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草田轮作及牧草混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 牧草栽培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春化现象:指一、二年生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2. 生育时期: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几个时期。
3. 草田轮作:一年生牧草与大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4.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也叫“S型曲线”。
5.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牧草或作物的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放牧型、刈割型、牧刈型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栽培管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出苗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
4.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5. 增温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B2.ABDE3. ACDE4.D5.ABDE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禾本科宜高些”或“豆科比例宜低些”2. 播种当年不宜采种3. 正确 3. 较低4. 越弱5.“一倍”应改为“一半”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答:区划原则:1)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2)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3)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4)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区划依据:1)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2)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3)“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2. 简述牧草混播的原理及优越性。
答:混播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 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混播的优越性:(1)提高单产;(2)改善品质,营养完全;(3)易于收获和调制;(4)减轻杂草病虫害;(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
议
草田轮作是一种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
在西藏的严酷生态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耕地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以下是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和建议。
作用:
1.改善土壤质量:草田轮作可以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维护水源:在西藏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农耕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
3.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建议:
1.加强科技支撑:在西藏的高寒环境下,需要有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支撑,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草田轮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2.提高农民素质:草田轮作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科学肥料的使用、合理灌溉、作物保护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草田轮作的效益。
3.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草田轮作的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等方面,提高草田轮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草田轮作在西藏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素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牧草的复种轮作(1)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
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
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间作。
(2)套种:在前作的生长期内,把后作播种厂前作的行间。
例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
(3)轮作:在同—地块上当一种牧草生长结束时,再种植另一种牧草。
例如:在种植苜蓿5年后,将其耕翻,改种其他牧草,如苦荬菜、墨西哥玉米等。
牧草的混播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加和培肥地力,常将几种牧草混在一起进行播种。
混播技术措施:(1)牧草的组合。
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草种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6种。
(2)播种量、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
两种牧草混播,每种草的种广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三种牧草混播,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播量的70~80%:利用年限长的混播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应少一些,以保证有效的地面覆盖。
混播牧草的播种期,如同为春性牧草或冬性牧草则可以同时存播或秋播,如果混播草种的播期不同则可以分期播种。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可以将牧草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亦可以间行条播,条播可以是15厘米的窄间距,也可以是30厘米的宽间距,也可以是宽窄行相间播种。
保护播种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保证牧草种植当年有收益,通常在建植多年生牧草地时种植一年生牧草,克服多年生牧草生长缓慢、当年产量低的问题,以提高土地的收益。
保护播种应选择好保护作物,如可以选择苏丹草、苦荬菜,墨西哥玉米、子粒苋等。
保护播种时,多年生牧草播种量不变,而一年生牧草的播种量应为正常播种量的50~75%;保护作物的播种可以与多年生牧草同时播种,也可以提前播种,提前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
保护作物与多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
第1页共1页。
牧草的混播技术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牧草的品质、产量和利用好坏是衡量人工栽培牧草效益的重要指标。
