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手术常见并发症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2
筛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筛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发热、面部疼痛等不适。
针对筛窦炎的治疗,有许多方法可以选择,但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非易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筛窦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的筛窦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镇痛药和鼻炎喷雾剂。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减轻炎症,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镇痛药可以缓解头痛和面部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鼻炎喷雾剂可以帮助清洁鼻腔,减轻鼻塞和流涕的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药物种类。
其次,对于慢性筛窦炎或复发性筛窦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包括内窥镜筛窦成形术和筛窦引流术。
内窥镜筛窦成形术通过内窥镜技术清除筛窦内的炎症组织,并扩大筛窦引流通道,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
筛窦引流术则是通过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方式,将筛窦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减轻炎症和压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理疗和中医针灸等。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配适合的中药汤剂,有助于改善体质和增强免疫力。
理疗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和舒缓症状。
中医针灸则可以调节气血,促进病灶的恢复,对筛窦炎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对于筛窦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可以相互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有筛窦炎的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筛窦区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是临床重要的切口部位。
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对于临床开展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探讨。
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筛窦区的结构,血管,神经等的解剖学的研究,结合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完善筛窦区的结构及其形态特征,以便为临床的外科手术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解剖显示筛窦区的血管主要是胸静脉,腹静脉,腹腔微血管网,胸廓神经可分为胸廓大神经和腹廓大神经,集中在筛窦区。
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主要有两方面意义:首先,可以准确解剖外科手术着眼点,掌握手术切口位置,安全控制微血管网,以及腹膜肝等重要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失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其次,有助于开展实验性研究,拓展腹腔镜和微创手术在胸腔和腹腔分隔结构的应用领域。
总之,通过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可以为止血止痛提供可靠的参考,以便临床外科治疗取得更大成功。
未来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在实验室设计中,围绕筛窦区的深入研究将会带来更多的收获。
筛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筛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面部压痛等。
对于筛窦炎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筛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的筛窦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和镇痛药。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消炎药可以减轻炎症,镇痛药可以缓解头痛等不适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造成药物耐药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其次,对于慢性或复发性的筛窦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内窥镜筛窦窥视术、筛窦引流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清除筛窦内的病变组织和分泌物,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
但是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决定。
