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12-文化
- 格式:pptx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45
故宫藏青田石印十三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上篇说到故宫收藏的青田石作品,其中大多数为印章。
本文所列即为故宫收藏的十三方经典青田石印:印文为篆体白文,刻“十钟山房藏钟”六字,边款楷书体阴刻“古器以钟鼎为重,而钟尤难得于鼎。
余年五十有六,乃竟获十,诸家所未有也。
因名山房曰十钟,而属西泉刻印记之。
退修居士。
”此印面为王石经篆刻,玉筯篆工整端庄,充满印面。
印款为陈介褀自治并记斋名缘由,款字中流露着篆隶书意趣。
印文为篆体白文,刻“彰厥有常”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嘉庆癸卯小春初吉,未谷摹秦人缪篆印于吉祥草堂”。
此印作者桂馥(字未谷),印文内容取自《尚书·皋陶谟》中“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释为其字,有常意为有恒,此四字即为经常予以表彰之意。
印面虽较秦汉印大出许多,但布局、篆刻不失汉铸白文印法度。
印文为篆体,朱白文相间,分上下行回文式排列,刻“陈介褀印”四字,边款阴刻“翁大年”。
此玺印为翁大年篆刻,布局篆法深得汉私印精髓,足见翁大年对汉印精神之领悟。
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松下清斋摘露葵”七字,边款隶书阴刻“朱文震敬篆”。
印文出自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句。
“清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
战国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句,王维晚年长斋,故用此典。
此石章印文工整匀称,舒展有致,挺拔中有下垂感。
此印是朱文震为乾隆第六子永瑢所治。
印文为篆体朱文,刻“臣心如水”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圆则中规,方则中矩,或横牵而直竖,或将放而更留,此汉印不传之秘,桂馥。
”印文为汉代郑崇语,即廉洁自守、清白如水之意。
我国常用的印章石介绍(一)——青田石、寿山石一、青田石1、青田石介绍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色彩丰富,花纹奇特。
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
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
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
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
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
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
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
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称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
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
2、青田石玉在中国印文化北京奥运会会徽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图案,主体图案为红色背景下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形象,又可以理解为一位舞者,可谓传统与创新的成功结合,体育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此外,会徽图案是汉字“京”(在汉语里有“首都”的意思),这代表了这座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北京城,这代表了决心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的北京城。
“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以故宫珍藏的“清朝二十五宝”中的乾隆“奉天之宝”为设计制作原型,充分体现了中国印文化的深厚底蕴。
98青田石被誉为“印石之祖”的由来◆麻军伟(浙江 青田)青田石最早的名字叫图书,即青田印章的制作。
根据明代徐官《古今印史》载:“古人于图书、书籍皆有印记某人图书,今人遂以其印呼为‘图书’。
”因元明之后青田石被大量用于“雕刻图书印记”,故得“图书石”之雅号,世人并将与青田石有关的事物均冠以“图书”二字,诸如“图书山”“图书洞”“图书凳”“雕图书”等,相沿成习。
青田石有“二妙”,入刀最及神韵,一妙;石色莹洁,久而愈佳,又一妙也。
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记载:“印章旧尚青田,以灯光为贵。
”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
”青田石之所以被誉为“印石之祖”,它的由来就像世间好多事冥冥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曾经几度亲手为青田题刻过“印石之祖”。
即2002年,他走访青田,应倪东方大师之索,在一块青田三彩石上刻下“印石之祖”(现收藏于青田石雕博物馆),有款曰:“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
2004年他又为青田石雕博物馆镌刻“印石之祖”印章。
2008年,李岚清也同样为青田石题写下“印石之祖”。
但“印石之祖”真正的起源应该与清周亮工《印人传》记载文彭从西虹桥得到青田石后、不复作牙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在文彭大力推广之下,“于是冻石之名,始建于世,艳传四方矣”,推动了明清时代的篆刻繁荣,被誉为“篆刻之祖”。
文彭趣用“灯光冻”,历久而不衰,为篆刻界所尊崇。
现代青田印人王经伟在《庸翁篆刻絮语》(载2004年6月7日《书法报》)一文提出:帝王以黄色为尊,受宠为臻“印石之王”;商贾祈求业红财丰,鸡血为其所好,荣获“印石之后”;文人性癖清高,灯光莹洁,恰如品性。
三桥取灯光作印,催绽篆刻艺术的春天,不愧为“印石之祖”之誉。
