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24讲: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24讲: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24讲: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第 1 页 共 7 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24讲: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1.【多选题】已知α为三角形内角,且满足cos2α=sin α,则α的值可以是( )

A .30°

B .135°

C .60°

D .150° 答案 AD

2.(2020·湖北鄂南高中月考)4sin80°-cos10°sin10°

=( ) A. 3

B .- 3 C. 2

D .22-3 答案 B

解析 4sin80°-cos10°sin10°=4sin80°sin10°-cos10°sin10°=2sin20°-cos10°sin10°=2sin (30°-10°)-cos10°sin10°=- 3.故选B. 3.若θ∈[π4,π2],sin2θ=378

,则sin θ等于( ) A.35 B.45 C.74 D.34

答案 D

解析 因为θ∈[π4,π2],所以2θ∈[π2

,π],cos2θ≤0,所以cos2θ=-1-sin 22θ=-18.又因为cos2θ=1-2sin 2θ=-18,所以sin 2θ=916,sin θ=34

.故选D. 4.(2020·河北邯郸一中模拟)计算tan (π4+α)·cos2α2cos 2(π4

-α)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答案 D 解析 tan (π4+α)·cos2α2cos 2(π4-α)=sin (π4+α)·cos2α2sin 2(π4+α)cos (π4+α)=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变换题库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已知(,0)2x π∈-,4cos 5x =,则=x 2tan ( ) A .247 B .247- C .724 D .7 24- 2.函数3sin 4cos 5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 5π B .2 π C .π D .2π 3.在△ABC 中,cos cos sin sin A B A B >,则△ABC 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判定 4.设00sin14cos14a =+,00sin16cos16b =+,c = , 则,,a b c 大小关系(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a c b << 5.函数)cos[2()]y x x ππ= -+是( ) A .周期为4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4 π的偶函数 C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2 π的偶函数 6.已知cos 2θ= 44sin cos θθ+的值为( ) A .1813 B .1811 C .9 7 D .1- 二、填空题 1.求值:0000 tan 20tan 4020tan 40+=_____________。 2.若1tan 2008,1tan αα+=-则1tan 2cos 2αα += 。 3.函数f x x x x ()cos sin cos =-223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

4.已知sin cos 223 θ θ +=那么sin θ的值为 ,cos2θ的值为 。 5.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当A 为 时,cos 2cos 2 B C A ++取得最大值,且这个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 1.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求cos()βγ-的值. 2.若,2 2sin sin = +βα求βαcos cos +的取值范围。 3.求值:0 010001cos 20sin10(tan 5tan 5)2sin 20 -+-- 4.已知函数.,2 cos 32sin R x x x y ∈+= (1)求y 取最大值时相应的x 的集合; (2)该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变换可以得到)(sin R x x y ∈=的图象.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设2132tan131cos50cos6sin 6,,,221tan 13a b c -=-==+则有( ) A .a b c >> B .a b c << C .a c b << D .b c a <<

新课标高考数学攻略

新课标高考数学攻略 选择题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填空题 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或性质判断性的试题,应答时必须 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填空题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集合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 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解答题 1、缺步解答: 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 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 2、跳步答题: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假定某些结论是正确的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或从结论出发,看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方向正确,就回 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 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 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 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一、提前进入角色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习惯,每次刚刚考试完,会有很多遗憾,总想如果这次考试要是 重新考的话,我会考得比较好。那么,要想在高考这一次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必须 要少留遗憾,最正常的发挥,至于不会做的,或者根本做不出来的谈不上遗憾,就怕自己 的水平没有发挥出来。 提前进入角色应该特别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生活作息上的适当调整。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不要熬夜,做题尽量放在白天与高考同步。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 αααα=-=-=- ?2 2 1cos 2cos 1cos 2sin 2 2 α α αα+=-=, ?2 cos 21cos 2 αα+= ,2 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三、辅助角公式: () 22sin cos sin α+=++a x b x a b x , 2 2 2 2 cos sin a b a b a b ???= = ++其中由,决定

