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8.25 MB
- 文档页数:98
高等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一、填空与选择1、已知点A (,,)321-和点B (,,)723-,取点M 使MB AM 2=,则向量OM=。
2 已知点A (,,)012和点B =-(,,)110,则AB=。
3、设向量与三个坐标面的夹角分别为ξηζ,,,则cos cos cos 222ξηζ++= 。
4、设向量a 的方向角απβ=3,为锐角,γπβ=-4=,则a = 。
5、向量)5,2,7(-=a 在向量)1,2,2(=b 上的投影等于。
6、过点()121-,,P 且与直线1432-=-=+-=t z t y t x ,,, 垂直的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两直线方程是130211:1--=-=-z y x L ,11122:2zy x L =-=+,则过1L 且平行2L 的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设直线182511:1+=--=-z y x L ,⎩⎨⎧=-+=--03206:2z y y x L ,则1L 与2L 的夹角为( ) (A ). 6π (B ).4π (C ).3π (D )2π.9、平面Ax By Cz D +++=0过x 轴,则( )(A )A D ==0 (B )B C =≠00, (C )B C ≠=00, (D )B C ==0 10、平面3510x z -+=( )(A )平行于zox 平面 (B )平行于y 轴(C )垂直于y 轴 (D )垂直于x 轴 11、点M (,,)121到平面x y z ++-=22100的距离为( )(A )1 (B )±1 (C )-1 (D )1312、与xoy坐标平面垂直的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
13、过点(,,)121与向量k j S k j i S--=--=21,32平行的平面方程为 。
14、平面0218419=++-z y x和0428419=++-z y x 之间的距离等于⎽⎽⎽⎽⎽⎽ 。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9.1 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一、多元函数的概念1.二元函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设D 是平面上的一个点集,如果对每个点()D y x P ∈,,按照某一对应规则f ,变量z 都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则称z 是变量x ,y 的二元函数,记以()y x f z ,=,D 称为定义域。
二元函数()y x f z ,=的图形为空间一卦曲面,它在xy 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就是定义域D 。
例如 221y x z --=,1:22≤+y x D , 此二元函数的图形为以原点为球心,半径为1的上半球面,其定义域D 就是 xy 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闭圆。
2.三元函数与n 元函数()z y x f u ,,= ()Ω∈z y x ,,空间一个点集称为三元函数()n x x x f u ,,21 = 称为n 元函数它们的几何意义不再讨论,在偏导数和全微分中会用到三元函数。
条件极值中,可能会遇到超过三个自变量的多元函数。
二、二元函数的极限设函数),(y x f 在区域D 内有定义,),(000y x P 是D 的聚点,如果存在常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0>ε,总存在0>δ,当),(y x P 满足δ<-+-=<20200)()(0y y x x PP 时,恒有ε<-A y x f ),(成立。
则记以()A y x f y y x x =→→,lim 0或()()()A y x f y x y x =→,lim00,,。
称当()y x ,趋于()00,y x 时,()y x f ,的极限存在,极限值A ,否则称为极限不存在。
值得注意:这里()y x ,趋于()00,y x 是在平面范围内,可以按任何方式沿任意曲线趋于()00,y x ,所以二元函数的极限比一元函数的极限复杂;但考试大纲只要求知道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讨论极限存在性和计算极限值,不像一元函数求极限要求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I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II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理工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二、课程简介《高等数学II》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获得进一步的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具体内容包括: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无穷级数。
Higher mathematics II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higher mathematics 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computing skills, for learning the follow-up courses and further the mathematics knowledge to lay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Through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operation ability,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 space imagination ability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to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 specific contents include: spatial analytic geometry and vector algebra; Multifunction calculus (multifunction differential calculus, reintegration, curvilinear integral and surface integral); Infinite ser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目前,《高等数学II》已成为理工科类及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基础课程,是教育部审定的核心课程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1”和“数学2”的必考科目,对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意义重大。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9章第9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总结一、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n 维空间2R 为二元数组),(y x 的全体,称为二维空间。
3R 为三元数组),,(z y x 的全体,称为三维空间。
nR 为n元数组),,,(21nx x x 的全体,称为n 维空间。
n维空间中两点1212(,,,),(,,,)n n P x x x Q y y y 间的距离:2221122||()()()n n PQ y x y x y x =-+-++-邻域:设0P 是nR 的一个点,δ是某一正数,与点0P距离小于δ的点P 的全体称为点0P 的δ邻域,记为),(0δP U ,即00(,){R|||}nU P P PP δδ=∈<空心邻域: 0P 的δ邻域去掉中心点0P 就成为0P 的δ空心邻域,记为0(,)U P δ=0{0||}PPP δ<<。
内点与边界点:设E 为n 维空间中的点集,nP ∈R 是一个点。
