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权法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70
钟秀勇讲民法第二编:物权法
钟秀勇讲民法第二编:物权法
1. 什么是物权法?
物权法指的是管辖人与人之间及一般物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将受法律
保护的此类关系。
通常情况下,它是指以制定、变更、补足、应用法
律来确定财产权利拥有者、继承者甚至侵权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定,从而规范和维护彼此的合法物权。
2. 民法第二编:物权法主要内容
①各种财产权利的划分和区分
在物权法第二编论述的是关于财产权利的主体、财产权利的种类、财
产权利的功能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关于权利人的身份、财
产的种类、财产权利的性质、权利范围以及物权变更、物权可转让等
关系。
②物权的登记和保护
民法第二编还涉及物权的确认、登记、侵权行为及其他可能影响物权
的行为等,以及物权的保护制度、物权的宣告等问题,旨在维护主体
的物权,维护财产秩序。
③物权变更和转让
民法第二编还规定了有关物权变更及转让的决定,包括物权转让的有效性、实施物权转让的行为等,使当事人的物权关系可以得到有效的变更和转移。
3. 对于钟秀勇物权法的观点
钟秀勇此次讲民法第二编:物权法,主要关注的是法律的角度,他认为,物权的确定不是偶然的,而是应用法律规定而定,应当认真遵循法律。
钟秀勇还特别指出,财产权利和保护制度不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权利人应当知晓自己的权利,并努力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同时也要做到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主要条款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中国民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个人和社会的物权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物权法的主要条款进行解读。
第一章总则物权法第一章是总则部分,其中包括了法律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内容。
物权法的适用范围是指该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物权行为。
该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合法保护、公平交易。
第二章物权物权法第二章是关于物权的具体规定,包括对物权的定义、内容与范围、物权的取得与转让等。
物权是指人们对物所有权的支配权和支配范围。
物权的内容与范围主要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物权的取得与转让需要满足合同订立、登记和依法转移等条件。
第三章所有权物权法第三章主要对所有权进行了详细规定。
所有权是指物权人对物享有的直接、完全、排他和不可限制的权利。
所有权的限制主要包括法律限制和合同限制。
此外,所有权人对他人侵害其所有权的行为有权要求排除妨害与恢复原状,并可以请求赔偿。
第四章物权的限制与消灭物权法第四章主要规定了物权的限制与消灭。
物权的限制包括抵押、质权、担保物权等。
物权的消灭主要包括物权的终止与物权的灭失。
物权的终止可通过放弃、继承等方式实现,物权的灭失可能发生在限制物权的主债权消灭、物权人故意放任等情况下。
第五章占有物权法第五章主要对占有进行了规定。
占有是指人们对物实际控制与支配的状态。
非法占有一般指占有无故对他人物造成的损害。
所有人可以请求返还占有物,但也要考虑合理善意取得的情况。
第六章用益物权物权法第六章主要规定了人们的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占有他人物的权利,包括居住权、耕种权、养殖权等。
用益物权的设立主要通过合同的方式实现,享有用益物权的人可以对物进行合理的使用、收益和处分。
第七章共有物权物权法第七章对共有物权进行了规定。
共有物权是指两个或以上人对一物享有的共同所有权,包括共有权的成立、变更与终止等。
共有人对共有物的行为需要共同协商一致,并有义务共同保护和维护该物。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一、物权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权利1.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法律规定的、对特定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有限权利。
-物权具有专有性、绝对性和绝对效力的特征。
2.物权的基本权利-占有权:对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使用权:对一个或多个物进行其中一种行为的权利。
-收益权:对物产生的自然和法律收益享有的权利。
-处分权:对物经济价值实现的权利。
二、不动产和动产1.不动产的概念及种类-不动产是地面、地底和空中的物权对象,包括土地、建筑物和与土地紧密连接的设施等。
-不动产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工矿用地等,按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2.动产的概念及种类-动产是一切可以转移的物权对象,包括货币、有价证券、机动车、动物等。
-动产可分为标准动产(货币、有价证券、票据等)和非标准动产(机动车、动物等)。
三、担保物权1.担保物权的概念及种类-担保物权是以债权为担保的物权。
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不动产或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物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质权是指债务人将动产交付给债权人保管,并在债务履行期限内享有保管人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以债务人负有的动产暂时占有作为担保。
2.抵押权的设立和变更-抵押权的设立:采取形式合同的方式,通过合同约定并办理登记。
-抵押权的变更:设立抵押权后,抵押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变更抵押权。
