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军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5名将领高举起义,坚决叛逃,这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Li陵县人。
陈明仁曾任国民党第一军团司令,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学生。
2.程谦来自湖南省Li陵县。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指挥官和抗战时期第一战区的指挥官。
3.陶志月,湖南宁乡县人。
1911年,陶之月参加了1911年的革命,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而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4.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遂远省政府主席兼安全司令,西北军区总督中将兼副处长。
5.高树勋来自河北省燕山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树勋被任命为国民党新八军司令。
6.潘硕端来自云南省微信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硕端被调任第60集团军第184师。
7.吴华文来自山东省叶县。
起义前夕,吴华文被任命为第96军司令和第84师司令。
8.曾泽生,云南永山人。
辽沉战役期间,曾泽生任国民党第60军司令。
9.廖云洲,安徽淮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指示,并长期隐瞒在国民党军队中。
起义前,廖云洲是第110师的司令。
10.孔从洲是土生土长的杨虎城的下属,陕西西安人。
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38国民军副司令。
同年,他领导了河南巩县起义的55个师。
11.何继峰来自河北省Gao城市县。
贺继峰曾任国民党军副司令,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司令。
淮海战役开始两天后,11月8日,何继峰和张克霞带领23,000多名官兵在嘉旺和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霞来自河北省西安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霞被任命为第三靖地区的副司令员。
13.傅作义是山西省临沂人。
1947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土匪”总司令。
服役三十年的傅作义在北平控制中国北方。
他领导了四个团,十二个军队和六十万重型部队,在华北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行使了党,政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14.陆涵来自云南昭通。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解放战争时1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高举起义大旗,毅然投诚,直接削弱国民党军实力,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
陈明仁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蒋介石的得意门生。
2.程潜,湖南省醴陵县人。
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3.陶峙岳,湖南省宁乡县人。
1911年,陶峙岳参加了辛亥革命,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
4.董其武,山西省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
5.高树勋,河北省盐山县人。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6.潘朔端,云南省威信县人。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
7.吴化文,山东省掖县人。
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
8.曾泽生,云南永善人。
辽沈战役时期,曾泽生担任国民党第60军军长。
9.廖运周,安徽省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
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
10.孔从洲,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
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
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
11.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
何基沣担任国民党军中将副司令官,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
在淮海战役打响两天后,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率2.3万余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侠,河北省献县人。
抗战胜利后,张克侠被任命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13.傅作义,山西省临猗人。
1947年底,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拥兵30年的傅作义坐镇北平、掌控华北,他手握四个兵团、12个军、60万重兵,对华北五省二市实行党政军一统领导。
14.卢汉,云南昭通人。
起义前,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
15.邓兆祥,广东省肇庆人。
1949年2月25日,在当时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重庆”号巡洋舰上,邓兆祥与爱国官兵在吴淞口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
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王耀武。
1、薛岳:年幼崇拜岳飞,取名薛岳。
抗日战争期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20多万人,取得抗日战争期间消灭日军的最大战果,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表彰。
2、胡琏:谐称“狐狸”,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十八军的骨干:整编第十一师师长。
一九四三年,保住当时国民党陪都重庆。
3、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作风勇猛,性格倔强。
蒋介石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
指挥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每战皆捷,最后攻克日军的重要据点遮放,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
完成中印两军胜利会师任务。
由此,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4、孙立: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使孙立人举世闻名。
英皇特授予他帝国英雄勋章,美国政府也为他颁授了丰功勋章。
5、王耀武: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左右,荣获两面“飞虎旗”。
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国军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胡三余中将国民党炮兵司令史泽波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马法五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陈长捷中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周毓英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王靖国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赵承绶中将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梁培璜中将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牟中珩中将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杜聿明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李仙洲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宋希濂中将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范汉杰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黄维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韩浚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罗历戎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廖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陈金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王耀武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康泽中将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文强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曹天戈