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须知
- 格式:docx
- 大小:26.27 KB
- 文档页数:1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策略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骨折通常伴随着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为简单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腕臂固定或手臂吊带等。
但对于复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恢复骨折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康复时间。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内固定指的是通过手术将钢板、螺钉等器械固定在骨骼上,以达到恢复骨折解剖形态和功能的目的。
而外固定则是通过穿刺皮肤将钢针等器械固定在骨骼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肢的力量和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等。
总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同时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肱骨骨折是指上肢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于肱骨近端、干骺端或远端。
由于肱骨在人体的功能十分重要,因此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为了更好地治疗肱骨骨折并促进康复,我们将探讨肱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一、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戴上适当的臂固定器(如石膏固定器)来维持肱骨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性运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复杂性骨折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钉等)来稳定肱骨,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肱骨的功能。
二、肱骨骨折的康复方案1. 疼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疼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来缓解疼痛。
同时,冷热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2. 肌肉强化和功能恢复: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肌肉强度和恢复肱骨的功能。
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牵张和屈伸运动。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负荷,包括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力锻炼、肱二头肌屈伸运动等。
3. 关节活动度恢复:康复过程中,恢复肱骨的关节活动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来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如抬举手臂、肩关节转动等。
4. 平衡和协调训练:肱骨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这些功能,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等。
5. 功能日常活动训练:在康复的后期阶段,患者应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比如抬重物、书写、穿戴衣物等。
这有助于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并恢复功能性能力。
三、肱骨骨折的预防预防肱骨骨折的关键是避免摔倒和游泳时肩部外伤。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加强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骨骼健康。
此外,在进行高强度、高冲击性的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1、原则因为大结节的显著突出,会导致肩部的疼痛和撞击,所以大于5mm的移位建议复位和固定。
2、大结节的复位和临时固定预置缝线:穿过冈上肌肌腱插入预留的缝线,如果可能,也在冈下肌肌腱预留。
(见上图)清理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及血肿块。
通过有限的剥离或掀开骨膜,以显示骨折线周围2-3mm 的范围。
(见上图)复位通过牵拉预留的缝线,来将大结节复位。
小心不要用持骨钳去夹结节的骨折碎片。
一旦大结节骨折块在正确的高度,旋转手臂,以使骨折块正确复位。
(见上图)临时固定用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的骨折块。
(见上图)3、固定总论固定大结节有几种方法。
选择取决于:∙骨折块的大小∙骨质条件(骨质疏松)∙骨折粉碎的程度方法包括:A)螺钉固定(空心螺钉或是普通螺钉;用或不用垫片),适用于单独较大的骨折片,并且骨质条件要好。
B)张力带缝合张力带缝合对于骨质疏松或粉碎骨折的患者更为安全,因为通过肌腱的缝线比通过骨质的缝线要牢固。
缝线的形式也可为粉碎性骨折提供更好的稳定。
张力带远端的锚定,可以通过在肱骨干前后位上钻孔(B1),或在外侧皮质置入螺钉或铆钉(B2)。
这些技术可以组合使用。
拉力螺钉置入一枚3.5mm拉力螺钉或空心螺钉。
螺钉应到达关节面下方内侧皮质。
备注:垫片有可能使螺钉头更为突出,进而导致肩部撞击。
在远离肩峰的位置使用垫片,问题可能较少。
在透视机下检查复位的情况。
(见上图)如果可能,要置入第二枚螺钉,以使其达到旋转稳定。
备注:置入第二枚螺钉时,应尽量靠近近端,以避开腋神经。
拉力螺钉置入后,可以移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和其他的缝线。
(见上图)张力带缝合,缝线最佳的位置是在腱骨联合处。
将缝线平行穿入肌腱,获得最佳的把持力,比穿过骨质更好,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患者。
(见上图)远端锚定—钻孔可以通过水平钻孔行远端锚定。
用2.0mm钻头钻孔,可利用导针辅助穿入缝线。
(见上图)图示为“8”字缝合,缝线穿过骨质并系紧。
缝线的形式也可为粉碎性骨折提供更好的稳定。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规范肱骨骨折常见的有1.肱骨近端骨折2.肱骨干骨折3.肱骨髁间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5.肱骨外髁骨折6.肱骨粉碎性骨折等、以下我将着重介绍肱骨近端骨折的诊疗规范。
今后会再介绍肱骨骨折的常见部位的功能锻炼方法和功能锻炼规范。
一、肱骨近端骨折及诊疗规范(一)肱骨近端骨折1.定义: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小结节及肱骨近干骺端等解剖结构、此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
2.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2)临床症状和体征①伤后肩部剧烈痛疼,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
②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
③肱骨近端局部有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骨折移位明显可出现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正轴位片或穿胸位片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宜行CT三维成像。
4.分类Neer分类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首先将肱骨近端分成4部分:第一部分:肱骨头关节面。
第二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
第三部分:包括小结节及其附着的冈下肌。
第四部分:包括解剖颈或肱骨外科颈的肱骨干。
Neer分类法根据骨折移位部分的数量(移位>1cm或折端成角>45°),而不是根据骨折线的数量进行分类:I型:不管骨折线数量及受累结构,骨折移位均<1cm或折线成角<45°,此骨折基本无软组织断裂和骨折部分血运的破坏。
II型:一处骨折超过1cm和旋转45°移位,其余3部分无骨折或虽有骨折,但无显著移位。
此型包括有移位的肱骨解剖颈骨折、外科颈骨折或大小结节骨折。
III型:肱骨上端粉碎骨折,其中两部分有明显移位,另外两部分无骨折或骨折后无明显移位。
包括肱骨头、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及一个结节的移位。
