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适体-纳米材料复合物用于癌症的诊断与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适体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李军;姚朗【摘要】适体(aptamer)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系统演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能与多种靶分子特异高效结合的单链或双链寡核苷酸,其制备方便、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多蛋白质抗体所不具备的优点.适体技术自出现以来受到广泛重视,在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本文简要介绍适体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8(020)005【总页数】3页(P418-420)【关键词】适体;配体指数富集法系统演化;肿瘤【作者】李军;姚朗【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毒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毒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5适体(aptamer)又叫适配子、适配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系统演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能与靶分子专一、高效结合的单链或双链寡核苷酸[1]。
该技术自1990年发明以来,发展迅速,不断完善,已筛选出大量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适体,并衍生出多种相关技术。
近年来,适体技术逐步应用于肿瘤的检测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1 复合靶分子SELEX技术(complex target SELEX)复合靶分子SELEX技术筛选的靶是多种靶分子的混合物,或者将各靶分子的特异配体筛选分离后,再经过PCR扩增,循环富集。
Daniesls等[2]用此技术从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系U251中筛选出了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的适体,证明了肌腱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较良性肿瘤要高。
1.2 基因组SELEX技术(genomic SELEX)基因组SELEX技术是将待选的基因组制备成一个寡核苷酸文库,从中筛选抗生素、蛋白质、多糖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天然识别序列。
●综 述●核酸适配体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陈聪盈1,王鸣刚1,袁红霞2,许金苓2,周秉博2,廖世奇2*(1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730050;2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50)摘要:核酸适配体是一种单链寡核苷酸,除具有抗体识别功能外,其自身性能也较为独特。
目前,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虽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靶向治疗为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将核酸适配体应用于靶向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综述了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核酸适配体的来源、结构特征和特性、与药物结合的方式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靶向治疗;核酸适配体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64(2019)04-0529-06doi:10.3969/j.issn.2095-1264.2019.04.01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ic Acid AptamersTargeted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rs ★CHEN Congying 1, WANG Minggang 1, YUAN Hongxia 2, XU Jinling 2, ZHOU Bingbo 2, LIAO Shiqi 2*(1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50, China; 2 Gan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50, China)Abstract: Nucleic acid aptamer is a 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 It not only has antibody recognition function, but also has unique properties.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s including surgery,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so on, have achieved some effects on malignant tumors, but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limitations. Targeted therapy is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ic acid aptamers in targeted therapy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rs, and analyzed the orig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ic acid aptamers, the ways of combined drug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argeted therapy.Key words: Tumor; Targeted therapy; Nucleic acid aptame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60346);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18JR3RA065/18JR3RA061) ;2017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资助项目(GSWSKY2017-06)。
纳米磁珠结合核酸适配体用于检测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研究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HCC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观察。
本研究采用适配体而不是抗体作为AFP-L3 的特异性识别受体,将AFP-L3特异性的ssDNA适配体接枝到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并对所得到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Ap-MNPs)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和测试。
溶液中的Ap-MNPs对外磁场的响应较快,并可在几分钟内完全分离。
结果表明,Ap-MNPs对靶AFP-L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AFP-L3的回收率(87.0%)远高于竞争蛋白IgG(38.9%)、HSA (18.5%)和FIB(11. 4%)。
