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泛函理论与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
- 格式:pdf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49
收稿日期:2004-12-21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3A01)和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04E7038)作者简介:蓝建慧(1979-),女(汉族),山东即墨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计算物理。
文章编号:100025870(2005)0420143204综述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蓝建慧,卢贵武,黄乔松,李英峰,朱 阁(中国石油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摘要: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把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电子的极化效应及化学键的本质均可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是目前计算机模拟实验中最先进、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文章简述了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该方法在水、水溶液及其他氢键液体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从头计算;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计算机分子模拟中图分类号:O 35 文献标识码:AMethod of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LAN Jian 2hui ,L U Gui 2wu ,HUAN G Qiao 2song ,L I Y ing 2feng ,ZHU G e(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U niversity of Pet roleum ,Dongying 257061,China )Abstract :The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 the molecular dy 2namics methodology ,made it convenient to study the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effec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s in term of the computer molecular simulation.The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and advanced com puter simulation ex 2periment methods.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tructure and dy 2namics research of liquid water ,aqueous solutions and other hydrogen 2bond liquids were introduced.K ey w ords :ab initi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olecular dynamics ;computer molecular simulation 现代凝聚态理论研究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是分子动力学(MD )方法。
双分子反应全维从头算势能面和微观动力学的开题报告双分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类型,其涉及到两种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类反应的本质和它们发生的微观过程,我们需要进行全维从头算的势能面计算和微观动力学模拟。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双分子反应的势能面,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进行模拟。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用从头算方法,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在分子结构水平上计算势能面。
核心部分的程序包括VASP、Gaussian 等。
这里我们将研究以下双分子反应:单甲醛和氢分子的加成反应H2 + HCHO →H3CO。
我们的研究将涉及到以下方面:1. DFT计算体系结构:在计算硅墨烯的能带结构之前,我们将基于DFT实现单甲醛、氢分子和H3CO体系的几何构型优化,并提取所需的结构参数(如键长和键角),用于势能面的计算。
2. 势能面计算:我们将使用TURBOMOLE、Gaussian和VASP等从头算软件包,在分子结构水平上计算H2+HCHO->H3CO反应的势能面。
计算过程将在不同的几何构型下进行,并且考虑不同的解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使用GROMACS软件,我们将对反应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反应的微观动力学,包括反应轨迹、反应速率、能量散射和动量散射。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理解反应的中间状态和转化。
本项目的结论将涵盖双分子反应H2+HCHO->H3CO的势能面,以及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过程。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控制,为相关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低维体系的计算材料学低维体系的计算材料学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方法研究低维材料特性的学科。
低维体系指的是材料在其中一维度上具有较小的尺寸,比如二维材料(如石墨烯、磷化硼等)和一维材料(如纳米线、纳米管等)。
由于低维体系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殊性质,使得其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
在低维体系的计算材料学中,各种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等方面。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重要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种是从头算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这是一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等性质。
它可以通过求解Kohn-Sham方程来得到材料的基态电子密度分布,进而可以计算出材料的能带结构、电子结构、密度分布和电荷转移等重要性质。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与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对比,提供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的重要依据。
第二种是分子动力学(MD)方法。
这是一种计算方法,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力场对材料的原子运动进行模拟。
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和动力学行为等。
在低维体系的计算材料学中,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相变行为、热膨胀、热导率等性质。
