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适体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8
SELEX技术及核酸适体的介绍SELEX技术即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
利用该技术可以从随机单链核酸序列库中筛选出特异性与靶物质高度亲和的核酸适体 (Aptamer)。
SELEX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体外化学合成一个单链寡核苷酸库,用它与靶物质混合,通过重复的筛选与扩增,洗去与靶物质不结合或与靶物质有高亲和力外的核酸分子,分离纯化与靶物质高度亲和的核酸适体。
SELEX技术及核酸适体具有库容量大,适应范围广泛;分辨率高,实用性强;亲和力高;筛选过程相对简便、快速、经济;适配子体积小等优势。
该技术体外诊断和体内治疗及药物的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应用。
服务内容:1. 核酸适体的SELEX筛选(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
2. 适体与靶标结合及亲和力的验证。
3. 提供适体单克隆。
客户提供1. 蛋白质类靶标——可为蛋白质溶液/冻干粉/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 (1) 如为蛋白质溶液提供50μg纯度>99%的蛋白质; (2) 告之蛋白质的确切名称,并附上生物或环境安全的相关信息; (3) 如为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请提表达该蛋白的细胞和空宿主细胞;由于筛选过程中需要活细胞,我们将为此种样品提供短时的细胞培养服务(收费),客户可提供可配制500ml培养基所需的材料。
2. 小分子物质靶标: (1) 提供50μg小分子与载体的偶联物(附偶联率检测报告); (2) 告之小分子的确切名称,并附上生物或环境安全的相关信息; (3) 提供游离的小分子物质(溶液或固体,视具体物质而定)。
我们提供 1. 能够与靶标结合,序列各异且亲和力(Kd)在10-8~10-10nmol/L的核酸适体单克隆若干(视最终测序结果); 2. 核酸适体亲和力检测(毛细管电泳法)结果; 3. 对应核酸适体单克隆测序的峰图; 4. 带有核酸适体(载体)单克隆的大肠杆菌菌液; 5. 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筛选过程中的富集率数据及相关的照片等)。
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徐敦明;吴敏;邹远;张强;吴崔晨;周昱;刘贤进【摘要】Aptamers are all new ligands with a high affinity for considerably differing molecules ranging from largetargets as proteins over peptides, complex molecules to drugs and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or even metal ions. These molecules are identified and selected through an in vitro process called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 Aptamers are widely used, includ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asic research, drug development,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alytical and separation tools bearing aptamers as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binding elements are another big field of application. The SELEX method was modified over the years in different ways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and less time consuming, to reach higher affinities of aptamers selected and higher automation of process. In reviewing this technology, the article covers the topic, following a general introduction, under the headings: the SELEX protocol, the development of aptamers by use of SELEX,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ptamers in food safety.%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技术(SELEX)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它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对可结合的配体有严格的识别能力和高度的亲和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SELEX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特点与Aptamer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性,使得Aptamer在分析化学与生物医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提高筛选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核酸适体筛选技术新进展、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展望了核酸适体在食品安全分析上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1(039)006【总页数】9页(P925-933)【关键词】核酸适体;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食品安全;残留分析;有机小分子;评述【作者】徐敦明;吴敏;邹远;张强;吴崔晨;周昱;刘贤进【作者单位】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361026;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361026;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0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南京,210014;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361026;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1,2]。
核酸适体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核酸适体技术是一种基于核酸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其他分子的技术。
它的研究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技术原理和方法的角度来看。
核酸适体技术主要包括SELEX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和方法的改进。
SELEX技术是通过不断筛选和进化,使得核酸适体与特定的靶分子结合,从而获得高度特异性的适体。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SELEX技术进行了许多改进,如分子进化技术的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等,使得核酸适体的筛选效率和特异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从应用领域来看,核酸适体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核酸适体可以作为药物靶向输送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
此外,核酸适体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和分子成像等领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另外,从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核酸适体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例如,一些
学者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核酸适体筛选平台,以提高筛选效率和特异性;还有一些研究者将核酸适体技术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开发出具
有生物传感和药物释放功能的纳米材料复合物,为生物医药领域带
来新的突破。
总的来说,核酸适体技术在研究发展现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从技术原理和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研究热点和趋势等多个角度来看,都表明了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
研成果和应用突破,推动核酸适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核酸适配体识别原理核酸适配体识别原理是基于生物化学原理,通过适配体的选择性亲和性识别目标核酸序列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核酸适配体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一、核酸适配体的基本定义和作用核酸适配体是一种单链的DNA或RNA分子,它们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亲和性,可以与目标核酸的特定位点结合,实现对目标核酸的无标记检测、定量和成像等。
二、核酸适配体的选择方法核酸适配体的选择可以通过体外进化技术,如选体法、SELEX法等。
选体法是利用化学标记的核酸诱导选择反应,筛选出具有亲和性的核酸适配体。
SELEX法则是通过多轮体外进化演化产生高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选体法通过将两个核酸结合起来,筛选出与目标核酸结合最紧密的分子,而SELEX法要求在体外化学和物理环境下不断利用多轮筛选获得高亲和力的分子。
三、核酸适配体的结构和特点核酸适配体的结构通常是单链的DNA或RNA分子,具有平面或马鞍形。
它们能够通过空间结构方法识别目标核酸的特定序列,同时还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
此外,核酸适配体的合成成本低,易于制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
