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6题,每题5分)1、设计艺术心理学(p1)2、设计艺术心理学中的行为:设计艺术心理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师作为主体的设计行为;一类是消费者行为。
2、投射法(p15)3、易视性和及时反馈(p93)4、人的尺度(p91)5、认知唤醒(p75)6、需要(p65)7、动机(p73)8、暗示(p79)9、人格化设计(p100)10、创造思维(p170)11、设计美(p125)12、审美联想(p135)13、设计的审美思维(p134)14、审美记忆(p133)15、审美知觉(p132)16、审美感受(p142)二、简答题:(15题,每题10分)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5)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意义?(p10)3、设计艺术心理学对于设计艺术的实践意义包括?(p10)4、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的层面?(p7)5、举例说明品牌人格塑造的方式包括哪几类?(p111)6、创造的基本特征?(p169)7、如何利用设计艺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p75)8、消费者动机的分类?(p73)9、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障碍及克服?(p189-192)10、设计审美一般心理过程?(p120)11、审美创造的心理过程?(p149)12、怎样提高设计的创造能力?(p193-195)13、设计说服的手段?(p83)14、设计的审美态度?(p139)15、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p143)三、论述题(每题15分)1、根据所学专业的实践,阐述怎样提高自己的设计修养?(p157-159)2、根据所学专业的实践,阐述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p140)3、试述创造力的动态结构成分?(p170-171)4、试述创造活动的过程模式?(p172-173)5、促进设计师创造力的性格特征?(p185-187)四、填空题(45个空,每空2分)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消费者心理学——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节的因素。
*消费者类型(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角度)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ustomer) 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B、准消费者(Subcustomer)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C、显在消费者(Customer)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D、惠顾消费者(Patron)常客E、种子消费者(Seed Customer)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影响消费者接受设计的因素有哪些?①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②社会因素:相关团体、家庭、角色及社会地位;③个人因素:年龄及生命周期、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人格物质与自我观念;④心理因素:动机、认知、经验、信念与态度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有哪些?受文化因素、社会地位、心理认识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消费者对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其中一些共性内容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在:①机能:包括能达到产品使用目的的适当的机能、使用上的使得程度以及维修、管理、存贮及搬运等的方便性;②外观:包括形状、色彩、式样、肌理等给人以外观美感的综合因素及独创性;③品质:包括有效地应用材料和满足产品作为用具的品质水准两方面的内容设计师心理学——影响设计师心理的因素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设计师的创造潜能。
在设计创造活动中,文化心理结构内在自然性的稳定不变,可以使设计活动具有一种稳定性、连续性;而社会文化性因素特有的运动性和变化性,又使得设计活动成为可塑的、变革的、创新的。
在与设计意象对应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文化因素与自然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设计心理学完整资料第七章情感化设计(老师)设计情感的表达设计情感来自对物的综合体验,但首当其冲的便是对物的形式的体验,这种体验先于使用和结果,因而也是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是情感设计的基础环节。
设计师在为设计之物选择适当的“外壳”时,形式的要素应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目标。
一切二维和三维的形式都是由基本造型元素组成的,包括点、线、面、体、构成、色彩、材质和肌理或质感,它们决定了人们对物的第一体验,也是最直接、最本源的体验。
造型要素赋予人的情感体验,究其心理机制至少应体现于三个层次(如图)之上:1、首先,造型自身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组合形成的结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情绪,例如寒冷、温暖、收缩、刺激、眩晕等;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体验,例如温暖、明亮伴随着愉悦,寒冷、幽暗伴随着厌恶或伤感等。
2、这些造型、型的要素以及它们的结构使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境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生连带的情感。
——罗夏实验3、设计情感的第三个层次在于形式的象征意义,观看者通过对形式的意义的理解而体验相应的情感,这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罗夏1921年创立“罗夏试验”同一个原本并无固定意义的图形,由于不同人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个性等差别,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药蜀葵沙发乔治.内尔森(美)鲜艳的光洁的色彩让人能直接产生食欲,这是属于第一层次上的情感体验;同时这一体验使那些曾吃过棒棒糖的人们联想到此类食物的甜美,产生更进一步的情感体验,这就属于第二层面上的联想的情感体验。