四、共有和共同共有1.共有的概念和种类-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物享有共同权益的制度。
-共有可分为同物共有和单位共有。
-同物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拥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单位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按份额拥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
2.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和效力-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是共有共享、互利共担、受益共享、分割不得拒绝等。
第二章物权法考情分析本章在学习中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一般在12分左右,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各种题型均可出现;应当注意担保物权可以与其他章节结合在一起考案例分析题,比如合同法,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从而考察担保物权的相关知识点。
大纲要求第一节物权法概述一、了解物权二、熟悉物权法基本制度第二节所有权一、了解所有权概述二、了解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三、熟悉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四、掌握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五、熟悉相邻关系六、掌握共有第三节用益物权一、了解用益物权概述二、熟悉土地承包经营权三、熟悉建设用地使用权四、熟悉宅基地使用权五、熟悉地役权第四节担保物权一、了解担保物权概述二、掌握抵押权三、掌握质权四、掌握留置权第五节占有一、了解占有的概念、意义以及适用规则二、熟悉占有类型以及保护规则往年重要考点1、所有权的取得方式2、用益物权的分类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4、地役权相关内容5、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6、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7、抵押权的效力8、权利质权9、留置权的效力2010年(单项4个多项4个)单选:所有权的丧失;指示交付;留置权成立条件;担保物权冲突问题;多选:征收的客体;地役权的消灭事由;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物权变动的模式;2011年(单项3个多项2个)单选:所有权取得;所有权转移(交付);抵押;多选:物权变动;地役权重点、难点讲解第一节物权法概述一、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二)物权的客体(1)物权的客体为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物权客体的扩张至财产权利(担保物权中,票据、债券、存单、仓单、提单上的权利,基金份额、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等权利)。
(三)物权的效力1、物权对物权的效力①性质标准。
同一物上的限制性物权优先于其赖以设定的基础性权利。
②时间标准。
其标准是:成立在先的物权能够优先实现。
名词解释第一编物权法总论第一章物权与物权法自物权: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物进行全面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即所有权。
他物权:指所有权人以外的人对所有权人的财产进行有限支配的权利。
法定物权:指因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物权。
意定物权:指必须有当事人明确意思表示方可设立的物权形态。
主物权:又称独立物权,指不从属于其他权利而能独立存在的物权。
从物权:指从属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
登记物权:指物权变动非经登记不生效或无对抗力的物权。
不登记物权:物权变动只需交付而无需登记即生效或产生对抗的物权。
基础性物权:指那些可以作为其他物权产生基础的物权类型。
功能性物权:指利用物的基础性权利来担保债权实现的物权形式。
本权:相对于占有对物拥有的权利。
占有:是对标的物的事实上的管理和控制。
物权的效力:指基于物权支配权的性质而由法律赋予的特殊作用力。
物权的追及效力: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达到何人的手中,物权人均有权对其物行使追及的权利,以恢复对物的支配。
公示原则: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公信原则:指当物权的变动已履行了相应的公示程序,而他人依据对该物权公示的信赖而进行交易时,即使公示的事实存在某种瑕疵或者公示反映的物权状态根本不存在,法律仍认许公示所反映的物权状态,并保护信赖公示而为法律行为之人的合法利益。
物权确定原则:又称物权确定原则,指物权的客体必须是特定的。
物权绝对原则:指物权是一种不需他人协助即可实现的权利,物权人以外的所有人都是物权的义务主体,都负有尊重物权人权利的义务。
任何人不得非法干预和侵害物权人对物权的行使。
第二章物权的变动物权变动:指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物权行为:指在交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以物权变动为目的、以独立的物权变动意思表示为基础、以公示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行为。
事实: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具有时间持续性的事实。
状态: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时间持续性的事实。
不动产登记:指国家设立的不动产登记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将不动产的状况,特别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事实记载于国家设立的不动产登记簿,并赋予这种登记一定效力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