分)。
秀洲区的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高照街道、王店镇(部分)、王江泾镇(部分),面积为257.29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一全市城市发展目标与各类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嘉政发〔2009〕7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根据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我市从2007年8月起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至2009年7月已全面完成市本级区域的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和登录工作,共普查登录各类文物遗迹578处。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现将第四批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8处予以公布。
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附件:第四批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序号名称类别时代地址1嘉兴五金工具厂厂区工业建筑及附属物1968年凤桥镇新篁社区2南星桥桥涵码头清代凤桥镇新篁社区3梅园遗址聚落遗址良渚至春秋战国凤桥镇新篁社区4刘家墩遗址聚落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凤桥镇星火村5长生桥桥涵码头清乾隆油车港镇澄溪大街31号6龚宝铨故居名人故、旧居清代油车港镇马厍村75号7洪合项氏墓名人或贵族墓明代洪合镇良三村8高公兴酱园店铺作坊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新塍镇西南大街233号高公兴酱园门面房民国新塍镇西南大街225~231号9吴润昭私院宅第民居清太平天国年间新塍镇东北大街10嘉兴老火车站交通道路设施民国解放街道新火车站西侧11章氏茶园遗址其他古遗址清代塘汇工业区12辅成小学教学楼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1937年建设街道少年路环城路交叉口辅成小学行政楼13穆家洋房典型风格建筑及构筑物民国建设街道环城东路508号14嘉兴绢纺厂老厂区工业建筑及附属物民国南湖街道南湖东畔15王店米厂苏式圆筒粮仓群工业建筑及附属物1950年代王店镇四喜社区塘东街13号16沈钧儒家族墓名人或贵族墓清代至民国余新镇长秦村17里仁桥桥涵码头清代新城街道九里村18大墩岗遗址聚落遗址新石器时代王店镇建南村嘉兴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十日——结束——。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1.19•【字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应保护的文化遗产范围:(一)物质文化遗产: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其他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公布的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传统节日保护地、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以及各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保护的其他文化遗产。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目标责任制。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承担相应的文化遗产日常保护职能,确保文化遗产安全。
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属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与所属有关部门(单位)及各镇(街道)应分别签订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书,并纳入相关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内容。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下设专家委员会,负责文化遗产的认定、评估和项目评审、技术审查等工作,为所在地人民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嘉兴大运河(嘉兴段)河道位于太湖东南水网地带,干道长约110公里——其中嘉兴段主河道以嘉兴环城河为中心,长81.22公里,经过嘉兴市本级、桐乡市和海宁市,北接江苏,南连杭州——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太湖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
在不断发展、治理过程中,嘉兴段的河道不断优化、拉直、拓宽,形成了不同时期河道线位并存,通向各个中心城市运河河道相对独立的网状体系,体现了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线路规划的合理性,在历史进程中由最早的发动战争通路,逐渐演变成加强地方统治、漕运、水利灌溉、文化传播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沟通南北水运交通运输的功能。
作为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较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嘉兴段的申遗之路并不平坦,甚至一度被人遗忘,但在有关方面的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下,嘉兴市最终还是踏上了申遗之路。
为摸清家底,自2007年7月起,在省文物局专家指导下,嘉兴市抽调市本级、桐乡、海宁文物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全面开展对大运河(嘉兴段)沿线文化遗产的大普查,经过近四个月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完成了运河空间的信息采集。
2008年8月,根据申遗新要求,嘉兴市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大运河(嘉兴段)沿线进行全程复查,共登录河道本体149处、不可移动文物437处,形成了20余万字的大运河(嘉兴段)遗产调查报告,掌握了嘉兴城市与运河的发展史、运河河道的历史沿革、沿岸不可移动文物遗存分布等情况,为编制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提供了翔实资料。
遴选申遗名单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嘉兴市根据省大运河专家组的意见,突出重点,遴选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遗产点段,分别推荐列入省级规划、国家大运河总体规划等遗产保护名录。
在2011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修订稿)》中,嘉兴境内包括苏州塘、杭州塘等在内的110公里河道,以及分水墩、落帆亭、长安闸、长虹桥、文生修道院等7处遗产点列入预备名单,最终有长虹桥和海宁长安闸2个遗产点,苏嘉运河、嘉兴环城河、杭州塘、崇长港、上塘河、桐乡崇福-余杭塘栖等6段河道共8个点(段)列入名单,展现了嘉兴段的风采。
象为遴选出的370项在全国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即“中国大运河遗产”。
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背景环境,规模总计7692平方公里。
3、项目成果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分段规划图纸和表格、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以及GIS支持系统等。
规划文本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了认定,对遗产价值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原则、目标与基本策略;明确了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制定了保护措施,提出了遗产的利用与展示以及管理的方案。
同时对遗产的研究和近期的工作也进行了规划。
图1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是保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区位图、大运河遗产分段示意图、历史沿革图、遗产构成总图及分段图、保护等级现状图分段图、遗产年代图、保存现状评估图、河道遗存管理现状图、水资源利用现状图、航运功能现状图、遗产展示现状图、考古工作现状图、规划重要点段分布图、保护区划图、展示规划图和近期规划图等,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将中国大运河分为十个大段,为了更好的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分省分段的编制了分段规划。
图2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图纸图4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GIS支持系统:大运河遗产GIS支持系统建立了准确、完整的大运河遗产数据库,建成大运河遗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对大运河遗产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研究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大运河保护管理、利用、研究的基础信息平台。
该系统用户登陆执行“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支持系统”目录下的“大运河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exe”文件,就可进入程序启动。
GIS系统界面由系统标题、系统菜单栏、图形显示控制区、图形显示窗口、鹰眼图窗口和动态提示栏构成。
图6 GIS定位测量界面定位测量: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按钮或“地图操作”菜单中的“点位量测”项,系统会自动弹出消息框,显示用户在地图中点击的当前点的坐标值。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本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5.24
•【字号】嘉政发[2012]64号
•【施行日期】2012.05.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本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嘉政发〔2012〕6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要求,市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文物普查,筛选出穆家洋房等不可移动文物点487处,并报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认定,确定为嘉兴市本级不可移动文物,现予公布。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科学规划,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认真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嘉兴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附件:
嘉兴市本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关于进杭大运河嘉兴段的报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杭州大运河嘉兴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连接嘉兴和杭州两座城市的纽带,它见证了数百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进杭大运河的重建工程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进杭大运河嘉兴段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将回顾嘉兴段的历史背景,了解它是如何成为一条繁荣的水上交通干线。
然后,我们将探讨进杭大运河对嘉兴的意义,从经济、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其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对进杭大运河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文章进行总结。
进杭大运河嘉兴段的重建工程将会为嘉兴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嘉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进杭大运河的重建将会推动其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外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兼顾保护和开发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进杭大运河的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确保在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深入研究嘉兴段的历史和进杭大运河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重要项目的价值和前景。
同时,对于嘉兴段进杭大运河的建设,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包括保护遗产、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等方面,以保证它能够顺利建设,并为嘉兴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而言之,进杭大运河嘉兴段的重建工程将不仅对于嘉兴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进一步加强保护、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我们相信嘉兴段的进杭大运河将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2. 正文2.1 嘉兴段的历史背景:介绍嘉兴段作为进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嘉兴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景观。
- 嘉兴在古时候就拥有发达的水运交通,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