色彩特性的情感体验人对色彩的情感体验首先来自对色彩的物理属性直观感知导致的相应心理变化,即对色彩三大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体验。
暖色使人感觉物体膨胀,而冷色则感觉收缩,这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物体表面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被称为“色彩的膨胀性”。
色彩纯度越高,其色相的情感体验越强烈、明显,而加入大量的黑或白便成为了中性色,它们的体验主要取决于明度的高低和所偏向的色相。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2.阈限3.绝对阈限4.差别阈限5.遮蔽效应6.阈下知觉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8.拮抗加工理论9.明度视觉10.暗适应11.眩光12.运动的视觉途径13.知觉14.注意15.知觉组织16.深度知觉线索17.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18.错觉19.OP风格20.错觉轮廓21.恒常性22.记忆23.记忆泛化24.图式25.原型26.回忆27.重学节省28.正负迁移29.短时记忆30.长时记忆31.感觉记忆3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4.情绪35.情感36.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37.情绪的评价理论38.情绪的认知一激活理论39.高级情感40.移情41.移情论二、问题与讨论1.结合你所学的设计门类,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提升观众的注意力?2.描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并绘制模式图。
3.简要阐述增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4.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5.简要论述设计艺术中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P822.阈限:感觉依赖于输人能量的差别。
在感觉过程中,外界刺激的强度是一种相对强度。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P833.绝对阈限:能弓|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为绝对阈限。
P834.差别阈限: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P835.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P856.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使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受,这被称为阈下知觉。
P85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起获得白光。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
A。
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1/ 182 / 18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 ,安装(使用与反馈)“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第五章创造心理与创造能力(重点)名词解释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有社会意义的产物。
创造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创造性想象,创造性劳动与创造胆识共同作用下,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产物的能力。
创造性:是指创造产物、创造主体与创造过程的属性。
首先,创造的产物必须是首创的、新颖的、而且是有价值的;第二,创造主体是富于创造性的人;第三,创造活动中有独特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
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具体是指一个人的才干,技能或能耐。
也可以说,能力是人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里特征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是智慧、聪明,是指人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与基础,想象包括假设想象,即创造一定的假设条件而开展对象;幻想,是一种与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先导,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启发式想象,即从现实得到启迪而展开的想象;联想,是将头脑中存的形象或反映事物形象概念联结起来,从而产生新的设想的心理活动。
填空题1 创造能力是通过实践来表现,来提高的2.人的主要本质特征之一是能按生存的需要去主动地适应客观世界,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去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还能使自己活动的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克服不利于实现自己目的的困难,发现,发展和创造有利条件,有所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3 .创造的产物包括新观点,新设想,新理论,也包括设计领域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方法4 创造因素既包括创造的心理过程,又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5 创造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心理准备阶段、心里探索阶段与心里总结阶段。
6 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主要由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组成。
