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特点和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0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02、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03、排序型选择题。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分享与解析历史学科作为中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本文将分享一些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并对其做出解析和解释。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历史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掌握好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得分率。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选择题答题模板:1. 内容概括题型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个事件或人物的关键词,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描述。
答题思路如下:事件概况:简单概述事件背景。
主要人物:介绍相关人物的姓名和身份。
事件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件发展过程。
事件结果:归纳总结事件的影响或结果。
2. 图示题型题干通常会配有一幅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理解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答题思路如下:观察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包括人物、场景、物品等。
分析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分析,了解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
选择答案:根据对图片的分析选择最符合的答案。
二、主观题主观题的回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主观题回答模板:1. 事件原因分析型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
答题思路如下:事件背景:简要介绍事件背景和发生的时间地点。
事件原因:列举并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事件影响:归纳总结事件的影响和重要性。
2. 态度观点表达型要求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答题思路如下:观点选择:明确自己对事件或问题的观点。
可以选择正面、反面或中立立场。
理由论证:列举理由并进行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以包括历史事实、逻辑推理等。
态度表达: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解析与建议1. 理解题干在回答历史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注意辨别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概况"、"原因"、"态度"等,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准确回答问题。
2. 列出提纲在回答主观题时,可以先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将要点罗列清楚。
中考选择题答题技巧一、最佳选择题此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准确理解能力。
其特点是选项和题干隐含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在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答案。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能”“最符合”“最准确”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难度较大的试题。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和最××)的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的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进行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特别注意:谨防以偏概全,一点概面,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例1(2012·陕西)13.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2013·陕西)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
”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例2 (2014年) 16.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的是30年代的日本毒计中国军队 1945年日本取得台儿庄大捷向中国政府投降A.多行不义必自毙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C.国共应合作抗日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例年)17.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二、因果选择题此类试题旨在考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察角度有两方面: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中考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三、排序型选择题。
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选择题+材料题答题方法技巧汇编选择题答题方法技巧1、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巧解读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1)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2)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模拟演练:“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
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
”材料反映了拿破仑是“革命之子”的原因是()A.他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B.打击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并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C.与反法联盟作战捍卫了领土主权D.侵犯了反法联盟各国的权益答案:B2、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巧解读概念型选择题考查对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一般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等。
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2)此类题型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或因果倒置,所以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3)还要注意对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在量度上进行界定;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在属性上进行界定。
历史答题方法:【《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三、排序型选择题。
如何迅速准确的完成历史选择题,是现阶段学生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小编和大家交流一下“秒杀”历史选择题的几个方法。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提高选择题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1.反复读熟教材,落实教材。
很多同学做完题后大发感慨,历史花时间很多,也不少书,但就是做不出题目,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书不等于熟悉了教材,就像我们只吃了一碗饭一样,我吃了饭为什么还肚子饿呢?因为你只吃了一碗饭,你还没吃饱啊。
所以千万不要有书就会做好,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落实教材。
2.注意平时做题后的反思、总结。
我们做题经常做完就渴望对答案,对完答案就没事了。
其实我们应该去思考和总结,错误的问题,我们应该去反思错的原因,是思维、还是心态、还是基本的知识不到位。
对于做对了的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好的习题,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考察点一般是不变,变的是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答历史选择题的一些方法、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初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在初三历史考试中,选择题通常是占据大部分分数的一部分。
为了在历史选择题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初三历史选择题答题过程中常用的技巧:1.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在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
有时候选项中会有干扰性的信息,需要排除这些干扰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2. 排除错误选项有些选项可能是明显错误的,可以通过排除这些错误选项来增加选择正确答案的几率。
通常可以通过对题目进行逻辑推理,排除与历史事实或概念相违背的选项。
3. 注意关键词在选择题中,关键词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正确答案。
4. 多做历年真题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熟悉历史选择题的出题规律和考点,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做题时要注意总结错题经验,反复练习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 理解历史概念要想在历史选择题中取得好成绩,必须理解历史概念。
熟悉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答选择题。
6. 注意题目结构有些选择题可能会带有一些特定的结构,比如“以上哪项说法正确”的题型。
在遇到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7. 深入思考在答题过程中,要多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善于进行历史思辨。
通过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正确答案。
以上是初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的一些建议,希望考生在备考历史时可以加以应用,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是一门有趣且充满智慧的学科,通过努力学习和提高答题技巧,相信大家都能在历史学科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中考历史选择题特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分类与解题技巧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三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四比较型选择题。
(1)特点: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
(2)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五因果型选择题。
(1)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六时空型选择题。
(1)特点: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2)解法:
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七材料型选择题。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2)解法:
①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材“挂钩”,借助教材知识进行选择。
②表格型材料选择题
对于表格型的材料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
③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八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
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有:
①史论结合分析法。
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②具体特征分析法。
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