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部分,共四部分,附大量图谱)
- 格式:pptx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21
HR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研究马磊【摘要】目的分析HRCT(高分辨率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6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进行HRCT 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判断疾病分布,并分析不同时期的成像特点.结果 HRCT主要表现有磨玻璃样阴影改变、网状改变、蜂窝状改变、胸膜下间质纤维化等特点,本次56例患者中,46.4%为早期患者,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小叶内间质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表现;53.6%为非早期患者,除上述症状,还出现胸膜下弧线影及蜂窝肺,其中小叶间隔增厚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不同时期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各有特点,其成像结果能有效反映病变情况,可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鉴别诊断.【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19(026)002【总页数】3页(P41-42,45)【关键词】高分辨率CT;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作者】马磊【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河南新乡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广泛纤维性肺泡炎,主要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引起的一种异质性组成的疾病谱,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1]。
IPF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心脏等循环系统,终末期患者还可出现蜂窝肺,多数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差[2-3]。
IPF的诊断金标准是肺组织病理检查,但属于有创操作,且不具备灵活性,影像学筛查的操作简单、可反复操作、阅片,对患者影响较小,可作为初级诊断方法。
HRCT(高分辨率CT)具有良好的扫描空间分辨率,可清楚观察IPF患者的肺组织细微结构,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现以本院56例IPF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为观察对象,分析HRCT在IPF的成像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明原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
IPF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诊断IPF时,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纤维化、慢性肺泡炎、过敏性肺炎等。
以下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IPF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和乏力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区分。
哮喘多伴有喘息、胸闷等症状,而COPD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等表现。
2. 影像学表现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IPF的重要诊断手段。
IPF的HRCT表现为基底部和外周部位的双肺弥漫间质性纤维化,伴有蜂窝样改变。
需注意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纤维化、慢性肺泡炎等进行鉴别,前者HRCT可能表现为蜂窝肺、胸膜下间质纤维化等特征。
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IPF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IPF患者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即肺活量下降、呼气容积增加,以及弥散功能减低。
需与COPD等慢性肺部疾病进行鉴别,后者通常表现为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即呼气流速下降。
4. 组织病理学检查肺组织活检是确诊IPF的关键步骤之一。
IPF的组织学特点包括间质炎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呼吸性上皮细胞增生等。
在鉴别诊断中,需注意与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肺纤维化进行区分,后者可能表现为肺泡中心性炎症灶、间质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
5.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指标对IPF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肺纤维化可能伴有自身抗体阳性、血清肌酶升高等特征,而IPF常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综上所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在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多种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以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相关内容,供参考。
呼吸内科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规范【诊断】一、症状通常为隐袭性起病,主要的症状是干咳和劳力性气促。
随着肺纤维化的发展,发作性干咳和气促逐渐加重。
进展的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经过数月至数年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
起病后平均存活时间为2.8-3.6年。
通常没有肺外表现,但可有一些伴随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无力等。
二、体征可发现呼吸浅快,超过80%的病例双肺底闻及吸气末期Velcro啰音,20%-50%有杵状指(趾)。
晚期出现发绀等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表现。
三、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和肺功能。
胸片显示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状浸润影,以双下肺和外周(胸膜下)明显。
通常伴有肺容积减小。
个别早期患者的胸片可能基本正常或呈磨玻璃样变化。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直径多在3-15mm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
HRCT 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病灶以胸膜下、基底部为主;网格状异常改变;蜂窝肺伴或不伴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
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变化,可以有血沉加快、血乳酸脱氢酶增高和免疫球蛋白增高;有10%-26%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
四、诊断标准IPF的诊断条件:1、排除其它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
2、未实施外科肺活检的患者HRCT表现为典型UIP型。
3、施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应结合HRCT和外科肺活检病理类型。
UIP型的HRCT诊断标准:1、UIP型(满足所有4条标准):病灶以胸膜下、基底部为主;网格状异常改变;蜂窝肺伴或不伴牵张性支气管扩张;无不符合UIP型所列的特征。
2、可疑UIP型:病灶以胸膜下、基底部为主;网格状异常改变;无不符合UIP型所列的特征。
3、不符合UIP型(七个特征中任何一个条件):病灶以中上肺为主;病灶以支气管血管束为主;广泛的毛玻璃样改变(范围超过网格状异常改变); 过多的微结节(双侧,上肺);不连续的囊腔(多发、双侧、远离蜂窝肺);弥漫性马赛克征/气体陷闭;支气管肺段/肺叶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