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林伟俦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向凤武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邱行湘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郑庭笈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廖耀湘中将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黄正诚中将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杜建时中将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宋瑞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马励武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卢浚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武庭麟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喻英奇中将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一二师师长张淦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陈林达中将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霍守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区寿年中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李涛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张岚峰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郝鹏举中将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孙渡中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张绩武中将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王景宋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莫得洪中将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段霖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钟彬中将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熊新民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一军军长赵锡田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陈颐鼎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曾扩情中将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邱维达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王雷震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萧以觉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吴绍周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侯吉晖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嘉树中将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王韵琴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参谋长周振强中将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杨光钰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方靖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王凌云中将国民党河南第一路挺进军总指挥郭一予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刘镇湘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王秉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陈士章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黄淑中将国民党第九军军长米文和中将国民党第一八一师师长理明亚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王继祥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盛永兴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胡临聪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杨宏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王泽浚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张义纯中将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李以劻中将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张鸿文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李益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高建白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王靖宇中将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袁鸿逵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孔庆桂中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杨安铭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徐钟端中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李九思中将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庄村夫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宋清轩中将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汪宪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王绪镒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胡靖安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杨文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聂松溪中将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郭天辛少将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杨文彩少将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王震少将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李旭东少将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韩世儒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李献中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李琰少将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周剑秋少将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李纪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李昆岗少将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罗哲东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韩尹明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李铁民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于泽霖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刘润川少将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唐保黄少将国民党暂编第51师师长李用章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杨天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姚北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郭惠苍少将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刘英少将国民党第3军32师师长路可贞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李英才少将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谢代蒸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留光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43师师长胡晋生少将国民党第52军25师师长郑明新少将国民党第52军副军长兼195师师长周由之