基于Ap-mnp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血清中AF蛋白无标记检测方法。
本研究表明,适配体是识别和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理想工具,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适配体、甲胎蛋白异质体异质体、生物标志物、无标记检测1.引言检测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发现癌症的治疗。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最敏感和最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此外,AFP-L3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来识别早期可治愈的HCC患者并减少疾病相关死亡率。
人们认为,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浓度在正常状态下70人血清一般低于25ngmL- 1,而≥为500ngmL- 1可能建议恶性HCC。
因此,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对临床非常重要评估治疗结果和预后,以及复发的预测和转移。
传统的AFP-L3检测方法是基于免疫原理,e抗体与抗原AFP-L3的结合。
众所周知,该抗体热不稳定,容易变性,其活性通常是分批波动。
这些缺点将因此导致不稳定随后对AFP-L3浓度的测定不准确。
因此,特别希望寻求一种免疫分析的替代策略AFP-L3检测。
核酸适体靶向红荧烯有机纳米探针用于肿瘤成像研究李传胜;吴亚运;姜涛;张鹏飞;龚萍;蔡林涛【摘要】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umor in our country was increasing. If the the cancer could be detected at early stages, targeting therapy would be performed which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anc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used in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 imaging and treatment have aroused wide concern. A kind of organic fluorescent nanoprobes based on aptamer for tumor-targeted imaging with rapid, simple synthetic process was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The nanoprobes not only exhibit excellent targeting function but also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further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近二十年来,肿瘤在我国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
若能早期发现癌变位点并及时对其进行靶向治疗,将有助于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肿瘤细胞核靶向纳米复合材料,在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靶向给药被认为是克服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游离药物的几个关键缺点的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极低,需要高剂量和随之而来的严重副作用。
随着先进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靶向给药系统(DDSs)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深入的研究,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增强药物包封能力、增强药物稳定性、控释药物、靶向修饰增强肿瘤积累等。
然而,由于其体内治疗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达到、积累和作用的能力,因此其在临床上的转化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最终目标的行动。
据报道,只有0.7%的纳米载体药物最终能够到达实体肿瘤组织并积累。
更糟的是,在到达它们的分子作用位点之前,从纳米载体释放到细胞质中的药物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段曲折的旅程,并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通过一些障碍,如内体诱捕和溶酶体降解。
因此,探索更先进的药物载体和相应的DDSs,能够更有效地将药物运送到所需的亚细胞靶标,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及药理反应的澄清。
通常,大多数DDSs的发展历程都以细胞内化结束。
事实上,细胞核作为细胞增殖、代谢、基因激活和细胞周期管理的中枢调节因子,被认为是各种治疗药物和基因尤其是恶性肿瘤最理想的靶点。
例如,大量的DNA毒素抗癌药物,包括顺铂、喜树碱和阿霉素(doxorubicin,DOX),通过与DNA螺旋或其相关酶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死亡。
此外,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完整的治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核的传递效率,目的是纠正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功能失调和/或缺失基因,以便在遗传水平上治疗疾病。
除了化疗和基因治疗外,其他产生自由基的治疗方式也需要在细胞核附近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由于光动力治疗(PDT)中产生的活性氧(ROS)的寿命有限,扩散距离极短,PDT纳米试剂应定位在相互作用靶点(DNA、RNA、蛋白质等)附近的位置,以保证其氧化电位的有效性。
同样地,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将通过在细胞核中直接产生x射线触发的自由基而得到增强。
《核酸配体修饰介孔硅—碳纳米粒的靶向化—热联合治疗研究》核酸配体修饰介孔硅-碳纳米粒的靶向化-热联合治疗研究一、引言随着纳米医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治疗的策略日益丰富。
核酸配体修饰的介孔硅-碳纳米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核酸配体修饰的介孔硅-碳纳米粒在靶向化与热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研究所用材料包括介孔硅纳米粒、碳纳米粒、核酸配体等。
这些材料经过严格筛选和纯化,确保其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实验方法(1)介孔硅-碳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通过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制备介孔硅-碳纳米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等技术对其形态和尺寸进行表征。
(2)核酸配体的修饰:将核酸配体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吸附的方式修饰到介孔硅-碳纳米粒表面,以提高其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
(3)靶向化与热联合治疗: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核酸配体修饰的介孔硅-碳纳米粒在靶向肿瘤细胞、药物释放以及热疗联合治疗方面的效果。
三、实验结果1. 介孔硅-碳纳米粒的表征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制备的介孔硅-碳纳米粒具有均匀的尺寸和形态,且表面光滑。
