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和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74
围手术期手术护理有哪些安全隐患及对策手术是目前临床外科治疗诸多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围术期做好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直至出院的全部过程,因此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手术室,也包括术前术后的护理。
护理安全则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护理安全的重视,能够减少安全问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本文对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安全隐患1.制度不完善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全面实施,对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制度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比如说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等,另外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记录规范等。
只有具备完善、可靠的制度以及明确的操作标准规范,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
而制度的滞后必然会影响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整体护理效果欠佳,伴随一定的安全隐患。
1.2术前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术前访视的重视,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缺乏对谈话技巧的合理运用,未结合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同时填写记录单时不认真,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
手术本身便是一种应激源,会对不同患者产生程度不一的心理应激,当这类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必然会对手术及麻醉的顺利实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手术效果。
如果填写记录单时不认真,可能难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手术造成影响。
1.3术中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所需器械、仪器设备准备不全,或者医护人员不了解其性能,操作技术不娴熟,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造成更多痛苦,极易引发安全隐患。
另外,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极易导致标本混淆甚至遗失,对术后病理检查造成影响,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对患者术后治疗造成诸多不便。
国匾处型堂苤查生!旦筮i!鲞筮!塑里坐i!!堂』!!里塑垡坠竖翌』塑!!翌:!!!:!!:盟!:!围手术期常见手术并发症探讨李东生外科手术是治疗一些疾病的主要或关键性措施,但是,手术处理不当,会造成并发症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很多手术并发症是由于对外科操作的基本要求贯彻不到位引起的,较为严重的是违反外科基本原则,自创手术方式,没有相应的并发症防范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果按照外科的基本操作要求进行手术,可以避免很多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同时,与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非手术部位的并发症也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这些并发症,往往使原本非常成功的手术最终因治疗中的连锁反应归于失败。
在当今的医疗社会环境下,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可以避免一些医疗问题。
下面笔者就普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并发症和非手术部位并发症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减少或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1手术部位并发症1.1切口的选择与术野暴露Morgenstern¨o在他的文章中,详尽的描述了外科手术切口的时代性变化,对目前蓬勃发展的微创手术的小切口大加赞赏。
并且宣称,传统意义上的外科手术切口“biggerisbetter”的时代已经结束。
纵观全文,其中心思想是随着技术和器械的长足进步,很多手术可以通过切口的“微创”进行,几乎不再需要“上起剑突,下至耻骨”的大切口,但也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切口,纵观外科手术切口的变化,微创手术已经逐渐为外科医师所接受。
但是,在传统与进步并存的时代,很多手术依然要通过大的切口来进行,这仍然是外科医师不能放弃的选择,因此,我们还要强调手术切口这个外科的基本问题。
恰当的切口选择:几乎所有的手术,都要涉及手术切口的问题。
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术后恢复以及美容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手术切口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充分进行显露、减少组织创伤和符合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
切口的选择要求尽可能直达病灶,同时,如果手术前对诊断有疑问,还应注意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是否利于DOI:10.3760/cma.j.issn.1673—4203.2012.01.024作者单位:255200淄博,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普外三科·手术并发症·刀口的扩大和延长。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
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
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
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
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
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
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
(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
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
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
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
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外科病人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和术后长期卧床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使VTE 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情况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等心脏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外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规范和推动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栓管理实践,2015 年11 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和已有工作基础[1],制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VTE预防1 概述1.1 普通外科病人VTE发生率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病人当同时具有多种VTE 风险因素时(年龄>40 岁、VTE 病史、肿瘤等),致死性PE 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 发生率为1%[4]。
日本相关调查显示,腹部大手术病人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者,静脉造影检出VTE 发生率为24.3%[5]。
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醉和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故围手术期护理极为重要。
围手术期包括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期。
每个部位手术后的并发症表现可能不一样,可以表现为:与基础疾病相关的心律失常、血压改变、血糖改变,消化道、呼吸道以及肝肾功能的改变。
综合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出血、切口裂开、深静脉血栓、肺不张、切口脂肪液化等。
一、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有哪些?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发病率为3%〜4%,常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
其致病菌构成复杂,治疗困难。
1)多为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感染,以后逐渐发展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2)大部分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3)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可导致化脓、坏死等,使局部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五个典型症状。