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刘振世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参谋长李奇亨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副师长李友尚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参谋长兼整编45师参谋长万壑涛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副参谋长徐其昌少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隰可庄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副参谋长萧本元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师长杨维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参谋长李资深少将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总队长游凌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66师参谋长沈澄年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师长林曦祥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副师长王檄暅少将国民党第34军73师师长沈瑞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曹近谦少将国民党第33军参谋长罗辛理少将国民党第2绥靖区参谋长晏子风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师长唐孟恪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副师长胡景瑗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213旅旅长奇玉山少将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司令龙矫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3师副师长王世高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万又麟少将国民党第17军48师师长李子法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4师师长郑继周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贺奎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副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黄炳寰少将国民党联勤总部第10兵站总监殷开本少将国民党第93军参谋长李文昭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参谋长黄文徽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88师师长邹玉桢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景阳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18师师长李长雄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师长黄建镛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暂编54师师长余辉庭少将国民党第99军参谋长顾心衡少将国民党第28军副军长杨焜少将国民党第9兵团参谋长兼新3军副军长文小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副军长兼30师师长陈时杰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参谋长李定陆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参谋长许颖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14师师长杨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50师师长张羽仙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169师师长罗莘莍少将国民党第52军195师师长罗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22师师长张麟阁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新编骑兵司令部参谋长李嵩少将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师长董汝桂少将国民党第4绥靖区参谋长杨自立少将国民党第44军162师师长宋健人少将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武之棻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雷秀民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师长张泽深少将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黎天荣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代理师长杜辅廷少将国民党第107军参谋长杨萌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副军长崔广森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盛超少将国民党第100军63师师长韦德少将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袁庆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军长李日基少将国民党第76军军长高宪岗少将国民党第76军参谋长魏翱少将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杨伯涛少将国民党第18军军长刘德溥少将国民党第49军副军长陶修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陈文瑞少将国民党第63军代理参谋长彭定一少将国民党东北守备第1总队总队长汪匣峰少将国民党第47军军长李家英少将国民党第47军副军长陈玲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5师师长张光汉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7师师长陈远湘少将国民党第41军副军长郝勤福少将国民党第104军参谋长张惠源少将国民党第104军258师师长王宪章少将国民党新编骑兵第4师师长覃道善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张文心少将国民党第8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王岳少将国民党第10军副军长吴庭玺少将国民党第18军参谋长夏建勋少将国民党第10军114师师长杨维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副军长冯梓少将国民党第35军101师师长田士吉少将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贾璜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成于念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参谋长靳书科少将国民党察哈尔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李思温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10师师长韩天春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1师师长郭跻堂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9师师长王元直少将国民党第18军副军长兼11师师长王昌奎少将国民党第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周穆深少将国民党第10军参谋长梁岱少将国民党第14军参谋长尹钟岳少将国民党第18军118师师长温汉民少将国民党第35军269师师长王屏南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新编44师师长吴宗远少将国民党第14军85师代理师长许长林少将国民党第77军副军长黄炎少将国民党第71军87师师长贾宣宗少将国民党第43军暂编39师师长周开成少将国民党第8军军长李荩萱少将国民党第9军军长萧超伍少将国民党第9军副军长兼166师师长顾隆筠少将国民党第9军参谋长杨绪钊少将国民党第8军170师师长王青云少将国民党第9军253师师长郭吉谦少将国民党第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司元恺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军长于一凡少将国民党第12军副军长兼112师师长刘顺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副军长龚时英少将国民党第70军32师师长李宝善少将国民党第77军37师师长吴家钰少将国民党第64军156师师长陈芝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180师师长秋宗鼎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副司令范玉书少将国民党第86军副军长王治熙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长饶启尧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长李学正少将国民党第62军67师师长陈植少将国民党第62军151师师长杨朝纶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184师师长罗先之少将国民党第86军284师师长柴玉峰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326师师长李汉萍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参谋长文文修少将国民党第12兵团代理参谋长袁剑飞