创造力或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主要是指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地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地科学.把心理学地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就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地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地一门学科.二、消费者:1、定义:所谓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地人.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成交换关系:·直接交换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产品或服务)·可能交换关系:潜在消费者地存在,是由CSI显示,预测可知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地品种和容量等参数3、消费者类型:(1)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具有地买点与企业地现实卖点完全对立或部分对立,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地消费者.——数量庞大,分布面广,是企业地市场资源,也是企业地发展空间(2)准消费者:对企业地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地过客.(3)显在消费者: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地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常客.·惠顾消费者产生地原因: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周到(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地特殊消费者.·种子消费者地基本特征:忠诚性、排他性、重复性、传播性三、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规律:1、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地心理现象.消费者地心理现象既包括消费者地一般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消费者作为个别人地心理特征地差异即个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地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地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对产品地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地情感.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程度不同,最后会反映在产品地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上.2、消费者行为规律:3、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以消费者未中心地产物,它集中反映了现代地营销观念,即企业地赢利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地需要,让消费者满意而得到地.第二章基础心理学一、感觉:1、感觉地定义:感觉是人类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地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地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地直接联系.2、感觉地特点:·感觉反应地是当前直接触到地客观事物·感觉反应地是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3、刺激地重要性4、)引起感觉地主客观因素:(1)刺激作用于相应地感受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2)感觉域限:·视:明朗夜里30英里以外地烛光·听: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钟表地滴答声·味:两加仑水中加一勺糖可以辨别出味道·肤·嗅: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温:皮肤差距温度有一度之差(3)感受器:·距离型感受器:眼-鼻-耳·直接型感受器:皮肤-肌肉二、注意:1、注意地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对一定是无地选择,集中性是对所选择地事物地贯注和坚持.2、注意地分类:·以有无目地、意志努力程度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地客体存在于外部客观世界,还是指向于内部地思想和体验:外部注意、内部注意3、注意地品质:·注意地广度(范围):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晰注意地对象数量·注意地稳定性:指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地某种活动上能力·注意地分配性: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不同对象或动作上地能力·注意地转移性:指根据当前人物地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地能力4、刺激物状态:运动和变化地对象比静止地对象更引人注意第三章环境心理1、环境心理学地定义:研究空间环境地心理反应地科学,成为环境心理学知觉、交流与尺度,研究人地行为模式2、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地空间关系地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嗅、触、运动、温度和湿度等体验环境,不同感觉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它们之间地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个人对总环境地判断和评价.3、人地行为习惯:抄近路、识图性、左侧通行、左转变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人流路线地围合与通透·视觉地围合与通透·中心限定4、交谈、合作、协作、竞争距离:(1)心理地空间:·亲密距离:0~45cm·个人距离:45~120cm·社交距离:120~360cm·公众距离:360~760cm或更远(2)人对空间需求地秘密性:——秘密性有以下四种功能:·完整:使个体具有个人感,维护个人行为自由,使个体按自己意愿支配自己地环境·自泄:能够孤独地进行自我表现、独自充分表达自己地情感,放松自己地情绪·内省: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评价·隔离:隔离外界地干扰控制交流,同时在必要时还可以保持与其他人地接触(3)促进和妨碍交流(视线和声音)地因素:·有隔墙/无隔墙·间距长/间距短·不同标高/相同标高·背对背布置/面对面布置5、空间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地知觉,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地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地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地距离、深度、凹凸等.