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石之青田石历史传说
- 格式:pptx
- 大小:84.56 KB
- 文档页数:11
青田石:名贵印章石青田蓝星山子摆件260万落槌6月30日,荣宝斋上海2013春拍进入第二天,在上午举行的慕贤居藏书画雅玩专场中,青田蓝星山子摆件以220万起拍,最终以260万的价格落槌。
近年来,青田石雕在拍场上高价成交并非个案,这一艺术品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藏家们趋之若鹜。
青田石被誉为“石中君子”,近年来,随着民间资本对名贵玉石的轮番炒作,此前不温不火的青田石市场也慢慢“疯狂”了起来。
而青田石雕更是以“千金寸璧”闻名遐迩。
名贵印章石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在中国印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最早被引入篆刻艺术殿堂,最受刻家推崇,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印材。
青田石的石性塑造了其作为主流治印的独特地位。
明代篆刻家吴日章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
”这种细腻的石质,柔润脱砂可以使印家更好地发挥其篆刻的技艺。
另外,它的耐温,致密,极强的吃油附色性,使得印章清晰且不退色。
在古代,青田石不但为皇宫御用之珍品,文人雅士之至爱,而且博得历代朝臣、将领的青睐。
在当代,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十分钟爱青田石,多用青田石治印。
青田石的雕刻及治印历史悠远,系统的青田石雕刻技艺发展于六朝,雕刻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尤以镂雕技艺见长。
经过千年开采,矿藏日渐稀少,国家对于青田石开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市场上流通的产品的价格看涨,可见其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好石雕成硬通货“2009年,我的亲戚为了买房子,将其收藏的一幅张爱廷大师的青田石雕作品出手了,这件出自顶级名家的60厘米×40厘米的青田石狮球摆件,2008年他以50万元购入,仅过了一年时间,转手就用石雕换了一套当时市场价值200多万元、面积为120平方米的大房子。
如今这件石雕作品价值已涨至500万元,四年间价格足足翻了10倍。
”宁波青山居名石阁老板傅献玉说。
“青田石雕不仅价格坚挺,还是硬通货,青田石雕在青田当地充当着如货币般的等价交换物角色。
98青田石被誉为“印石之祖”的由来◆麻军伟(浙江 青田)青田石最早的名字叫图书,即青田印章的制作。
根据明代徐官《古今印史》载:“古人于图书、书籍皆有印记某人图书,今人遂以其印呼为‘图书’。
”因元明之后青田石被大量用于“雕刻图书印记”,故得“图书石”之雅号,世人并将与青田石有关的事物均冠以“图书”二字,诸如“图书山”“图书洞”“图书凳”“雕图书”等,相沿成习。
青田石有“二妙”,入刀最及神韵,一妙;石色莹洁,久而愈佳,又一妙也。
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记载:“印章旧尚青田,以灯光为贵。
”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
”青田石之所以被誉为“印石之祖”,它的由来就像世间好多事冥冥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曾经几度亲手为青田题刻过“印石之祖”。
即2002年,他走访青田,应倪东方大师之索,在一块青田三彩石上刻下“印石之祖”(现收藏于青田石雕博物馆),有款曰:“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
2004年他又为青田石雕博物馆镌刻“印石之祖”印章。
2008年,李岚清也同样为青田石题写下“印石之祖”。
但“印石之祖”真正的起源应该与清周亮工《印人传》记载文彭从西虹桥得到青田石后、不复作牙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在文彭大力推广之下,“于是冻石之名,始建于世,艳传四方矣”,推动了明清时代的篆刻繁荣,被誉为“篆刻之祖”。
文彭趣用“灯光冻”,历久而不衰,为篆刻界所尊崇。
现代青田印人王经伟在《庸翁篆刻絮语》(载2004年6月7日《书法报》)一文提出:帝王以黄色为尊,受宠为臻“印石之王”;商贾祈求业红财丰,鸡血为其所好,荣获“印石之后”;文人性癖清高,灯光莹洁,恰如品性。
三桥取灯光作印,催绽篆刻艺术的春天,不愧为“印石之祖”之誉。
由此,青田石 作为“印石之祖”文化流传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楚,我们有凤来仪 麻军伟梅花鹿 麻军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艺术中国 2022 / 3文房清玩99可以将青田印石对中国篆刻的历史贡献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引发了篆刻用材的大革命,二是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大发展。