此外,对于筛窦炎患者来说,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最后,中医治疗在筛窦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筛窦炎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可采用中药熏洗、中药鼻灌、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操作。
总的来说,对于筛窦炎的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和中医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盲目跟风或自行治疗。
另外,预防筛窦炎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筛窦炎的发作和复发。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慢性筛窦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筛窦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筛窦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慢性筛窦炎应该吃什么药。
*慢性筛窦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非手术治疗包括鼻腔滴用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负压置换术,物理疗法等。
适用于儿童及身体衰弱、有全身疾病的患者。
*2、鼻内筛窦切除术(1)慢性筛窦炎,经保守法无效者。
(2)筛窦区多发性息肉,经多次鼻内手术摘除后仍复发者。
(3)筛窦炎已有或疑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4)用作额窦手术或蝶窦手术的先行步骤。
(5)原发于筛窦的肿瘤和囊肿。
(6)霉菌性筛窦炎。
*3、鼻外筛窦切除术适应症:①X线鼻窦发育好,有蝶上筛房、上颌筛房者;②慢性筛窦炎并发额窦炎者;③筛窦霉菌病;④筛窦异物;⑤筛窦肿瘤;⑥筛窦炎合并眶内或颅内并发症;⑦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四、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该手术是一种以上颌窦和筛窦为主的多鼻窦手术。
其优点是可以一次手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并发症少,比鼻内筛窦切除术安全。
缺点是前组筛窦气房不易彻底切除。
适应症:经鼻窦X线摄片或上颌窦穿刺证实为慢性筛窦炎或息肉,且伴有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者。
五、外鼻掀翻法双侧颌筛窦根治术此法系1959年由Maniglva首先介绍。
可在一次手术中开放双侧筛窦和施行上颌窦根治术,有手术野扩大、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减少手术次数和面部不遗留瘢痕的优点。
六、功能性内窥镜下筛窦切除术此手术是1978年由Messerklinger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理论化而创用的鼻科新技术,以后由Kennedy Stammberger等加以改进推广。
该手术目的是把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破坏性手术)改进为功能性手术(重建性手术),从而彻底治愈鼻窦炎并恢复其原有功能。
按照鼻腔呼吸气流的特点,气流进入鼻腔后首先冲击中鼻甲、中鼻道和前组筛窦,因此该区最受到感染和变应原的攻击。
现代理论认为筛窦发病率最高,而且也是其他各窦发病的源点。
耳鼻咽喉科鼻窦手术治疗常规一、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据MesserHinger等研究,上颌窦黏膜的纤毛运动方向朝向自然开口,经中鼻道做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符合上颌窦黏膜纤毛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窦内分泌物引流。
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恢复后,保留的窦内炎性黏膜可以发生可逆性转变,逐渐恢复正常的纤毛清理和腺体分泌功能。
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优于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目前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首选方法。
(一)适应证1.上颌窦异物(例如子弹)。
2.上颌窦息肉、真菌团块。
3.上颌窦化脓性炎症、真菌性上颌窦炎。
4.上颌窦黏膜囊肿、黏液囊肿。
5.上颌窦内异位牙齿。
6.上颌窦恶性肿瘤可疑者的探查或活检等。
(二)术前准备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
(三)体位与麻醉仰卧位,头部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局麻或全麻。
局麻采用1%利多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3滴做翼腭窝浸润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长纱条填塞于同侧下鼻道和总鼻道内作表面麻醉。
(四)手术步骤1.在4mm0°鼻内镜下,用镰状刀切除钩突:此时应完整切除钩突的后下部,否则会给寻找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带来困难,而且容易造成术后窦口引流不畅或闭塞。
2.切除钩突后,在30°或70°鼻内镜下寻找上颌窦自然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筛漏斗的中、后部,可以用弯吸引器头在下鼻甲上方按压、探查,若有脓性分泌物或气泡溢出,有助于识别上颌窦自然开口。
先行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以上颌窦开口为标志,不容易损伤眼眶。
