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3.1)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41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放、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四个阶段: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含义:术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2.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3.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对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苛勒的顿悟说“接竹竿实验”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不应只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
培训笔记——学习教学的信息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信息加⼯理论教学信息加⼯理论的三阶段教学模式: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迁移与应⽤阶段。
习得阶段,让学⽣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复习旧知的⽅式让学⽣习得。
巩固与转化,巩固的条件是组织,是学⽣学完只是⼀定要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门功课学完之后,要学会对着⽬录写知识框架。
巩固是知识的组织和⽹状,复习、整理笔记很重要。
转化,陈述性知识像程序化只是转过的过程,条件是变式。
学⽣学了很多东西,必须进⾏转化的练。
第⼆阶段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框架,没有反复的练习是不能达到转化。
迁移与应⽤,陈述性知识,应⽤是遇到新问题能解决,复杂应⽤,学习的和解决的不⼀样。
学⽣只有先理解,巩固转化,遇到问题才能转化。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模型中,第⼀信息加⼯理论中,理解就是⽤学⽣听明⽩的话去解释每个知识,就是平时讲的学会。
第⼆原认知,就是学⽣能够⾃主地控制⽬标,控制你对结果的评判,这就是会学。
学⽣主动设⽴⽬标,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复习,学习能⼒⽐较强,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拥有学习能⼒,指学习习惯,学习⽅法,学习策略。
⼩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学习⽅法是主义,记忆、思维等,原认知就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形成于初⼆,初⼆也是⾃我意识的第⼆⾼峰,第⼀⾼峰是2、3岁时。
初⼆这⼀时期⽐较关注袭击得形象,由外显到⾃⾝内部,⼩学阶段可进⾏学习⽅法的训练,关键是学习习惯,初⾼中培养检测能⼒。
第三是预期,从⼈的素质结构,油脂粒到⾮智⼒因素推进,对⼈的素质要求⾼。
教师在关注预期⽅⾯不够。
⼆、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步发展学习理论从⾏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向的发展,产⽣了建构主义。
⾏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
认为知识和意义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客观事物本⾝决定的。
学习是把外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上。
(⼆)建构主义的两种倾向1、个体建构主义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的或情感⽅⾯的特征的,主要以⽪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学习理论(下)第一节信息加工学习论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所研究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如何从环境中获得信息,加工、贮存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理论深受当代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信息加工心理学广泛地用于学习与记忆、问题解决、视觉与听觉、认知发展与人.T.智能等研究领域。
早期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是在实验室里研究诸如眼动现象、再认与回忆时间、注意、知觉和记忆的干扰等。
新近的研究趋势开始转向认知过程,包括学校学习中的阅读、写作和算术等。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横型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即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计算机式的信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家认为,尽管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人脑的结构不同,但计算机接受、贮存、处理信息方面,完全可以与人的认知活动类比。
谢尔(Shuell,1986)指出:信息加工包括所有的认知活动: 知觉、复述、思维、问题解决、记忆和想象等。
信息加工的学习与记忆模型如图3- 1。
这个模型是四个部分组成:感觉登记、记忆、控制和反应系统。
首先,外界信息通过人的知觉通道进人(视知觉或听知觉),感觉系统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结合,即抽取和连结刺激的基本特图3-1信息加工模型点。
例如在视觉系统中,式结合,构成了人所知觉到的不同的物体。
感觉系统转换的信息,进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很短,约为20—30秒,11容量有限,大约有7个组块(记忆的单位)。
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把希望保持的信息,输入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一般认为,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无限的,保持时间相当长久。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有一部分能对当前的加工发生影响,这部分被激活的信息,就处于活动状态。
控制加工系统主要是调节信息加工的流程。
复述就是在短时记忆中的一种重要控制,如对言语材料的学习,复述就是高声重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