牧草混播,发挥牧草间的互补效应,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于加工调制,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牧草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
二、选择适宜的混播牧草组合在牧草混播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混播组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选择混播牧草时,都应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并根据利用目的和利用年限,选择2~3或4~5种牧草组合混播。
一般来说,混播牧草多由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两大类组成。
在大田轮作中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和生产饲草,混播牧草通常利用2~3年,多用上繁的疏松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如苇状羊茅和紫花苜蓿;在饲料轮作中以刈割饲草为主,利用期为4~7年,多采用再生性较强的上繁疏松型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播。
如披碱草、老芒草、黑麦草、蒙古冰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以放牧为主的人工草地则包括上繁豆科牧草、下繁豆科牧草、上繁疏松型和根茎型禾本科牧草以及下繁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而以下繁型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为主,如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紫花苜蓿、百脉根和无芒雀麦、草原早熟禾等。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混播,有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等。
三、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混播期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土壤、气候条件决定适宜的播种期。
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同为冬性或春性牧草,可以在秋季或春季同时播种,否则应分别秋播和春播。
由于禾本科牧草苗期生长较弱,易受豆科牧草抑制,可以秋播禾本科牧草而在第二年春播豆科牧草。
如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适宜秋播无芒雀麦,第二年早春播种苜蓿。
混播方法是指******牧草及其个体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方法有:同行播种:行距通常为15厘米,******牧草都播在同一行内。
交叉播种: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内。
而另一种或几种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
间条播:又分窄行间条播及宽行间条播两种,前者行距为15厘米,后者行距为30厘米。
牧草地混播方案牧草地混播是一种有效的草地管理方式,可以提高草地产量、改善草地品质、增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草地病虫害和杂草危害。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牧草地混播方案:1. 确定混播成员: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利用目的的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
例如,苇状羊茅和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草、黑麦草、蒙古冰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
2. 确定播种量:根据牧草单播的播种量及混播的比例、混播成员生长期内的竞争度计算播种量。
3. 确定播种时间:原则上春性牧草春播、冬性牧草秋播。
冬性牧草也可春播,但秋播更有利,因为秋季杂草少,利用出苗和生长。
同时播种更优,省时省工且避免后播对牧草幼苗的伤害,因此具体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4. 确定播种方法:同行条播:各种牧草同时播种与一行,行距通常,此法操作简便,但是由于不同牧草籽粒大小不一,且容易造成种苗相互竞争互相抑制。
表现出良好中间协调性的草种,如紫花苜蓿和草地羊茅宜同行播种。
交叉播种:先将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再将另一种或几种牧草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
间行条播:不同牧草分种间行条播,此法可保持各自的播种深度,出苗整齐。
一般分为窄行距15cm和宽行距30公分两种播法,亦可宽窄行间行条播。
款窄行间行条播时,一般在窄行种播种耐阴或竞争力强的牧草,在宽行种播喜光或竞争力弱的牧草,该法可减少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在建植期间的竞争。
撒播:各混播成员分别或者混合后用人工或者撒播机播种。
播前需土壤镇压,播后轻耙覆土且不宜覆土太深。
该法用种量多,各草种难以均匀分布,也不易满足各自要求的覆土深度,影响发芽出苗,除建植草坪外多不采用。
5. 确定播种深度:较大粒种子,如红豆草,老芒麦等,一般播深3-5厘米;较小粒种子,如紫花苜蓿,白三叶等,一般播种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
播前镇压,使土层紧实,便于控制播种深度。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草地管理目标以及牧草的特性进行调整。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陈家振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
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
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0.4℃。
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
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
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
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4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5月上旬待冬牧70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
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天左右。
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黑麦可刈割4-5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5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
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0引言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作为种植中的一项技术措施,对建立永久放牧地或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自2003年在新疆的28个县(市)全面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07年底,累计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建设面积9720万(667m2);在已退牧还草的草场上实施补播改良面积1698万(667m2);近两年来,加大了人工饲草料地的建设力度,牧草混播技术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已在改良草地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上广泛应用。
