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坂茂作品
- 格式:pdf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35
坂茂的灾后安置建筑作品解读
阳海辉;余昉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4(000)021
【摘要】对成都华林小学震后纸管校舍、克莱斯特彻奇纸教堂和避难所的纸质隔间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用硬纸管等可循环使用建材搭建的建筑的特点,指出了临时性安置建筑在灾后显著的应急作用,为我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总页数】2页(P5-6)
【作者】阳海辉;余昉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
【相关文献】
1.日本建筑师坂茂和他的纸建筑 [J], 李佳
2.坂茂“Paper—Loghouse”临时过渡安置房建造还原 [J], 徐梦一;侯林
3.专访2014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坂茂:建筑师应该看到处在困难中的人群 [J], 都文娟
4.做建筑,并非“纸”上谈兵——访日本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坂茂 [J], 张小千;
5.以纸管材料为设计核心的实践之路——坂茂的灾后安置房设计理念 [J], 李成一;唐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几千年的建筑精髓,如今只能靠日本匠人“发扬光大”?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榫卯Mortise-Tenon在瑞士苏黎世有这样一座房子,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通透的玻璃幕墙一挂到底。
但当人们走入其中,无不被其精妙的结构、工艺征服。
梁、柱、檩等房屋的主体结构,全部用木材架构,这在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简直就是一座建筑奇迹!再看细节,用的竟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建筑精髓的榫卯结构,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发明并开始应用,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不需要一颗钉子,就能造出异常坚固,传承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房子。
而这种工艺在传到日本后,被日本工匠一代代传承改进,称为“河合继手”。
瑞士这座Tamedia:媒体大厦,就是由熟稔“河合继手”的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完成。
在敲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他用近2000m3的循环再生的云杉木,打造出每一个部件和榫卯结构。
然后像搭积木、拼装玩具般,用榫卯结构将各个独立的部件连接在一起。
由于各个木质部件紧密结合在一起,万一出现地震、火灾等情况,就有可能因为一个部件的损毁,导致大面积坍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独特的梁、柱设计让受力更加均匀合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的稳固。
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工人只需将组合好的部件,按图纸组装在一起,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像魔法似的仅用木头就搭建起如此一座宏伟的建筑,让众多不懂榫卯结构的外国人不可思议,世界再一次见证了“河合继手”的神奇。
但很多国人看后却深感悲哀,7000多年的榫卯如今却只能靠日本人“发扬光大”。
外国人提起榫卯,想到的也是日本的古建筑。
甚至有人批评中国人将传统工艺抛在了脑后,盲目追寻西方先进建筑的脚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出一座座毫无特色的建筑,把人挤压在了无生气的空间里,完全失去了建筑工艺之美与人文关怀。
这也正与建筑师坂茂提倡的建筑责任与人文精神相契合,而他的责任从来不是说说的。
浅析坂茂先生“纸牌屋”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渊源作者:陈欧阳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以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坂茂先生的“纸牌屋”为出发点,解析其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渊源,本文认为坂茂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地理环境等是离不开的而且坂茂的人道主义精神致力于用硬纸管、竹子等廉价环保的材料为灾区人民设计经济耐用、易于组装拆卸、可循坏利用的临时住宅,快速打造抚慰灾民心灵的栖身之所。
坂茂通过改变建筑的形态以及廉价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的综合应用并结合轻结构建构等设计手法,表现出适应、经济和生态的特征,是当之无愧的人道主义设计师。
关键词:人道主义精神;物哀;临时性建筑人道主义精神指的是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是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普世观,而坂茂,201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是一名来自日本的杰出建筑师,30多年来,他用“纸”做建材,为受灾地区的人民构建坚实、轻便、适用的住宅,他的速成“纸牌屋”搭建非常快,能以最快的速度打造慰藉灾民心灵的栖身之地以减淡灾难给灾民带来的悲痛。