由此,青田石 作为“印石之祖”文化流传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楚,我们有凤来仪 麻军伟梅花鹿 麻军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艺术中国 2022 / 3文房清玩99可以将青田印石对中国篆刻的历史贡献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引发了篆刻用材的大革命,二是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大发展。
丽水青田简介丽水青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中国的石材之乡和侗族文化发源地之一。
这个美丽的县城地处浙江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福建、江西和安徽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丽水青田以其丰富的石材资源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丰富的花岗岩和大理石资源,被誉为“石材之乡”。
青田石是这里最有名的产品之一,以其质地坚硬、颜色多样而闻名。
该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刻、墓碑等领域,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青田的石材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石材产业,丽水青田还拥有丰富的侗族文化资源。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
青田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侗族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每年,举世闻名的青田侗族花山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侗族的传统歌舞表演、赛龙舟、品尝当地美食等。
此外,青田还有许多侗族村寨和民族民俗景点,如侗族风情园、侗族土楼群等,深受游客喜爱。
丽水青田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观,如大观山、南明山、九霄岩等。
而丽水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许多清澈的河流和湖泊,如丽水河、龙泉湖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丽水青田增添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丽水青田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这里的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被誉为“天然氧吧”。
不仅如此,青田还通过开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方式,致力于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总之,丽水青田是一个兼具石材之乡、侗族文化发源地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
这里拥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和传统文化,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印⽯之祖——青⽥⽯青⽥⽯因产于浙江青⽥县⽽得名,与寿⼭⽯、巴林⽯、昌化⽯同属于中国的“四⼤名⽯”。
其形成距今约有⼀亿两千万年,雕刻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承载着悠久的⽂化内涵。
---印⽯之祖---青⽥⽯薄意印章青⽥⽯质地温润稳重、⾊彩丰富雅丽、软硬适中,是最早被⽤来作印章的⽟⽯,因此也被称为“印⽯之祖”。
在2014年APEC峰会上青⽥⽯印章更是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国外领导⼈。
APEC峰会青⽥⽯印章作为国礼被赠送给与会领导⼈青⽥⽯被作为章料出现要从明朝的篆刻⼤家⽂彭说起。
当时⽂彭偶以青⽥⽯充作印材,⽤以替换⾦属、⽛⾻等。
偶然的尝试,居然⽯破⽽天惊,有意⽆意间爆发了⼀场篆刻⽤材的⼤⾰命。
易于⾛⼑的青⽥⽯引⼊篆刻领域,使宋元以来有治印雅兴却⼜对坚硬铜印望⽽却步的⽂⼠群,寻觅到了⾃篆⾃刻的理想印材,从⽽调动、激发出⽂⼠们前所未有的篆刻热情。
⽂彭的倡导,时代的需求,⽂⼠的期盼,⼀时间,以青⽥⽯刻印的风⽓应运⽽⽣,风靡天下。
---斧凿夺神⿁,⼈巧胜天然---青⽥⽯雕《丰收》青⽥⽯雕与⽟雕、⽛雕、⽊雕等同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艺美术范畴。
⽟雕,质地轻盈剔透,⾼雅铿锵,但硬度⾼,难以雕琢出丰富的细节与层次;⽛雕,质地细腻,韧性佳,能够镂雕出灵活多变的样式,但颜⾊单⼀;⽊雕,质地疏松,韧性略差,颜⾊单⼀,限制了题材的选取与内容的表达。
⽽青⽥⽯雕⾊彩淡雅却不失华丽,温润细腻,硬度可⼈,⾏⼑脆爽,既可巧取俏⾊,⼜能精雕细镂,兼备了以上各种材料的优点。
青⽥⽯雕《紫云仙芝》材料的独特性产⽣了青⽥⽯雕独门的造型技艺——镂雕,使青⽥⽯雕与其他雕刻不同。
“依⾊取巧”使青⽥⽯雕融⾃然美和⼯艺美于⼀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
---青⽥⽯的物理特性---青⽥⽯雕《杨梅》青⽥⽯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腊⽯,只有颜⾊纯净均匀、质地紧密坚实、外观莹洁油润、⽆明显砂格绺裂的宝⽯级叶腊⽯才能被称为青⽥⽯。
青⽥⽯矿体多成细脉状或层状赋存于矿⼭的半⼭腰,不易动⽤重型机械,只得⼿⼯机械采掘,产量稀少。
水墨润青田 简约绎清雅—谈青田石雕创作中的文化融入文 叶品勇青田石雕是一项具有鲜明个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承载着多元文化。
随着现代人审美观念与精神追求的不断变换和提升,青田石雕也在进行着题材的创新与新内涵的注入。
笔者从事青田石雕创作已有30余年,经历了石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雷同创作到个性工艺品进而提升至艺术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本文浅谈笔者在青田石雕创作中借鉴诸多艺术的精华、融入多元文化方面的探索。