四、三角变换方法: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 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2α的二倍;2α是4 α的二倍; ②2 304560304515o o o o o o =-=-=; ③()ααββ=+-;④ ()4 24 π π π αα+= --; ⑤2()()()()44 ππ ααβαβαα=++-=+--;等等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 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1”的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 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221sin cos sin90tan45o o αα=+==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 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三角函数式的变换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 基本原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 高次降低次,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等。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科数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 12 C .1 D .2 2.已知集合{} 2 20A x x x =-->,则A =R e A .{} 12x x -<< B .{} 12x x -≤≤ C .} {}{|1|2x x x x <-> D .} {}{|1|2x x x x ≤-≥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243S S S =+,12a =,则=5a A .12- B .10- C .10 D .12 5.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6.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A . 31 44 AB AC - B . 13 44 AB AC - C . 31 44 AB AC + D . 13 44 AB AC + 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172 B .52 C .3 D .2 8.设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2 3 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 A .5 B .6 C .7 D .8 9.已知函数e 0()ln 0x x f x x x ?≤=? >?,, ,, ()()g x f x x a =++.若g (x )存在2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0) B .[0,+∞) C .[–1,+∞) D .[1,+∞) 10.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 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直角边AB ,AC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I ,黑色部分记为II ,其余部分记为III .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I ,II ,III 的概率分别记为p 1,p 2,p 3,则 A .p 1=p 2 B .p 1=p 3 C .p 2=p 3 D .p 1=p 2+p 3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高一数学 三角恒等变换 一、考点、热点回顾 1、诱导公试:奇变偶不变,符号瞧象限 2、同角三角函数得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 θ cos sin ,tan 1cot θθ?= 3、与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3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an )tan(?±=± t 4、倍角公式: ①θ θθθ2 tan 2cos sin 22sin ==②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θθθθθ=-=-=- 5、降次升角公式: ○121cos 2sin 2 θ θ-= ○22 2cos 1cos 2θθ+= ○31 sin cos sin 22θθθ= 6、万能公式: ○122tan sin 21tan θ θθ = + ○2 221tan cos21tan θ θθ -= + 7、半角公式:(符号得选择由2 θ 所在得象限确定) ①2cos 12sin θθ-±= ○22cos 12cos θθ+±= ○3sin 1cos tan 2 1cos sin θ θθ θθ -== + 8、辅助角公式: sin cos a b αα±)α?±,(tan b a ?= )、 ), tan )a b αγγ=(、 二、典型例题 1.已知角α得终边过点p(-5,12),则cos α= ,tan α= . 2.若cos θtan θ>0,则θ就是 ( )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一、二象限角 D.第二、三象限角 3.sin 2150°+sin 2135°+2sin210°+cos 2 225°得值就是 ( ) A. 14 B. 34 C. 114 D. 94 4.已知sin(π+α)=-3 5 ,则 ( ) A.cos α= 45 B.tan α= 34 C.cos α= -45 D.sin(π-α)= 3 5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目前高考改革的浪潮正在深入的开展,主要体现在考试的方式和要求与 以往相比都存在着改革,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剥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加 快素质教育的工作的大力推广。虽然不能改变考试的模式,但对新高考模式下的 高中数学的内容都做出了改革,重点是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提 高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们应积极研究如何在新高考模式下 把高中数学有效的开展,来使高中生从容的面对新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数学;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80-01 当下新高考模式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接下来会给高中数学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新高考的条件跟之前有哪些具体变化。同时也带来挑战,就是需要 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新高考的规定,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的模式和教学观念,把教学行为的中心 转移到学生上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数学应对能力。基 于此,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讨。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近况说明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尤其从小学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难度 会不断的提升,很容易在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首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照本宣 科的教学,只讲应试技巧和题海战术的执行,会让学生更加提不起来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枯燥。因此,新高考模式的推出,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改变给学生们的高中数学学习带来了 新的生机,让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状态逐步得到了放松。其次,高中阶段虽然是人生一个重要 转折点,但传统数学教学注重应试的解题思路,根本不涉及知识点的原理层的问题,这就恰 恰阻碍了高中生的探知欲和创新能力。而新高考模式从学生的意愿出发,不再将应试教育的 知识点全部强加给高中生,这样就激发了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长期开展下去,会使在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学生必然深入学习的科目原理层面,最终对于其他科目成绩及能力 都会是双赢的局面。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积极认真的预习课本措施 想要达到新高考模式下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的目的,就需要教师们学习笨鸟先飞的态度,并予以重视贯彻积极的预习分析新高考课本改变的尺度,一方面全面和深入掌握新课本 的知识点体系思维,并需要提前准备课堂上需要抛出的问题,并结合高中生个性特点计划好 更容易被他们所吸收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传统教学重在教师教学占主导地位,而新高考 模式下,教师们需要引导高中生注重主观能动性。也让高中生做到提前预习课本,在这个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加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并综合考虑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设置课堂问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教师们的授 课负担,有助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致。例如:在备课余弦定理的 内容时,在预习课本过程中,需要结合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关联问题,指引高中生能理解掌握 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其推论结果,最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并且这样有目标的预习课本,高中生听 下来就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2.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课本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当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的运用能力。首先,这就给传统数学教学有着鲜明的对比,传统数学教师们都是从定义到 定义,教师们只是运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简单的描述一下数学公式和绘画一些图形和单调 线条,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 教师需要把高中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且需要思考如何把新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灵活利用 多种教学手段,最大范围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想要