一、地理环境日本领土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仅仅由太平洋上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大概有80个活火山,仅日本就佔了全球火山的百分之十。
由于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频繁的地质活动,阻碍了化石燃料(煤石油)的形成,所以日本没有自己出产的石油、煤炭、钢铁材料,1.5亿人口挤在这小小的国土里,从古至今,的相对缺乏使日本人一直有一种能源危机感,于是在孩童时期便给他们灌注节约的观念,所以在日本,节约意识早就渗入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情节里。
幼年的坂茂想做一名木工,他们家加建过很多次,受到节约意识的影响,他常常把木匠用剩的边角料制作成玩具。
正因为他童年的这些经历,让他养成了讨厌乱扔东西的习惯,也让他在执业后能保持冲动去重复利用一些便宜环保的材料。
坂茂设计的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坂茂设计的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坂茂(Shigeru Ban)设计的美国阿斯本艺术博物馆(Aspen Art Museum)近日对外开放。
为庆祝新展览馆的建成,这里有六项不同的展览会首次在馆内举行。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这是由坂茂设计的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2014年8月9日是公众开放日。
设计师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坂茂。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相关机构正在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以纪念这个时刻。
建筑面积为33,000平方英尺,作为该机构的扩建用地。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市中心。
为了庆祝这个新建的展览空间开幕,这里将举行有六个不同的开幕展,展出一系列的当代艺术作品。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新的博物馆使用木条编织而成,外观识别性强。
编织状的木条是为了可以遮盖着玻璃幕墙。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该建筑由一个17,500平方英尺的画廊组成,画廊还有一个屋顶的雕塑花园,滑动的玻璃门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室内与室外空间,供游人观赏毗邻的雪山。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阿斯本艺术博物馆。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自1979年创立,用以每年表彰一位或多位在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贡献,因其评审程序的公正性、权威性以及获奖者的影响力,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现代建筑思潮的伟大脉络,普利兹克奖更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1979-2020年间,全部42位获奖者▼2020年第42届伊凡娜·法瑞尔Yvonne Farrell+雪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 爱尔兰▼2019年第41届矶崎新Arata Isozaki日本▼2018年第40届巴克里希那·多西Balkrishna Doshi印度▼2017年第39届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Rafael Aranda,Carme Pigem,and Ramon Vilalta 西班牙▼2016年第38届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Alejandro Aravena 智利▼2015年第37届弗雷·奥托Frei Otto德国▼2014年第36届坂茂Shigeru Ban 日本▼2013年第35届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2012年第34届王澍Wang Shu中国▼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2010年第32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Thom Mayn美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大利亚▼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Norman Foster 英国▼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3年第15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美国▼1988年第10届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和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巴西/美国▼1987年第09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1986年第0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5年第07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1984年第06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3年第05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1982年第04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1981年第03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0年第02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79年第01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从坂茂获普利兹克奖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唐望松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14(021)005
