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 格式:docx
- 大小:413.06 KB
- 文档页数:9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市场营销论文更新:2006-4-13 阅读: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 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
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
文章指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
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
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
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 东亚奇迹“( 世界银行,1995 年) 。
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战略是否还站得住脚,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对“ 东亚奇迹“ 的不同解释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 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
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
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
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
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 m 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articularly narrates some essenti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res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ccordanc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this theory may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oreign trade i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tatus applicability.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of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China's exports to the three dominant trend map changes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the changes and how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f even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Foreign trad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 (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 (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 (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一种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自生能力指的是公司在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成长和创新的能力。
而比较优势是指公司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具有的相对优势和差异化的能力。
在制定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公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公司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公司在特定市场中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优势和差异化的能力。
公司应该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基础。
第二,公司需要优化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配置。
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和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造力;通过提升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交付能力。
第三,公司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和技术研发。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创新和技术研发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该加大对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
例如,公司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与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公司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对于市场认知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公司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确定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同时,在市场营销中,公司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塑造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
第五,公司需要灵活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
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公司应该及时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公司可以建立敏捷的组织结构和协作机制,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综上所述,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公司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公司应该通过明确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灵活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等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新。
基于自生能力和比较优
势发展战略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八讲: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英音资料第8讲-下至第10讲-下)
1.存在替代赶超的战略吗?
追赶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愿望
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普遍不成功
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成功赶上或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体The achievements of Japan and four small dragons
Per capita income, 1995
GNP/pa PPP
America 26,980 26,980
UK 18,700 19,260
Japan 39,640 22,110
Singapore 26,700 22,770
Hong Kong 22,980 22,950
Korea 9,700 11,450
China 620 2,920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是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战略?
2.有关东亚经验的竞争性解释
日本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共同性
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后,就不能用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解释东亚的成功
儒家传统的影响
冷战
以上两种假说的问题
自由市场
政府干预
外向型发展战略
瞎子摸象的故事,有无一个统一的解释
3.自生能力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或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社会上大家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
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它的建立和继续经营有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支持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
在一个产品的经济中的技术选择
在一个产业的经济中的产品和技术选择
在一个多产业的经济中的产业、产品、技术选择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两者都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仍然有效,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在开放的经济中有效
4.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必须以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为前提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和技术赶超为目标
赶超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
政策性支持的类别:
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
贸易壁垒和垄断
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扭曲
价格信号扭曲和计划及行政配置
寻租和预算软约束
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决定因素
社会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提升
社会资本积累决定于:
社会剩余的多寡
社会竞争力和社会剩余
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禀赋提升
比较优势和社会竞争力
比较优势、自生能力和社会性生产活动
比较优势和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和技术变迁
i)机遇—资本积累,比较优势变化和成本最小化
ii)挑战---利润动机,竞争和创新
比较优势战略和产业、产品、技术追赶的速度
短期
长期
比较优势战略和市场制度
企业只关心成本
成本决定于要素价格
只有要素价格充分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
市场竞争和要素价格
在比较优势战略中政府的作用
比较优势战略下政府作用
信息
协调,Johann Gutenberg, the invention is 1450.
外部性
比较优势战略下政府作用和赶超战略下政府作用的差异
德国的赶超为何成功,中国、印度的赶超为何失败
以1990年的国际货币计算,德国在1820年和1870年时的人均收入分别为1058和1821,为英国同年人均收入1707和3191的62%和57%。
(1870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为570)。
以1990年的国际货币计算,1995年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分别为575和676为同年美国人均收入10897的5%和6%。
美国在1870年时2445 (76%),英国3191
人均收入和汽车产业的成败
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
1955 10897 2772 1054 575 676
1965 13419 5934 1295 706 771
1975 16284 11349 3162 874 897
比较优势战略和外向型发展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外贸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必然比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高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外贸的比重是内生决定的
把扩大出口作为目标的战略也会失败
比较优势战略、自生能力和传统对东亚奇迹的三种解释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要不要自己搞R&D?
生产的改进作为一种副产品,随时要进行
在没有任何更发达的国家比自己在同一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时,就要自己做R&D。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能否赶上发达国家?
技术变迁的数度不一样
资本积累的速度不一样,要素禀赋提升的速度不一样。
而且,增长的速度不一样
日本的例子
如何看待Paul Krugmean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批评?
R&D不算在投入内,因此,从事R&D的国家有较大的TFP
技术引进算在成本里,所以,没有TFP
为何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台湾和韩国开始时也采取赶超战略
赶超战略缺乏效率能维持多长决定于:
人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人口总量总量的多少
5.外生性比较优势和和内生性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分工理论)1.外生性比较优势是解释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专业分工理论世界是统一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两者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
的。
2.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靠专业分工而去生产发达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因此,违反外生性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会没有自生
能力。
3.违反外生性比较优势而去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的企业必然会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形。
因为,不会有其他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存在。
例如:
重工业和孤岛经济;台湾南进政策失败的例子。
4.为何小凯会换错误?没分清产业和产业区段
5.为何在我的理论中强调外生性比较优势而不强调专业分工
1.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愿望,其政策失误不会在于增加分工
程度和同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上。
2.专业分工的内生性,只要有市场竞争,企业自己会做最
佳的选择,所以,最重要的是市场的竞争环境,而按比较
优势发展才会有竞争环境。
6.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1.竞争优势的主要观点
a)要素价格
b)国内市场大小
c)专业分工和产业群
d)竞争程度
2.比较优势和专业分工:
a)要素禀赋决定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贸易
b)专业分工决定同一发达程度国家的贸易
c)两种国际贸易理论是互补而非替代,在赶超产业上,发展中国家能够达到的
专业分工,发达国家都能达到,在劳动力较密集的产业上,发达国家能够达
到的专业分工,发展中国家也能够达到
3.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a)钻石理论的第一项是要素禀赋
b)除国内规模外,其他两项也决定于要发展的产业是否和要素禀赋相一致
i.如果采用赶超战略,则不会有横向和纵向相关产业的支持
ii.如果采用赶超战略,则竞争会受到抑制竞争
7.自生能力、发展战略与发展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
资本积累的速度---剩余的大小和储蓄倾向
比较优势战略
赶超战略
社会主义国家的强迫储蓄――剩余越来越少
市场经济国家
技术转移—技术创新的成本
开放度和开放的后果
金融深化程度
宏观稳定
就业结构和城市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形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形
收入分配
8.结论:新的和旧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差别
旧理论: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为直接目标
新理论: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为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