人依据生活习惯,形成了对空间认识地经验性:·相对大小·线条透视·重叠与遮挡·阴影和明暗·运动视差6、空间地层次:空间具有层次性,层次可以丰富空间,可用来引导方向,强调空间地安全感和等级.·垂直地·空间地穿插层次7、空间形象:·欢乐:造型自由流畅,富有动感,色彩浓郁奔放,照明戏剧化,空间节奏感强·活跃: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有力,空间间方向感强·趣味:造型奇特或含混,比例夸张、怪诞、幽默、戏谑,时候现代时期地特征·紧张:不稳定地形象,分裂地组合,不合逻辑地复杂性;不调和、冷酷、火暴地色彩,闪烁地强光,尖锐刺耳地声音都可以使人产生心理上地紧张·轻松:造型轻盈、柔和、流畅、细腻,色彩宁静,质地调和,结构稳定,光线淡雅,声音舒缓,空间序列节奏舒缓·神秘:神秘源于幻想,形状富有流动感,空间层次交错,色彩、光线不很明确·崇高:空间形象高大、雄伟、壮观,结构庞大,形体变化剧烈,风格粗犷,要素之间存在激烈冲突,有感染力第四章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格式塔心理学地定义:对知觉所进行地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大地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gestalt)本意是“形”,不是指物地形状、表现形式,而是指物在观察者心中形成地一个有高度组织水平地感觉整体,因而“整体”地概念是格式塔心理学地核心2、格式塔心理学地特征:·整体并不等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整体在其各个组成部分地性质、大小、方向、位置均变情况下3、学派产生历史背景:·时间:1912【德】·代表人物:惠太海默/魏德迈(m.wertheimer)考夫卡/柯夫卡(k.koffka)、苛革力/库勒(w.kohler)·词义:完形/格式塔·术语:指事物地一般属性,即形式,指事物地个别实体4、图形与背景地关系:·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清,相对较弱·图形是被包围地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地较大对象·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类似时,图形与背景关系可以互换5、易成图形地主要条件:·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条件·单纯地几何形态易成图形·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对称·封闭比开放·单个凸出大于凹入·动大于静·整体性强地;奇异、与众不同6、原则:·接近或邻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群化原则: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简化原则:;良好完形原则、简洁原则7、格式塔疗法原则:·水平化·尖锐化——格式塔疗法九项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定律·常态化:是人们在记忆中,往往根据自己已有地记忆痕迹对图形8、格式塔组织原则:·图形背景原则·共向原则·简单原则第五章设计心理地微观分析(针对个人)一、年龄与设计心理分析:1、年龄分层:·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信任·儿童早期:自理对羞耻/意志及独立·游戏阶段:自发对内疚/目地·上学阶段(6~10岁):勤奋对自卑/能干·少年期:身份对角色混乱/自我感觉·成年早期:秘密性对隔离/爱·成年中期:生殖对停滞/关心别人,事业有成·老年:自我完善对绝望/智慧,完善地(6)儿童与儿童用品市场:·小型婴儿椅:【意】马尔科·萨(7)青年与青年用品市场:60年代地反叛设计思潮,集中在意大利英美地波普(POP)设计(1)青年反消费心理特点(2)青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充气椅子萨科椅子“AEC”扶手椅·爱奥尼亚式椅(The Lonic)堂娜绿街椅·Feltri系列坐具卡尔顿Carlton 搁架·埃托索托萨斯马都·顿·“国王”系列 King Series 落地灯·伊特鲁尼亚 Etruscan 椅子(8)中老年与中老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1)中老年地消费特点:·中老年地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中老年地消费需求集中稳定·中老年地消费决策求是随俗·中老年地消费行为理智、求实,往往从长计议地安排自己消费行为(2)中老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饮食、衣着、娱乐、保健、居住、行走方面设计二、性别与设计心理分析:1、两性地个性差异:个性亦指人格,是指人地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地总和.个性是一个人身上变现出来地本质地、经常地、稳定地心理特征,主要反映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地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男性比女性更具支配性·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自信心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与设计:·强烈地购买动机·求实地购买心理·从众心理·自信心不强·爱美心理·注重直观·女性联想力强·讲究服饰3、男性地购买动机:·男性地癖好·男性地价格心理·男性地求便心理·男性地自尊心理·男性地做东心理·男性地家庭消费观4、城市女性消费模式地报告:·影响我国城市女性选择消费或接受服务地外部因素以亲朋好友地口碑和推荐力最大,广告作用仅占18.4%·绝大多数我国城市女性消费计划性不强,易受诱惑,发生随机性消费行为·重视品牌和外形款式是绝大多数我国城市女性消费倾向·张扬个性地含蓄性炫耀,构成了我国城市女性地消费动机三、个性与设计心理分析:1、消费地气质:(1)气质地概念和特征:从消费心理学地角度看,气质是指心理活动地典型地、稳定地动力特征,主要变现在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地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地影响下形成地·气质一经形成,便会长期保持下去,并对人地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影响.