1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1产量高而稳定牧草混播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在空间上具有较合理的配置比例,能够充分地利用阳光、CO2及土壤养分、水分等,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
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寿命不同,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当其中一种牧草衰退时,另一种牧草也可以弥补上。
因此,各年牧草产量比较稳定。
1.2改善牧草品质由于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钙和磷等。
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等,两者混播比其中任何一种单播牧草的营养成分都要全面,品质优秀。
而且牧草混播还可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如多数豆科牧草放牧地。
易引起反刍家畜的膨胀病,混播牧草由于禾草比例增加,皂素含量下降,可避免此病发生;红三叶草含植物雌激素,在单纯红三叶草地放牧易引起家畜假发情,混播亦可避免此病发生。
1.3便于收获和调制有些牧草具有匍匐或缠绕的生长习性,单播时匍匐于地上或易倒伏,与直立型牧草混播可防止倒伏,便于收获。
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
禾本科牧草茎叶含水量较少,水分散失较均匀,又不易脱落,而豆科牧草含水量较多,且茎叶含水分差异较大,水分散失不均匀,干燥时间延长,叶片易损失,调制较难。
混播牧草则较易调制,干燥时间缩短,损失也减少。
豆科牧草含蛋白质较多,缓冲能较高,含糖量较少,单独直接青贮不太容易,与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禾草混贮,可制成优质青贮饲料。
第三章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第一节牧草混播一、混播的原理1、混播的概念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是牧草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对高产人工草地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栽培牧草除一些植株特别高大、生长迅速、一年内可多次利用的牧草适合单播以外,大多都采用混播。
2、混播原理不同草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养代谢特点都不相同,他们组成的草地植物群落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合潜力的功能方面。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由于混播可按照人的意志十分准确地增加混播牧草的密度和改变牧草的种类及比例,因而它在改善群落结构方面的作用和效率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1)形态学互补原理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
豆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
例如:紫花苜蓿主要从根颈长出侧枝,而禾草不仅可从割去的叶片处长出再生草,也可从基部分蘖再生。
因此,不同草种混播,由于生长特性各异,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效益而增产。
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长短、发育速度快慢、高产年份迟早也各不同。
因此,不同草种混播能较快地形成草层,每年都有较高额而稳定的产量,且能防止杂草侵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前言牧草作为畜牧饲料的主要来源,是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不合理的草地管理、过度利用以及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逐渐成为了草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牧草复种轮作?牧草复种轮作是指在草地上进行不同种类牧草的轮替种植,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这种轮替种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同种类牧草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草地的抗逆能力。
同时,牧草复种轮作还能够极大地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避免过度利用导致毁草。
在进行牧草复种轮作时,通常需要根据草地的环境和地形条件、气温、降水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并且根据草地的生长状况和资料记录,制定相应的轮作计划。
什么是牧草混播?牧草混播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牧草混合在一起种植。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利用土地,增加草地的多样性,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牧草混播时,通常需要先调查草地的土壤条件和水分质量,然后根据草地的特点以及畜牧养殖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牧草种类和配比。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牧草搭配时,它们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光照、温度、土壤等因素对于牧草的影响。
因此,在混播时,需要在合理搭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管理。
牧草复种轮作和牧草混播的区别牧草复种轮作和牧草混播都是为了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通常会在同一个草地上进行,但它们的理念及具体实践方法略有不同。
其一是选择不同的牧草种类。
牧草复种轮作在相同的草地上进行不同时期的牧草种植,提高草地养分的利用率、避免过度养殖造成的毁草,同时延长草地使用寿命;牧草混播则是在同一个时期选择不同的牧草种类共同生长,期望达到互补作用,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其二是管理不同。
牧草复种轮作要遵循轮替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种类的牧草生长,也就是进行“定期换草”。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草田轮作是一种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复合种植系统,其可以促进土壤的健康和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草田轮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草田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的单一种植会导致土壤中重要的营养元素被耗尽,因此草田轮作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使土壤区域具有长期的健康性和造林功效。
其次,草田轮作有助于生产更多种类的农作物。
这种系统可以使土地更加多样化,从而可以在同一个地区生产不同的农作物,如蔬菜、水果、饲草等。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在同一地区出现同一种作物的过度种植,从而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第三,草田轮作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该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多个品种的作物,进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中使用草田轮作丰富了农业的多样性,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机会。
