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常见图像图表的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3
图像、图表的判读与分析4月中旬以后,高三地理复习将进入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其内容和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
如果说一轮的基础复习是“全面开花”的话,那么二轮的专题复习就是“重点捕捞”,专题如何选定,尽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相信多数老师都会安排“图像、图表的判读”这个专题的,根据教研会的安排,本人想就此专题发表以下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图像、图表可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图像、图表来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更受命题者的青睐。
命题的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插图的变形或创新。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
纵观这两年安徽省自主命题的高考题,如2009年的整套试题共使用了7幅图像(表):涉及统计图表(选择题23、24)、曲线示意图(选择题25、26,题27、28,题31、32)、地理事物分布图(选择题29、30)、区域地图(题33,题34)、等值线图(题33、题34),地理教学中的几乎所有主要类型的图像都考查到了。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一、掌握好读图的基本步骤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2、细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该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
如2010年高考题第27、28题,做题的前提就是要明确该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北部。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作者:王丽云 王传武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04期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查考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
针对不同类型的图表,同学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判断和解析。
一、经纬网图1.图形特点:由抽象的经纬线构成,在不同的视角下,经纬线有不同的表现。
.识读要点:2通过审题,确定是何种视图(北极俯视、南极俯视、赤道俯视以及其他角度俯视)。
(1)(2)确定视图类型后,识别经纬线。
通过题干所给的条件,计算或推算出图中经纬线的数值。
(3)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所提的各种问题,有些情况需要对图像进行变换,如转换为 (4)同时刻的北极俯视图,以便于回答问题。
.例图判读:3读右下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
完成(1)一(3)题。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1)().20°,145°WA.20°N.35°EB.20°S,35°E D.20°S.145°WC对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2))A.A、B点昼长相等.Q点昼夜可能相等B.P点出现极昼CD.Q点一定出现极夜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3).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AB.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D判读方法:原图为日照图的局部,需先进行图像转换,即把试题所给图像还原到更为完整、更容易理解的日照图(如右图所示),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第(2)题通过对右图的分析可知,Q点有可能位于赤道上,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但并不是一定会出现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1)B(2)D(3)D二、区域地理图及假想区域地理图.图形特点:由中国或世界全部范围或局部区域构成,当取局部区域时,如果仅抽象出 1其中的某一特征值的分布图(如等高线、等降水线等),则要求对区域轮廓及经纬位置有较深刻的认识。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
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
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呈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和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
除了考查基本气温和降水特征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间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
以下仅以气温和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
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
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
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
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
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
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
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