通过模拟与实验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低维体系的稳定性、相变行为和热特性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种是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FPMD)方法。
这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材料的原子结构和动力学行为。
它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原子运动,并得到材料的动力学行为、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等。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低维体系的结构稳定性、相互作用行为和热化学反应等重要性质。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低维体系的计算材料学还可以应用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如偏差函数理论(DFT),量子蒙特卡洛方法(QMC),紧束缚模型(Tight-Binding Model)等,用于研究低维体系的结构、电子结构和传输性质等。
密度泛函理论与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
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FCMD)是密度泛函理论的一种拓展,它可以以一
种特定的数学方法来模拟分子运动过程,从而计算其物理属性。
这一方法
利用受时间的局域密度和具有一定格式的等离子体格构形成分子规范性和
电子结构,用于分子的活性,模拟自由能,前瞻,对比,反应,转换,并
计算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其他属性。
FCMD的优势在于可以计算出准确的分子性质,因此能够以一种相对
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提供密度泛函理论的解决方案。
另外,基于FCMD的计
算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动力学,从而更准确地模拟复杂的分子动力学系统。
由于FCMD的计算使用经典方法,其计算效率比量子化学方法更高,并且
可以很容易地模拟微观或宏观尺度的分子系统。
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第一性原理的关系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ab initio)是固体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头算是一种计算材料物性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使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计算材料中每个原子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然后通过这些微观信息推导出材料的宏观性质。
从头算所使用的基本理论包括量子力学、波函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等。
从头算的优点是可以在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的情况下计算出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质,具有高度的预测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的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是一种从头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电子密度函数的概念描述多体量子体系中的基态能量和物理性质。
在DFT中,系统的全部信息都可以用电子密度函数表示,因此可以大大简化问题的处理。
DFT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Hohenberg和Kohn 提出了两个基本定理,即:对于给定系统的电子密度函数,其基态能量是唯一确定的;对于任何给定的外势能,系统的基态电子密度函数是唯一确定的。
这两个定理奠定了DFT的基础,使得DFT成为研究多体量子体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从头算和DFT的关系在于,从头算是DFT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DFT的核心是电子密度函数,而从头算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原子的电子结构来得到整个系统的电子密度函数。
从头算通常会采用Kohn-Sham方程(Kohn-Sham equation)来描述体系的电子结构,该方程由Kohn 和Sham在1965年提出,是DFT中的一种实现方法。
Kohn-Sham方程将多体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单电子问题,通过求解这些单电子问题来得到整个体系的电子密度函数。
虽然从头算和DFT都是计算材料性质的方法,但它们的计算量和精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头算的精度往往比DFT更高,但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会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对于那些化学反应、表面吸附等需要。
第⼀性原理发展简史(3)电⼦相互交换能与相互关联能此说法“但⼀般观点认为密度泛函理论与分⼦动⼒学同为⼴义第⼀性原理的两⼤主要分⽀”误导⼀些不是做第⼀原理计算的⼈。
分⼦动⼒学和第⼀原理两种不同尺度的模拟⽅法,前者从原⼦与原⼦作⽤出发来模拟,⽽原⼦受的⼒由⽜顿⼒学描述,⽽后者从电⼦与电⼦的相互作⽤出发,通过量⼦⼒学原理描述体系。
⽽当今也有第⼀原理分⼦动⼒学,它和经典MD的最⼤差别是原⼦收到的⼒不是⽜顿⼒学⽽是量⼦⼒学⾥⾯的的⽅法计算⼒。
回复:“第⼀性原理本⾝是强调“从头算”这个概念,⾄于从头⽤什么算,量⼦还是经典,其实都算第⼀性原理的。
从这个⾓度讲,尺度区别,归根结底也就是量⼦和经典的差别⽽已。
当然作者承认狭义的第⼀性原理仅指量⼦理论。
早期的计算,复杂度不⾼,最初也是⼀个很痛苦的过程。
最开始的⼀些简单体系,使⽤传统薛定谔⽅程的解。
今天的计算软件⼀般先采⽤孤⽴原⼦的解作为最初的试探解,当然了不同软件有他们各⾃的特点不完全如此”弼马温卖了好⼏次关⼦了,这次我们来讲⼀讲⼤家⼀直很好奇的交换关联能。
如前所述,上世纪50~60年代物理学家们为密度泛函理论的诞⽣作了⼤量的理论铺垫,在前两期介绍的理论框架下,⼈们普遍认为绝⼤多数材料学当中可能的因素已经考虑了。
因此科恩-沈吕九⽅程中哈密顿量第三项最初设定是误差项,表⽰实际能量与理论计算能量的差值。
先将熟悉的明确的因素⼀⼀列举,然后再对剩下的误差项进⾏细细分析。
这种操作办法体现了从⽜顿⼒学诞⽣⾄今物理学典型的理念——将明确的、已经被普遍认可的规律明确化,然后将剩余的因素逐个简化,“抓住问题的主要⽭盾,暂时忽略次要⽭盾”。
然⽽读者可能也会想到,往往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巨⼤鸿沟,这种想法有时候显得⾮常⾃负——⼈类⼤脑中的想法很难完备地解释、模拟、再现⾃然世界中的每⼀个细节,因⽽过于简化的理论有时会带来⿇烦。
具体点说,科恩-沈吕九⽅程前两项的理论忽略了原⼦核的瞬时运动、电⼦波函数之间的相位差、电⼦对原⼦核运动状态的改变能⼒(改变原⼦核的动量),但是这些因素是实实在在影响材料的性质的,即使⾮常⼩。
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是化学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理解化学反应过程、设计新反应以及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 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预测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预测是根据反应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反应条件,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构建,推测反应的可能路径、速率以及产物。