但是,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对草田轮作采用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例如,土地荒漠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草田轮作的开展。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建议:1. 提高农民的素质。
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知识和技能,阻碍了草田轮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到农村地区,向农民普及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强化农民的意识和能力。
2. 树立健康森林,推进草田轮作的开展。
草田轮作需要森林的支持,因为充分的光照和土壤保持是草田轮作成功的关键。
西藏政府应该推进健康森林的建设,促进生态平衡。
3. 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监管工作,确保在草田轮作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规定必要的环保措施,防止污染和其它不良影响。
总之,草田轮作在西藏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最大化的开发潜力。
通过加强技术和环境制度的建设,我们可以为西藏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高寒草原牧区牧草混播种植应注意的问题高寒草原牧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自然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草原牧场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牧场的利用率和增加牧草的产量,近年来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了牧草混播种植试验。
由于高寒草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牧草混播种植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牧草混播种植的原理、适用品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牧草混播种植的原理牧草混播种植是指在同一块牧草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
其原理是通过不同牧草的相互作用,实现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牧草地的产草量和产草质量,达到增加畜牧业产量的目的。
一般而言,混播种植的牧草应该具有相对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以便在同一地块上形成互补互利的生长格局。
二、适用品种的选择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
高寒草原的气候寒冷干燥,土壤瘠薄,对牧草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在选择适用品种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期的选择:为了保证混播种植的效果,首先需要选择生长期不同的牧草品种。
比如早春和初夏生长旺盛的牧草品种和夏季和秋季生长旺盛的品种进行混播种植,可以有效地提高牧草的利用率。
2. 密度和高度的选择: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该考虑牧草的生长密度和高度,以便使不同品种的牧草之间形成生长上的互补关系,提高牧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3. 抗逆性的选择:因为高寒草原牧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牧草品种需要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够适应气温的急剧变化和水分的极端不足。
三、种植技术在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合理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注意的种植技术:1. 土壤改良:高寒草原牧区的土壤大多为粘重土壤或者砾石土壤,因此在进行牧草混播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第十二章牧草混播技术•第一节牧草混播的原理•第二节牧草混播的优越性•第三节混播牧草的组合************** *******************************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建立混播人工草地的目的就是要持续地获得优良牧草的高额产量,同时要使人工草地中的各牧草第一节牧草混播的原理•一、形态学互补原理•二、生长发育特性三营养互补原理•三、营养互补原理一、形态学互补原理在一个混播群落中,通常各成员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即成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由于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如豆科牧草叶片分布较高,禾本科牧草则较低;豆科牧草叶片平展,禾本科牧草的叶片斜生,这种叶片和枝条的Hedgerow intercropping, often called alley cropping, is a much-researched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in the tropics. Several tree/shrub species have been tried as hedgerow species with different agricultural crops in a number of locations. The picture shows an alley cropping experiment with Leucaenaleucocephala, pruned close to the ground, as the hedgerow species and maize (Zea mays) as the crop, in Kenya.*******************************另外,混播时由于不同草种的根系多少、深浅和幅度大小各异,地下根系的分布也存在着互补现象。
第三节草田轮作及牧草混播应用一草田轮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奶、蛋、鱼(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畜禽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同时在肉类结构中,草食性家畜的比例越来越大,形成对青饲料(牧草)的极大需求。
尽管我国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在农区发展牧草(含饲料作物)进行草田轮作已势在必行。
The third section field rotation and forage grass in application (a)grass field rota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rson in meat, milk, eggs, fish (livestock) dem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scale constantly expanding, increasing demand for fe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eat structure, herbivorous livestock proportion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formation of forage (grass) great demand. Despite a large area natural grassland in our country, we can still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refore, in the rural development of forage (feed containing crops) of grass and crop rotation has been imperative.(一)草田轮作的概念草田轮作,简单说就是引草入田,就是将牧草与作物在一定的地块、一定的年限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轮换种植的一种合理利用土地的耕作制度。