青田石以其出产地浙江青田而命名,石质温润细腻,色彩丰富。
富有创造精神的青田人将这种极具灵性的石材经过雕琢,幻化成了美轮美奂、精致绝世、名扬海内外的石雕艺术品,传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传承过程中,青田石雕不断的向大自然学习,愈发的趋向写实,其因势造型,依色取巧,随石头本身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并在意境展示、精雕细琢上达到很高的层次,这也是青田石雕发展至今呈现于世的状态。
但是其中有荣耀也有弊端,那就是过于重视雕刻题材的本身,而对于文化内涵的重视相对欠缺,这是当前手工艺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青田石雕的传承中,这一点很突出,石雕这个工作是异常辛苦的,青田这个地方“九山半水半分田”,大多数的石雕师傅都是因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才会选择做这一行。
正因《薪火相传》 叶品勇 /作如此,石雕的创作性思维也受到限制,满足于“我今天这件作品做出来,可以赚钱过日子了。
”为了生活而雕刻,是创作性石雕难以产生的真正根结所在。
并且,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是影响石雕创新发展的因素。
我觉得判断一件作品的价值,材质的珍贵与否仅仅是一方面,而最关键的还应是作品的创意、结构设计和理念的体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内涵。
怎样把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与石雕融合是我们雕刻从业者应考虑的问题,老一辈的艺术家在当时的年代,把石雕艺术提升到一个了不起的高度,我们新时代的石雕手工艺人必须要将新时代的理念、更深的文化内涵融入石雕,否则石雕创作就难以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在“石头上绣花”的青田石雕,美的让人惊艳
青田石是浙江省青田县的“金名片”,从元朝开始就被用来制作印章,并与中国绘画、书法结缘,进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现在,青田石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石”,互相争奇斗艳、各展风姿,共同承载着中国的石雕文化。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以青色为基色主调,又因化学成分的不同通常一块石头可以有多达数种甚至十数种颜色,显示了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
通过石雕艺人的精心打磨,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更是为青田石赋予了特殊的生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青田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中华瑰宝”“天下第一雕”“在石头上绣花”等,蜚声海外,极具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松鹤延年
硕果累累
旭日东升
路路通(鹿与路谐音)
气吞山河
罗汉
大好河山
开门迎客
节节高
瓜瓞绵绵
吉祥
福禄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作品)
神童献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作品)。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 / 6文房清玩91◆陈墨(浙江 青田)青田石雕的三大收藏高峰青田石之所以被追捧不已,不但在其神秘,更重要的在于其内在的种种价值。
如果梳理历史上青田石的收藏高峰,不妨可以分为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峰期应该是元明时期。
个中原因与文彭在南京西虹桥偶遇青田灯光冻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发现灯光冻,并用以刻印,从而闯出了一条新路,开创了文人治印的崭新局面,使沿袭了二十七个世纪的铜印时代寿终正寝,而进入石章时代,明代流派印章艺术由此发端。
青田石种有十大类,在同类石品中种类最多,石色最丰富,素以“质地晶莹、色感雅丽、硬度可人、奏刀脆爽”而著名,受到明代以来篆刻家们的普遍喜爱,在开创文人篆刻流派艺术中,自有不可磨灭的划时代意义。
由此文人风从,天下尽崇灯光冻,以收藏灯光冻为荣。
如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太仓张灏编集的《承清馆印谱》为例,《印谱》共见印664方,其中灯光冻石就占498方,占四分之三。
第二个高峰期应该是清代到民国时期。
印石的崛起是与政治和文化有关的,先是在宫廷盛行形成气候,再播及民间。
据查,北京故宫收藏以青田石制作的帝王玉玺1000多枚,这对于中国四大名石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
像乾隆皇帝这样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就收藏了500余方青田石章。
他收藏鉴玩的大量文物,使紫禁城变为一座宏富的文物宝库。
其次,100多年前的西汵印社之所以在浙江兴起创办,应该与青田石和昌化石两大石出产在浙江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没有印石之田供印人耕种,就不可能有百年煌煌的“西泠文化”和“西泠品牌”。
这一观点可以从《西泠后四家印谱》得到佐证。
《印谱》可见印344方,除经火的38方外,青田石216方,占百分之70%。
还有一个原因,是青田人带着青田石雕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参加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赛会,促使青田石雕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各国,从而让青田地域的特色品牌名满天下。
第三个高峰期应该是当代。
中国浙江青田石胡经国一、命名由来浙江青田石因产于浙江省南部青田县的图书洞、方山、白垟、岩垄、封门山一带而得名。
浙江青田石位居中国十大候选国石排名第四。