3.找到上颌窦开口后,用不同角度的咬钳,黏膜钳和反张咬钳(或不同方向的全自动电动切割器)向前下方向或向后扩大,至前后径10~20mm,上下径8~10mm(也有人认为应扩大至2.0cm×1.5cm);不要环形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以免术后窦口瘢痕狭窄。
4.既往有手术史者,局部结构紊乱。
上颌窦自然开口不易辨认。
可以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注入冲洗液,同时在鼻内镜下观察冲洗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腔外侧壁流出的部位,来确定上颌窦开口,也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筛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简介筛窦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手术,用于治疗筛窦疾病和其他相关问题。
虽然手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筛窦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窦膜撕裂等,并对其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1. 感染感染是筛窦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过程中,筛窦内的细菌可能会进入手术切口或手术器械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为手术切口红肿、局部温热疼痛、流脓等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感染可能会扩散到颅内或引起败血症。
预防与处理: - 术前应进行准确的感染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应提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术中要严格控制手术操作时间,减少筛窦内的细菌暴露时间。
- 术后要遵循洁净操作原则,注意切口的清洁和消毒。
- 对于术后感染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做好脑脊液等相关检查,以排除颅内感染。
2. 出血筛窦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出血。
出血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慎造成的血管损伤,以及患者术前存在的出血倾向性疾病。
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缺血、血肿形成、甚至神经损伤。
预防与处理: - 在手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有出血倾向性疾病的患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手术中特别注意控制出血。
- 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周围血管、组织造成损伤。
-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如出现出血明显增多、血肿形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如缝合血管、排除血肿等。
3. 窦膜撕裂筛窦手术中,窦膜撕裂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窦膜是筛窦内部的一层薄膜,其功能是分隔鼻腔和筛窦,防止细菌感染。
手术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窦膜撕裂,进而引起鼻腔和筛窦之间的通路直接联系,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预防与处理: - 在手术中应特别小心操作,避免对窦膜造成直接损伤。
- 术中应密切观察窦膜的完整性,如发现窦膜撕裂,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缝合。
- 术后应避免鼻腔负压,减少窦膜再撕裂的风险。
- 对于术后窦膜撕裂的患者,应加强抗生素的应用,预防继发感染。
慢性筛窦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在鼻窦中,以筛窦解剖最为复杂,特别是前组筛窦开口处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钩突和筛漏斗等,是中鼻道内的小突起和沟状间隙,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该处是鼻腔吸入气流冲击之处,也是细菌、病毒、吸入性抗原(变应原)最易侵入的部位。
无论感染或变态反应,开始都是表现为该处粘膜肿胀,纤毛运动停止,筛窦通气和引流受阻,然后才波及到其他鼻窦。
由于筛窦引流不畅,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迁延成为慢性,从而演变为慢性筛窦炎。
慢性筛窦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来自粘膜病变和骨壁病变。
粘膜病变包括息肉、肥厚和萎缩。
骨壁病变有三种:1.增生性骨病变:由于下粘膜充血刺激,骨壁增生性骨炎,使筛房骨壁变硬。
2.萎缩性骨病变:由于筛房骨壁长期受息肉和肥厚粘膜压迫,供血不足,骨壁变薄或消失。
3.溃疡性骨病变:因粘膜发生血栓性小静脉炎,向骨壁扩散,而致筛房骨壁坏死,各筛房可融合成为一个大的空腔,腔内有脓液。
若感染严重,可发生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部分患者无主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仔细询问可有以下症状:1.头痛:常位于眼球之后,以头顶、枕部为甚,夜间或饮酒后加剧。
2.反射性神经痛:有面痛、牙痛、乳突、颈部、肩背等神经痛。
3.嗅觉障碍:嗅觉丧失往往是原因不明的。
4.头晕:行走不稳,左右摇摆,但没有定向偏差,不同于耳性眩晕。
5.后鼻滴涕:脓性分泌物可在低头或头部变化时从后鼻孔流入咽部,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
慢性筛窦炎的化验检查项目内容如下:1.X线筛窦阴影模糊和病变范围可见鼻额。
2.CT可见筛窦粘膜增厚,筛顶是否有骨损伤,轴位扫描可见病变前后范围及纸样板是否有缺陷或骨损伤。