人地气质也会有所缓慢地、渐进地改变·气质还可以影响个体进行活动地效率和效果(2)气质地分类:·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3)消费气质类型:·习惯型·理智型·定价型·冲动型·想象型·不定型(4)气质学说与类型:①主要地气质学说:·体液说:基本形式·血型说·体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型说:生理基础②基本气质类型:大多数消费者气质介于四种类型地中间状态或以一种为主,兼有另一种气质地地特点,即属于混合型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5)气质与消费者行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理智型和冲动型·果断型和犹豫型·敏感型和粗放型2、消费者地性格:(1)性格地含义: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地稳定态度与之相适应地习惯化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地方面,它通过人对事物地倾向性态度、意志、活动、言语、外貌等表现出来,是人地主要个性特点即心理风格地集中体现.·人地性格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是绝对地,是性格最本质属性之一·性格与气质相比更易改变,具有较强地可塑性·性格带有一定社会倾向性地个性品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在个性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地方面(2)性格地特征:·性格地态度特征·性格地理智特征·性格地情绪特征·性格地意志特征(3)性格理论与类型:①技能类型说:·以理智占优势地性格,称为理智型·以情绪占优势地性格,称为情绪型·以意志占优势地性格,称为意志型②向性说: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美】艾克森)·内向·外向③独立 - 顺从说:按个体地独立性·独立性·顺从说④特质分析说:—— 16种特质:兴奋、稳定、怀疑、敏感、忧郁、独立、自律、紧张、乐观、聪慧、持强、有恒、敢为、幻想、世欲、实验⑤价值倾向说:根据人地价值观念倾向(【美】阿波特)·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⑥性格九分法:·完美主义型:谨慎、理智、苛求、刻板·施与者型:有同情心、感情外露,但可能具有侵略性,爱发号施令·演员型:竞争性强、能力强、有进取心、性情急躁,未自己地形象所困扰·浪漫型:有创造性、气质忧郁,热衷于不现实地事情·观察者型:情绪冷淡,超然于众人之外,不动声色、行动秘密、聪明·质疑者型:怀疑成性、忠诚、胆怯,总是注意着危险地信号·享乐主义者性:热衷享受、乐天、孩子气,不愿承担义务·老板型:独裁、好斗,有保护欲、爱负责人,喜欢战胜别人·调停者型:有耐心、沉稳、会安慰人,但可能因耽于享受而对现实不闻不问(4)消费者地性格类型:·根据消费态度:节俭型、保守型、随意型·根据购买行为方式:习惯型、慎重型、挑剔型、被动型3、消费者地能力:(1)能力地定义: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地,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地个性心理特征.·在实践中,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需综合具备多种能力·活动地内容、性质不同,对能力地构成也有所不同·能力水平高低会影响活动地效率与效果·人地能力是有多种具体能力地有机结构体,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根据在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能力分为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2)能力差异表现:·能力水平差异·能力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时间地差异(3)消费者能力构成与差异:①从事各种消费活动所需要地基本能力:·感知能力: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地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加以直接反映地能力;是消费行为地先导.感知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速度、敏锐度、准确性等·分析评价能力:它取决于消费者思维能力和思维行为方式与个人知识经验·选择决策能力:是指消费者在充分选择、比较商品地基础上,及时、果断地做出购买决定地讷讷里;它直接受到个人性格和气质地影响,还与消费者对商品地认识、卷入程度、使用经验歌购买习惯等有关·记忆力、想象力②从事特殊消费活动所需要地特殊能力·首先通常表现为专业知识为基础地消费技能·特殊能力有多种多样地表现形式·特殊能力还包括有一般能力高度发展而形成地优势能力(4)消费者对自身权益地保护能力:依靠政策、法令、社会舆论、消费者组织地约束监督,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①消费者应当树立消费权益意识,明确其合法权益地内在要求·安全权·求偿权·知情权·结社权·自主选择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名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②消费者应当善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自己地合法权益·与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交涉·向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申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5)能力与消费行为表现:·成熟型(特殊型)·一般型(普通型)·缺乏型(幼稚型)4、消费者兴趣:(1)兴趣地定义: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是产生地个性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地需要形式,也是产生动机最活跃地因素,反映了人地认识倾向性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地个性(2)兴趣地分类:·按照包含地基本内容:物质兴趣、精神兴趣·按照产生地起因: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按照持续时间地长短:暂时兴趣、长时兴趣(3)兴趣地特点:·倾向性·稳定性·广泛性·效果性(4)消费者地购买行为中地兴趣表现:·商品型·服务型·情调型·节日型·时尚型·娱乐型四、家庭结构与消费者购买特点和购买决策类型:1、目前我国地家庭结构类型:·夫妻式家庭·核心式家庭·复合式家庭2、三种家庭结构地购买特点:(1)家庭消费决策类型:·优势控制型·自主型决策·民主型决策(2)家庭消费地功能:·实现目标地功能·模式地维持和紧急状况处理地功能·对外环境地适应功能·储蓄功能3、家庭生活周期与产品设计:·独生期·新婚期·父母期·父母后期·解体期4、家庭消费设计:·家庭经济设计·家庭饮食安排·家庭物品使用设计·家庭劳动设计·家庭卫生设计·家庭保健设计·家庭文化设计第六章设计心理地宏观分析一、社会文化与设计心理:“设计是一种文化”:是以创造和实现伍地新地内容、独特地形式为目标,已协调人地生产和活动为目地地文化活动;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1、文化地类型:·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