二、矿床地质特征㈠、矿床成因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晚期,浙江南部青田地区火山爆发,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形成一种含硅、铝较多的流纹岩。
这种流纹岩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蚀变,逐渐蚀变为叶蜡石,即我们所说的青田石。
可见,浙江青田石矿床属于岩浆喷发蚀变成因类型,即流纹岩蚀变成因类型。
㈡、矿物成分青田石的矿物成分为叶蜡石。
三、物理性质㈠、颜色色调青田石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就色彩的丰富和变化而言,它比福建寿山石稍逊一筹,有时还显得比较单调。
但是,青田石具有色纯质细的特点。
特别是那些含氧化铝较多、“青如玉”的青白色冻石,真可算是青田石的代表。
许多印石,如灯光冻、白果冻(白果青田)、封门青(封门蓝)等,都是那种色调的玉石。
只不过深浅有别,有些还略带微黄罢了。
㈡、石质与著名品种青田石的石质有较大差异。
质地优良的青田石,都结晶成半透明体,光泽如玉,细腻而微坚。
著名的青田石品种有:灯光冻、鱼脑冻、白果青田、紫青田、白青田、田墨、封门青(封门蓝)、秋皮冻、酱油青田、冻纹封门、图书石等。
1、灯光冻灯光冻是青田石中的极品,产量极少。
它夹于顽石之中,难得大块材料。
在灯光折射和辉映下,石体明如冻冰、晶莹似玉,仿佛将灯光冻在其中,故名“灯光冻”。
石质坚而细密,刻印时易于表达笔墨韵味,是青田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最受人们喜爱,价等黄金。
2、鱼脑冻鱼脑冻呈青白色或淡灰青色,因酷似鱼脑而得名。
石质半透明,温润如玉,为青田石中的上品。
3、白果青田颜色浅绿、半透明、纯净如熟白果的白果青田,也是上等石材。
灯光冻、鱼脑冻和白果青田,是青田石中最为杰出的三种名石。
它们一贯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四、资源及其前景青田石储量比较丰富。
五、开发利用㈠、开发利用历史用青田石雕刻的青田石印章和艺术品,现已闻名全世界。
20、青田石知识介绍青田石因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印章和玉雕材料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青田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之一。
青田石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一、青田石的基本性质(一)矿物组成青田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迪开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和绢云母等,次要矿物有石英、高岭石、蒙托石、红柱石、矽线石、刚玉等。
(二)化学成分青田石(QingtianStone)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12O3、及SiO2,含有少量K、Mn、Ti、Fe2+和Fe3+等元素,为多种矿物集合体,其中叶蜡石的化学式为A12(Si4O10)(OH)8,迪开石、高岭石的化学式为Al4(Si4O10)(OH)2,伊利石的化学式为Al2(Si4O16)(OH)2,绢云母的化学式为KAl3(AlSi3O10)(OH)2。
微量元素影响青田石的颜色,如含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含赤铁矿呈红、红褐色;含钛元素呈淡红色;含锰元素呈紫色。
(三)结构构造1.结构青田石的特征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团粒结构、放射球粒状结构、不规则的放射纤维状结构。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迪开石呈假六方板状或他形粒状,结晶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为鳞片状集合体;红柱石、刚玉、蓝线石、磷灰石、石英等矿物呈颗粒状分布于叶蜡石或迪开石基质中。
2.构造青田石主要呈块状、条纹状、条带状、球状等构造。
(四)光学性质1.颜色青田石的主要颜色有青白、浅绿、浅黄、黄绿、淡黄、紫蓝、深蓝、灰紫、粉红、灰白、灰、白等颜色。
青田石的石色与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赤铁矿呈红、红褐色,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
青田石中花纹是在矿床侵蚀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形成的。
次要矿物对青田石颜色的影响也较大,如含有刚玉则呈深蓝色或浅蓝色,含红柱石呈粉色或肉红色,含蓝线石呈淡蓝色或紫罗兰等颜色(见图3-2-209)。
中国浙江青田石中国浙江青田石胡经国一、命名由来浙江青田石因产于浙江省南部青田县的图书洞、方山、白垟、岩垄、山一带而得名。
浙江青田石位居中国十大候选国石排名第四。
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晚期,浙江南部青田地区火山爆发,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形成一种含硅、铝较多的流纹岩。
这种流纹岩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蚀变,逐渐蚀变为叶蜡石,我们所说的青田石。
可见,浙江青田石矿床属于岩浆喷发蚀变成因类型流纹岩蚀变成因类型。
、矿物成分青田石的矿物成分为叶蜡石。
三、物理性质、颜色色调青田石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就色彩的丰富和变化而言,它比福建寿山石稍逊一筹,有时还显得比较单调。
但是,青田石具有色纯质细的特点。
特别是那些含氧化铝较多、“青如玉”青白色冻石,真可算是青田石的代表。
许多印石,如灯光冻、白果冻(白果青田)、封门青(封门蓝)等,都是那种色调的玉石。
只不过深浅有别,有些还略带微黄罢了。
、石质与著名品种青田石的石质有较大差异。
质地优良的青田石,都结晶成半透明体,光泽如玉,细腻而微坚。
著名的青田石品种有:灯光冻、鱼脑冻、白果青田、紫青田、白青田、田墨、封门青(封门蓝)、秋皮冻、酱油青田、冻纹、图书石等。
、灯光冻灯光冻是青田石中的极品,产量极少。
它夹于顽石之中,难得大块材料。
在灯光折射和辉映下,石体明如冻冰、晶莹似玉,仿佛将灯光冻在其中,故名“灯光冻”。
石质坚而细密,刻印时易于表达笔墨韵味,青田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最受人们喜爱,价等黄金。
