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企业文化管理第一章:绪论1.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答:企业文化学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的诞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趋势,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实践的新变化等是紧密相连,与日本在软性管理方式方面的成功探索,美国在管理上的反省及经验总结密不可分。
(P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哪些特征?答:特征:改变了以事、物、人物为中心的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把人的要求,发展欲望、和价值实现放在第一位,改变了单纯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的管理方法,重视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研究,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P3)3. 传统的管理与现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有什么区别?答: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人的看法往往是基于“机械人”、“经济人”,无法摆脱传统的经济伦理的束缚,以人为本的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对人的看法,逐渐朝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向发展,开始把人的要求,价值等放在第一位,逐渐摆脱了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伦理的束缚。
日本在企业管理上有哪些特色和经验总结:日本的管理模式不同于西方,更多的注重于软性要素的作用,推崇信念和情感的力量,着眼于人的管理,在日本企业中,企业把每个成员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同事之间的情感沟通,使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强烈的归属感,对集体有一个强烈的责任感,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讲求信任。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什么?答: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可,实践与创造所形成的整体评价、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P23)企业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兴企、和创造和谐(P42)2. 企业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答:企业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部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和企业的形象。
企业形象属于表层文化,企业的伦理道德属于中层文化,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属于深层文化(P23)3. 企业文化理论开创者的基本学说有哪些?答:Z理论,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7S模式,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五要素说,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八大原则,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其他(P43)4.“圣吉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自我超越,核心是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企业文化学教程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者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其员工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它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应该以员工为中心。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他们的影响力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发展方向,因此企业文化应该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权益,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以及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来实现。
其次,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指对正确与错误、美好与恶劣的评价标准,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企业文化应该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例如,一些企业倡导“客户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顾客的满意度和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企业文化应该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
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市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传统企业需要转型和创新,这需要企业文化具有适应变革和鼓励创新的特点。
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知识分享的平台,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可持续性。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管理层的口号和宣传,而是需要贯彻到每个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中。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通过组织结构、流程设计、绩效评估等手段来强化企业文化的落实。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使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得以传播和延续。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它具有以员工为中心、有价值导向、适应变革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理。
《企业文化》考前练兵 1一、单项选择:导言、第一章: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企业文化理论最早从( )年提出。
A 1970B 1980C 1990D 1960E 1950答案: B2、最早将文化概念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是( )A 巴纳德和赛尔茨尼克B 威廉.大内C 德鲁克D 安东尼.阿索斯E 沃格尔答案: A3、海尔集团的( )案例被列入哈佛案例苦。
A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B 海尔精神C 张瑞敏管理之道D 海尔核心价值观E 海尔改革战略答案: A 4、( )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的出版,把企业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A 巴纳德和赛尔茨尼克B 威廉.大内C 德鲁克D 安东尼.阿索斯E 丹尼尔.雷斯答案: E5、( )的 Z 理论一书揭示了行程日美管理模式差别的原因。
A 威廉.大内B 安东尼.阿索斯C 特雷斯.迪尔D 托马斯E 劳伦斯.米勒答案: A6、美国企业精神一书是( )撰写的。
A 威廉.大内B 安东尼.阿索斯C 特雷斯.迪尔D 托马斯E 劳伦斯.米勒答案: E7、企业文化是一门( )学科。
A 实践性B 理论性C 边缘性D 年轻的实践性边缘学科E 年轻的学科答案: D8、企业文化理论的初步奠定者是( )。
A 比尔.安伯纳西B 威廉.大内C 帕斯卡尔D 迪尔E 托马斯答案: A9、《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的作者是哪位?( )A. 特雷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B. 威廉·大内C.查德· 帕斯卡尔和安东尼· 阿索斯D. 劳伦斯·米勒答案: A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10 企业文化理论由( )学者提出。
A 美国B 日本C 德国D 加拿大E 法国答案: A11、企业文化实践由( )企业首创。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德国E 加拿大答案: B12、企业文化结构中的表层是指( )。
A 企业风貌B 企业形象C 企业伦理道德D 企业价值观E 企业精神答案: B13、企业文化结构中的中层是指( )。
《企业文化》教学大纲(Corporate culture,课程代码:094207000)一、前言文化之于企业,与其说是一种文化,毋宁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全方位诠释企业管理思维与行为的科学理念。