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长黄铁民少将国民党徐州"剿总"前指总务处长周朗少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孙玉田少将国民党第107军261师师长刘化南少将国民党第101军272师师长褚静亚少将国民党第76军副军长兼20师师长于厚之少将国民党第76军24师师长戴戎光少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兼江防司令赵世铃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孙福麟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副司令官许鸿林少将国民党山西省保安司令温怀光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副司令官兼19军军长娄福生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侯远村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崔杰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参谋长韩步洲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高倬之少将国民党第34军军长朱泰安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兼134师师长贾毓之少将国民党第43军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郭政毅少将国民党山西军管区司令樊明渊少将国民党山西宪兵司令仵德厚少将国民党第30军27师师长李树荣少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郭弘仁少将国民党第61军69师师长张忠少将国民党第33军71师师长祁国朝少将国民党第43军73师师长阎俊贤少将国民党第33军暂编46师师长王永寿少将国民党第43军暂编49师师长韩文彬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机械化兵团司令罗贤达少将国民党第66军军长李西开少将国民党第28军80师师长郭奉先少将国民党第47军暂编2师师长李子亮少将国民党第4军副军长陈亲民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李介立少将国民党第20军134师师长李慎言少将国民党第99军268师师长吴中坚少将国民党第46军174师师长徐继泰少将国民党第123军334师师长曾纪瑞少将国民党第106军副军长向建白少将国民党第51军参谋长陈志平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1师师长何同堂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参谋长陈腾骧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副参谋长任培生少将国民党第25军副军长谷允怀少将国民党第74军216师师长马英少将国民党骑兵第8师师长徐建中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青年救国军浙皖边区纵队副司令黄镇中少将国民党江西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豫章山区绥靖区司令官张星伯少将国民党第68军参谋长屈芷馨少将国民党闽南暂编纵队副参谋长凌云上少将国民党第7军副军长邓达之少将国民党第7军参谋长张瑞生少将国民党第7军171师师长刘月鉴少将国民党第7军172师师长李祖霖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6师师长张绍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军长谢淑周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17师师长李益智少将国民党第55军74师师长李成忠少将国民党第53军36师师长黄梁少将国民党第79军199师师长黄鼎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45师师长冯新齐少将国民党第15军169师师长潘汉达少将国民党第103军347师师长李致中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陈开荣少将国民党第125军军长王光伦少将国民党第125军182师师长陈绍恒少将国民党第125军362师师长艾绍衍少将国民党独立第367师师长杨文斋少将国民党第125军新编3师师长余跃龙少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部员李映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5师师长吴涛少将国民党第71军87师师长倪寿昌少将国民党第71军88师师长陶珩江少将国民党第48军参谋长郭文灿少将国民党第99军副军长伍国光少将国民党第97军参谋长李本一少将国民党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7军军长敖明权少将国民党第36军副军长卫光华少将国民党第36军28师师长黄希河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师长周彬少将国民党第17军参谋长何汉西少将国民党第65军160师师长陈鞠旅少将国民党第18兵团副司令官任树芬少将国民党第27军47师师长冯龙少将国民党第57军军长颜仁毅少将国民党新编第7军军长沈开樾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尹剑铭少将国民党第57军副军长郭永镳少将国民党第63军副军长邓宏义少将国民党第3军参谋长方原少将国民党第119军参谋长樊玉书少将国民党第90军53师师长刘昆阳少将国民党第7军224师师长李宏达少将国民党第62军军长伍重严少将国民党第124军副军长李德生少将国民党第127军副军长王学臣少将国民党第234师师长孙铁英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代理师长杨也可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长叶植楠少将国民党第26军副军长刘忍波少将国民党第17兵团参谋长刘庸之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沈策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副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周士冕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治部主任朱光祖少将国民党第1军1师师长刘孟廉少将国民党第27军军长彭诚少将国民党第19兵团司令官夏炯少将国民党川陕甘绥靖区第1路指挥官周静吾少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杨创奇少将国民党第48军军长陈振东少将国民党第33军副军长鲍志鸿少将国民党第71军副军长杨团一少将国民党第84军副军长罗祖良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第4处处长孟恒昌少将国民党第8兵团第3处处长傅立贤少将国民党第124军参谋长唐连少将国民党第4军90师师长黄志坚少将国民党第64军159师师长李贯一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2军教导3师师长陶子贞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师代理师长徐以智少将国民党南京中央训练团团员熊笑三少将国民党第5军军长张世光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第十位,马占山.9.18事变后,中国正规部队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军队指挥官.他率领部队在黑龙江省打了当时很有名的江桥抗战.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也足以给国人自豪.第九位,宋希廉.他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有铁血军人的美誉,参加过第一次凇沪会战,那一次会战打得日军损兵换将,连连换了三次主将.参加过第二次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第八位,蔡廷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指挥官,带领部队在第一次凇沪会战中连续抗击日军33天(使日军三换主将),有防御战名将的美誉.第七位,张自忠.唯一一位抗击日军牺牲的国民党陆军上将,带领部队打过有名的长城抗战(喜风口和冷口),以临沂大捷而闻名(以杂牌军,差装备打退日军进攻,为台儿庄战役赢得有利时间),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第六位,廖耀湘.真正令他成名的是第一次缅甸会战时以一个师的兵力抗击日军将近两个师团的兵力达21天之久,本方仅伤亡1500多人,此役战术灵活.创了以少胜多的美名.第五位,孙立人.他有东方隆美尔的美誉.参加过1937年那一次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在缅甸战役中,以仁安羌大捷而闻名于世.是国民党指挥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而自身受损失最少的.有过坑杀1200多名日军战俘的记录.第四位,杜律明.中国二战时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是昆仑关大捷的部队总指挥,当时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其部队击毙,从而扬名.第三位,薛岳.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四次长沙会战而闻名于世,前三次成功,最后一次失败,当时以天灶战法闻名.也指挥兰封会战(重创土肥源师团),也是万家岭大捷指挥官的军队(击毙日军1万多人全歼一个师团,给当时这个师团退回日本).第二位,卫立煌.中国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联合当时的晋军,八路军打了忻口会战和中条山会战而闻名于世,当时积极。
国民党高级将领你知道多少??楼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曾经叠现出了很多背负着巨大盛名的抗日名将,这些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只是军长身份、有些是集团军总司令、有些是战区总司令,他们所身处的位置、所立下的功劳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以位置论英雄,现在单纯论一下战功军事能力。
