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作者:张伟王宇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方法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在医师指导下康复治疗减少预后并发症。
结果本组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早期康复治疗,疗程缩短,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减轻。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
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
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手术时间7.2 d。
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
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
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1.2.1 骨折治疗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Philos 钢板治疗116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盛德生(康平县公立中医院,辽宁康平110500)3讨论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不规律活动导致心脏跳动节奏异常的现象,大多是由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发疾病所致,临床治疗以抗心律失常、纠正原发疾病等为主。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抑制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而缓解症状,是临床上公认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但在长时间应用过程中容易对甲状腺功能、肠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3]。
卡维地洛作为Ⅲ类新型阻滞剂,能够抑制减轻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减缓心率,还能减轻心肌细胞的代谢与负荷,促进细胞自我修复。
将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已在多项研究中证实,但针对这一联合疗法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联合组有更低的室性期收缩次数、矩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证实胺碘酮与卡维地洛联合用药不仅能抑制心律失常症状,还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满意,与张涛等人[4]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学者采取美托洛尔+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疗效改善,且不良反应概率更低(P <0.05)[5]。
究其原因是由于联合用药减少了胺碘酮用量,避免了长时间用药的副作用。
还有学者在研究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予以治疗,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效果也相对更佳,且对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均有积极影响,安全可靠(P <0.05)[6]。
受制于时间及研究对象局限性,本研究并未针对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效果予以对比,后续需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症状,有利于血压及心率的改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1]吴新杰.急诊应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观察[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3):487.[2]张晓曦,孙雪莲,王国兴.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2019,54(6):629-631.[3]卓书江,李光智,王转转,等.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 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93-195.[4]张涛,陈劢.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心电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0):1251-1254.[5]刘红,蒋维武,段超英.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9):32-33.[6]谢仁兵,沈建宏,顾新红.门冬氨酸钾镁辅助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4):87-89.(收稿日期:2021-02-25)【摘要】目的探究应用Philos 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麦麦提依不巴吉·阿不都卡迪尔;崔泳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3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PHF)是指肱骨头至肱骨外科颈以远2~3 cm之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社会带来经济压力,治疗方式众多,但尚无金标准,尤其复杂骨质疏松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
因此,本文总结当前治疗方法,比较各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场景及应用价值,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个体化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总页数】7页(P990-996)
【作者】麦麦提依不巴吉·阿不都卡迪尔;崔泳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
骨折3.肱骨近端支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研究进展4.加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肱骨近端骨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小儿和老年人是其易感人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而手术的入路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进行介绍。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原则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肱骨干骺端肌肉和关节的功能,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恢复肱骨干骺端的长度。
如果不恢复长度,会导致肌肉和关节力臂改变,影响肩关节的平面稳定性。
2、确保肱骨骨头的旋转中心,以便肘关节的正常运动。
3、恢复肱肌群的力臂,以便更好的重建横向稳定性。
二、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入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肱骨骨折类型、骨折位处、破坏程度、共病及手术经验等因素进行选择。
1、前臂外侧切口入路这是治疗肱骨骨折最常用的入路,对于线控锁定板和锁定针的固定较为方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肱骨骨折,但是不适用于三折位处的骨折。
2、肱二头肌切口入路该入路一般用于治疗肱骨干骺端骨折,在有效保护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情况下,相对容易锚定锁定板或锁定针,另外该入路对于脆弱骨质的病人也比较适用。
3、肱三头肌后侧入路该入路主要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高位骨折和肱骨外侧壁骨折,对于膝下四头肌而言,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更好,另外也能更好地探查和修复肱骨的远端部位。
4、前臂内侧切口入路这是适用于复杂的肱骨骨折,特别是旋转性三折位骨折的入路,同时其对前臂神经和外侧支神经的保护也比较好。
三、手术常用的锁定装置1、直板直板主要用于治疗肱骨高位骨折,它与肱骨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系,直板用钢制材料制成,主要通过螺钉和板固定肱骨骨折部位,可恢复和保持肱骨干骺端的长度和横向稳定性。
2、控制针控制针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肱骨骨折,它最初是作为治疗高位骨折的方法,但是后来被证实在肱骨干骺端骨折和肱骨粉碎性骨折中也能发挥作用。
控制针的优势是可以直接减轻骨的应力,并能固定骨折部位。
3、锁定针锁定针在解决单一骨折固定方面,其固定效果只受到骨质压缩的限制,同时,在肱骨高位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中,可与其他锁定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其固定效果,其适应范围比较广,主要用于治疗粉碎性骨折和骨折部位有严重破坏的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肱骨近端骨折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上臂骨干以上的部位发生骨折。
这种骨折常常由于高能量伤或老年人的低能量骨折引起。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困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运动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对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肱骨近端骨折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治疗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其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
2.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
3.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评估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
4.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提出肱骨近端骨折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促进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的方法进行。