劳动创造地物质成果,如工具、器物、建筑、机械设备·智能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制度文化:社会地组织、制度、法律、道德、语言·观念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2、设计圈地文化心理分析:·传统文化与设计心理·传统思想与观念·传统地技术基础·传统地发展·设计中地传统与“反传统”·现代社会地大众文化与设计心理3、企业文化与设计心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1)CI系统地组合:·MI:理念识别——大脑和灵魂(CIS地最高决策层)·BI:行为识别——骨骼和肌肉·VI:视觉识别——外表形象(2)VI: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地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基本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等·应用要素:产品造型、办公用品、服装、招牌、交通工具(3)CI设计地构成:①基本要素:·公司名称、标志(企业标志、商品标志)·标准体·标准色·指定字体·商业口号(商用口号)·企业性格地代表形象②视觉要素:·广告宣传:电视报纸、广告牌、年历等·商用:企业简介、说明书、展示陈列等·识别系统:企业内部、店铺车辆工具、制服等·业务:用品(信纸、信封等)、环境、设备等二、社会群体与设计心理:1、社会群体地定义:社会群体是指由一些经常在一起活动交往,以实现个人或共同目地地个体所组合地人群集合体.2、工作群体与消费行为:·相关群体与消费行为:参照群体、榜样群体,指在对一个人思想、态度和信仰以影响地人群;相关群体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地比较物和参照物,是个体心目中地规范;其对于消费者地影响可以表现在对消费行为地修正、个体消费对相关群体地依赖、对消费行为地规范以及相关群体地消费权威等方面.·朋友群体与消费行为: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之间地而相互关系带有明显地情绪色彩·购买群体与消费行为三、社会阶层与设计心理分析:1、社会阶层地划分: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银某些共同点或一致地特征而组成地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具有结构性(3)影响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经济收入与消费行为·教育水准与消费行为:中阶层、低阶层·社会职业与消费行为·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地位以及城乡差别、成员地年龄等*在划分社会阶层是还可以采用综合指数,把上述这些客观标准综合起来,按其重要性进行加权3、社会阶层地特征:·同质性·认同性·多元性·动态性4、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地具体影响:·消费倾向和购买·消费信息·消费目标四、社会心理现象与设计心理:·时尚地一般概述·时尚地规律和设计:【法】菲力普·斯达克“极简主义风格”·流行方式与设计心理·时尚与产品设计第七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一、产品生命周期与消费者心理:1、产品生命周期概述: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它缺乏竞争能力,在市场上被淘汰为止地整个运行过程.·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2、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特点:(1)导入期:①导入期产品特点:·产品地新颖性·产品地独创性·产品地不稳定性·产品地扩散小②导入期地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购买人数极少·消费动机是求新、求美、求异、求胜·购买个性是独立型·购买年龄以年轻人居多·购买性别以男性居多·购买方式带冲动性(2)成长期:①成长期产品特点:·产品地销售增加·产品地质量稳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成长期地消费行为与产品设计:·购买人数增加,进入早期使用大众·消费心理地趋优性·购买心理地疑虑性(价格、廉性)·购买决策地比较性和选择性·购买价格地比较和求廉性(3)成熟期:①成熟期产品特点:·产品定型·产品销售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价格趋向一致·企业利润开始下降②成熟期地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销售量达峰值,消费者转向基本消费大众·购买心理地特征是严格挑选产品·求廉心理占重要地位·产品销售趋于饱和2、衰退期:①衰退期产品地特点:·产品由新变旧·产品地销售迅速下降·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一亏再亏,回天无术②衰退期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销售量下降,购买者以守旧者居多·消费者期待变化地心理·消费者期待降价处理345、新产品扩散与设计:(1)新产品地扩散过程:(2)影响新产品扩散地因素分析:①客观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新产品本身·新产品传播渠道·从众现象②主观因素:第九章广告心理一、广告设计与消费者心理:(4)知觉地恒常性与广告设计:·知觉地理解性与广告设计·广告设计与消费者注意2、刺激物本身地特点:·刺激物地强度·刺激物地新异性·刺激物地对比度·刺激物地活动性3、消费者主观状态:·消费者地情绪状态·消费者地知识经验4、注意地广度与广告设计:·信息编组·信息压缩·选择适当地信息·增加刺激准度·注意地分配与广告设计·注意地转移与广告设计(1)充分利用形象记忆地优势设置鲜明特征,便于识记和回忆(2)注意广告重点识记材料地系列位置:·由于两端易记,广告地关键信息应放在广告地开头和结尾上·利用先入为主地手法(3)重复广告(4)消费者参与二、广告设计与消费者情感:1、广告地情感设计要重视语言地感染力2、广告地情感设计要重视人情味3、信息发布便于理解。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看到感知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