【摘要】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给日本建筑师坂茂,不仅缘于他对自然材料尤其是纸质材料的运用表现出的创新精神,也不仅在于他的众多的杰出建筑作品,更是由于他人道主义救助所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社会责任感.从坂茂获得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对比、反思中国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有些建筑师放弃建筑师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建筑师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有的建筑师则追随浅薄的时尚和潮流,有的建筑师关注个人名利.我们应该从坂茂获普利兹克奖受到启发,坚守建筑师的职业精神,担当起应有的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总页数】3页(P269-271)
【作者】唐望松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
【相关文献】
1.专访2014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坂茂:建筑师应该看到处在困难中的人群 [J], 都文娟
2.中国建筑师王澍首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J],
3.解读获普利兹克奖的三位日本建筑师 [J], 王润生;范国晖;官爱红
4.瑞士建筑师卒姆托获2009普利兹克奖 [J],
5.三位西班牙建筑师获2017年普利兹克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用硬纸管建临时世界杯馆
摘要:为了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为人们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坂茂建筑事务所在巴西驻京东大使馆建起一座临时的世界杯馆。
该建筑物由高强度的可回收硬纸管组成,巴西社区也为该建筑的建立贡献了部分力量。
一旦世界杯结束,该建筑就会被迅速拆除。
2014年世界杯期间,人们在该露天展馆中举行各种活动
建筑物的粗大的柱子与上方细小的横梁均由纸板管组成,支撑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屋顶。
前墙布满圆孔,面向街道,孔内零星地点缀着几个足球。
馆内还设置了一些桌子和凳子,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便利。
在展馆为期40天的使用期内,这里举行了各种与世界杯与文化相关的活动,包括向公众开放的小型Bossa Nova秀直播节目、电影放映、专题会以及其它通俗的免费活动。
硬纸管段组成的多孔前墙零星地点缀着几个足球
粗大的柱子支撑着展馆的房顶
巴西社区成员为展馆的建立贡献力量
展馆坐落在巴西建筑师ruy ohtake设计的大使馆(1982)前方
建筑物内举办了各种展览会,包括该项目的建筑师坂茂(右)的演讲
拟建方案的模型照
拟建方案的模型照
世界杯巴西队比赛前汇集在展馆的球迷们世界杯巴西队比赛前汇集在展馆的球迷们前墙完成后,摆好姿势准备拍照的孩子们建筑物前面的梯子在许多活动中被用作座位。
普利策奖获得者板茂分析报告框架
1序言:
普利策奖获奖评价;建筑界评价;社会评价;板茂生平关键词(3-4张ppt)
2生平介绍:
求学历史,分时期作品,与其相关的人或历史事件;播放视频(3-4张ppt)
3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极简主义,材料思维,人文主义);创作思想来源分析。
(2-3张ppt)
4作品分析:
极简主义作品:如幕住宅、2000年日本世博会日本馆
材料思维作品:如纸教堂
人文主义作品:如灾后建筑
5启示:
板茂的作品时间表(对比其他的建筑师);板茂的作品与别的建筑师不同之处。
“为何板茂获奖”—个人分析:精神与创作来源的肯定;社会环境分析:西方生态观念影响下,辅以社会关怀的西方观念,以迎合西方观众为主的普利策建筑奖环境。
(2-4张)
6结语:
“总结”
PS:成果“图多字少”,简明扼要。
以分析图为主要内容。
2014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及其作品集普利兹克奖于3⽉25⽇公布2014年度获奖者——⽇本建筑师坂茂,颁奖典礼将于6⽉13⽇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举⾏。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说:“坂茂象征着⼤⾃然的⼒量,鉴于他在遭受⾃然灾害地区为⽆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这⼀提法恰如其分。
⽽且,他还完全符合Architectural Pantheon‘建筑圣殿’的⼏项资质—他对⼯作对象有着深厚的理解,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有充分的好奇⼼和执着;创新永⽆⽌境;独到的眼光以及敏锐的感官。
他还拥有任何普利兹克奖得主都必不可少却⼜难以描摹的⽓质。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他的结构性创新;和他对⽵⼦、织物、纸板以及再⽣纸纤维与塑料复合材料等⾮传统材料的创造性使⽤。
坂茂在⾃⼰位于巴黎的⼯作室接受采访时表⽰:“获得这⼀奖项是莫⼤的荣誉。