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个邻域),(δP U ,使得EP U ⊂),(δ,则称点P 为集合E 的内点。
如果点P 的任何邻域内都既有属于E 的点又有不属于E 的点,则称P 为集合E 的边界点,E 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的边界.聚点:设E 为n 维空间中的点集,nP ∈R 是一个点。
如果点P 的任何空心邻域内都包含E 中的无穷多个点,则称P 为集合E 的聚点。
开集与闭集: 若点集E 的点都是内点,则称E 是开集。
设点集nE ⊆R , 如果E 的补集nE-R是开集,则称E 为闭集。
区域与闭区域:设D 为开集,如果对于D 内任意两点,都可以用D 内的折线(其上的点都属于D )连接起来, 则称开集D 是连通的.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或开区域.开区域与其边界的并集称为闭区域.有界集与无界集: 对于点集E ,若存在0>M ,使得(,)E U O M ⊆,即E 中所有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M,则称点集E 为有界集,否则称为无界集.如果D 是区域而且有界,则称D 为有界区域. 有界闭区域的直径:设D 是nR 中的有界闭区域,则称1212,()max{||}P P Dd D PP ∈=为D 的直径。
第八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法及其应用§ 1 多元函数概念一、设]),,([:,),(,),(22222y y x f y x y x y x y x f ϕϕ求-=+=.二、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221)1(),(y x y x y x f ---= 222{(,)|(,)R ,1};x y x y y x ∈+≠ 2、xyz arcsin = };0,|),{(≠≤x x y y x三、求下列极限:1、222)0,0(),(sin lim y x yx y x +→ (0) 2、x y x x y3)2,(),()1(lim+∞→ (6e )四、证明极限 242)0,0(),(lim yx yx y x +→不存在. 证明:当沿着x 轴趋于(0,0)时,极限为零,当沿着2x y =趋于(0,0)时,极限为21, 二者不相等,所以极限不存在五、证明函数⎪⎩⎪⎨⎧=≠+=)0,0(),(,0)0,0(),(,1sin ),(22y x y x yx xy y x f 在整个xoy 面上连续。
证明:当)0,0(),(≠y x 时,为初等函数,连续),(y x f 。
当)0,0(),(=y x 时,)0,0(01sin lim 22)0,0(),(f yx xy y x ==+→,所以函数在(0,0)也连续。
所以函数 在整个xoy 面上连续。
六、设)(2y x f y x z +++=且当y=0时2x z =,求f(x)及z 的表达式. 解:f(x)=x x -2,z y xy y x -++=2222 § 2 偏导数1、设z=x yx e x y + ,验证 z xy +=∂∂+∂∂yzyx z x 证明:x yx yx ye x ,e x y e y +=∂∂-+=∂∂y z x z ,∴z xy xe xy xy x y+=++=∂∂+∂∂yzy x z x 42244222222)()),,((y y x x y y x y y x f +-=+-=ϕ答案:2、求空间曲线⎪⎩⎪⎨⎧=+=Γ21:22y y x z 在点(1,21,23)处切线与y 轴正向夹角(4π) 3、设yx y xy y x f arcsin )1(),(2-+=, 求)1,(x f x ( 1)4、设yz x u =, 求x u ∂∂ ,y u ∂∂ ,zu ∂∂ 解:1-=∂∂y zx y z x u ,x x yz y u y zln 2-=∂∂ x x y z u y zln 1=∂∂ 5、设222z y x u ++=,证明 : u zu y u x u 2222222=∂∂+∂∂+∂∂6、判断下面的函数在(0,0) 处是否连续?是否可导(偏导)?说明理由⎪⎩⎪⎨⎧≠+≠++=0,00,1sin ),(222222y x y x yx x y x f )0,0(0),(lim 00f y x f y x ==→→ 连续; 201sin lim )0,0(xf x x →= 不存在, 0000lim )0,0(0=--=→y f y y7、设函数 f(x,y)在点(a,b )处的偏导数存在,求 xb x a f b x a f x ),(),(lim--+→(2f x (a,b)) § 3 全微分 1、单选题(1)二元函数f(x,y)在点(x,y)处连续是它在该点处偏导数存在的 __________(A) 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B )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对于二元函数f(x,y),下列有关偏导数与全微分关系中正确的是___(A) 偏导数不连续,则全微分必不存在 (B )偏导数连续,则全微分必存在 (C )全微分存在,则偏导数必连续 (D )全微分存在,而偏导数不一定存在 2、求下列函数的全微分:1)x y e z = )1(2dy x dx xy e dz x y+-=2))sin(2xy z = 解:)2()cos(22xydy dx y xy dz +=3)zyx u = 解:xdz x zyxdy x z dx x z y du z yz yz yln ln 121-+=-3、设)2cos(y x y z -=, 求)4,0(πdz解:dy y x y y x dx y x y dz ))2sin(2)2(cos()2sin(-+-+--= ∴)4,0(|πdz =dy dx 24ππ-4、设22),,(yx z z y x f += 求:)1,2,1(df )542(251dz dy dx +--5、讨论函数⎪⎩⎪⎨⎧=≠++=)0,0(),(,0)0,0(),(,1sin )(),(2222y x y x y x y x y x f 在(0,0)点处的连续性 、偏导数、 可微性解:)0,0(01sin )(lim 2222)0,0(),(f y x y x y x ==++→ 所以),(y x f 在(0,0)点处连续。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课程类型:必修、基础理论课学时:160 学分:8使用对象:理工科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一方面要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重点内容部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其它内容也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只是在要求上低一些,对相应的概念和原理只作为一般的理解和了解。
具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做些相应的说明。
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安排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建议学时:16[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分段函数、参数式方程确定的函数,熟练地使用函数记号。
2.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和有界性。
3.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
5.能将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表达出来。
6.了解极限的e—N、e—δ的定义。
理解极限思想。
7.了解极限的基本性质,理解函数左、右极限概念。
8.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9.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11.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理解无穷小的性质以及它与极限的关系,掌握利用无穷小性质求某些极限,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12.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间断点的分类及判定。
13.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及反函数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