首先,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查阅,总结和归纳已有研究的成果。
然后,选择一定数量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等。
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这次研究,预计可以全面了解肱骨近端骨折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治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这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此外,研究的结果还将为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开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临床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年,对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查和评价。
结果 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术后32例达到解剖复位标准, 3例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平均随访1年,没有出现创口感染、螺钉脱出、钢板断裂,以及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ases评分标准, 25例优、7例良、3例可,优良率为91.4%。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高能量创伤的青年患者。
由于肱骨近端解剖结构的复杂性,给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难度[1]。
本研究中,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0.0~74.0岁,平均(53.0±5.0)岁。
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中,根据neer分型标准, 26例三部分骨折,其中11例伴前脱位;9例四部分骨折,其中5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肱骨头后脱位。
1. 2 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肩关节x线摄片,必要时进行三维ct 重建检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及骨折分型。
患者采取仰卧位,适当垫高肩部,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并钝性分离,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以肱二头肌长腱、结节间沟为标志,进行骨折复位,复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并注意关节面的复位。
应用点式复位钳,将大结节、小结节置于合适位置,克氏针临时固定,待x线透视状态下显示复位满意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上端固定于肱骨大结节下方5 mm,结节间沟后方7 mm处。
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9-14T13:23:23.8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2期作者:李绍春[导读] 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分期治疗骨折的中医方案,在治疗核心上,每期均有不同,循序渐近,最终达到促骨折康复的目的。
(黑龙江省海林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199)【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中医骨折三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09-0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多因间接暴力因素所致。
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较高[1],且多属于不稳定骨折,预后不佳,常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
中医药在术后康复中的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依据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特点,将骨折愈合过程按3期划分,辨证施治,早期重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中期重在接骨续筋,和血生新;后期重在强筋壮骨、固本培元,形成基本的治骨伤的原则,效果显著。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1.5±6.0)岁;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0.4±4.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0月~2006年6月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0~81岁,平均64岁;左侧21例,右侧11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2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摔倒伤2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有的伴有肱骨头脱位、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肋骨骨折及气胸等。
伤后手术时间1~7天,平均5天。
手术方法:仰卧位,患肩垫高,取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口,将头静脉分离保护后牵向内侧,显露肱骨近端,必要时向上延长切口,尽量不破坏肱骨头周围的血运。
牵引肱骨远端复位骨折端,可以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适当长度的锁定钢板,置于外后侧,钢板位置不宜高过大结节,拧入螺钉固定钢板,近端螺钉不穿过关节面。
还可以直接用克氏针张力带或松质骨螺钉固定。
C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检查内固定可靠,肩关节活动灵活,冲洗后,修补破损的关节囊或肩袖组织。
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术后用三角巾固定肩肘部,5天后肩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本组随访病例24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
采用Neer标准来评定肩关节功能:优12例,良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75%。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与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是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肱骨近端骨折中的轻度移位骨折和无移位骨折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明显移位的结节骨折及三部分骨折、四部分骨折多需手术治疗。
骨折伴有脱位和多发损伤的病人也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复位,保留肱骨头血供应,从而能早期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是最重要的,中老年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对于年轻患者较重,骨折的恢复却较慢,效果也差。
尤其是中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为了远期肩关节的功能,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目前的方法主要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锁定钢板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髓内钉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等。
对于年龄较大、骨折块较多、身体条件欠佳的患者,宜选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的方法;对于年龄较大、骨折块大而且少、身体条件一般的患者,选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的方法;对于年龄偏小、身体状况佳、骨折端碎块少的患者,宜选用锁定钢板固定的方法。
对于高龄患者,肱骨头置换术对疼痛的缓解效果较好,在功能、肌力和运动方面效果相对较差,最终的功能恢复难以预料,术后并发症多为稳定性方面的问题[1,2]。
我们认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适用于肱骨头粉碎、移位严重、其他内固定实施困
难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中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而在伤后的骨折程度较年轻人为重。
非手术治疗因不能早期活动可以引起肩关节僵直、骨化性肌炎等合并症,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手术固定后的牢固性要差一些,如果辅以外固定后长期制动,也可以引起以上后果。
而损伤严重,骨折复杂的患者的治疗方法更要慎重选择。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疼痛,尽早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骨折情况、骨质质量和血供损伤程度等[3]。
骨折的预后决定于骨块移位的程度和对肱骨头血循损伤的程度[4]。
如果治疗不当,更容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
综合以上的治疗原则,我们所选用的三种治疗方法,要结合病人的实际需求及今后的生活质量来具体选择。
从稳定性及术后患肩功能的恢复来说,只要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年龄略小,我们倾向于锁定钢板固定的方法,通过牢固的固定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也就能有效地恢复肩关节功能,避免长期制动所带来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付备刚,王秀会,王子平.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4:375-376
2 姜春岩,朱以明,鲁谊,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大结节不同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研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7:459-463
3 孙晓,王国平,孙玉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79-780
4 荣国威,等译.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