3.试验穿刺先用1%卡因棉片(含1)‰肾上腺素)收缩中鼻道,并行麻醉粘膜表面,然后用5号长针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取出,检查是否浑浊,也可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慢性筛窦炎的治疗方案如下:一、非手术治疗包括鼻滴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负压置换术和物理治疗。
筛窦炎与筛窦癌关于筛窦炎与筛窦癌他们两个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炎症一个是癌症。
虽然名字相似但是带来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下筛窦炎跟筛窦癌是什么吧。
筛窦炎,是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头痛在两眉间。
在患侧内眦角相当于筛骨纸板处在压痛,后组筛窦炎可有枕部头痛。
炎症较重时,在内眦部及上眼睑皮肤可有红肿,结膜急性充血,此多见于儿童。
鼻镜检查见中鼻甲红肿,中鼻道及嗅沟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筛窦炎常与慢性上颌窦炎合并存在,除有一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症状外,嗅觉减退更为明显。
常有多发性鼻息肉存在,中线或者CT鼻窦摄片可见筛房混浊或房间隔消失。
筛窦炎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生素和滴鼻药物治疗。
在鼻窦中,以筛窦解剖最为复杂,特别是前组筛窦开口处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钩突和筛漏斗等,是中鼻道内的小突起和沟状间隙,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该处是鼻腔吸入气流冲击之处,也是细菌、病毒、吸入性抗原(变应原)最易侵入的部位。
无论感染或变态反应,开始都是表现为该处粘膜肿胀,纤毛运动停止,筛窦通气和引流受阻,然后才波及到其他鼻窦。
由于筛窦引流不畅,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迁延成为慢性。
1、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急性发作,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
2、局部症状:(1)流脓鼻涕为主要症状,粘脓性或脓性,前组鼻窦炎,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炎,多经后鼻孔流入咽部,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鼻涕常有腐臭味;(2)鼻塞;(3)头痛:(4)视力下降。
4、反射性神经痛可有面痛牙痛乳突颈部肩背等处神经痛可在低头时或头位变动时有脓性分泌物自后鼻孔流至咽部吐出后症状暂时缓解筛窦结构狭窄,正常发育的筛窦前后长4~5cm,前筛高2.5cm,宽0.5cm,后筛宽1.5cm,筛顶宽0.3cm。
在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进行手术,如果出血或照明不佳,就易损伤外侧壁纸样板和筛窦顶部的筛板。
传统的筛窦炎手术无法彻底识清病灶,定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容易遗留病根造成病情反复发作,且易造成并发症:颅底骨质损伤、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视神经损伤、嗅觉减退或丧失等。
鼻显微外科就是鼻科学领域近年来最重要得发展[1,2]。
筛窦手术就是鼻显微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得手术,由于筛窦空间狭小、毗邻解剖关系复杂、气房气化变异大,如果不熟悉该区域得解剖,将会影响手术得顺利进行,甚至引起严重得并发症,如失明、大出血及脑脊液漏等[3,4],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得重视[5-8]。
为适应鼻内窥镜手术得开展,近年国内外有较多得筛窦应用解剖研究报道。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筛窦得位置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筛骨迷路内,由气化程度不同得含气小房构成,每侧有3-18个小得气房,气房得大小、排列及伸展范围极不规则,两侧极不对称。
筛窦小房变异很大,但都有不同程度得发育。
发育良好得筛窦,其气房可伸展入额窦底部、蝶窦上方或侧方、上颌窦后上方及额骨眶部等处,个别得还可通过鼻中隔到达对侧鼻腔或向上伸入鸡冠[9]。
2 筛窦得形态刘清明[10]在100个颅骨上,通过筛骨得水平切面观察到:筛窦呈锥形,尖在前端,底在蝶窦前面。
从整体瞧筛窦得形态为前窄后宽、上窄下宽得长立方体,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下径大于横径。
成人筛窦前后径为40-50mm,上下径为25-30mm。
横径前后不同,后部宽20mm,前部宽不超过10mm[9]。
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得骨板,参与构成前颅底。
筛顶板长平均为28、8mm,筛顶板前端、中部与后端平均宽分别为7、5mm、9、2mm与9、6mm。
筛顶壁就是一向后向倾斜得骨板,其向内倾斜11º,向后倾斜27º。
筛顶壁厚度前后稍有差别,前部薄(0、8mm),后部稍厚(0、9mm)[11]。
依窦口得部位将筛窦分为前、中、后3组。
2、1 前组筛窦前组筛窦空间狭小(前后径约15mm、上下径约17mm、横径约10mm),骨壁很薄(顶壁0、82mm,其它各壁在0、14-0、20mm之间)。
根据前组筛窦开口位置,将其气房分为4组[8]:①额隐窝筛房,出现率为88、3%;②筛泡筛房,出现率为100%;③漏斗筛房,出现率为85、8%;④上颌窦筛房,出现率为3、3%。