IV型:肱骨近端4个部分均有移位,肱骨头失去血供。
5治疗一、特色治疗①适应证:I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
(1)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①适应证:II型骨折的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上段发生骨折,常见于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处。
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髓内钉手术是将一根金属钉子插入骨髓腔内,通过固定骨折断端来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在进行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然后,医生会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和评估。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骨质等因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髓内钉进行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通过皮肤切口将钢针插入肱骨近端骨折的骨髓腔内。
在插入钢针时,医生需要根据X射线或CT影像的指引,确保钢针正确穿过骨折断端,并固定在骨髓腔内。
插入钢针后,医生会通过旋转和推动钢针来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力和力量的掌握,以避免对肌肉、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
完成骨折复位后,医生会在骨折断端固定钢针的位置进行钉子的固定。
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确保钉子的长度和角度适当,以达到最佳的骨折愈合效果。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进行敷料包扎。
患者需要在术后严格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尽管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中的准确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此外,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插入钢针来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操作技巧,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操作和综合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
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50例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2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4例,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指标及Constant评分。
结果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与锁定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置换组优于锁定组(P<0.05),其中Neer四部分骨折置换组明显优于锁定组。
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骨折内固定;置换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其发生率与老年骨质疏松呈明显正相关[1]。
对于Neer三、四部分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效果差,宜外科手术治疗。
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50例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2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4例。
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5岁。
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1岁。
根据Neer分型,Neer三部分骨折:锁定组16例,置换组10例;Neer四部分骨折:锁定组10例,置换组14例。
随访时间17~30月,平均21.3个月。
1.2 治疗方法1.2.1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取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
直视下行牵引、外展、旋转等方法行手法复位。
术中尽量恢复肱骨头后倾角及肱骨头盂肱关节面完整,复位后于肱骨近端外侧放置锁定钢板,锁定螺钉固定。
1.2.2 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采用Thompson入路,清除血肿、游离骨块、游离肱骨头。
假体试模测量并标记截骨面,尽可能保留肱骨近端骨折处骨组织,截骨线与肱骨干纵轴呈30°。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手术技巧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
一、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骨折程度等。
术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CT等,以确定骨折的具体情况。
二、手术步骤1. 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 切口在确定好麻醉后,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位置应该在肱骨近端的外侧,切口长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3. 钻孔在切口完成后,需要进行钻孔。
钻孔的位置应该在肱骨近端的中心位置,钻孔的深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4. 放置髓内钉在钻孔完成后,需要将髓内钉放置到钻孔中。
放置髓内钉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髓内钉的长度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该略长于骨折部位的长度。
(2)髓内钉的直径应该与钻孔的直径相匹配,以确保髓内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3)在放置髓内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5. 固定髓内钉在放置髓内钉后,需要进行髓内钉的固定。
固定髓内钉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螺钉、钢板等。
固定髓内钉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固定髓内钉的方法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髓内钉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2)在固定髓内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6. 关节复位在固定髓内钉后,需要进行关节复位。
关节复位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节复位的方法应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
(2)在关节复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
三、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
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技巧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上肢外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的技巧。
术前准备髓内钉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心电图、胸片、血液检查等术前准备工作。
医生根据术前检查的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
手术步骤步骤一:体位选择和消毒患者经全麻后,采取仰卧位,患肢放在手术台的侧板上,使肘关节屈曲90度,并保持肩关节外旋位。
将手、前臂和肩关节进行彻底消毒,覆盖好无菌布。
步骤二:手术切口医生标记手术切口位置后,使用手术刀在肩关节附近进行皮肤切口。