2018年高考数学新课标3理科真题及答案

1.(2018 年新课标Ⅲ理)已知集合 A ={x |x -1≥0},B ={0,1,2},则 A ∩B =( ) A .{0} B .{1} C .{1,2} D .{0,1,2} C 【解析】A ={x |x -1≥0}={x |x ≥1},则 A ∩B ={x |x ≥1}∩{0,1,2}={1,2}. 2.(2018 年新课标Ⅲ理)(1+i)(2-i)=( ) A .-3-i B .-3+i C .3-i D .3+i D 【解析】(1+i)(2-i)=2-i +2i -i = 3+i . 3.(2018 年新课标Ⅲ理)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 .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 ,凹 进部分叫卯眼 ,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 .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 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 A B C D A 【解析】由题意可知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小的长方体是榫头,从 图形看出轮廓是长方形,内含一个长方形,且一条边重合,另外 3 边是虚线.故选 A . 1 4.(2018 年新课标Ⅲ理)若 sin α= ,则 cos 2α=( ) 8 7 7 A . B . C .- 9 9 9 1 7 B 【解析】cos 2α=1-2sin α=1-2× = . 2 5.(2018 年新课标Ⅲ理) x +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 A .10 B .20 C .40 8 D .- 9 D .80 2 3 2 9 9 2 5 4 x

2 2 C 【解析】 x +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 =C (x ) =2 C x r +1 5 5 .由 10-3r =4,解得 r 2 =2.∴ x +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2 C =40. 5 6.(2018 年新课标Ⅲ理)直线 x +y +2=0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P 在圆(x -2) + y =2 上, △则△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4,8] C .[ 2,3 2] D .[2 2,3 2] A 【解析】易得 A (-2,0), B (0,-2),|AB |=2 2.圆的圆心为(2,0),半径 r = 2.圆心(2,0)到 直线 x +y +2=0 的距离 d = |2+0+2| =2 2,∴点 P 到直线 x +y +2=0 的距离 h 的取值范围 1 +1 1 为[2 2-r ,2 2+r ],即[ 2,3 2].又△ ABP 的面积 S = |AB |·h = 2h ,∴S 的取值范围是 [2,6]. 7.(2018 年新课标Ⅲ理)函数 y =-x + x +2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D 【解析】函数过定点(0,2),排除 A ,B ;函数的导数 y ′=-4x +2x =-2x (2x -1),由 y ′>0 解得 x <- 2 2 或 0<x < ,此时函数单调递增,排除 C .故选 D . 2 2 8.(2018 年新课标Ⅲ理)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 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 相互独立.设 X 为该群体的 10 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 =2.4,P (X =4)<P (X =6), 2 5 r 2 5 r r r r 10 3r - - x x 2 5 4 2 2 x 2 2 2 2 2 4 2 3 2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系列一)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 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 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 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 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 (二)新课讲授: 1、由二倍角公式引导学生思考:2 αα与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例1、试以cos α表示222 sin ,cos ,tan 222α α α. 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2cos 2cos 12αα=-和2cos 12sin 2αα=-来做此题. 因为2cos 12sin 2αα=-,可以得到21cos sin 2 2α α-=;

