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01
- 格式:ppt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24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02.10•【文号】财预[2006]13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2月21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1日)宣布失效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高法院,高检院,总后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现印发给你们,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比,收支分类范围、分类体系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等都有较大变化。
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具体工作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财政部预算司联系。
联系电话:************Email:***************************.cn附件: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2.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另行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六年二月十日附件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现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要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
正文:
---------------------------------------------------------------------------------------------------------------------------------------------------- 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
(财库〔2006〕26号)
党中央有关部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高法院、高检院,总后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现就《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调整事项通知如下:
一、“401拨入经费”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二、“404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三、“501经费支出”科目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本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执行中如果发现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国库司)反映。
财政部
二○○六年四月十三日
——结束——。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与《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比,《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收支分类范围、分类体系的构成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上有较大的差别,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编制预算,组织预算执行,现将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关系说明如下:一、收入分类《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仅反映政府预算内收入,并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债务预算收入科目三部分。
2007年科目中收入分类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新科目将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按收入性质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科目,并进行统一编码。
现将2006年与2007年收入科目的衔接情况说明如下:1.01增值税—34契税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01-34类为税收收入部分,该部分收入在2007年科目中单独设置101类“税收收入”集中反映,此类下的款、项、目级科目为原来税收收入的类、款、项科目。
因此,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各项税收收入,类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款,款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项,项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目,具体关系如图(以增值税为例)。
(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税收收入的对应关系相同)另外,2007年科目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等科目,增设了“其他税收收入”款,主要反映因农业税、牧业税取消后一些地方征收的尾欠。
2.40国有资产经营收益2006年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国有资产转让收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本类中01-80款主要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并按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设款。
国务院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发[1980]33号1980年2月1日)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适应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0年起,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各地区财政收支包干的基数,收入上缴和留用的比例,以及受补助地区的固定补助数额,已在最近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
现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发给你们,希按照执行。
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它不仅涉及到财政收支结构、财权划分和财力分配的调整和改进,而且也涉及到计划、基建、物资、企业、事业等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进。
认真搞好这次改革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并教育干部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要结合这次改革,相应地调整和改进经济管理方面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使各方面的工作紧紧跟上去。
在实行新的财政体制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把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的工作做得更好。
附: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为了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适应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从1980年起,国家对省、市、自治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