切口一般为3-5cm,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切口位于肱骨中下三分之一的外侧。
步骤三:钻孔和骨髓准备使用电钻先钻入皮肤和肌肉层,然后将导针引入钻孔,直到穿透骨髓腔。
通过推拉导针,清除髓内钉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并测量肱骨骨折的长度和角度,以确定髓内钉的选择和安置位置。
步骤四:髓内钉的选择和放置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髓内钉。
通过切口将髓内钉导入骨髓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
使用X线透视或C型臂透视引导下,确保髓内钉正确进入肱骨髓腔,并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步骤五:髓内钉的固定确认髓内钉的位置正确后,使用螺钉将其固定在肱骨髓内。
使用螺丝刀将螺钉旋入骨髓腔,固定髓内钉。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个体差异,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螺钉进行固定。
步骤六:术后处理术后,医生会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覆盖敷料。
患者在恢复室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和上肢功能。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髓内钉固定的牢固程度。
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和重负荷的运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须知
从医学上来看,肮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也是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病症。
所以一旦患者发现自身出现了肮骨近端骨折,就需要找到医生进行治疗。
从一般情况下来看,肮骨近端骨折患者并不是全部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从具体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肮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但是在医生对肮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针对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保证肮骨近端骨折患者可以尽快脱离痛苦。
针对肮骨近端骨折这种病症,很多医生面对肮骨近端骨折这种病症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研究出了很多的治疗手段。
很多医生每年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所以为了更好地治疗肮骨近端骨折患者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模式,医生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复杂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症不同,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第二种模式就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等,通过这些模式不仅仅可以有效改善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自身情况,降低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发病率,还可以有效提高肮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肮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
从现阶段医学上来看,肮骨近端骨折这种病症分成两种治疗模式:第一种治疗模式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第二种治疗模式就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这两种治疗模式主要针对不同的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所以医生在治疗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时候需要从患者自身的情况出发,进而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
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来说,医生需要对肮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进行局部或者整体的麻醉,体位采取半坐卧式。
在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麻醉之后,主治医生需要通过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问的缝隙为路径,将患者的三角肌往外拉扯,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拉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肌肉纤维和头静脉,以免手术失误影响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机能。
在做完这些之后肮骨近端骨折患者需要通过螺钉或者张力带钢丝将患者的外科颈进行固定,而骨折固定采用不吸收的缝线进行固定。
而对于手术中用到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来说,一些肮骨近端骨折患者应该让医生对其进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或者全肩关节置换术,肮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半坐卧位,松弛患者三角肌,医生需要在手术中切除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孟软骨和孟唇,在这之后为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置入假体。
3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
从医生的治疗模式中来看,肮骨近端骨折患者在吉首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皮穿针(钉)固定术,第二个方面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第三个方面就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而想要选择哪一种治疗模式,需要从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自身情况上来断定,对于肮骨近端骨折比较轻的患者比较适合通过复杂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
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需要利用螺钉或者张力带钢丝进行固定,所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肮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其他机能,尽可能减少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的疼痛感,这样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
而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适用对象为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这种治疗模式主要是通过切开复位固定术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关节的灵活性。
因此医生想要让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更迅速的恢复健康,同时治疗好患者的病症需要掌握好患者的自身情况。
在肮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之后,医生需要让肮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其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肢体前屈运动,第二个方面就是内旋运动等。
治疗后1个月为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适当加大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