但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而随病程迟早、病变范围和位置深浅而异。
切口感染常发生于术后3〜5日,患者自述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加重,局部出现红、肿、压痛或波动感。
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的,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这些症状的病理基础就是充血、渗出和坏死三个基本变化。
当局部感染得不到控制时,可累及其他器官。
若发生肺炎时,可伴随体温明显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急性膀胱炎则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尚有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尿液检查时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段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
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移。
妇科围手术期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一、心血管并发症1.出血与休克预防措施: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术后严密观察面色变化,测脉搏、血压,注意尿量,切口渗血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多可止血,如为内出血,量不多,患者情况好可给予止血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如出血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抢救休克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诸器官灌注及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制止出血。
2.心肌缺血性疾病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输液种类和尿量,应及时给养氧、利尿、矫正液体平衡,请心内科会诊。
3.心律失常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预防心肌缺血、肺栓塞,注意药物影响,必要时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置入临时起搏器。
4.心脏骤停预防措施:术前积极处理心肺合并症,对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用多功能检测仪,术中维持充足的供氧,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下降,一旦血压下降立即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加压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击复律。
5.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措施:术前尽可能去除导致高凝原因,如肥胖、避孕药物、激素替代药物等,术中避免静脉长时间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肢体,尽尽早下床活动,如血栓形成,需卧床、抬高患肢、改善经脉回流,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发生,必要时需请外科取栓。
6.肺栓塞预防措施:脓毒血症、肥胖、恶性肿瘤、既往肺栓塞史记深部静脉血栓史史诱发因素。
术前积极处理,术后严密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休克,立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纠正动脉低氧血症及相关低血压,此外还应防止血栓播散或复发性血栓形成。
二、肺部并发症1.肺炎预防措施:术前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手术应在感染治愈后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暖,预防患者感冒;对行吸入麻醉的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派专人护理直至清醒,应随时擦去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勤翻身、深呼吸,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咳嗽、咳痰时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可给祛痰药及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器细谈。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一些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出血,特别是对于大手术或血管手术。
处理出血的原则是:及时止血、修复损伤的血管、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感染:手术切口和手术器械可能感染,导致术后感染。
处理感染的原则是: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引流感染部位、处理并修复感染源。
3.肺部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体位改变、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疼痛等可能导致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处理肺部并发症的原则是:早期康复、预防并治疗呼吸道感染、合理的液体管理、适当的镇痛措施。
4.循环系统并发症: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失血等可能导致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处理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积极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循环稳定。
5.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中风、脑缺氧等。
处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保持血氧饱和度、维持脑灌注压、监测神经功能。
6.泌尿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肾脏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
处理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适当的液体管理、定期排尿、早期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
7.消化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肠道可能受到损伤,导致肠梗阻、胃溃疡等。
处理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早期恢复肠功能、保持营养支持、适当的胃肠减压。
8.疼痛:手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患者康复。
处理疼痛的原则是: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合理的镇痛措施、个体化的镇痛计划。
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处理原则都应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加速康复过程。
医务人员应对常见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术后并发症是在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期中可能发生的不良状况或异常反应。
以下是一些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术后疼痛:手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疼痛风险、术中及术后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并定期评估疼痛效果。
2.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并及时处理感染迹象。
3.血栓形成:手术后血栓形成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血栓形成风险、术中和术后积极预防血栓形成、活动和床旁护理等措施。
4.术后伤口愈合障碍:术后伤口愈合障碍包括术后感染、裂开、血肿和瘢痕等。
处理原则包括注意伤口清洁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手术修复等方法。
5.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后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术后意识障碍和呼吸抑制等。
处理原则包括避免过度麻醉、积极处理并发症、合理使用镇静剂和止吐药等。
6.液体和电解质紊乱:手术后的液体和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原则包括术前评估水电解质平衡状态、术中适时补液和调整电解质平衡、监测尿量和血液检查等。
7.呼吸系统并发症: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肺不张和肺炎等。
处理原则包括术中和术后积极监测呼吸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
8.循环系统并发症: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
处理原则包括监测心血管功能、积极处理心律失常、保持循环稳定和适当的液体管理等。
9.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意识障碍、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处理原则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预防性使用神经保护药物和早期康复训练等。
10.消化系统并发症:手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胃肠道出血和胆汁淤积等。
处理原则包括早期康复饮食、避免并处理肠梗阻和出血、合理使用胃肠道保护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