获奖后,我必须保持谨慎,继续聆听于我的服务对象,⽆论他们是私⼈住宅客户还是救灾⼯作中的⼈们。
我把这个奖项看作是对⾃⼰的⿎励,我会坚持⾃⼰的事业——不是改弦更张,⽽是继续成长。
”他的建筑通常被誉为“可持续”和环保设计,但他本⼈表⽰:“⼤约30年前我开始采⽤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有⼈谈论环境,⽽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
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的材料怀有兴趣。
”坂茂将成为第七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本建筑师,前六位分别是已故的丹下健三(1987年)、槙⽂彦(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岛和世与西泽⽴卫团队(2010年)以及伊东丰雄(2013 年)。
获奖者简介建筑师坂茂出⽣于东京,现年56岁,⽬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作室,是建筑界的奇才。
他不仅为私⼈客户设计优雅且富于新意的作品,⽽且将同样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设计⽅法,⼴泛运⽤于⼈道主义事业。
⼆⼗年来,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然和⼈为灾害现场,同当地民众、志愿者及学⽣合作,为灾民设计和构建简单、得体、低成本且可循环利⽤的避难场所和社区设施。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坂茂作品——美国阿斯本艺术博物馆最后一代阿斯彭艺术博物馆(AAM)于去年8月开放,由2014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ward)设计,由2014年的建筑大师班(Shigeru Ban)设计。
这个博物馆坐落在科罗拉多的美丽的麋鹿山脉附近。
这个博物馆基本上是一个玻璃立方体,由一个由纸、树脂和木制板组成的玻璃板所覆盖。
这是阿斯彭艺术博物馆的两个立面。
Shigeru Ban被称为材料的模范。
在所有可回收的材料设计中,建筑师是这个领域的一个例子,因为它使用回收的纸张和纸板,用于许多建筑的结构。
在回收材料中,Shigeru Ban设计了有机形式,创造了一种简单而优雅的风格。
当材料被观察到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树脂、纸和木头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表面上有两层,在他们的会议上是完美的,而且材料的明显的不稳定性。
外部的外部覆盖将我们与外部联系在一起,并在内部创造出自己的氛围。
博物馆的内部是Shigeru在他的家具上的标签,他的分区和他的细节都是用硬纸板做的。
在光线中创造的阴影的游戏,它的每一个分区都是对内部空气的责任。
就像外面的人一样,楼梯是大楼内部的主角。
这些都是战略上的,在其中的一个立面上。
在其他三个层次上的强制旅行是我们所看到的奇观,Shigeru扮演的是进入的光,外部的景观和内部的氛围,将用户带到其他高度。
这个大楼梯也把我们带到了屋顶,在那里你可以看到阿斯彭山脉的美景。
建筑的入口大厅在屋顶上,就像建筑师说的,“就像滑雪的体验——爬上山顶,欣赏风景,然后滑下去。
”在屋顶上是自助餐厅和酒吧的地方,所以这个空间是人们休息和欣赏风景的地方。
通过建筑的衣服,你可以感觉到建筑的结构,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弯曲的木头,当你爬上大楼梯时,你会看到它。
在白天,它是自然光的女王。
在甲板上,有一些天窗被打开,让光线进入下一个画廊。
在一天的时间里,锻造的区域可以提供最好的光线。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可以从最好的方式观察每一个洞。
2014普利兹克奖日本建筑师坂茂作品2014-4-10 00:15:46 出处:其他作者:佚名我要评论坂茂,1957年8月5日出生于东京,父亲是丰田公司的业务人员,母亲是“高级定制”女装设计师。
坂茂的父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在坂茂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小提琴。
坂茂的母亲每年都前往欧洲参加巴黎和米兰的时装周,这激起了坂茂到海外旅行的渴望。
坂茂的儿时家里住的是木屋,常常雇请木匠们前来修缮。
坂茂对传统木匠活儿很着迷,喜欢自己挑选木块搭建小玩意儿。
那时的坂茂希望成为一名木匠。
Cardboard Cathedral, 2013,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Photo by Stephen Goodenough ↓↓2014普利兹克奖日本建筑师坂茂作品小学和初中阶段,坂茂在艺术和工艺方面表现不俗。
他为完成九年级暑假作业,而设计了一座房子被评为最优并在学校展览。
此后,他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
与其梦想同行的,是他对英式橄榄球的热爱。
他从10岁起就打橄榄球,在初中时入选东京地区少年队,并参加了与韩国国家队的比赛。
坂茂希望考取早稻田大学,以便同时追寻自己的橄榄球和建筑学梦想。
他听说要参加绘图考试才能上早稻田大学,于是从10年级开始,他每个星期天都去一位画家的工作室学习绘图,并且从11年级开始,每天完成校内橄榄球训练后,他都要去绘画学校学习。
11年级时,坂茂被选为橄榄球队的正式队员,并参加全国巡回赛,但他所在球队第一轮就遭败北。
此后,他决定放弃进入早稻田大学的打算(该校以其橄榄球实力著称)转而报考东京艺术大学,把重点放在建筑学的学习上。
从12年级开始坂茂参加了大学预备学校的夜间课程。
他第一次学会了使用纸张、木材和竹子搭建结构模型,他的特殊能力很快就证明,他在这个领域是无与伦比的。
他的夜校老师是智治真壁,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
有一天,坂茂在真壁家里读到一篇有关约翰·海杜克的文章,海杜克被称为“纸建筑师”,时任纽约库珀联盟建筑学院院长。