动态光散射结果显示,纳米粒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核酸配体的修饰效果修饰后的介孔硅-碳纳米粒表面成功接上了核酸配体,提高了其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增强了靶向性。
3. 靶向化与热联合治疗效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核酸配体修饰的介孔硅-碳纳米粒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有效释放药物。
在热疗联合治疗方面,该纳米粒能够通过热效应和药物释放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核酸配体修饰的介孔硅-碳纳米粒在肿瘤治疗的靶向化和热联合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纳米粒能够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治疗,同时通过热效应和药物释放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靶向毒性研究李咏梅;赵庆欢【摘要】Liposome nanocarrier target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self-assembly of DSPE-PEG5000-Aptamer and DSPE-PEG2000.And the aptamer was expo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carrier.Cellular up-take capacity of cancer cells was enhanced.Target toxicity against breast cancer cell MCF-7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liposome nanocarrier target drug delivery system could enhance the cancer cells specific in-ternalization and improved anti-cancer efficacy.%将核酸适配体修饰的 DSPE-PEG5000(DSPE-PEG5000-Aptamer)和 DSPE-PEG2000自组装构建纳米脂质体靶向载药体系,使核酸适配体充分暴露在载体表面,提高了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能力,并考察了载药体系对乳腺癌细胞 MCF-7的靶向毒性。
结果表明,构建的纳米脂质体靶向载药体系能选择性进入癌细胞,增强药物的抗癌能力。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纳米脂质体;乳腺癌;核酸适配体;靶向载药体系【作者】李咏梅;赵庆欢【作者单位】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近年来,癌症的靶向治疗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核酸适体aptamer:一种具有潜力的肿瘤药物“靶向配基”核酸适体(aptamer)可描述为化学抗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单链DNA或RNA,借其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靶标分子特异性识别,具有靶分子广、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易改造修饰等特点。
本文简述核酸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应用研究。
标签:核酸适体;靶向配基;肿瘤药物肿瘤的靶向疗法是利用特异性“靶向配基”的介导,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核酸适体(aptamer)介导的主动靶向给药研究成为热点。
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过一种新的体外筛选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随机单链寡聚核苷酸文库中得到的能特异结合蛋白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单链寡聚核苷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长度一般为25~60个核苷酸[1]。
SELEX技术自Tuerk等[2]1990年发明以来,在临床诊断、靶向药物研制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首个核酸适配体药物”Macugen”[3]由美国FDA在2005年批准上市,成为核酸适配体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Achemix、SomaLogic,德国Noxxon AG等多个公司正在开发核酸适配体药物和诊断试剂。
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将药物偶联于肿瘤细胞特异性配体上是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
核酸能特异性结合细胞并且随之内化,是理想的靶向细胞输送剂。
核酸适体“靶向配基”介导或修饰的药物及药物纳米制剂,为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给药系统构建开拓了新方向。
本文简要综述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应用研究。
1 核酸适体作为肿瘤药物“靶向配基”的优势具有高特异性与亲和性“靶向配基”的筛选,是制约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瓶颈[4-5]。
核酸适配体在病毒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李敏思;伏小平;宋战昀;付志金【摘要】核酸适配体指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靶标并与之结合,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核酸适配体已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等多领域,并且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结合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在病毒检测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凭借适配体独特的性质在检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综述了核酸适配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痛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病毒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核酸适配体在病毒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3(034)007【总页数】5页(P96-100)【关键词】SELEX;病毒;适配体【作者】李敏思;伏小平;宋战昀;付志金【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5.320世纪90年代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由Tuerk C和Gold L首次提出,此后核酸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1]。
近年来,随着SELEX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意识到DNA和RNA除了具有遗传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之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凭借自身折叠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与其他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发挥出超常的作用。
利用该技术从特定的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与目标靶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寡核苷酸配体叫做适配体(aptamer)。
