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耳聋分类、定义及分级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慨称为耳聋。
一般轻者为“重听”,在一般情况下,能听到对方提高的讲话声;重者为耳聋,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音。
因耳部病变部位及性质不同,致耳聋的程度有所差异。
幼童由于耳部发育不全或某些疾病引起耳聋后,无法学习语言,可致聋哑。
从耳部病变损害的部位来讲,耳聋可分为传音性耳聋及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外耳及中耳的病变从而阻碍声波的传导,即为传音性耳聋。
若接受声波的内耳或由内耳经听神经径路发生问题,影响声音的感受,则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如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均有病变所致成的耳聋,称为混合性耳聋。
耳聋分级按WHO 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
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1dB。
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耳聋分类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可分为三类:(一)传导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是因外耳中耳有病变,使声音传导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耳聋。
常见致聋原因有外耳道盯聍、异物、炎症、先天性耳道闭锁、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畸形,肿瘤,大疱性鼓膜炎,耳硬化症早期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neurosensory deafness):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音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辩语言,统称感音神经性聋。
如梅尼埃病、耳药物中毒、迷路为、噪声损伤、听神经瘤等。
由于内耳耳蜗螺旋器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称感音性耳聋(临床上还将内、外淋巴及基底膜病变引起的内耳导音性聋亦概括在感音性耳聋中),神经传导径路发生病变引起的耳聋称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诊断标准简介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聋类型,通常由于内耳感受器、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的损伤导致。
神经性耳聋的诊断需要依靠一系列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
本文将介绍神经性耳聋的常见症状、诊断标准及相关的检查项目。
神经性耳聋的症状神经性耳聋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听力下降:患者常感觉听力明显下降,尤其在高频区域。
2.耳鸣:耳鸣是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描述为嗡嗡声或呼啸声。
3.语音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语音理解困难或模糊不清的说话声音。
4.非耳鸣性头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症状,但与耳鸣无关。
神经性耳聋的诊断标准神经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检查结果。
以下是神经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必备条件:–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
–患者有明显的听力下降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患者排除了其他可引起耳聋的病因,例如感音性耳聋和外伤性耳聋。
2.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空气导聆法纯音测听平均听阈超过40dB HL,至少在其中一个频率上超过50dB HL。
–骨导测听结果正常,即骨传导和空气传导测听差值小于10dB HL。
3.需要排除其他与神经性耳聋相似的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耳前庭神经炎等。
相关检查项目为了确诊神经性耳聋,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的检查项目:1.面部平衡测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和立体定位能力来评估中枢性耳聋的可能性。
2.听力评估:使用纯音测听和语音听力测试来评估患者的听力水平和语音理解能力。
3.声音诱发电位测试:通过电极记录大脑对声音的反应,以了解患者的听觉神经功能。
4.磁共振成像(MRI):通过MRI扫描颅脑,排除听神经瘤等与神经性耳聋相关的疾病。
结论神经性耳聋是一种由内耳感受器、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的损伤导致的耳聋类型。
诊断神经性耳聋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听力检查结果来确定。
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如面部平衡测试、听力评估、声音诱发电位测试和MRI等,以确保正确诊断和治疗。
神经性耳聋的分类与症状简介神经性耳聋是指由于内耳感觉细胞、耳蜗或听神经等部位的损害所引起的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本文将对神经性耳聋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不同症状的表现。
分类1.按照发病原因,神经性耳聋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先天性神经性耳聋:主要由于胎儿期发育异常、遗传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
–获得性神经性耳聋:主要由于感染、药物中毒、外伤、耳部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
2.按照听力损失程度,神经性耳聋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
–轻度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在25-40分贝范围内。
–中度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在40-70分贝范围内。
–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在70-90分贝范围内。
–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超过90分贝。
1.听力减退或丧失:神经性耳聋的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患者感觉较为明显的是对低音、高音或特定频率的声音听力下降,难以听清细微的声音,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
2.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时,患者自觉听到的一种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响声。
耳鸣的声音可以是咆哮、嗡嗡、嘶鸣等不同形式,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3.语音理解困难: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常常在语音理解上出现困难。
他们在听到对话或其他声音时,不仅需要适当的音量,还需要明确的发音和语速才能清晰理解。
4.阻塞感:患者常常感觉自己的耳朵被堵塞住,无法通过吞咽、咳嗽等方法解除。
这种阻塞感可能是由于内耳或听神经的病变导致。
5.平衡障碍:部分神经性耳聋患者可能出现平衡障碍的症状,如头晕、眩晕、不稳定步态等。
这是因为内耳的平衡系统和听力系统紧密相连,损伤一方往往会影响到另一方。
6.自我隔离和心理困扰:由于听力减退或丧失,患者往往会感到社交上的困难,出现自我隔离的行为。
这种心理困扰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神经性耳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和听力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以及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等不同类型。
耳朵听不清楚的小妙招
耳朵有点听不清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分类治疗,耳朵听不清的原因可能是异物堵塞、中耳炎、神经性耳鸣。
1、异物堵塞:长时间不掏耳朵,耳道分泌物耵聍会增多,结块堵塞耳道,导致听力下降,可以去专业的采耳机构取出,听力即可恢复。
但是应注意不要自己盲目掏取,容易损伤耳道皮肤。
2、中耳炎:当耳朵出现分泌性的中耳炎,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鼓室积液、鼓膜穿孔等情况时,会出现听力下降。
此时需要及时到耳鼻喉科检查治疗,需要清除耳道内堆积液,涂抹消炎药物,口服抗生素;严重的要进行鼓膜修复手术。
3、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鸣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中,症状较轻的可以服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耳道内血液循环的药物。
严重的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的,一般药物治疗也不见好转的,可以佩戴助听器。
神经性耳聋的分类
文章来源:广州机关医院耳鼻喉科神经性耳聋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内耳及听觉神经的病理改变的统称,按病因分为先天性聋、老年性聋、传染病源性聋、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聋、药物中毒性聋等六种。
1、先天性聋: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听力障碍。
2、遗传性聋:由于父母双方携带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聋,其中有因父母双方之一为聋哑,将其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如果父母双方为正常听力者,但在染色体上均携带隐性致聋基因而使子代发病者,为隐性遗传性聋,或叫做伴性遗传性聋。
3、老年性聋:人体的衰老过程而引发的听觉器官的退行性变,与遗传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
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均可诱发或加重听觉障碍。
4、传染病源性聋:病因皆源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所引发的或并发的感觉神经性聋。
对听觉损失严重的传染病有流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流行性感冒和腮腺炎、麻疹、水痘等。
病原微生物或其病毒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内耳,破坏其结构,引起单侧或双侧进行性发展或加重的感觉神经性聋。
5、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聋:引起耳聋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很多,但以血管性疾病所引起的内耳供血障碍为最常见,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6、药物中毒性聋: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
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
药物对内耳的损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其损害途径是经血液循环进入内耳,所以药物性聋一般表现为双耳对称,听力损失程度也常常表现为双侧对称,除此特征外,还与用药的剂量、时间,与家族易感性均有密切的关系。
儿童期用药量过大、时间过长也常致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