价胜黄金的青田石,了解一下你还在认为只有翡翠、和田玉、南红才会升值,不知不觉间,有一种石头的价格,几乎可以用“价比黄金”甚至“价胜黄金”来形容,它就是——青田石。
古人把它作为印章的雕刻石,如今,更多的人是把它作为投资品来对待,希望通过一买一卖来获取高额利润。
一方章,十年间从1500元涨至 300000 元。
难怪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它。
青田石是自然界赐给人类的一种彩色宝石。
它不仅温润如玉,色彩斑斓,更是软硬适中,易于奏刀。
青田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共同承载着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印艺术。
青田石集田地之精华,荟人间万物之灵气,每一品种独具特色,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灯光冻“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价重黄金,为青田最上品”;黄金耀艳丽妩媚,纯净细结,细润脆软,偶获小块则视为珍宝;封门青质地极为细腻,不坚不燥,行刀脆爽,尽得笔意韵味;金玉冻青黄相辉,对比柔和,其它如山炮绿、蓝星、龙眼冻、龙蛋等等百面千态,和而不犯,令人心醉神迷。
灯光冻黄金耀封门青金玉冻蓝带酱油冻红青田白果青田封门满天星封门三彩封门雨花封门墨花紫檀朱砂青田云彩花五彩青田煨冰纹水藻花山炮绿青田龙蛋石青田黄冻皮蛋冻蓝星蓝钉花千层纹青田石的保养首先注意三避:印石,石雕收藏品应避晒、避风、避尘。
印石多为软石类,温润细嫩,故应避免阳光直射或风吹,以免印石变色,变质,而出现褪色、裂纹。
灰尘多了会损害印石、作品的自然神韵,因此最好能置于玻璃橱内,既便于观赏又利于保存。
其次是养护。
印石、印雕有的是未加雕刻的素章,有的虽经雕刻但较整体、浑厚,手感舒适,可经常置于手中,反复摩挲,愈久则愈光愈妙。
如果藏品较多,可用封蜡法保养、即将印石、印雕加温后涂上一层薄蜡,用软布擦亮。
对一些收藏时间长,已“褪光”的石雕作品,可先置温水中清洗,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清洗剂,用软毛刷除去作品表面及洞孔中的灰尘,用清水洗净、阴干、加温、封蜡,即可使作品如新。
除少数耐热性差的硬石外,最好不要用植物油养护,因油质粘手,有碍玩赏;油易挥发,光泽不耐久;日久油垢难除,影响美观,故还以蜡封为好。
印⽯之祖——青⽥⽯青⽥⽯因产于浙江青⽥县⽽得名,与寿⼭⽯、巴林⽯、昌化⽯同属于中国的“四⼤名⽯”。
其形成距今约有⼀亿两千万年,雕刻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承载着悠久的⽂化内涵。
---印⽯之祖---青⽥⽯薄意印章青⽥⽯质地温润稳重、⾊彩丰富雅丽、软硬适中,是最早被⽤来作印章的⽟⽯,因此也被称为“印⽯之祖”。
在2014年APEC峰会上青⽥⽯印章更是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国外领导⼈。
APEC峰会青⽥⽯印章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与会领导⼈青⽥⽯被作为章料出现要从明朝的篆刻⼤家⽂彭说起。
当时⽂彭偶以青⽥⽯充作印材,⽤以替换⾦属、⽛⾻等。
偶然的尝试,居然⽯破⽽天惊,有意⽆意间爆发了⼀场篆刻⽤材的⼤⾰命。
易于⾛⼑的青⽥⽯引⼊篆刻领域,使宋元以来有治印雅兴却⼜对坚硬铜印望⽽却步的⽂⼠群,寻觅到了⾃篆⾃刻的理想印材,从⽽调动、激发出⽂⼠们前所未有的篆刻热情。
⽂彭的倡导,时代的需求,⽂⼠的期盼,⼀时间,以青⽥⽯刻印的风⽓应运⽽⽣,风靡天下。
---斧凿夺神⿁,⼈巧胜天然---青⽥⽯雕《丰收》青⽥⽯雕与⽟雕、⽛雕、⽊雕等同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艺美术范畴。
⽟雕,质地轻盈剔透,⾼雅铿锵,但硬度⾼,难以雕琢出丰富的细节与层次;⽛雕,质地细腻,韧性佳,能够镂雕出灵活多变的样式,但颜⾊单⼀;⽊雕,质地疏松,韧性略差,颜⾊单⼀,限制了题材的选取与内容的表达。
⽽青⽥⽯雕⾊彩淡雅却不失华丽,温润细腻,硬度可⼈,⾏⼑脆爽,既可巧取俏⾊,⼜能精雕细镂,兼备了以上各种材料的优点。
青⽥⽯雕《紫云仙芝》材料的独特性产⽣了青⽥⽯雕独门的造型技艺——镂雕,使青⽥⽯雕与其他雕刻不同。
“依⾊取巧”使青⽥⽯雕融⾃然美和⼯艺美于⼀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
---青⽥⽯的物理特性---青⽥⽯雕《杨梅》青⽥⽯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腊⽯,只有颜⾊纯净均匀、质地紧密坚实、外观莹洁油润、⽆明显砂格绺裂的宝⽯级叶腊⽯才能被称为青⽥⽯。
青⽥⽯矿体多成细脉状或层状赋存于矿⼭的半⼭腰,不易动⽤重型机械,只得⼿⼯机械采掘,产量稀少。
青田石雕救刘基的传说(搜集、整理叶则东)1.青田县地处浙南山区,瓯江的中下游。