探析坂茂的纸建筑和他的设计理念作者:***来源:《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在建筑材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纸筒材料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临时性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以纸筒作为展馆的内墙、天花板及展示台的主要建筑材料,不仅减少了因展览时间短而造成的材料浪费,而且意外发现了纸管超乎想象的强度,进而孕育了“纸建筑”的创作原点,“纸建筑”的概念就是这样诞生的。
作为纸建筑的代表性人物,日本建筑师坂茂对纸筒材料的探索运用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都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怀。
文章对坂茂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纸建筑和他的设计理念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可以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坂茂;纸筒建筑;人道主义;环保2014年3月24日,日本建筑师坂茂荣获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他是第七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他全部的作品中。
他通过杰出设计,来应对高难挑战。
坂茂拓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以及受灾群众的对话。
他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再加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这位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他的作品类型相当丰富,有教堂、艺术中心、展览馆、住宅楼等,下面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件作品进行分析。
一、纸建筑作品分析(一)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坂茂与弗雷·奥托合作设计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该场馆采用了坂茂使用最娴熟的建筑材料纸筒作为该建筑物的基本结构。
参考傅诚和魏春雨的《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得知展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长73.8m,宽25m,最高处达15.9m。
建筑是由三层结构构成。
第一层是由纸筒纵横交错地形成结构网,每个网格单位尺寸是1m×1m。
普利兹克建筑奖2014年获奖者坂茂日本凯悦基金会赞助
以下内容包括坂茂的建筑作品。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点击链接可以下载到高精度图片, 可用于
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坂茂获奖公告的相关印刷和传播, 使用
图片时请注明图片来源。
高精度图片可用于报纸、杂志和其它媒体的印刷。
所有图片由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普利兹克建筑奖
坂茂, 摄影: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
日本神户
摄影: Hiroyuki Hirai
摄影: Takanobu Sakuma
日本神户
5
摄影: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卢旺达纸质
难民避难所
1999年
比温巴难民营
卢旺达
土耳其
摄影: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
印度布吉
摄影: Eresh Weerasuriya Kirinda房屋
2007年
斯里兰卡Kirinda
摄影: Dominic Sansoni
摄影: Li Jun 摄影: 建筑志愿者师网络华林小学临时校舍
2008年
中国成都
纸质应急避难所Array海地
2010年
海地太子港
摄影: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
12
摄影: Didier Boy de la Tour
纸音乐厅2011年
意大利拉奎拉
摄影: Fabio Mantovani
摄影: Hiroyuki Hirai 集装箱临时房屋
2011年
日本宫城县女川
纸隔间系统 4
2011年
日本
摄影: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
新西兰基督城
日本静冈市
摄影: Hiroyuki Hirai
摄影: Hiroyuki Hirai
日本山梨县
摄影: Hiroyuki Hirai
日本山梨县
摄影: Hiroyuki Hirai
幕墙宅Array 1995年
日本东京
摄影: Hiroyuki Hirai
摄影: Hiroyuki Hirai
日本长野
摄影: Hiroyuki Hirai
日本神奈川县
摄影: Hiroyuki Hirai
裸宅Array 2000年
日本埼玉县
摄影: Hiroyuki Hirai
摄影: Hiroyuki Hirai
2000年
德国
摄影: Hiroyuki Hirai
法国巴黎
摄影: Didier Boy dela Tour
摄影: Didier Boy dela Tour
尼古拉斯•海耶克
中心
2007年
日本东京
Copyright © 2007, The Swatch Group Ltd 摄影: Hiroyuki Hirai
金属百叶窗宅Array 2010年
美国纽约
摄影: Michael Moran
摄影: Michael Moran
蓬皮杜梅斯中心
2010年
法国
摄影: Didier Boy de la Tour
高尔夫球会所
2010年
韩国
摄影: Hiroyuki Hirai
办公大楼
2013年
瑞士苏黎世
上图 摄影: Didier Boy de la Tour
左图 摄影: Photo by Shigeru Ban Architects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