慢性筛窦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慢性筛窦炎所属部位:鼻就诊科室:五官科病症体征:鼻塞,息肉,牙痛,脓性分泌物,神经痛,头晕,抑郁,嗅觉丧失,嗅觉障碍疾病介绍:什么是慢性筛窦炎?由于筛窦引流不畅,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迁延成为慢性,那,慢性筛窦炎是怎么回事?在鼻窦中,以筛窦解剖最为复杂,特别是前组筛窦开口处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钩突和筛漏斗等,是中鼻道内的小突起和沟状间隙,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是鼻腔吸入气流冲击之处,也是细菌,病毒,吸入性抗原(变应原)最易侵入的部位,无论感染或变态反应,开始都是表现为该处粘膜肿胀,纤毛运动停止,筛窦通气和引流受阻,然后才波及到其他鼻窦症状体征:慢性筛窦炎有哪些症状?慢性筛窦炎很少单独发生,症状也不典型,以神经痛、精神郁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较多见。
慢性筛窦炎有什么症状?当窦口阻塞时,可有鼻根或眼眶胀闷感及鼻塞,嗅觉障碍,鼻后孔流涕。
化验检查:慢性筛窦炎要做什么检查?慢性筛窦炎的检查可见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结节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1、X射线鼻额位可见筛窦阴影模糊和病变范围。
2.CT冠状面扫描可见筛窦粘膜增厚及筛顶有无骨质破坏,轴位扫描可见病变前后范围及纸样板有无缺损或骨质破坏。
3.试验穿刺先用含1肾上腺的1%的卡因棉片使中鼻道收缩,并行粘膜表面麻醉,再用5号长针头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抽出,检查是否混浊,也可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此法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须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鉴别诊断:慢性筛窦炎的诊断方法慢性筛窦炎临床检查可见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结节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而且,慢性筛窦炎的诊断要注意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额窦炎、慢性蝶窦炎相鉴别。
并发症:慢性筛窦炎的并发症有哪些?筛窦手术常见并发症在鼻窦手术中,筛窦手术最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因为筛窦是诸鼻窦中体积最小者。
据RICE(1989)报道,正常发育的筛窦前后长4~5CM,前筛高2.5CM,宽0.5CM,后筛宽1.5CM,筛顶宽0.3CM。
筛窦解剖鼻显微外科是鼻科学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发展[1,2]。
筛窦手术是鼻显微外科手术中最为复杂的手术,由于筛窦空间狭小、毗邻解剖关系复杂、气房气化变异大,如果不熟悉该区域的解剖,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大出血及脑脊液漏等[3,4],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5-8].为适应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近年国内外有较多的筛窦应用解剖研究报道。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筛窦的位置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筛骨迷路内,由气化程度不同的含气小房构成,每侧有3-18个小的气房,气房的大小、排列及伸展范围极不规则,两侧极不对称。
筛窦小房变异很大,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发育良好的筛窦,其气房可伸展入额窦底部、蝶窦上方或侧方、上颌窦后上方及额骨眶部等处,个别的还可通过鼻中隔到达对侧鼻腔或向上伸入鸡冠[9]。
......感谢聆听2 筛窦的形态刘清明[10]在100个颅骨上,通过筛骨的水平切面观察到:筛窦呈锥形,尖在前端,底在蝶窦前面。
从整体看筛窦的形态为前窄后宽、上窄下宽的长立方体,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下径大于横径.成人筛窦前后径为40-50mm,上下径为25-30mm。
横径前后不同,后部宽20mm,前部宽不超过10mm[9].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的骨板,参与构成前颅底。
筛顶板长平均为28。
8mm,筛顶板前端、中部和后端平均宽分别为7.5mm、9。
2mm和9.6mm。
筛顶壁是一向后向倾斜的骨板,其向内倾斜11º,向后倾斜27º。
筛顶壁厚度前后稍有差别,前部薄(0.8mm),后部稍厚(0.9mm)[11].依窦口的部位将筛窦分为前、中、后3组。
......感谢聆听2.1 前组筛窦前组筛窦空间狭小(前后径约15mm、上下径约17mm、横径约10mm),骨壁很薄(顶壁0.82mm,其它各壁在0.14—0.20mm之间)。
根据前组筛窦开口位置,将其气房分为4组[8]:①额隐窝筛房,出现率为88。
慢性筛窦炎的症状与治疗*导读:过去认为蝶窦炎是罕见鼻病。
据刘君谦(1958)660例鼻窦X线片观察,单独慢性蝶窦炎者只有6例,占0.9%。
由于蝶窦位置较深,鼻镜检查照明不足,看不到其开口情况,再加蝶窦炎的症状不明确,因而认为蝶窦炎的发病率是最低的。
近年来由于冷光源鼻内窥镜的问世,可以利用各种视角,以提高其鼻内各处的照明度和可见度,克服了视野的限制,因而慢性蝶窦炎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
……临床表现慢性筛窦炎很少单独发生,症状也不典型,以神经痛、精神郁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较多见。
当窦口阻塞时,可有鼻根或眼眶胀闷感及鼻塞,嗅觉障碍,鼻后孔流涕。
化验检查临床检查可见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结节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1.X线鼻额位可见筛窦阴影模糊和病变范围。
2.CT冠状面扫描可见筛窦粘膜增厚及筛顶有无骨质破坏,轴位扫描可见病变前后范围及纸样板有无缺损或骨质破坏。