山青水秀,地灵人杰,是明朝开国元勋、国师刘基的家乡。
2.这里还盛开着一朵历史悠久、色彩焕丽、艺夺天工的艺术奇葩——青田石雕。
3.刘基和青田石雕,使这块神奇的土地闻名遐迩。
相传,明朝年间,家乡的“图书贷”青田石雕曾救过国师刘伯温避过劫难呢。
4.刘基精通天文地理,文韬武略、才华出众,因辅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功被封为国师,受到洪武皇帝的器重。
5.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为了朱家帝业千秋传承,封刘基为太子太傅,在宫内教太子读书,将来成才子承父业。
6.从此,刘基除了重大政事入朝参议外,整日都在宫中教太子读书,当孩子王,显得十分清闲。
7.皇太子聪明、活泼、爱动,因长时间待在宫中读书显得十分寂寞和无聊,总想出去转转。
8.刘基懂得小太子爱动的天性,课余时间也就带着太子在宫苑内四处转游,教他认识苑内的花花草草,做做游戏,使太子很喜欢身边这位知识渊博的先生。
9.皇太子游腻了皇宫内苑,吵着要先生带他走出皇宫去游皇城。
10.刘基想,让太子走出去见见外面的天地,长长见识也好,就同意了太子的要求。
11.刘基带着太子走出了宫门,来到了长安街。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十里长街,行人攘攘,车水马龙。
挂着五彩旗帜作招牌,招揽客商的店铺林立,让初次出皇宫的皇太子目不暇接并且感到很新鲜。
12.俩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城东角,太子忽见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一群黑乎乎的小猪。
从没见到过小猪的太子,觉得十分好奇。
13.太子问刘基:“这些小动物为何物?”14.刘基告诉太子:“这是一群小猪!”15.“我叫小朱,它们怎么也叫小猪?”太子感到不理解,又追根刨底地问:“小猪是做什么用呢?”16.“小猪是卖给农户养的!”刘基告诉了太子。
17.“那小猪养大了做什么呢?”太子紧接着又追问了起来。
18、“猪养大当然是让人宰杀吃肉啊!”刘基显得有些不耐烦,随口回答了太子。
19.“这么可爱的小猪养大了,怎么能让人宰杀吃肉了呢?”太子显得很气愤。
陈墨:青田石雕的历史与发展1、历史溯源:从传说到实证青田石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合称为浙江著名“三雕”。
它在中国民间工艺宝库中,占有一定地位。
有关石雕的渊源和发展,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女娲补天以后,遗下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最先入炉,最后出炉,所以它的色彩更加艳丽,充满灵性。
补天遗石,下凡人间降落在青田,变成许多五彩斑斓的青田石,后来被一个砍柴人发现带回了家,精雕细琢成工艺品流传于世。
传说总归是传说,青田石的形成还是拜自然造化之神功,是亿万年前的地壳与火山运动造就了这一方有灵性的多彩宝石。
说起来,人类跟石头还真是有缘。
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石头或许就是先民最好的朋友。
他们用石头战胜凶险,用石头装饰生活。
他们爱石情深,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对自然物的崇拜。
因为石头就代表着“人能胜天”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情愫。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尝试使用磨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
各种各样的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
在我们的基因里或许就流淌着祖先沿袭已久的爱石情结。
历史上,爱石成癖者不乏其人,北宋苏东坡、米元章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他们在石头的形状、质地、纹理、色彩中,发现的不仅是具体形象,更是美的本身。
发展到后世,美石的名称又被加冕在青田冻石身上。
它们成了历代文人的随身珍玩、案头清供或庭院陈设。
这种爱石文化,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玉石雕刻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品种之一。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把磨光的美石钻上孔,做成项链带在颈上,衬托人体的自身之美。
这标志着装饰艺术的起源。
在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各种优质石料制成的各种形式的装饰品,如环、璧、璜、珠、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