、鱼脑冻鱼脑冻呈青白色或淡灰青色,因酷似鱼脑而得名。
石质半透明,温润如玉,为青田石中的上品。
、白果青田颜色浅绿、半透明、纯净如熟白果的白果青田,也是上等石材。
灯光冻、鱼脑冻和白果青田,是青田石中最为杰出的三种名石。
它们一贯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四、资源及其前景青田石储量比较丰富。
五、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历史用青田石雕刻的青田石印章和艺术品现已闻名全世界。
开采青田石,用它作为印石,最早开始于宋代中晚期,鼎盛于明代。
青田雕塑的介绍青田雕塑是浙江省青田县的地方传统美术,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的“菘泽文化”时期。
经过唐、宋等时期的创新和发展,青田雕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青田雕塑以其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的特点而著称,其基调为写实而尚意。
青田石雕是青田雕塑的代表,它以青田石为原材料,通过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等工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田石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融合了多种文化风格,成为中国南方传统石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田石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如今,青田县已经成为中国石雕之乡,一代代石雕艺人们将青田石雕的技艺传承下来,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青田石雕的创作中,选材、设计、开料、雕刻、打磨和上光等工序都十分讲究。
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通过熟练的技艺和精细的打磨,使作品呈现出质朴自然、栩栩如生的效果。
青田石雕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植物、建筑、器物等等,涵盖了各个领域。
这些作品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生动逼真,有的精致细腻,有的粗犷豪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除了艺术价值外,青田石雕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它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不仅反映了青田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审美追求。
在作品中,石雕艺人们常常通过刻画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题材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赞美和讴歌。
总之,青田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浙江省青田县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青田石的散文一、传统文化的印记青田石,源自中国的一个小县城——浙江省青田县。
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作为一种稀有的宝石,青田石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青田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代。
它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朝堂以及皇家建筑中,成为王侯将相的常见摆设。
青田石的独特纹理和灵动性,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气质,令人为之倾倒。
二、艺术的瑰宝青田石不仅仅是一块美丽的石头,更是一种艺术的代表。
凭借其独特的材质和纹理,青田石成为了雕刻大师们梦寐以求的对象。
青田石雕刻技艺悠久而独特,如翡翠雕刻一样,青田石雕刻也是中国传统技艺的瑰宝。
青田石雕刻作品的题材丰富多样。
有的作品以人物为主题,展示出凝重庄重的皇家气势;有的作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示出宁静祥和的自然美景。
青田石雕刻精细入微,每一处的细节都令人惊叹不已。
三、精神的寄托青田石作为一种稀有的宝石,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在人们忙碌的生活中,青田石显得特别珍贵,它带着一种宁静和安宁,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
很多人喜欢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家中摆放一块青田石,用来迎接一天的开始或者结束。
在观赏青田石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繁杂的事务,从而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四、文化交融的见证青田石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高度赞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青田石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青田石也与其他文化进行了交融。
许多西方雕刻师将青田石与西方艺术元素相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青田石的内涵,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总之,青田石不仅仅是一种宝石,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艺术追求和精神抚慰的对象。
让我们珍视这个千年传承的瑰宝,将青田石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