适配体具有体外人工合成,不受免疫原性和免疫条件限制,变性与复性可逆,可定量检测,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等特点。
SELEX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筛选到的病毒相关适配体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表面蛋白,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非结构蛋白酶和核心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病毒的解旋酶适配体等。
核酸适配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的作用江西理工大学邹涛摘要: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够特异性地和靶物质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
它可作用于蛋白质、金属离子、小分子化合物、细胞膜表面受体等靶标。
该寡核苷酸序列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较其他识别分子而言,适配体具有性质稳定、易合成、易标记、分子量较小和目标分子广泛等优势。
其结合能力可与抗体相当甚至更强, 并可结合各种药物及载体构建多元复合靶向给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 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肿瘤治疗;量子点1990年,Ellington与Szostak及Tuerk与Gold筛选出了能与T4 DNA聚合酶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的随机寡核苷酸,并命名为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该筛选方法被命名为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原理是首先构建容量巨大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库,然后经过多轮结合和洗脱,从中筛选得到能够和靶标物质高亲和力结合的寡核苷酸。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而与靶标结合,其亲和力可与抗体相当,亲和常数(Kd)可达纳摩尔或皮摩尔水平。
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可化学合成、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基础、临床、药物开发中的研究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针对生命活动中重要分子的适配体被筛选出来,各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也有报道,核酸适配体在生物医学、疾病诊疗领域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靶向配体在抗肿瘤药物靶向传递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其对靶分子结合的选择性可赋予抗癌药物靶向特异性,同时增加药物在病变组织内的富集。
核酸适配体可体外合成且易于修饰,同时因其带负电荷,在体循环中很少参加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它们对靶物质可高亲和力并特异性地结合,使其具有高的穿透性。
抗肿瘤药物一般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提高药物摄取量是其有效性的关键。
纳米粒子能通过细胞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如果将核酸适配体连接到纳米粒子表面,药物靶向肿瘤细胞后,可介导内吞发生,有利于提高药物摄取量,这种给药方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第18期 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李名一(1992—),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通信作者:刘媛媛(1973—),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
核酸适配体在肺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李名一1,2,姜良勇2,高 川2,刘媛媛1(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2.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肺腺癌因其早期无特异性体征和症状,难以实现早期诊断,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因此实现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核酸适配体,它是指通过一种叫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出来的识别靶标分子的寡核苷酸片段,它具有亲和性高、特异性高的优点,跟抗体相似。
核酸适配体因为它非常多的优点,这几年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发现了多个识别肺腺癌的核酸适配体,对于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核酸适配体偶联药物同样也很热门,它可以提高肺腺癌治疗药物的效果,本文将会介绍核酸适配体这种技术的进展,并且在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些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0.2;Q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8-0073-02 20世纪末,单克隆抗体(mAb)技术的出现给医学攻克癌症带来了希望。
但是它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之后随及出现了一种使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技术,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适配体,aptamer(适配体)来源于拉丁语“aptus”,意思是“西服”,希腊语后缀“meros”意为“部分”,这说明适配体具有与特定目标进行互动的潜力。
是最早由Ellington等[1]和Tuerk等在1990年提出,核酸适配体是从一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单链寡核苷酸,可以是单链DNA,也可以是RNA[2]。
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共3篇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1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肿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健康难题,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但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应对肿瘤。
靶向治疗是一种有前途的肿瘤治疗策略,它基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来实现特异性作用,从而避免影响正常组织和器官。
MUC1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糖蛋白,它在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则很少表达。
因此,MUC1成为了肿瘤靶向治疗中的重要靶点。
MUC1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够识别MUC1的锁定分子,是一种有潜力的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本文旨在介绍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