因为2cos 2cos 12α α=-,可以得到21cos cos 22 α α+=. 又因为222 sin 1cos 2tan 21cos cos 2α α ααα-==+. 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 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 例2.已知135sin = α,且α在第二象限,求2tan α的值。 例3、求证: (1)、()()1sin cos sin sin 2 αβαβαβ=++-????; (2)、sin sin 2sin cos 22θ? θ? θ?+-+=. 证明:(1)因为()sin αβ+和()sin αβ-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式相加得()()2sin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即()()1sin cos sin sin 2 αβαβαβ=++-????; (2)由(1)得()()sin sin 2sin cos αβαβαβ++-=①;设,αβθαβ?+=-=, 那么,22θ? θ? αβ+-==. 把,αβ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 sin 2sin cos 22θ?θ?θ?+-+=. 思考:在例3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 例3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

新课标数学历年高考试题汇总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新课标卷Ⅱ)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0,1,2},N={}2|320x x x -+≤,则M N ?=( ) A. {1} B. {2} C. {0,1} D. {1,2} 【答案】D 把M={0,1,2}中的数,代入不等式,023-2≤+x x 经检验x=1,2满足。所以选D. 2.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12z i =+,则12z z =( ) A. - 5 B. 5 C. - 4+ i D. - 4 - i 【答案】B . ,5-4-1-∴,2-,2212211B z z i z z z i z 故选关于虚轴对称,与==+=∴+=Θ 3.设向量a,b 满足|a+b |a-b ,则a ?b = ( ) A. 1 B. 2 C. 3 D. 5 【答案】A . ,1,62-102∴,6|-|,10||2 222A b a 故选联立方程解得,==+=++==+Θ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 ,AB=1, ,则AC=( ) A. 5 B. C. 2 D. 1 【答案】B

. .5,cos 2-4 3π ∴ΔABC 4π .43π,4π∴, 22 sin ∴21sin 1221sin 21222ΔABC B b B ac c a b B B B B B B ac S 故选解得,使用余弦定理,符合题意,舍去。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时,经计算当或=+======???==Θ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 0.8 B. 0.75 C. 0.6 D. 0.45 【答案】 A . ,8.0,75.06.0,A p p p 故选解得则据题有优良的概率为则随后一个空气质量也设某天空气质量优良,=?=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1727 B. 59 C. 1027 D. 13 【答案】 C ..27 10 π54π34-π54π.342π944.2342π. 546π96321C v v 故选积之比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体体积,高为径为,右半部为大圆柱,半,高为小圆柱,半径加工后的零件,左半部体积,,高加工前的零件半径为== ∴=?+?=∴=?=∴πΘΘ

新高考关于数学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数学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执行《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 课堂的德育功能。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方法; 学会“数学的思维”;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进度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三、指导意见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指导意见的要求,开设数学课程和实施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 2017 级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是普通高中课

程安排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业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各校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并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加强学情、考情研究,夯实基础知识。 做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任务及目标,直接来说就是准确了解及把握新高考下数学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就是要了解考情、考点;而所谓的了解学情就是要对学生已建立起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知识掌握情况能了如指掌,并能明白高中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度、消化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紧密结合考情、学情,夯实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可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相互交流、教后反思、作业批改、学情反馈卡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接受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状况、存在的问题等,要力争懂得学生。 3.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要熟悉并研究初高中课标、教材,找准教材内容的断层与不衔接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新课学习前将不衔接内容进行补充;高一上学期要控制好教学进度,同时要依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训练题的数量和难度;切实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要求;要从整体上把握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的脉络和要求,制定好每节课的恰当的教学目标、