王耀武第一位我首先想到的是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74军的实际荣耀创造者王耀武。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出身的学生,他在官场上既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在战场上也拥有着能支撑起自己位置的军事能力。
我们都知道,74军的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但是真正把74军带到最荣耀之处的还是王耀武。
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打满了大半个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打下了令敌人惊惧的威名,在这其中,王耀武的贡献不可谓不小。
孙立人孙立人与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不同,他并不是出身于蒋介石的黄埔系,他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高材生,他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又转赴美国攻读了建筑系,最后因为在战场上杀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孙立人在美国就读了号称南方西点的弗吉尼亚军校。
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孙立人一直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不是同为美国教育出身的宋子文看中了孙立人的军事才华,那可能孙立人的军事能力就会被永远埋没下去了。
孙立人以及他的38师是宋子文的私军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立人并入了蒋介石的系统中,成为了38师的师长,并在不久后被蒋介石投入了缅甸战场中,孙立人的部队在印度获得了英美国家的精锐武器后,战斗力瞬间飞升,38师也扩编成了新一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于在缅甸战场上建立下了巨大功劳。
薛岳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居在统帅的高位上,他并不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而是出身于更早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之前名声就已经响彻民国的军校,是培养了民国绝大多数著名将领、军阀的军事摇篮,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手下的很多统帅都是出自于保定军校。
薛岳在抗战时期的位置是第九战区的总司令,在他的主持下,国军部队和日军部队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其中前三次长沙会战就打下了赫赫的声威,薛岳前面成功的三次长沙会战为整个抗日战场带来了激昂的斗志,也因此铸就了他的名将身份。
空军少将黄光锐,1937.8.16 授黄秉衡,1940.5.25 授毛邦初,1940.5.25 授陈庆云,1940.5.25 授沈德燮,1940.5.25 授王立序,1948.9.22 授刘牧群,1948.9.22 授张廷孟,1948.9.22 授晏玉琮,1948.9.22 授王叔铭,1948.9.22 授黄光锐(1899-1986),广东台山市白沙镇龚边村委会田心村人,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6岁时学习飞行,后考取飞机驾驶执照。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
为筹建空军,孙中山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
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一边学习,一边准备回国投身革命。
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一度被迫退出广州。
延至1922年底,黄光锐才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飞机队队长。
从此,他为实践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23年,黄光锐协助航空局长杨仙逸研制出一架飞机。
7月,在广州隆重举行这架飞机的试飞典礼,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莅临参加。
孙中山命名这架飞机为“乐士文号”,乐士文是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的译音。
试飞时,宋庆龄女士以超人的勇气登上飞机。
在数万人的欢呼声中,黄光锐驾驶飞机,运载宋庆龄女士在广州上空飞翔,无数市民仰首观看,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当年8月,黄光锐驾驶战鹰,轰炸和扫射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叛军,立下赫赫战功。
孙中山有意在黄埔划一块地给他以作嘉奖,他坚辞不受。
1924年,黄光锐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任校长。
1927年任广东空军参谋长,后升任广东空军司令。
在此期间,他为培训航空人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血战长空,夺得辉煌战果。
抗战期间,我国空军共击落日寇战机63架,其中39架是他的26名学生击落的。
1936年,黄光锐率领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促使陈济棠下野。
他任笕桥航校校长,肩负培训全国航空人才的重任。
国军将领录(黄埔系)一级上将(含追晋的一级上将)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
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1938.1-1945.12)。
刘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
程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
周至柔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
薜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4.6.21-1954.8.12)。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总长(1957.7-1959.6)、总统府战略顾问。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9.6-1965.6),总统府参军长。
郑介民陆军一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北。
黄杰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朱绍良陆军一级上将: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四名国军抗日名将(2011年版)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合: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和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高志航了,两人都是牺牲后才被追“抗,都3、抗战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0-1940牺牲,山东,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加上将衔)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曾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枣宜会战中抗敌牺牲中国历史上不乏忍辱负重的汉子,如明朝的徐阶,如国军将领张自忠。
尽管1933年3月时任第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参加喜峰口大捷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随后张自忠曾一度被称为华北特号汉奸(被宋哲元安排留守华北和日本忍辱周旋时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兼北平市市长),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捐躯疆场不但雪洗了汉奸的罪名,也赢得了全体国人的尊重,甚至连凶残的日本军人都为之折服。
张自忠是抗战牺牲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胡总书记纪念抗战六十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四名国军将领之一,被网民称为国军十大抗“百)。
5生前6、区司令长官1936年冬时任第七军团总指挥的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被认为是“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1940年春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并因此获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节:佟麟阁、赵登禹、蔡廷锴佟麟阁和赵登禹战死疆场,都得到国军的追晋,蔡廷锴曾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三人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淞沪战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锴1892-1968,广东,抗战时为中将获抗战13、),军”14、抗战中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892-1944牺牲,四川,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抗战时曾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的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溃败中,李家钰为掩护友军防御牺牲引用汶川地震时激昂的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怎可负川”,抗战64万伤亡川军将士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李家钰是其中最高级别的军人,也是抗战中牺牲的两名最高将领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还有九名国民党将军负隅顽抗选择自杀,他们是谁?国民党残兵作者兰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共有9名国民党将军依然选择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最后选择兵败自杀。