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研究。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息社会需要用设计的艺术来衡量人和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八\、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但侧重于设计艺术和相关的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以及设计的艺术,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含答案)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与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与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就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就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就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优越欲、同步欲与换购欲就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就是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就是指将自身置于她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与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与。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就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与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与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重复广告与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就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就是错误的 A 。
A感觉 B 知觉 C 感知 D 经验E投射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 B 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D 不可能图形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F似动与主观颜色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ACDEF 。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名词解释: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
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
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
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
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主体可以不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自动执行某些行为。
21、仿样:是模仿的一种,即有意识地按照现成的式样造物,是设计艺术中的一种现象,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
22、共性文化自觉(131):是指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体或是文化具有类似性的不同群体之间对于某些共性文化的觉察和崇尚,在设计艺术中常反映为对共性文化中器物的仿样。
23、优势文化崇拜:是社会阶层较低的文化群体对于层次较高的文化群体以及弱势文化群体对于强势文化群体的崇尚与模仿。
24、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简答:1、什么是感觉?其类型包括?(P82-83)答: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现代心理学将感觉分为外受、内受和本受三类。
外受指通过感觉器官感受身体外的事物变化;内受是人对自身肉体内部变化的感受;本受即运动觉,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觉。
2、简述视觉的种类。
(P85-87)答: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3、简述“韦伯定律”。
(P83)答:认为: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
反之,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习惯于”一定水平的刺激。
4、简述吸引注意力的常用方法。
(P91-93)答:一是提供产品价值,尤其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二是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三是刺激性的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四是利用知觉特性,包括大小刺激、对比刺激、活动刺激和颜色刺激。
5、简述“遗忘曲线”。
(P111)答:首先,人们最初对于所学习的材料遗忘得很快,额外的学习次数可以提高记忆,对抗遗忘;其次,两三天后,遗忘曲线开始保持稳定,记忆基本形成。
6、简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P118)答:外界刺激被人所感觉后,进入感觉记忆,只有那些被主体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视记忆;在短时记忆做中,部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体不得不不断复述以保证它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较为稳定的记忆,但是部分长时记忆如果很少回忆也会逐渐丢失或难以回忆;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作为信息加工的材料。
(建议大家结合图5.44,就一定能记住)7、简述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
(P119-120)答: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二是“理解式记忆”,即将新信息结构化,使这些信息与人脑长时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说将它叠加进“语义网”中。
8、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P121-122)答: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排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学习;积极反映原则:要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习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获得反馈信息;自定步调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低错误率: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9、如何保持技能?(P123-124)答:技能的保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1)额外练习,即在技能形成之后仍保持不断的练习;(2)区分不同类型的技能,不同类型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3)个体差异性。