最新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I.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II.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 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三角恒等变换-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二十二) 三角恒等变换 [小题对点练——点点落实] 对点练(一) 三角函数的求值 1.(2017·山东高考)已知cos x =3 4,则cos 2x =( ) A .-14 B.14 C .-18 D.18 解析:选D cos 2x =2cos 2x -1=1 8 . 2.(2018·太原一模)若cos ????α-π6=-3 3,则cos ????α-π3+cos α=( ) A .- 22 3 B .±223 C .-1 D .±1 解析:选C 由cos ????α-π3+cos α=12cos α+3 2sin α+cos α=3cos ????α-π6=-1,故选C. 3.(2018·安徽十校联考)sin 47°-sin 17°cos 30° cos 17°=( ) A .-32 B .-12 C.12 D.32 解析:选C sin 47°-sin 17°cos 30° cos 17° =sin (30°+17°)-sin 17°cos 30° cos 17° =sin 30°cos 17°+sin 17°cos 30°-sin 17°cos 30° cos 17° = sin 30°cos 17°cos 17°=sin 30°=1 2 . 4.(2018·湖南郴州质检)已知x ∈(0,π),sin ???? π3-x =cos 2????x 2+π4,则tan x =( ) A.1 2 B .-2 C.22 D. 2

解析:选D 由已知,得sin π3cos x -cos π3sin x =cos ????x +π2+12,即32cos x -1 2sin x = -12sin x +12,所以cos x =3 3 .因为x ∈(0,π),所以tan x = 2. 5.(2018·河北唐山一模)已知α为锐角,且cos ????α+π4=3 5,则cos 2α=( ) A.24 25 B.725 C .- 2425 D .±2425 解析:选A ∵0<α<π2,cos ????α+π4=35>0,∴π4<α+π4<π 2,∴sin ????α+π4=45,∴sin α=sin ????????α+π4-π4=sin ????α+π4cos π4-cos ????α+π4sin π4=45×22-35×22=2 10,∴cos 2α=1-2sin 2α=1-2× ????2102=2425 .故选A. 6.(2018·广东广州模拟)设α为锐角,若cos ????α+π6=35,则sin ????α-π 12=( ) A .-210 B.210 C.2 2 D.45 解析:选B 因为α为锐角,所以0<α<π2,则π6<α+π6<2π 3,因此sin ????α+π6>0,所以sin ??? ?α+π 6= 1-cos 2??? ?α+π 6= 1-????352=45.所以sin ????α-π12=sin ??? ?????α+π6-π4=sin ????α+π6cos π4-cos ????α+π6sin π4=45×22-35×22=2 10 . 7.(2018·荆州一模)计算:sin 46°·cos 16°-cos 314°·sin 16°=________. 解析:sin 46°·cos 16°-cos 314°·sin 16°=sin 46°·cos 16°-cos 46°·sin 16°=sin(46°-16°)=sin 30°=12 . 答案:1 2 8.(2018·洛阳一模)已知sin ????α-π3=14,则cos ????π 3+2α=________. 解析:cos ????π3+2α=cos ????π-2π3+2α=-cos 2????α-π3=2sin 2????α-π3-1=-7 8. 答案:-7 8

高一数学必修一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二倍角公式、和差公式的应用; 2、掌握拼凑法在求解角度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1、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的记忆; 2、公式变换与求解三角函数值。 难点:1、二倍角公式的灵活使用; 2、整体代换思想与求解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梳理 1、和差公式 sin()__________________±=αβcos()________________±=αβtan()___________ ±=αβ。 2、二倍角公式 sin 2_______________α=; co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 tan 2____________α=。 3、半角公式[升(降)幂公式] 2sin ____________α=、2cos _________α=、sin cos _________αα=。 4、合一公式[辅助角公式] sin cos ____________a b αα+=(?由,a b 具体的值确定); )sin(cos sin 22?ααα++= +b a b a )sin ,(cos 2 2 2 2 b a a b a b += += ?? 注意:公式中的α是角度代表,可以是α2、2 α 等。