理论预测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预期目标。
1.1 基本原理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应物性质分析: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反应物的电子结构、键长、键能等,分析反应物的活性、反应性质等。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通过过渡态转化为产物。
过渡态具有较高的能量,是反应过程中能量最高的状态。
通过计算过渡态的能量、结构等,可以推测反应的路径和速率。
•自由能计算: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通过计算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自由能,可以了解反应的驱动力。
1.2 方法理论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统计力学方法等。
•量子力学计算:量子力学计算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量子力学计算方法有从头计算(ab initio)、密度泛函理论(DFT)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电子结构、键长、键能等参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动态过程,可以了解反应的细节和路径。
•统计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是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计算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热力学参数,推测反应的路径和速率。
2. 化学反应机理的实验验证实验验证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手段验证理论预测的结果,进一步揭示反应机理。
2.1 基本原理实验验证是基于实验现象、数据,对理论预测的反应路径、速率、产物等进行验证。
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制药1. 任务介绍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是一种计算模拟的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分子系统的时间演化和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是一种处理多体量子问题的理论框架,通过求解电子的基态密度来描述分子和凝聚态系统的性质。
制药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等原理和技术来研究和制造药品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筛选和开发。
本文将首先介绍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探讨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在制药领域中解决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2. 分子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求解牛顿运动定律,模拟分子系统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时间演变。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原子的位置和速度是关键的输入参数,通过数值积分求解运动方程得到分子系统的时序演化。
分子动力学模拟通常需要一个势函数来描述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势函数包括分子力场(Molecular Mechanics),通过经验参数来描述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量子力场,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得到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曲线。
分子动力学模拟还需要考虑温度、压力、边界条件和时间步长等参数的选择。
分子动力学模拟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在制药领域中,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用于研究药物靶标的结构和稳定性,药物分子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释放等过程。
3. 密度泛函理论原理和方法密度泛函理论是一种处理多体量子问题的方法,通过求解系统的基态电子密度来描述系统的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的核心是泛函,通过将电子的波函数替换为电子密度的函数来简化多体问题的求解。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Kohn-Sham方程来获得体系的基态电子密度。
Kohn-Sham方程将系统中的电子视为无相互作用的非相对论自旋单态体系,通过引入交换-相关势能来纳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介绍及应用Why: 为什么发展从头算分子动力学? What: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处理什么问题? How:用什么工具进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参考书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BASIC THEORY AND ADV ANCEDMETHODS分子动力学的核心:如何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典分子动力学:采用预定义的势函数(predefined potentials),力场(force field)获取方式:经验数据牛顿运动方程:F=ma局限性:难以处理复杂化学体系;多种原子或分子类型必须参数化;无法模拟电子结构或化学键发生变化的体系可迁移性差:改变一种组分,需要重新拟合参数研究对象:凝聚态体系包括生物分子组装体(力场);材料体系包括晶格生长、缺陷运动,表界面重构等(二体势,如Lenard-Jones势)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否使用DFT 方法计算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统一了分子动力学和电子结构理论,带来了计算机模拟复杂分子体系和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的革命基本思想:通过电子结构计算,计算实时施加在原子核上的力w hy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N N i i i r r E v m U K L 3131221,, ϕ−=−=∑=()[]N r r E U 31,, ϕ=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 )1.计算基态能量2.进行一步MD ,原子核移动3.计算新的基态能量4.下一步MD 。
要求:1. 电子基态的计算在不同原子构型下有相同的精度2. 计算机能够忍受的可行的计算方法maF =如何找到效率较高的计算方法完成MD 运算?按照方程求解过程近似处理方式可分为二种1.Born–Oppenheimer (波恩-奥本海默)dynamics2.Car–Parrinello dynamicsBorn–Oppenheimer近似/绝热近似由于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质量远小得多,所以可以把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分开处理,即只考虑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伦作用,不考虑其他两者的作用,相当于原子核对电子只提供外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