四、核酸适配体的应用核酸适配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生物分析、诊断、药物传递和治疗等领域。
常见的应用,如荧光标记技术,可以通过搭配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
此外,核酸适配体还可用于分析单个分子,对单个分子进行检测,避免了外部信息对分子系统的影响。
五、核酸适配体的发展前景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中,核酸适配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切实可行的分析方式之一。
未来,随着逐渐成熟的技术和更加精细的研究,核酸适配体技术无疑会为更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和机遇。
综上所述,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接口,它将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推动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核酸适配体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核酸适体aptamer:一种具有潜力的肿瘤药物“靶向配基”核酸适体(aptamer)可描述为化学抗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单链DNA或RNA,借其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靶标分子特异性识别,具有靶分子广、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易改造修饰等特点。
本文简述核酸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应用研究。
标签:核酸适体;靶向配基;肿瘤药物肿瘤的靶向疗法是利用特异性“靶向配基”的介导,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核酸适体(aptamer)介导的主动靶向给药研究成为热点。
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过一种新的体外筛选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随机单链寡聚核苷酸文库中得到的能特异结合蛋白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单链寡聚核苷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长度一般为25~60个核苷酸[1]。
SELEX技术自Tuerk等[2]1990年发明以来,在临床诊断、靶向药物研制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首个核酸适配体药物”Macugen”[3]由美国FDA在2005年批准上市,成为核酸适配体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Achemix、SomaLogic,德国Noxxon AG等多个公司正在开发核酸适配体药物和诊断试剂。
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将药物偶联于肿瘤细胞特异性配体上是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
核酸能特异性结合细胞并且随之内化,是理想的靶向细胞输送剂。
核酸适体“靶向配基”介导或修饰的药物及药物纳米制剂,为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给药系统构建开拓了新方向。
本文简要综述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应用研究。
1 核酸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优势具有高特异性与亲和性“靶向配基”的筛选,是制约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瓶颈[4-5]。
Quality Control核酸适体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上的运用分析陈姗姗,李 婧,刘李婷,李 超,吴 坤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48摘 要: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检测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强,传统乳制品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核酸适体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高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等特点,有利于检测体系构建。
核酸适体是一种以指数形式存在的单链DNA或 RNA分子。
利用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可通过双链DNA或RNA杂交得到荧光信号,用于检测蛋白质及各种酶等生物材料。
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核酸适体具有可设计性强、合成简便快速、成本较低等优势。
关键词:核酸适体;乳制品检测;运用分析文章编号:1671-4393(2023)05-0060-05 DOI:10.12377/1671-4393.23.05.130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乳及乳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乳及乳制品市场前景广阔,对其质量安全监管也成为重中之重[1]。
在乳及乳制品的检测上,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往往难以快速准确的检测。
核酸适体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等特点,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之一。
本文从核酸适体技术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核酸适体技术在乳及乳制品中常见污染物检测上的应用及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1 乳中脂肪和蛋白质检测1.1 在荧光抗体-抗原夹心法中应用1.1.1 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乳中脂肪和蛋白质作者简介:陈姗姗(1987-),女,陕西富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李 婧(1985-),女,陕西澄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营养化学检测; 刘李婷(198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工程;李 超(1991-),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吴 坤(1985-),女,山东临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
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1. 诊断检测:由于核酸适体能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地识别靶标,因此可以用于诊断检测。
例如,可以用来检测癌症、病毒、细菌以及其他病原体。
2. 药物输送:核酸适体可以与特定的靶细胞或组织结合,因此可以被用于药物输送。
通过将药物与核酸适体结合,可以精确地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的细胞或组织,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3. 基因治疗:核酸适体可以用于基因治疗,通过与特定基因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这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基因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4. 生物传感器:核酸适体可以与靶标结合的特性使其成为生物传感器的理想选择。
通过将核酸适体固定在传感器表面,可以检测各种生物分子和细胞。
5.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核酸适体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以及蛋白质功能的分析。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6. 细胞分选:利用核酸适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对细胞进行分选。
例如,可以根据细胞的表面抗原或其他标志物,使用核酸适体进行细胞的富集或去除。
7. 疫苗开发:核酸适体可以作为疫苗的佐剂使用,增强免疫反应并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总的来说,核酸适体的特性使得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核酸适体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
其中,应用广泛的核酸适体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未来趋势,以期引人入胜,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
一、核酸适体技术的原理核酸适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分子识别工具,它利用核酸序列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细胞、病毒等)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度选择性识别和结合。
其本质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酸分子,其三维结构呈环形或类似酶的结构,可以通过选择性缩合而与目标分子紧密结合。
与传统药物不同,核酸适体技术适用于识别几乎所有生物分子,可用于抗体等传统识别工具无法识别的生物标志物。
核酸适体技术的独特性在于其核酸序列具有高度可控的特性,这种可控性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将其定制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适体。
与传统的费用高、耗时、技术门槛高的抗体制备相比,核酸适体技术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稳定性好等优势。
因此,核酸适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二、核酸适体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1.生物分子识别和监测核酸适体技术可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病毒标志物等。