人们通常所说的“倒茬”是作物间的一种轮作形式,而草田轮作是牧草与作物间的“倒茬”。
(1)the concept of field rotationGrass crop rotation, say simply is grass in fields, is a reasonable use of land cropping system to pasture and crop in some plots and certain years, according to a order to rotation planting . People often say "down stubble" is a form of crop rotation , and the grass crop rotation is "inverted crop" between forage and crops.(二)草田轮作的优点1. 能够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2. 能够为牲畜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饲料,促进农牧结合,增产增收;3. 能够减少化肥投入,减轻杂草和病虫害,节省劳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4. 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地力、地上空间和水热条件。
(2) the advantages of the grass field rotation1.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2. Able to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high quality forage grass, livestock feed, and to promot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crease production;3. Can reduce the fertilizer input, reduce weeds ,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labor saving,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4. To be abl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oil fertility, the floor space and hydrothermal conditions.(三)草田轮作的几种形式1. 传统的草田轮作这是一种通过耕地的休闭、轮歇、压青等,恢复地力后再种植庄稼的轮换形式,该轮作方式由来已久,至今延用,是现代草田轮作的雏形。
它的好处是普及面广、年限短、周期快。
缺点是不够科学,收益很低。
2. 密集农业的草田轮作这是一种通过对牧草间、混、套、复、单等填闲耕作,在小范围内充分利用时间和水热条件,达到既增加土壤肥力,又增加收入的先进而科学轮作形式。
这种轮作方式集中在灌溉地区,如河套地区和西辽河平原灌区等。
具体的轮作形式有:(1)间种轮作:就是两种不同的作物或牧草隔行种植,定期轮换。
(2)混种轮作:就是将两种以上的牧草或作物的种子按比例均匀地掺合在一起,同时播种。
有一、二年生牧草与作物的混种,也有多年生豆科牧草与作物的混种。
(3)套种轮作:即在作物没有收获之前就播种牧草。
如玉米间种小麦,小麦套种草木樨。
一般玉米两行或四行,小麦六行或两行(4)复种轮作:就是在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平整土地(也有不翻地的)再种植牧草或作物。
(5)单种轮作:就是在小块土地上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几年后再轮种作物。
如小麦套种紫花苜蓿,紫花苜蓿5年后再轮种大田作物。
(3) the grass field rotation of several forms1. The traditional grass field rotationThis is a kind of the cultivated land by relaxation ,rotation ,green manuring ang so on, soil recovery after planting crop rotation, the rotation has a long way, still continue, is theprototype of the modern grass field rota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wide popularization rate, duration of short cycle, fast.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not enough science, income is very low.2. Intensive farming grass field rotationThis is a kind of scientific crop rotation forms through the grass, mix, catch cultivatio n, such as complex, single and so on, on a small scale, make full use of time and hydrothermalconditions to increase the soil fertility, and the income . This way of rotation isconcentrated in the irrigation area, such as “HETAO”region and “THE WESTLIAOHE ”plain irrigation area.The specific form of rotation are:(1) Interplanting rotation i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crops or pasture interlaced, regular rotation.(2)Hybrid rotation: is two or more of the pasture or crop seeds evenly blended together inpropor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sow. On the one hand, having the biennial hybrid of grass and crops, on the other hand ,having perennial leguminous forage and crop hybrid.(3) the intercropped crop rotation : planting grass before the crops no gains. Such as corninterplanting wheat, wheat interplanting sweet clover. 拉丁文Generally two or four lines of corn, six or two lines of wheat.(4)Cropping rotation: is in ploughing after harvesting the crops, flat land, also have notclicking) and grass or crops.(5) a single rotation: the high-yield, high-quality forage planting on small plots of land,rotation crops a few years later . Such as wheat interplanting alfalfa, alfalfa rotation ofsome field crops five years later.(三)粗放农业的草田轮作就是在大面积的坡地或平地种植一、二年或多年生牧草,在小块分散的土地上进行农作物倒茬,即所谓的大块轮换小块倒茬。
目前也有小块的轮换倒茬,这种轮作比较集中在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多的农区、半农半牧区。
它的优点是适合干土质差及干旱的地区,草片集中,便于管理利用,缺点是周期长,一般为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