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睡眠障碍共42页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4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2.1 中医药物干预2.1.1 内服药物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各种类型SSD的评估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以期对SSD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鉴于目前对卒中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共识结合文献研究,经过专家讨论,提出SSD的概念。
它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本共识涉及的卒中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和脑出血。
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1%,而SSD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4%~78%,国内报道为62%~80%。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 SSD ) o SSD 危害严重,甚至增加卒中后患者残疾、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在临床诊疗中,SSD易被忽视。
规范评估与管理SSD ,对于患者卒中的预防和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
2019 年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
2019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为2023版〃共识〃。
2023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2023版〃共识〃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SD ,从而提高卒中诊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1、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SSD指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卒中与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顺序,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 SDB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 RBD )、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 EDS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 RLS ) /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 PLMS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 CRSWDs ) o2、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分类本共识的推荐意见和证据等级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 ACC ) /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 AHA )的循证医学推荐分类及证据级别(表1 )。
2021卒中后睡眠障碍(全文)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
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既往研究提示,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与解剖部位、神经生物学因素、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社会心理学等因素有关。
大脑内存在睡眠中枢,丘脑、下丘脑、基底节、脑干网状结构、额叶底部等都与睡眠相关,卒中发生在这些解剖部位容易引发睡眠障碍。
病人脑卒中住院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黄淑芳;周书剑;吴爱萍;彭灵燕;黄宴萍【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SRSS)量表、自编影响睡眠质量因素调查问卷对107例脑卒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7例脑卒中病人SRSS得分为(26.38±6.21)分;其中82例睡眠质量差,占76.64%.且病人睡眠质量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稳、失眠后反应等方面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疾病因素、活动量减少、日间睡眠过多等.结论:大部分脑卒中住院病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0(007)014【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脑卒中;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护理【作者】黄淑芳;周书剑;吴爱萍;彭灵燕;黄宴萍【作者单位】15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5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5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5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15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睡眠是人体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睡眠与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疲劳、食欲缺乏、情绪失控及休息周期的紊乱,影响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1]。
临床观察发现,有不少脑卒中病人伴有睡眠障碍,它不仅影响病人的躯体康复和心身健康,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程度,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2]。
本次研究通过对 107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脑卒中病人睡眠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2009年 11月~2010年 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7例脑卒中病人,其中男 65例,女 42例。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引言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卒中后的恢复过程中,浩繁病人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中断和睡眠质量下降。
这些睡眠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阻碍康复过程。
因此,寻找非药物管理方法来改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是分外重要的。
睡眠环境优化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究发现,在睡眠环境中,保持安静、明亮度适中以及适合的温度有助于改善睡眠。
此外,使用舒适的床垫、枕头和床单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睡眠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缩减噪音和照明干扰、调整室温柔选择合适的睡眠用具来实现。
睡眠规律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对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固定的寝息时间和起床时间可以援助调整和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此外,防止长时间的午睡和午后过度饮食也是维持规律作息的重要因素。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遵循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规律作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噪音和光线的管理噪音和光线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源。
缩减噪音和光线干扰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探究显示,卒中患者在夜晚保持安静和昏暗的环境中入睡更容易。
为了缩减噪音干扰,可实行一些措施如使用耳塞、关闭电视等,而对于光线干扰,可以选用遮光窗帘和眼罩。
睡前行为的调整睡前行为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确保在睡觉前两小时内防止饮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剂能够援助入睡。
此外,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和温水浸泡等,都有助于放松身心,减缓入睡。
体育练习体育练习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起到了乐观的作用。
卒中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练习,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来增进睡眠。
体育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同时也减轻了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援助患者调整错误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习惯,接受乐观的心理策略来改善睡眠。
卒中后失眠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患者报告难以入睡、夜间醒来频繁或早醒,并且这些症状在卒中发生后出现或恶化。
2. 睡眠评估:通过使用睡眠日志、睡眠问卷或睡眠监测仪器等方法评估睡眠障碍。
3. 时间标准: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ISCD-3)或其他相关标准,患者的睡眠障碍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
4. 排除其他原因:排除其他潜在的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如药物副作用、共病症状、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诊卒中后失眠,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评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失眠是否与卒中有关,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这样可以确保准确诊断,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改善病情。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伴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它是现代社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中风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也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在此期间可能有异常行为[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4]。
相关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结构问题,这与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密切相关[5]。
本文就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的紊乱,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睡眠异常。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维持生活能力的必要来源[6]。
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为80%~95%[7]。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是至少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睡眠困难、持续性睡眠困难、早醒和非恢复性睡眠。
其发病率为20%~56%,发病率随卒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卒中类型相关性不大[8]。
老年人和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失眠可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增加首次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中风后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进展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是患者卒中后因咽喉脂肪组织过剩或肌肉松弛,口咽部形态改变,气道塌陷,引起上呼吸道狭窄,导致呼吸暂停,出现低氧血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障碍,并发多种疾病,影响卒中患者功能康复。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指标,与脑卒中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50%以上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OSAS,另有5%~10%近期诊断为OSAS的患者曾有脑卒中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1]。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YOUNG等通过对1522例脑卒中患者随访18年发现,随OSAS严重程度加重脑卒中后长期病死率逐渐升高,脑卒中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死率是脑卒中后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3.8倍。
同时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症也比较多,如合并抑郁、焦虑、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2],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因此针对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干预具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卒中后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现代医学病机研究进展现阶段医学上尚未确定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的发病机制,一部分观点认为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出现障碍,可减小患者上气道的神经反射和化学感受器官等活动功能,而且也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软腭肌肉和咽喉的相关功能失调以及舌根松弛等。
如此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松驰和塌陷,从而导致患者的上气道狭窄和阻塞。
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患者脑部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其睡眠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神经肌肉控制异常,还可能与患者睡觉时过多仰卧有一定的关系。
卒中后睡眠障碍张轩;薛蓉【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12【摘要】Sleep disord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troke, which includes excessive daytimesleepiness,insomnia,parasomnia,narcolepsy,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and sleep-disodered breathing.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uch as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In this article,we briefly reviewthe change of post-stroke sleep structure as well as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日间嗜睡、失眠、异态睡眠、发作性睡病、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睡眠呼吸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
本文就卒中后睡眠结构变化、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流行病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291-1294)【作者】张轩;薛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经方辨治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J], 何莉娜2.中药药枕联合生理-行为睡眠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J], 黄玉娴;唐旭丽;蒋颖;黎莹;张雪香;蒋钦清3.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J], 朱永梅4.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 [J], 赵美英5.脑干卒中后低氧血症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因素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分析 [J], 李巍峰;张晓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