[美食中国]3.试验穿刺先用含1‰肾上腺的1%的卡因棉片使中鼻道收缩,并行粘膜表面麻醉,再用5号长针头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抽出,检查是否混浊,也可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此法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须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包括鼻腔滴用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负压置换术,物理疗法等。
适用于儿童及身体衰弱、有全身疾病的患者。
二.鼻内筛窦切除术1.适应症(1)慢性筛窦炎,经保守法无效者。
(2)筛窦区多发性息肉,经多次鼻内手术摘除后仍复发者。
(3)筛窦炎已有或疑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4)用作额窦手术或蝶窦手术的先行步骤。
(5)原发于筛窦的肿瘤和囊肿。
(6)霉菌性筛窦炎。
2.禁忌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血液病患者。
3.手术操作(1)鼻腔顶壁为筛板,此筛窦顶略低,筛板外缘与筛窦内侧壁之间的交角处很易受到手术损伤,因而手术中器械不应超过中鼻甲附着处平面太多,以免误入颅内引起脑脊液鼻漏和脑膜炎。
(2)在筛窦和蝶窦的外上角薄层骨壁之处有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如果损伤可致严重并发症,应予注意。
筛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筛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患者常常表现为鼻塞、鼻涕、头痛、面部压力感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筛窦炎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鼻息肉甚至颅内感染。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筛窦炎患者至关重要。
治疗筛窦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治疗筛窦炎的方法可以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药物治疗是治疗筛窦炎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镇痛药、抗组胺药等。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引起筛窦炎的细菌,缓解炎症症状;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可以帮助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引起药物耐药性或者药物副作用。
物理治疗是另一种治疗筛窦炎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鼻腔冲洗、鼻腔护理等。
鼻腔冲洗可以帮助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炎症物质,减轻症状;鼻腔护理可以帮助保持鼻腔内的湿润和清洁,促进炎症的愈合。
物理治疗通常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对于一些慢性筛窦炎患者尤为有效。
手术治疗是治疗筛窦炎的最后手段。
对于一些慢性、复发性的筛窦炎患者,尤其是伴有鼻息肉、鼻窦炎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内窥镜下筛窦窥视和引流术、鼻窦扩张术等,可以有效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窦通气和排液功能,减轻炎症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饮食均衡等,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筛窦炎的发作。
综上所述,治疗筛窦炎的最好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治疗筛窦炎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筛窦手术常见并发症
*导读:在鼻窦手术中,筛窦手术最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因为筛窦是诸鼻窦中体积最小者。
……
正常发育的筛窦前后长4~5cm,前筛高2.5cm,宽0.5cm,后筛宽1.5cm,筛顶宽0.3cm。
在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进行手术,如果出血或照明不佳,就易损伤外侧壁纸样板和筛窦顶部的筛板。
在上述各种筛窦切除术中,以鼻内筛窦切除术最易发生眶内和颅内并发症,Lima手术次之,鼻外筛窦切除术最少。
近年来开展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虽然有先进的手术设备,但因手术者经验尚不丰富,国内外都有有关并发症的报道。
1.颅内并发症有生命危险。
(1)颅底骨质损伤脑脊液鼻漏,颅内积气(气脑),常因手术器械操作过于向上,超越中鼻甲附着处,外观高于内眦平面所致。
(2)颅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额叶血肿,海绵窦一颈内动脉瘘,是因锐钳过于向上钳取筛窦顶部组织,或在蝶窦侧壁钳取组织损伤血管所致。
若为颈内动脉破裂,患者可很快死于鼻出血。
(3)颅内感染常见者有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脑脓肿。
2.眶眼并发症有失明危险.
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眼肌麻痹(斜视、复视),流泪等。
有下列原因:
(1)纸样板损伤轻者只有眶部气肿、睑部皮下瘀血,重者筛前动
脉破裂造成眶内血肿,很快即可失明。
若损伤内直肌,可出现眼睛向外斜视及复视。
(2)视神经损伤包括视神经管段及球后段损伤。
手术中取出的组织如果含有黄色软的眶内脂肪,可能伤及视神经、眶内血管及内直肌,可引起反射性网膜痉挛或栓塞,而导致失明。
(3)泪道损伤包括泪囊及鼻泪管,主要体征为流泪。
(4)眶内感染有眶骨膜炎、眶内蜂窝炎、眶内脓肿等,可在手术后数日发生,主要症状有发热及眼痛。
3.鼻内并发症
(1)嗅觉减退或丧失,常因嗅区粘膜损失过多所致。
(2)鼻道窦粘连中鼻道口复合体粘连,可导致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