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大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今天,我来到了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发现室。
这是一个设计精美的房间,墙壁上挂满了绚丽多彩的实验器材和图片。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让我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了敬意。
首先,我看到一个小组正在进行关于水的实验。
他们在一个大盆子里放了一些水,然后轻轻地往水面上撒了一层黑胡椒粉。
然后,他们将一根棉签蘸上了洗洁精,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黑胡椒粉的中心。
“哇!看,黑胡椒粉怎么都移动了?”一个小女孩惊讶地问道。
“这是因为洗洁精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它会与水和黑胡椒粉相互作用,使黑胡椒粉迅速移动。
”老师解释道。
这个实验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始用棉签在水面上涂抹洗洁精,看黑胡椒粉如何自动移动。
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很快蔓延到了其他实验上。
接着,我看到另一个小组正在探索物体的浮力。
他们在一个大水盆中放入了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木头、石头等。
“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中?”一个小男孩疑惑地问。
“这是因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不同。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则能够浮在水面上。
”老师回答道。
孩子们听完后,纷纷试着将手中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表现。
他们发现,塑料和木头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则沉入水中。
他们大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激动地向同伴们展示。
离浮力实验台不远处,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有关颜色混合的实验。
他们将红、黄、蓝三种颜料分别放在同一张白纸上,用调色板将它们混合起来。
“哇,看,红色和黄色混合后成了橙色!”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喊道。
“我们继续混合红色和蓝色会怎么样呢?”另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问。
他们用调色板将红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发现变成了紫色。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试了其他颜色的混合,他们的表情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除了这些实验,还有一些小组在进行电路搭建、植物观察、动物饲养等有关生活科学的活动。
我看到一组小朋友正用饲养箱观察着一只小蜗牛,他们仔细观察着蜗牛的容貌、生活习性,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小纸片站起来了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科学实验室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在科学发现室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小纸片在特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自行站起来。
我们小组共有5人参与实验,其中包括三名学生和两名老师。
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精确测量了每个小纸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将这些参数记录在笔记本上。
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台电子天平用于测量小纸片的质量。
2.条件设置在实验中,我们设定了两组条件,分别是湿润条件和干燥条件。
湿润条件下,我们将每个小纸片都轻轻涂抹了一层水分,以保持其湿润状态。
而干燥条件下,则没有使用任何润湿剂。
3.缓慢加热为了观察小纸片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我们采用了缓慢加热的方式。
我们将每个小纸片分别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并使用 Bunsen 灯进行加热。
为了确保控制变量,我们使得每个烧杯中的水量相等,并且每次加热时间持续相同。
结果观察:在湿润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纸片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开始弯曲,并退到了一个角度。
当温度达到一定点时,我们发现小纸片突然站了起来并立在了烧杯中。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在湿润条件下,小纸片平均需要加热到70摄氏度才能站起来。
而在干燥条件下,小纸片加热过程中也会逐渐弯曲,但无法站立。
我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湿润条件下,小纸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弯曲并站立,而干燥条件下则没有弹性,无法完成这一动作。
讨论与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湿润条件对于小纸片的弹性有很大的影响。
在加热过程中,湿润的小纸片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在一定温度下恢复形变,从而使其能够自行站立。
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水分在加热时蒸发造成的。
该实验不仅使我们对小纸片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示了科学发现室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发现室,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新的事物,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望远镜科学发现室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今天我们班的区域活动时间又到了,进入科学区,这时我发现王汝轩和旁边的孩子悄悄地说:“航航,你知道吗?昨天我在家看动画片的时候,看见黑猫警长破案的时候,拿着望远镜的,我们科学区也有望远镜的,我们待会儿也去破案吧!”一会,王汝轩就开始拿着望远镜开始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一只手拿望远镜、一个眼睛眯着,像极了侦探。
相信通过他的认真态度,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现象的分析
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以帮助我们的工具,小小的工具有着大大的用处,孩子们对这些工具都十分的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尝试探索。
王汝轩通过对望远镜的使用,认识到了微小世界的奥妙。
综合评价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望远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记录人:XXX
1.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不能玩刀子、剪子等危险的物品,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特别是冬天就要到了,天气很寒冷干燥,洗完手后要注意擦油,这样皮肤就不会皴裂了。
四、结束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观察分析: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方式来感知小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此次的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维,从而达到创新课题的实验目的。
在比大手小手的环节,孩子们很兴奋,知道了自己与小朋友小手的差距;再来比比看老师和自己的大手小手,孩子们纷纷上来要跟我比大小,我们的小手还能做很多事情,如扫地、画画、拿勺子等。
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让孩子们回家和自己的家人比比。
通过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让幼儿在行动中理解、记忆整首诗歌