它渗透于企业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全过程之中,并彰显出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
正如哈佛大学佩恩教授所说:"这门课是全新的"。
企业文化是全新的管理思维与行为。
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具有极强的时代精神。
它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使企业管理得到升华。
企业文化:全新的管理思维与行为;乃企业管理人化的科学,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1、课程概述企业文化是高等财经院校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了解企业文化这一全新管理思维与行为的科学在世界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全新的思维与科学理论水平和在实践中恰当运用企业文化理论处理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与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
该课程力图系统反映当今企业文化基本理论、最新学术前沿理论与企业文化“落地”实操的实践案例,并使之有机结合,旨在使企业文化教学与研究更具理论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的鲜活性、实操性、“落地”性,亦就更加具有与企业文化本身具有的生命力相匹配。
2、课程性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专业选修课程3、学分与学时本课程总学分:3学分,总学时:32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分:3学分,学时:24学时;实践要求:8学时。
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企业文化系统理论的传授与学习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企业文化理论和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运用,使学生树立全新的管理思维与行为,在未来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努力使成为具有先进管理思维与行为的管理者与践行者。
5、使用对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选修课6、先修课程要求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基础理论及相关文化基础;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者更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学科。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原理【本章重点】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功能第三节企业文化的类型【本章小结】【关键概论】【复习思考题】【本章重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概念和特征的多种理解;重点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同时,领会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具体特征;了解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以及分类的划分标准,重点掌握本书关于企业文化类型的分类以及划分标准。
【引导案例】:海尔“文化先行”的强大力量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一)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追溯四本企业文化开山之作的作者,看看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的概念。
《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的作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但他们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在他们看来,前三项为硬性因素,后四项为软性因素,而企业管理更应该注意软性因素作用的发挥。
《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认为,只有在雇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只有按工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组成效率最高的搭档,建立了亲密关系,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文化》的作者迪尔和肯尼迪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五个构成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习惯仪式、文化网络和英雄人物。
在这五个要素中,他们认为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利用文化网络培育企业价值观,巩固企业信念,增强企业凝聚力。
《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经营企业的经验》一书的作者彼得斯和沃特曼,他们提出了优秀公司的八种文化品质。
他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这几个原则就是上述优秀公司所具有的八种品质,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传统作风。
1987年,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出版了《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象征传播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他认为,观察企业文化应该同时进行“双面观察”,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系,即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媒介,即象征行动和象征性作品。
1989年,美国文化专家沙因出版了《企业文化与领导》,在书中,他指出:“文化是指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组织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结合问题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
从西方最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一直是在狭义框架之内。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企业文化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之后,引起了我国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精神文化说”。
第二类是“总和说”。
即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三类是“同心圆说”。
(三)本书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本书所提出的这种理解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二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三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四是从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过领导者倡导并最终获得员工广泛认同的集体文化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所谓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或构成子系统。
(一)“四层次说”(二)“三层次说”这里的“三层次说”,基本是从狭义的企业文化概念出发,将企业文化的结构由里向外的构成分别是:理念体系层、伦理道德层和企业行为层。
(三)本书的观点本书的观点倾向于“三层次说”,即认为企业文化是由理念体系层、伦理道德层和企业行为层所构成。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本书认为,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两大类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所谓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指企业文化不同于其它文化的属性,亦即相对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而言,企业文化的特殊属性。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管理学特征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或管理学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管理理论方面。
二是体现在管理的实践方面。
正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
2.人文特征企业文化的人文属性,具体体现为:(1)尊重人。
这是以人为本的首要条件,也是对企业文化人文性的具体化。
(2)关心人。
关心员工,让员工在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有归宿感,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3)激励人。
