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重组子筛选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23
重组dna克隆子的筛选及鉴定注意事项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重组DNA克隆子的筛选及鉴定注意事项》呀。
首先呢,咱得知道啥是重组DNA克隆子哇。
这可是生物技术里超重要的东西呢!在筛选的时候呀,有好多要注意的点呢。
一、筛选方面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筛选标记呀!哎呀呀,这可太关键了呢。
比如说抗生素抗性标记,常见的像氨苄青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抗性等等。
你得确保这个标记是准确有效的哇,不然怎么能筛选出咱们想要的克隆子呢?要是标记弄错了,那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乱套了呀!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你的载体和宿主细胞的特性来确定呢,可不能瞎选哦!2. 筛选条件要精确呢。
比如说使用抗生素筛选的时候,抗生素的浓度一定要控制好哇!浓度低了呢,那些没有成功重组的细胞可能也会生长,这就达不到筛选的目的啦;浓度高了呢,可能会把一些好不容易重组成功的细胞也给抑制住了呀,这多可惜呢!所以呀,要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抗生素浓度呢,这个步骤可不能偷懒哦!3. 筛选的时间也很重要呢!哇,你可别以为把细胞放在筛选培养基里就不管了。
时间太短,可能那些非重组子还没有完全被抑制住;时间太长呢,可能会导致重组子因为营养缺乏或者其他原因生长受到影响呢。
所以要时刻关注细胞的生长状态,确定合适的筛选时间呀。
二、鉴定方面的注意事项1. 酶切鉴定要小心哦。
在进行酶切鉴定的时候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呀。
这就像开锁要用对钥匙一样呢。
要是酶选错了,可能就切不出你想要的条带啦,那怎么能鉴定出正确的克隆子呢?而且呀,酶切反应的体系一定要准确无误呢。
各种成分的量,像酶的量、缓冲液的浓度、DNA的量等等,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呢,不然很容易出现酶切不完全或者酶切失败的情况呢!2. PCR鉴定也有不少讲究呢。
引物的设计那可是重中之重呀!哇,引物要是设计得不好,可能就扩增不出咱们想要的片段呢。
要确保引物的特异性,不能跟其他非目标序列结合呢。
还有呀,PCR反应的条件也要不断优化呢。
三.筛选在转化过程中,并非每个宿主细胞都被转化,即使获得转化的细胞,也并非都含目的基因,可能含有自身形成环状的在体分子,一个载体与两个外源DNA 形成的重组子,或插入的非目的基因与载体形成的重组子等。
因此转化后须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进行筛选,以区别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以及鉴定所需的特异性重组子。
(一)根据重组子的遗传学特性筛选(平板筛选)1.抗生素平板筛选克隆载体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如:Amp、Ter、Kan等。
外源基因插在抗性基因之外,这个重组子转化入宿主后,宿主就具有了抗生素抗性,因而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只有阳性重组子才能生长。
但有些单酶切的情况下,连接时有可能出现反向连接或自身环化,所以还需要进行酶切鉴定。
2.插入失活pBR322含有Tetr及Ampr,插入Tet后变成Tets及Ampr。
3.插入表达如质粒pTR262带有负调控Tetr基因的cI基因,cI基因表达产物可抑制Tetr 表达。
当目的基因插入cI基因后,使后者失活,Tetr表达,因此重组子在含有Tet的平板上可生长,自身环化的载体转化细胞则不能生长。
4.营养素依赖表型把亮氨酸自养型载体转入亮氨酸异养型菌株即可在无亮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
5.蓝白筛选蓝白筛选是通过插入失活lacZ基因,破坏重组子与宿主之间的ɑ-互补作用来鉴别重组子与非重组子的筛选方法,是携带lacZ基因的许多载体的筛选优势。
这些载体包括M13噬菌体,pUC质粒系列,pEGM质粒系列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载体上携带一段细菌lacZ基因的α肽编码序列,其编码产物为β-半乳糖苷酶的α肽。
当无外源DNA插入时,质粒表达α肽。
突变型Lac-E.Coli可表达该酶的ω肽。
单独存在的α及ω肽均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只有宿主细胞与克隆载体同时共表达这两个肽时,宿主细胞内才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含有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诱导剂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条件下,菌落呈蓝色,这就是α-互补。
重组子的筛选方法
重组子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PCR筛选法:利用PCR扩增方法,在重组子序列两端设计引物,扩增出目标重组子序列。
该方法可快速、简便地筛选出重组子,但存在引物设计不当、PCR 扩增条件不适等问题。
2. Southern blotting法:利用重组子DNA序列特异性探针进行筛选,这种方法需要对目标重组子进行限制性酶切,分离重组子DNA片段,然后进行Southern blotting,根据特异的探针与重组子DNA序列的杂交情况,确定有无目标重组子,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但有高准确性。
3. 包装体筛选法:将目标重组子所在的DNA片段插入载体中,建立重组子文库。
然后采用包装体技术将文库中的重组子片段插入病毒包装体中,再通过病毒感染将重组子片段转染到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标重组子的克隆。
4. 负筛选法:利用重组子DNA序列中含有的特异性标记,通过筛选方法去除不含该标记的过渡物,从而筛选出含有目标重组子的样品。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重组子筛选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姓名:郑小煜学号:201100140069班级:11级生技班同组者:赵莉、高瑞【实验目的】1、学习在实现DNA的体外重组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并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载体和目的DNA进行切割,产生利于连接的合适末端。
2、通过对DNA的酶切,学习设计构建重组DNA分子的基本方法,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3、学习利用T4 DNA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4、掌握利用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5、学习并掌握热击法转化E.coli的原理和方法。
6、在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的基础上,本实验学习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的抽提鉴定,以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片段,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的方法。
7、通过学习掌握重组DNA分子鉴定的基本方法。
8、掌握α互补筛选法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并鉴定体外导入目的DNA片段的大小。
9、学习用试剂盒提取重组质粒DNA的方法。
10、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即为DNA重组技术,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分子叫做重组子。
重组的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载体分子和外源DNA分子连接起来。
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中,将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可以通过α互补筛选法筛选出重组子,并可通过酶切电泳及PCR检验的方法进行重组子的鉴定。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酶切反应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首先,要了解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目的基因内部有专一的识别位点,即当用一种或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外源供体DNA时,能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
其次,要选择具有相应的单一酶切位点的质粒或者噬菌体等载体分子作为克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