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他们分别是国民党第14兵团中将司令钟彬、国民党第69军少将副军长庞仲乾、国民党第36军165师少将师长汪承钊、国民党第57军214师少将师长王菱舟、国民党陕鄂边区指挥部少将指挥官柯愈珊、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官胡长青、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独立第2师少将师长罗湘培、国民党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龙云飞、国民党第110军104师少将师长傅秉勋。
接下来,我为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国民党第14兵团中将司令钟彬关于钟彬的情况,我已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最愚忠的将领是谁?钟彬,被俘后选择跳崖自尽》。
大家可以在头条里搜索这篇文章来看,而且目前关于钟彬之死,一共有跳崖自尽、病死两种说法,而且都有很权威的信息源。
国民党第69军少将副军长庞仲乾庞仲乾是浙江天台人,是黄埔7期,也就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第7期毕业生;一般来说黄埔系只算到前六期,所以他只能算是“中央军校”第7期。
在1949年,他被晋升为国民党69军副军长,在西南战役中,他和69军第135师一块被解放军歼灭于川西新津、邛崃地区,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顽抗到底饮弹自尽。
国民党第36军165师少将师长汪承钊汪承钊是湖南怀化人,是国民党“中央军校”长沙分校第6期毕业生。
1949年6月汪承钊担任国民党第36军165师师长,其实此时的国民党36军已经经历过多次被解放军全歼再重建过程,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在西南战役中,国民36军负责防守新津,结果在新晋战斗中36军被全歼,汪承钊同样选择了顽抗到底饮弹自尽。
国民党第57军214师少将师长王菱舟王菱舟是山东齐东人,“中央军校”第九期毕业;1949年他所担任师长的国民党第57军是由原青年军203师扩编而成,扩编完成后不久就在陇中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之后又继续重建。
国民党党魁蒋介石(1887-1975),88岁。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1897-2003),106岁。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1898-2001),103岁。
国民党国防部部长高魁元(1907-2012),105岁。
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1896-1998),102岁。
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1904-2007),103岁。
国民党中央常委、立法院院长倪文亚(1903-2006),103岁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马树礼(1909-2006),103岁
国名党外交部长张群(1889-1991),102岁。
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1901-2001),101岁
国民党第18军军长彭善(1901-2000),99岁。
国民党国安会秘书长、国防部长汪道渊(1913—2011),98岁。
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1890-1987),97岁。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1893-1990),97岁。
国民党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1904-2002),98岁。
国民党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马法五(1894-1992),98岁。
国民党外交部长顾维钧(1888-1985),97岁。
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李默庵(1904-2001),97岁。
国民党交通部部长俞大维(1897-1993),96岁。
国民党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1890-1987),97岁。
国民党少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1910-2007),97岁。
国民党总统府国防会议秘书长,国防部部长郭寄峤
(1902-1998),96岁。
国民党在任时间最长的司法部长张知本(1881-1976),96岁。
国民党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1884-1977),95岁。
国民党第19集团军司令张雪中(1889-1995),96岁。
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院长黄少谷(1901-1996), 95岁。
国民党国防部长顾祝同(1893-1987),94岁。
国民党第28集团军司令李仙洲(1894-1988),94岁。
国民党国防部长黄杰(1903-1996),93岁。
国民党陆军上将孙震(1892-1985),93岁。
国民党副总统谢东闵(1908-2001),93岁。
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孙运璇(1913-2006),93岁。
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1902-1994),92岁。
国民党空军总司令王叔铭(1905-1998),93岁。
国民党社会部部长谷正纲(1901-1993), 92岁。
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裴昌会(1896-1992),92岁。
国民党中央委员邓文仪(1906-1998),92岁。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刘安祺(1903-1995),92岁。
国民党湖南省主席赵恒惕(1880-1971),91岁。
国民党财政部长王云五(1888-1979),91岁。
国民党第37集团军司令丁德隆(1904-1995),91岁。
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1891-1981),90岁。
国民党总统府参军长、陆军总司令孙立人(1900-1990年),90岁。
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上将商震(1888-1978),90岁。
国民党第36军军长钟松(1900-1995),90岁。
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孙兰峰(1896-1987),91岁。
国民党陆军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钱大钧
(1893-1982),89岁。
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吴稚晖(1865年-1953年),88岁。
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设计委员会主任陶希圣(1899—1988),89岁。
国民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彭孟缉(1908 - 1997),89岁。
国民党行政院长孔祥熙(1880-1967),87岁。
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王仲廉(1903-1991),88岁。
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方天(1902-1991),89岁。
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1903-1991),88岁。
国民党第71军军长熊新民(1904-1992),88岁。
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898-1986),88岁。
国民党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去世后继任总统)严家淦(1905年-1993年),88岁。
国民党第七届至十二届中央常委,陆军上将袁守谦(1904-1992),88岁。
国民党第36集团军司令俞济时(1904-1990),86岁。
国民党第14兵团司令宋希濂(1907-1993),86岁。
国民党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1900-1987),87岁。
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1879-1964),85岁
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1904-1989),85岁。
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马英九父亲马鹤凌
(1920-2005),85岁。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一级上将、行政院长郝柏村(1919年-),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许历农( 1921年—),
国民党副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蒋仲苓(19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