激励是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4)培养人、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发展。
3.民族特征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观选择。
(2)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风格。
(3)企业文化的民族特征渗透在企业的伦理道德中。
(二)企业文化的个别特征企业文化个别特征是相对本质特征而言。
1.独特性2.继承性3.共享性4.隐蔽性5.强制性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环境氛围、风俗、习惯等,对不融入这种氛围、风俗、习惯的任何员工或行为的“软约束”,往往会比硬性的强制更有力。
四、企业文化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联(一)企业文化学与战略管理1.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2.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3.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二)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1.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都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企业文化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三)企业文化学与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以研究人为中心,重点是心理分析(要管理人必须管理其心),研究管理的“心理”现象与规律,而不是研究“管理”本身。
初期的管理心理学,也就是工业管理心理学或叫企业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个体、个体所在的群体,以及群体所在的组织。
它既着重研究个体的管理心理特征,也分析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寻求有效管理的关键心理学条件与途径。
(四)企业文化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两者的关联是:1.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学科,但是它和企业文化学重在塑造企业人的内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所不同,其主要功能和手段都有明显区别。
2.企业文化理念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选择。
3.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功能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功能首先分为两大类: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一、积极功能积极功能是对企业文化发展起正面调节作用的效用。
通过这种调节,使企业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优良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积极的功能:(一)导向功能所谓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1.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意味着建立起自身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标准2.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明确的企业目标来实现的。
3.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企业的道德来实现的。
(二)凝聚功能(三)规范功能(四)激励功能(五)辐射功能(六)协调功能二、消极功能企业文化的消极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发展的成熟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惯性、习惯和习俗。
当这些企业文化要素不能适应外界生存环境的变化时,它们对企业发展就起到阻碍和拖累的作用。
其消极功能开始大于其积极功能。
【即时案例】:企业文化因素为美国安然公司所带来的隐患第三节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类型,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各个主要属性上的特征。
纵观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
一、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的三种文化类型①科特和赫斯特特根据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
1.强力型企业文化。
2.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3.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二)迪尔和肯尼迪的四种类型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中指出,企业文化的类型,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对工作绩效的反馈程度。
他主张把企业文化的风格分成强人型、猛干猛玩型、赌博型和官僚主义型四①。
(三)河野丰弘的五种类型日本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河野丰弘根据自己对上百家企业的调查,将企业文化分为活力型等五种类型①。
1.活力型企业文化2.独裁活力型企业文化3.官僚型企业文化4.僵化型企业文化5.独裁僵化型企业文化(四)海能的十六种类型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海能用三个标准把企业文化分成十六种类型,这三个标准是: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强弱、企业文化本身在企业中的牢固程度和一致程度以及企业文化和企业现有领导系统的关系。
以上介绍的四种分类方法在世界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些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必要的抽象,从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探索了企业文化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特质,发现了成功企业所具有的某些特定的文化特质组合,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探索,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参照的特质组合模式和衡量标准。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划分以下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分类方法。
(一)以企业发育形态为分类标准1.成长型企业文化2.成熟型企业文化3.衰退型企业文化(二)以企业所有制为分类标准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我国企业所有制形式来划分的。
1.国有企业文化2.合资企业文化3.乡镇企业文化4.民营企业文化(三)以企业文化内容特征为分类标准以内容特征为划分标准,企业文化分为目标型文化、竞争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务实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和传统型文化等六种类型。
三、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分类纵观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分类,不同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不同的企业文化类型。
我们可以从领导个性、企业经营行业风险大小、对企业投入反馈的速度等三个维度,来确定企业文化分类的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本书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服务型企业文化(二)风险型企业文化(三)未来型企业文化(四)程序型企业文化(五)公共型企业文化以上关于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只是为了考察企业文化类型分析的方便。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极少有企业可以只归属于其中的某一类型的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的文化类型,实际上是几种类型的混合体。
【本章小结】1、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经由企业经营者长期提倡,员工认同,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
2、企业文化具有管理学、人文和民族性三大本质特征;具有独特性、继承性、共享性、隐蔽性和强制性等五大具体特征。
3、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辐射和协调等六大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在一段时期内,积极功能可能占主导地位;一旦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积极功能也可能转化为消极功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