知识点1:利用公式求值 (1)和差公式 【例1】cos79°cos34°+sin79°sin34°=【 】 A .2 1 B .1 C . 2 2 D . 2 3 【例2】sin 27cos63cos27sin63??+??=【 】 A .1 B .1- C . 22 D .2 2- 【随堂练习】 1、sin15°cos75°+cos15°sin75°等于【 】 A .0 B . 2 1 C . 2 3 D .1 2、cos12°cos18°-sin12°sin18°=【 】 (A )2 1- (B )2 3- (C )2 1- (D ) 2 3 3、sin70°sin25°+cos70°cos25°=________。 4、sin34sin 26cos34cos26??-??=【 】 A .12 B .1 2 - C .32 D .32- 5、式子cos cos sin sin 12 6 12 6 π π π π -的值为【 】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名校试题(答案)

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文)(2010·山师大附中模考)设函数f (x )=cos 2(x +π4)-sin 2(x +π 4),x ∈R ,则函数f (x )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偶函数 [答案] A [解析] f (x )=cos(2x +π2)=-sin2x 为奇函数,周期T =2π 2=π. 2.(2010·重庆一中)设向量a =(cos α,22)的模为3 2 ,则cos2α=( ) A .-1 4 B .-1 2 C.12 D.3 2 [答案] B [解析] ∵|a |2=cos 2α+?? ? ?222 =cos 2α+12=34, ∴cos 2α=14,∴cos2α=2cos 2α-1=-1 2. 3.已知tan α 2=3,则cos α=( ) A.45 B .-45 C.4 15 D .-35 [答案] B [解析] cos α=cos 2α2-sin 2α 2=cos 2α2-sin 2 α2cos 2α2+sin 2 α 2 =1-tan 2 α 21+tan 2 α2 =1-91+9=-4 5 ,故选B. 4.(2010·揭阳市模考)若sin x +cos x =1 3,x ∈(0,π),则sin x -cos x 的值为( ) A .± 17 3 B .- 173 C.13 D. 173 [答案] D

[解析] 由sin x +cos x =13两边平方得,1+2sin x cos x =19,∴sin2x =-8 9<0,∴x ∈????π2,π, ∴(sin x -cos x )2=1-sin2x =17 9 且sin x >cos x , ∴sin x -cos x = 17 3 ,故选D. 5.(文)在锐角△ABC 中,设x =sin A ·sin B ,y =cos A ·cos B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B .x <y C .x ≥y D .x >y [答案] D [解析] ∵π>A +B >π 2,∴cos(A +B )<0,即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x >y ,故应选 D. 6.(2010·吉林省调研)已知a =(cos x ,sin x ),b =(sin x ,cos x ),记f (x )=a ·b ,要得到函数y =sin 4x -cos 4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π 2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π 4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π 2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长度 [答案] D [解析] y =sin 4x -cos 4x =(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cos2x , 将f (x )=a ·b =2sin x cos x =sin2x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得,sin2????x -π4=sin ????2x -π2=-sin ??? ?π 2-2x =-cos2x ,故选D. 7.(2010·湖北黄冈模拟)若5π2≤α≤7π2,则1+sin α+1-sin α等于( ) A .-2cos α 2 B .2cos α 2 C .-2sin α 2 D .2sin α 2 [答案] C [解析] ∵5π2≤α≤7π2,∴5π4≤α2≤7π 4. ∴1+sin α+1-sin α

2017年高考新课标1理科数学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5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A .{|0}A B x x =< B .A B =R C .{|1}A B x x => D .A B =?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1 4 B .π8 C . 12 D . π4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5.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6.6 2 1(1)(1)x x + +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 A .15 B .20 C .30 D .35 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 B .12 C .14 D .16 8.右面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3n ?2n >1000的最小偶数n ,那么在和 两个空白框中, 可以分别填入 A .A >1 000和n =n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