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08.09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
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
A。
信号学习B。
辨别学习C。
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3。
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
连锁学习B。
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
A.练习律B.准备律 C。
效果律 D.联结律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 D.惩罚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替代强化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
建构主义学习论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A.苛勒B.布鲁纳 C。
斯金纳 D。
奥苏伯尔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
A。
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意义学习11。
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A。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A。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单选题] 1、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A 信号学习B 连锁学习C 辨别学习D 言语联结学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
体操正是如此。
[单选题] 2、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A 问题解决B 概念学习C 规则学习D 接受学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A,接受学习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不能称之为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
[单选题] 3、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新的理解B 不同的见解C 认知策略D 类比或表象等正确答案:D[单选题] 4、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A 信号学习B 连锁学习C 辨别学习D 言语联结学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体操正是如此。
[单选题]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的是()。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 望梅止渴C 蜘蛛织网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单选题] 6、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类,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 信号学习B 刺激反应学习C 连锁学习D 辨别学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信号学习即是经典性条件作用,指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
[单选题] 7、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 概念学习B 命题学习C 符号学习D 并列结构学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主要有:(简答)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2.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1.信号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
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3.连锁学习即把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
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1.言语信息学习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学习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主要理论: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布鲁纳的认识一结构学习论。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考纲链接1.学习的实质与特征:(1)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此外,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学习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的分类:(1)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6.联结学习理论:(1)尝试-错误说:由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提出。
其主要理论要点-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要点二为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要点三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率,准备率。
(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教育⼼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义的学习指⼈和动物在⽣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定义说明:1、学习表现为⾏为或⾏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狭义的学习指⼈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活实践中,以语⾔为中介,⾃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类学习vs. 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 ⼈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为经验外,还要掌握⼈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化知识。
2. ⼈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实践中,在与其他⼈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的中介作⽤⽽进⾏的。
3. ⼈类的学习是⼀种有⽬的、⾃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的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什么?(⼈类学习和学⽣学习有什么区别)含义:学⽣的学习是⼈类学习中的⼀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师的指导下,有⽬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所积累的⽂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的过程。
学习内容:⼀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是问题解决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理的培养。
⼈类学习和学⽣学习之间是⼀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的学习既与⼈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有其特点: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的性和组织性;③具有⼀定程度的被动性。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那些类型?1、⾔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
4)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个是学习进⾏的⽅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
并且每⼀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5)我国⼼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分类的?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3.1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3.2 联结学习理论§3.3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目标1.熟悉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运用。
§3.1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人将这些经验传递到另一个人的特殊过程。
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幻灯片5(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3.2 联结学习理论1.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3.在刺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联结学习理论代表学说1.桑代克:尝试——错误学说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5.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效果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练习律: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准备律: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学启示:1.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
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3.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实验中,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
实验开始后,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实验对象:白鼠实验装置:迷箱(箱内有一个伸出的杠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箱内的动物按压杠杆,就会有一粒食丸滚到食物盘内,动物即可食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通过条件作用强化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具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
应答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亦称自发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强化物是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则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条件作用类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消退消退是指有机体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之后不再有强化伴随,反应发生率降低的过程。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与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惩罚惩罚,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的自我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科书的内容编成按程序分为小单元的教材,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并借助机器设备或以书本形式把教材提供给学生。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个阶段,每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所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是否完全吻合。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二)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期望事项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执行控制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感受器效应器环境幻灯片24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加涅认为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形成一个链索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则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幻灯片25§3.3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有机体当前的学习有赖于它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幻灯片26§3.3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学说: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幻灯片27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三)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在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幻灯片28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者认知——发现说。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性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学习应广泛使用发现法(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性原则(2)结构性原则(3)程序性原则(4)强化原则幻灯片31(三)教师怎么做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跨度适当,难度适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最后,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幻灯片32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学习分类1.根据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之间的关系聆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意义学习听讲演或看课本学校实验室工作或智慧工作背乘法表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尝试与错误谜题解决机械学习有指导地发现学习自主地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非人为的联系,则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基础上的联系。
幻灯片35(二)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2.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或心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