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后期和南渡前后的重要词人
- 格式:ppt
- 大小:994.50 KB
- 文档页数:45
宋词的兴起与发展两宋近320年的历史中,词人灿如群星,为中华文化书写了光辉不朽的篇章。
可以说,宋词作品卷帙浩繁灿若星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近320年的岁月中,宋词也经历了它成长、壮大、成熟、衰亡的过程。
北宋前期(1017-1067) 这近半个世纪,历经真宗、仁宗两朝。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欧阳修与晏殊。
这一时期是北宋难得的与平发展时期,社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这个时期也是宋词的继承与发展时期,晏殊与欧阳修等人,身份显赫,作词为其闲暇之乐,他们以此抒发士大夫生活中的闲愁,基本沿袭五代婉丽软媚的风格,与西蜀花间词人相类似。
但欧阳修也创作了许多贴近现实的作品,对词的传统表达内容有些突破。
柳永则是使宋词广泛传播的第一人,可谓功莫大焉。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宋词的描写范围,把以前徜徉在士大夫的小庭深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柳永一生落拓失意,浪荡于青楼妓馆之中,只能将他无尽的才华挥洒在妓馆酒楼之中。
他摆脱束缚,大力创作慢词,增加了词的含量,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情感真实,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传播。
这个时期词坛为婉约派统治,词尚婉丽,未完全摆脱五代解绊。
柳永的词虽开拓了词调与词风,但始终未能报脱“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北宋中期(1068- 1125)这近半个世纪,主要历经神宗、哲宗、徽宗前期。
宋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这一时期是北宋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朝廷政局变幻,竞争激烈,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新旧两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苏轼等人大多被排挤出朝廷。
哲宗元祐年间,高太后执政,废除新法,起用司马光等旧派人士,大力排挤新党。
高太后归西后,新党卷土重来,大肆迫害旧党人士,旧党人士受到残酷打击,几乎无幸免。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一、南渡词人婉约:李清照、朱敦儒、叶梦得、朱淑贞豪放:张元幹、陈与义、李纲、岳飞二、李清照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一)李清照的《词论》1、《词论》(节选):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词语的含义。
(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词论:词别是一家,对苏轼等人的批评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端礼):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王安石: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苦无铺叙贺铸:苦少重典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二)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1、前期生活:2、李清照前期词:《如梦令》其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她热烈而大胆地表露爱情、讴歌爱情,在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冲击,总的来说,此期的作品词调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代表作品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醉花阴》(薄雾浓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
(三)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2、李清照后期词作。
《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具有更为丰厚的情感内涵,词调也转为沉郁凄怆、悲凉哀惋,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
十一位宋朝词人,见证了宋朝的兴衰起落!1、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知道李煜写作并演奏了这首《虞美人》后,勃然大怒。
于是在公元978年的七夕节,李煜生日当天,赐了一壶盛有牵机药(毒药)的毒酒,鸩杀了李煜。
一代词帝就此陨落,终年42岁。
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统一全国。
终结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纷争不息的乱世局面。
2、柳永公元987年,是李煜辞世的第十个年头。
这一年,继李煜之后的又一位词坛大佬出生了。
他是柳永。
柳永的出生,意味着继李煜之后呈现荒凉衰落的词坛,又要被引爆。
毫无疑问,就是柳永引爆了宋词的寒武纪。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科举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虫娘分别之际,写下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3、晏殊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有神童之誉,14岁就中举授官。
他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身居要位多年。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均出自晏殊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皆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
4、范仲淹公元1040年至1043年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其时,正值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怀着征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矛盾情绪,范仲淹写下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欧阳修公元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
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给她的词作笼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国破之感,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叹一齐喷涌而出。
本文就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加以分类探讨其后期词中的悲苦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后期词作悲苦愁情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生活在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频繁的南宋初年。
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流传下来的词,其中大部分为抒情词,而抒写愁苦情怀的大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
其它诸如“泪”,“愁”,“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
一般来讲,李清照的词以她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期两部分。
前期词中主要描写相思离别的闲愁,后期,在经历了国破夫亡及一系列灾难后,李清照一改前期词的清新明快,而是笼上了厚重的感伤气氛。
她后期的词则抒写的是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愁,以及思旧怀乡、孤寂之愁。
“愁”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词人把这一生的愁都寄寓在她的词作当中,以下我们就她后期的主要词作中来探析词人的悲苦愁情。
一、国破之感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部分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
面对着家乡沦落敌寇之手的国破家亡的悲痛惨剧,以及盗贼四起、叛军遍野、金人虎视眈眈的严峻现实,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
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著,学诗谩有惊人句。
宋代诗人年代顺序大全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嘉祥县卧龙山街道酒庄)人。
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
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
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李清照简介古诗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李清照简介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评价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宋代主要词人及其作品风格简介北宋: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巨野(今山东巨野)人。
宋太宗朝进士。
做过翰林学士、知制诰。
他是首先起来反对绮靡文风的诗文家,著有《小畜集》等书。
潘阆(公元?——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宋太宗朝赐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国立大学教官)、参军。
他能诗词,今传只有《酒泉子》词十首。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进士出身。
宋真宗朝宰相。
他能诗,不是词家,但他那首可能是自度曲《江南春》词,却脍炙人口。
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终生不仕。
后人称其“和靖先生”(死后谥号)。
以诗著称,词流传很少。
其《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是广为流传的小令。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
词作不多,其边塞词《渔家傲》(碧云天,黄叶地)情感悲凉,突破了男女与风月的界限。
今传《范文正公诗余》,仅有五首。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朝官至宰相。
他的词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词的可取之处是工于造语。
例如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经过苦心的刻画而又不显得斧凿痕。
在写景方面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较多。
张先(公元990——1074年)字子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刑部所属曹司的主官)。
有《张子野词》传世。
他喜欢雕琢字句,喜欢写一种朦胧的美,以善于用“影”字著名。
人称“张三影”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等名句。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山西永丰)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古诗文知识点宋词历史演变的代表词人及其贡献:北宋前期: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北宋后期: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南宋前期: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南宋中期: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
南宋后期:一派是稼轩之遗响,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宋诗的特点(与唐诗相比较)p13-p14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唐诗的灿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宋人的创新意识。
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目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音相抗衡的宋调。
(1)题材内容上的特点一是直接以诗歌议政,二是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三是广泛深入的描写民生,四是极为广泛地描绘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生活画面,五是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
(2)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议论化、才学化和散文化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以文为诗,自昌黎始。
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柳开和王禹偁同是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柳开和穆修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张。
(首推柳开)白体诗及诗人1.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
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
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村行》“数峰无语”句以移情拟人手法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山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