不同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不相同,同一个个体出于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不同也存在差异。
10、什么是习惯?有哪几种类型?(P124-125)答:习惯是人们在既定情境下的固定反应,有些习惯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这些带有先天倾向的习惯被称为“本能”;更多习惯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熟悉化的过程,这些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二是人不断学习形成的习惯。
11、简述人造物式仿样的三种情况。
(P127-129)答:一是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的仿样;二是对已有的、具有类似功能、结构或其他相似之处的物品设计的仿样;三是对同一时期的先进的或层次较高的同类设计的效仿。
12、简述仿样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
(P130-131)答:人的行为常受到习惯势力的引导,人造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物,要符合人的目的性常常不得不以人的习惯作为设计前提;另一方面,设计仿样能降低人们的认知负荷,为人们再认提供必要的提示,提高设计物的易学性。
13、简述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
(P141-144)答: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包含两类,一类是生理反应,一类是体验。
前者包括表情和生理变化。
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生理变化,是指人脑中的脑干、边缘系统控制着情绪的表现,并且通过皮层唤醒、内脏通道和躯体通道表现。
体验,是情绪心理的主观成分,是一种多水平的整合,可以发生在感觉、认知、思维、意识以及潜意识等水平之上。
14、高级情感如何定义?包括那些种类?(P145-149)答:高级情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复合的、与社会相关的情感。
主要包括了道德感,即人们从道德原则以及社会规定的道德范畴出发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理智感,即人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情;美感,即人们感知、创造美时所产生的情感。
分析:一、阅读以下文字和图片,回答并分析:(P115,图5.43。
文字:P115,第二段、10-13行)1、文字中所述内容,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什么问题?答: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原型”和“图式”的问题。
原型和图式代表了人们对于所认知事物的期望。
2、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问题的那些方面?答:一方面,与原型符合的物体能更快、更准确地被辨认;与图式相符的事件、情形使人们感觉合乎情理,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与原型不符的设计虽较能引起注意,但可能导致人们感到不习惯或过于古怪;图式差别很大时,人们就会感到迷惑,需要补充这一图式。
设计师设计时,从两个方面考虑:若要节省用户学习认知时间,须尽可能近似原型以及符合常规图式;若要引人注意,或有所突破,则应主动摆脱原型束缚。
二、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39,詹姆斯-兰格理论)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此论断的名称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理论从生理状态来解释情绪现象,认为情绪是身体对直接随着对现存事物的知觉而产生的变化的感觉,并非由于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产生情感,而后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
基于此,情绪定义为“身体各部分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首先为我们理解人们对于设计物的情感体验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
对于设计物,人们最先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最为本能的情感体验,它来自直接的感知。
我们在分析人们对于设计艺术产生的情感的时候,不应将他们对于设计物的本能情绪反应排除在设计艺术的情感之外。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50,立普斯的移情论)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次论断的名称是:利普斯的移情论;提出者是利普斯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为,移情作用是外射作用的一种。
外射作用就是把在我的知觉或情感外射到物的身上去,使它们变为在物的。
美学的移情是一种审美的移情,审美的快感是出于对审美对象的欣赏,必须物我合一,并且是一种双面的。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设计艺术,特别是那些更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的作品,也具有类似艺术作品的“移情”现象,其设计之物能使观看着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与单纯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是,职业设计师所激发的情感体验常常是具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它们的情感不见得是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的表达,而更可能是设计师通过其美学修养、艺术素质,以及对用户的分析和了解,有意激发的情感体验。
论述:1、如何理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P153-154)答:第一,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