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MUC1核酸适配体研究的关键在于筛选出能够与MUC1高亲和力结合并实现特异性作用的核酸序列。
分子进化联合体(SELEX)是一种经典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
它基于核酸亲和力,通过循环筛选、放大等步骤,筛选出适合特定靶点的核酸适配体序列。
在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中,首先要选择MUC1作为锁定分子,然后设计适合SELEX技术的实验方案,如选择适当的核酸库,筛选条件等。
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循环筛选,逐步筛选出与MUC1高亲和力结合的核酸适配体。
通过质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技术验证了所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序列的能力。
MUC1核酸适配体的初步应用研究在筛选出MUC1核酸适配体后,我们对其在靶向治疗肿瘤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实验中,我们将MUC1核酸适配体序列修饰到载荷纳米粒子上,然后将其加入肿瘤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加入载荷纳米粒子的对照组相比,MUC1核酸适配体修饰的载荷纳米粒子更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过度表达MUC1的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高级生物化学论文题:核酸适配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单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专业:分析化学学号:XXX学生姓名:XXX核酸适配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XXX)摘要核酸适配体,包括DNA,RNA和多肽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够特异性地和靶标物质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
核酸适配体与靶标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可以很好的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的性能,已经得到了了极大的关注。
他们通长被用作生物分子探针、药物释放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
在这篇综述里,我们简要的综述了最近几年DNA和RNA核酸适配体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文献。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肿瘤诊断、药物释放、纳米粒子、siRNAAbstractAptamers, including DNA, RNA and peptide aptamers area group of promising recognition units that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target molecules and cell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specificity and high affinity to targets, aptamer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various fields in which selective recognition units are required. They have been used in biosensors, drug delivery,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especially for cancer). In this review, we are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to summarize recent applications of DNA and RNA aptamers in cancer treatment.Keywords: Aptamer, cancer diagnosis,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siRNA1 引言1990年,Ellington与Szostak[1]及Tuerk与Gold[2]筛选出了能与T4DNA聚合酶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的随机寡核苷酸,并命名为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
【⼈物与科研】湖南⼤学谭蔚泓院⼠团队:新型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胶束设计,改进肿瘤化学动⼒学治疗近期,湖南⼤学谭蔚泓院⼠和刘艳岚教授所在团队在CDT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物正交化学与前药联合”的CDT疗法新概念。
研究⼈员设计合成了⼀种新型的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ApDC):适体-前药偶联物(ApPdC)胶束。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CDT疗法不同,该⽅法不依赖于强酸环境及H2O2含量,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在癌细胞内固有的⾕胱⽢肽(GSH)激活下,触发⼀系列的⽣物正交反应,原位、⾃循环产⽣碳-中⼼⾃由基。
同时,前药的激活能够显著降低癌细胞内GSH的含量,同时增加细胞内游离的⼆价铁含量,产⽣协同的CDT效应。
该项⼯作为癌症靶向治疗的设计和⾃由基相关分⼦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同时,通过改变核酸适体的序列,该设计有望制备出⼀系列靶向抗癌药物,⽤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效、选择性治疗(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9b10755)。
湖南⼤学分⼦科学与⽣物医学实验室 (MBL)于2010年正式成⽴,由中国科学院谭蔚泓院⼠任学术带头⼈,是⼀个跨院系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实验室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利⽤化学⽣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优势,结合⾃⾝在分⼦科学、材料科学、⽣物学和纳⽶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优势,设计合成新的分⼦⼯具,⽤于分⼦医学的难点和前沿研究,⼒求为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更深⼊发展提供⼀个⾰命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平台。
团队的主要研究⽅向有化学⽣物学、⽣命分析化学、功能材料与纳⽶科学、分⼦医学等。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发展化学⽣物传感新⽅法和新技术,设计和开发新型功能纳⽶材料和分⼦探针;开展分⼦医学的基础和应⽤研究,实现重⼤疾病相关⽣物分⼦的⾼灵敏检测及早期诊断;借助⽣物分析和功能纳⽶材料的⽅法和⼿段,整合分⼦⽣物学、基因组学和蛋⽩质组学的技术,搭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寻找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分⼦标志物和分⼦靶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的紧密结合,为转化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提供⾰命性的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