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课设计三篇篇一教课目标篇三教材解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生》两则寓言构成。
课文分别勾画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实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犯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尽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短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并且特别拥有现实意义。
学情解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课建议寓言经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课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风趣的特色,指引学生联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联合学生的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理解和心得寓言,从中遇到教育和启迪。
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生”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心得词句,认识寓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悔过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生”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悔过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课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会认“亡”“牢”等 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习题第一组句子的不一样。
3.懂得应当听取他人的劝说,实时悔过失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寓言二则》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 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巴望、揠苗助长、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上节课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叫《亡羊补牢》,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小老师领读词语。
羊圈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劝告后悔重点:圈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
找出轻声词,再读读。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2)开小火车读词语。
4.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2)分组读2-5自然段每组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5.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寓言二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则寓言故事;(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2)教育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2 寓言二则2. 生字词学习:略3. 课后练习: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则寓言故事;(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等;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2)板书课题,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大意;(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与同桌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角色扮演;(2)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5. 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12 寓言二则2. 板书内容:略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略2. 家庭作业:略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有所提高;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以下是一份针对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阅读《寓言二则》这篇文章,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3.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1.课文《寓言二则》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图片或演示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物体,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在故事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2.呈现一些与道德相关的图片或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对与错,从而导入道德寓言的概念。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寓言二则》,并由老师针对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解释和讲解。
2.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等辅助教具,呈现每则寓言故事对应的情景和角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逐一讨论每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能表达的道德观点。
三.阅读理解(10分钟)1.老师提问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2.引导学生向课文中寻找相关信息来支持他们的回答。
四.学生讨论(15分钟)1.分小组或整班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对于故事中寓意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理解尊重并接纳他人的意见。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选一个故事,再次讲述这个故事。
2.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寓言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2.评价学生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将小组写作练习的材料整理成一篇短文,讲述他们选定的寓言故事。
2.鼓励学生思考每则寓言故事的启示,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3.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自己编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准备分享给同学们。
备注:1.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三教材剖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反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妇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剖析学生在课外浏览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粗浅,所以学生在浏览、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心得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感知课文内容,心得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长” 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习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别人的劝告,及时改过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12 寓言二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课前解析】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用词准确生动故事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
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
“转来转去”“巴望”“天天”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寓言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出示课件3)寓言有什么特点呢?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识记生字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能区分句子的不同。
学习难点:能把生活中的事情与成语寓意联系起来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导入,齐读课题:12、寓言两则2、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学习两则寓言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
1、理解题目意思。
初读课文。
2、自己读故事,有书的同学可以标出自然段,并把生字圈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趣味识字。
5、指导写字:三、精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亡羊补牢》,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亡羊”,哪几个自然段写“补牢”。
1、哪几个自然段写丢羊?1---4自然段。
那他丢了几次羊呢?为什么他的羊会丢?学习第一自然段:2、第一次丢羊后,街坊看到了,和他有一段对话。
(1)读了他俩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区分句子: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去掉吧,语气还一样吗?(2)街坊这样劝他,他是怎么说的呢?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读了他的话,你有怎样的感觉?再读这个句子,注意句子后面的问号:他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了自己的不以为然、毫不。
(3)师生分角色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4)拓展:养羊人觉得,羊已经丢了不需要再修羊圈。
你们也是这样认为吗?3、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段中,用了两个又:因为这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模一样。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作者介绍】
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yáng bǔ láo jīn pí lì jìn
diū shī quàn gào zuān rù
二、选字组词。
后(悔侮)(焦交)急(叼刀)走
街(防坊)(节截)住二(则侧)
三、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 一词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了办法;说明他一刻也没有休息。
表明他很累。
2.有一天,你看到了这个“揠苗助长”的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描述,填成语。
有一位爸爸,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只要一有空,他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学校学了,回家来还要学钢琴,周六、周日还要上形体课、奥数。
爸爸的做法让孩子吃不消了,孩子经常生病,精神非常恍惚。
爸爸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急于求成,不过,现在孩子还小,我们要赶紧补救,()为时不晚。
参考答案:
一、亡羊补牢筋疲力尽丢失劝告钻入
二、悔焦叼坊截则
三、1.终于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 2.示例:你这么做是错误的,我们每
个人都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行事,否则会出现问题。
四、揠苗助长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