它可以与目标分子高度结合形成稳定的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用于生物分子检测和监测。
利用核酸适体技术可以快速检测肿瘤标志物和HIV等病毒。
这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药物递送系统利用核酸适体技术可以制备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对配体/受体分子亲和性的特异性选择性,实现药物靶向输送的目的。
核酸适体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激活或直接递送药物到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3.基因调控核酸适体技术也可用于基因调控,如小干扰RNA甲基化抑制和基因启动子上的DNA甲基化。
通过特异性结合到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核酸适体可以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实现对特定疾病的治疗。
三、核酸适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适体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技术导则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技术导则一、导言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与特定目标分子相互作用的核酸分子的方法。
本导则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技术的指导,以确保实验操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下述导则进行操作。
二、实验室要求1. 实验室环境应符合生物安全标准,并保持清洁、整洁。
2. 实验室必须设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洗眼器、紧急淋浴和灭火设备等。
3. 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核酸废物的处理方案,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适配体库的构建方法和筛选技术的原理。
2.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 使用者应按照实验方案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并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符合要求。
4. 在实验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等重要信息,以备后续分析和验证。
5.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四、结果分析与验证1. 实验结果应经过多次独立重复实验以验证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结果应与既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验证。
3. 可使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如荧光检测、凝胶电泳等)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数据和结果报告1. 实验数据应以明确、准确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分析结果和报告等。
2. 实验结果的报告应详细描述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分析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充分讨论和解释。
3. 在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专利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参考文献进行引用,并注明实验方法的来源和适用范围。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应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等。
2. 避免将实验物品和试剂接触到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接触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基于核酸适体的检测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酸适体的检测方法,在介绍核酸适体的原理、特点和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分析核酸适体在检测领域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为读者全面了解核酸适体在检测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核酸适体的出现将为生物分子的检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望成为未来生物检测领域的重要工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核酸适体的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及优势,以及为未来核酸适体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核酸适体的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当前疾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目的还包括总结核酸适体在不同疾病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潜在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便为进一步推动核酸适体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可以为加快核酸适体技术在疾病检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基于核酸适体的原理基于核酸适体的原理是一种基于核酸适体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检测方法。
核酸适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核酸分子,可以与靶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在检测过程中,利用核酸适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将目标靶分子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特异性识别和富集出来。
这种特异性识别和富集的方式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核酸适体的结合是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磷酸二酯桥和茎环结构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核酸适体可以通过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结合方式的高度特异性可以确保只有目标靶分子能够与核酸适体结合,从而实现靶分子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基于核酸适体的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单一靶分子的检测,还可以通过设计多个核酸适体来实现多靶分子的同时检测。
这种多靶分子的同时检测方式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核酸适体的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核酸适配体及其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学号姓名)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摘要:核酸适配体是一段DNA或者RNA序列,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指数级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该片段能与目标分子作用产生特殊的构象形式,对目标分子具有高度亲和力和专一的识别能力。
核酸适配体通常由化学合成,不依靠生物;价格便宜;且易于保存;而且标记后的核酸适配体一般与目标分子的结合力不会改变。
因此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化检测技术到人们极大的关注[1]。
本文基于对核酸适配体的基本了解,通过对SELEX技术及对核酸适配体在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的了解做了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检测0 引言核酸适配体是寡核苷酸DNA或RNA,长度一般为20-80个核苷酸,它对很广范围内的物质都具有极强的亲和性能和特异性能,这些物质如药物类、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脂、有机分子或者是无机分子类以及其它的小分子。
核酸适配体的出现,使抗原抗体的反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大大弥补了现有抗体的不足,也为传统免疫传感器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SELEX技术即指数级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
利用该技术可以从随机单链核酸序列库中筛选出特异性与靶物质高度亲和的核酸适体(Aptamer)。
自Tuerk 等首先运用此技术筛选到特异性吸附噬菌体T4DNA聚合酶和有机染料分子的特异寡核苷酸配基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SELEX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
1 发现核酸适配体的技术——SELEX技术核酸适配体,是指一小段能与相应配体专一性紧密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一般由几十个核苷酸组成,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最早是由Tuerk和Gold 发现的。
1990年,Tuerk等提出了一种新的体外筛选和扩增核酸的方法,命名为SELEX(指数级富集配体系统进化),利用该方法他们成功地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T4DNA聚合酶的RNA寡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