还有创编时可能创编有连续动作的诗句比较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进不断的总结出一些适合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与方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陶剑侠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XXX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活动记录
记录人:XXX。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活动观察记录2021年5月10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科学发现室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观察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记录:一、观察动物特征1. 虎头蛇身的蝴蝶我们在活动中观察到了一只虎头蛇身的蝴蝶。
蝴蝶的头部像虎头一样有黑色的斑纹,身体部分则呈现出蛇的形状。
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这只特殊的蝴蝶,并画下了它的形状和图案。
2. 大力水手的肌肉在科学发现室的植物区域,我们注意到了一棵茄子植物。
茄子的树干像大力水手的肌肉一样粗壮,还有很多分支。
我们摸摸树干,感受到了茄子植物强壮的生长力。
3. 海豚的鼻孔在水族馆的展示区,我们观察到了几只海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它们的一个特征:在海豚头部前端有两个像鼻孔一样的小孔。
这些鼻孔被称为“呼吸孔”,海豚可以通过它们呼吸空气。
二、观察动物行为1. 猴子的攀爬在动物园里,我们观察到了一群猴子。
猴子们灵活地在树上跳跃、攀爬。
它们的手脚非常灵巧,能够轻松地在树枝之间移动。
我们仔细观察了猴子们的攀爬行为,并画下了它们的形象。
2. 鸟儿的鸣叫在公园里,我们听到了不同种类的鸟儿在鸣叫。
有的鸟儿叫声高亢悦耳,有的鸟儿叫声柔和婉转。
我们留心倾听,用心感受每一种鸟儿的声音,想象它们在传递着怎样的讯息。
3. 蚂蚁的合作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合作运送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一只蚂蚁将食物咬住,然后其他的蚂蚁依次将它传递给前方的蚂蚁。
这种互相合作的行为令我们非常惊奇和感动。
三、总结通过这次科学发现室活动的观察记录,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动物世界是如此丰富多样,每一种动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动物们的行为与我们人类的行为有些相似,例如合作、表达等。
通过观察动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了自然界的奥秘,增长了我们的科学知识。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室活动,让我们能够继续观察并记录更多有趣的事物。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记录表活动主题:探索自然界活动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xxx活动地点:幼儿园实验室活动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生长- 活动介绍:让幼儿在花盆中种下小麦籽,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 结果:幼儿们通过观察发现,小麦籽在逐渐生长并发芽,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
2. 实验二:探索水的性质- 活动介绍:在实验室中,让幼儿分别观察清水、盐水和油水的性状,并做简单的实验验证。
- 结果:幼儿们发现清水透明、无味,盐水呈现盐的结晶,油水不与水混合,对水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3. 实验三:制作彩虹- 活动介绍:在实验室中,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料和水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制作彩虹。
- 结果:幼儿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后可以产生新的颜色,制作了美丽的彩虹图案。
4. 实验四:观察昆虫活动- 活动介绍: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昆虫的活动轨迹,并记录下其行为特点。
- 结果:幼儿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蚂蚁的合作、蜗牛的缓慢移动等特点,对昆虫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活动评价:此次探索自然界的活动,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幼儿们的兴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增强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幼儿们在活动中也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将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加强观察和实践的环节,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找到答案,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续写:下一步工作计划:除了丰富科学实验内容,并引导幼儿们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探究外,我们也计划利用科学探索主题活动,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美术、音乐、语言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发现室活动观察记录在中班的科学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地方——科学发现室。
这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探索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去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不少有关自然界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第一次来到科学发现室,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展示物品。
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生物。
我们排好队,每一个人都轮流观察了昆虫标本。
我拿着显微镜,仔细端详了一只小苍蝇的腿,发现上面长满了细小的毛发,简直像是刷子一样。
这个发现令我感到惊奇,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昆虫的身体结构是如此的复杂。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将几个鲜红的红莓放入一个盘子里,然后每一个人都用手指轻轻按压上面的果肉。
果肉里的浆果渗出了许多红色果汁,把我们的手指染红了。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红莓含有大量的花青素,会使果肉变成红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科学现象,很有意思!在科学发现室里,我们还进行了一次与水有关的实验。
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纸片,然后告诉我们要将纸片扣在玻璃杯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纸片。
接着,老师让我们将玻璃杯倒扣在水盆中,然后慢慢松开手指。
我们惊奇地发现,纸片竟然完全湿润了,但是水并没有从玻璃杯中流出来。
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玻璃杯内外的空气压力不同,使得外部的空气压力将纸片紧贴在杯口上。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空气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在科学发现室里,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展览,展览中陈列着许多关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展品。
我看到了展示太阳系的模型,从太阳到各个行星的距离各不相同,而且行星的大小也不同。
我对此产生了好奇,于是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耐心地解答道:“这是因为行星的大小和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
越靠近太阳,行星的受热量越多,它们就越大;而越远离太阳,行星的受热量就越少,它们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